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农民个体层面、农民与社会关系层面、农民与政府关系层面3个维度分析了农民采取制度内环境维权的行为逻辑,以2013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 2013)的农村居民为样本,采用Ologit计量模型分析了农民个体环境关注度、农民社会资本、农民对政府环境作为的评价对农民是否采取制度内环境维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民个体环境关注度、横向社会关系资本、党员身份、政府环境作为的期望和评价对农民制度内环境维权影响显著;(2)性别、受教育程度和个人收入等个体特征对环境关注度影响显著。鉴于此,提出了加强中央政府环境维权法制建设、加强环境维权普法宣传、增强农民政治参与、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农民个体层面、农民与社会关系层面、农民与政府关系层面3个维度分析了农民采取制度内环境维权的行为逻辑,以2013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 2013)的农村居民为样本,采用Ologit计量模型分析了农民个体环境关注度、农民社会资本、农民对政府环境作为的评价对农民是否采取制度内环境维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民个体环境关注度、横向社会关系资本、党员身份、政府环境作为的期望和评价对农民制度内环境维权影响显著;(2)性别、受教育程度和个人收入等个体特征对环境关注度影响显著。鉴于此,提出了加强中央政府环境维权法制建设、加强环境维权普法宣传、增强农民政治参与、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环境意识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民环境意识薄弱的现状及成因,对改善农民的环境意识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增强农民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赵瑞琴  周晓黎  李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97-9800
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河北地区的农村环境状况和农民环境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亟待解决,河北农民有一定的环境意识,但与环保行为不同步等。并分别从农民自身、政府和环保部门、企业机构单位3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找出河北省农民环境意识低的主要原因,根据原因提出政策建议,为有关部门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改善农村环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信息环境的内涵界定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信息环境的构成要素.提出了一个由多个实体组成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空间模型.并利用博伊索特的社会学习周期理论对其信息环境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剖析.最后总结了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信息环境进行优化的五点举措.  相似文献   

6.
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并严重侵害了农民的环境权益。由于农民长期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农民的环境权利一直得不到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从而使农村和农业发展及农民环境权的保护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通过对农民环境权及其保护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法律角度对农民环境权的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山东、河南和湖北3省600位农民的消费观念的问卷调查,从生态政治和消费观念的角度出发研究农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农民消费观念的因素,主要有人口流动、文化教育程度、公共舆论导向和环境的现实变化。从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扩大政策优惠、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提出转变农民消费观念的对策,引导农民形成绿色消费观念,促进农村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197-201
基于广东、湖南、江西等三省份欠发达地区农民返乡绿色创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创业环境感知对农民返乡绿色创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业环境感知对农民返乡绿色创业有着重要影响;认为绿色创业效能对创业环境感知对农民返乡绿色创业意向的影响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发现绿色创业风险是影响农民返乡绿色创业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并发现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影响最小。为生态型政府或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激励农民返乡绿色创业行为的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创业环境是影响创业活跃程度的关键要素,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农民创业的效果。从农民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农民创业现状和阶段、影响农民创业的环境因素以及农民创业环境的评价五个方面对农民创业环境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评价,并得出关于农村农民创业环境的研究数量较少,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和改善农民创业环境体制、机制与制度对于丰富创业理论十分必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并严重侵害了农民的环境权益.由于农民长期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农民的环境权利一直得不到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从而使农村和农业发展及农民环境权的保护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通过对农民环境权及其保护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法律角度对农民环境权的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8年8~11月,采用田间随机访谈农户和入户调查的方法,抽样调查了滇池周边的晋宁县和呈贡县150户小规模蔬菜和花卉种植农户,系统调查了农户的社会背景、蔬菜和花卉病虫害发生情况、病虫害防治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表明,花卉种植户较蔬菜种植户年轻化,文化水平高,种植面积大;在调查地区蔬菜和花卉上发生的虫害主要有18种,病害主要有20种.使用杀菌剂的种类和使用频次较杀虫剂高.农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程度较高,所有的农户发现病虫害会首先选择用化学农药防治;仅有6.4 %的农户能认识所使用农药的有效成分,而75.3 %的农户根据农药经销商推荐选购农药.  相似文献   

12.
非农就业对天津市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天津市农民收入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农村非农就业规模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农民收入对非农就业规模变动高度敏感。增加农村非农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天津市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郝晓燕  王爱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921-11923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对我国农民进行如下分类:生理需要的农民、安全需要的农民、社交需要的农民、自尊需要的农民及自我实现需要的农民。通过对我国农民培训现状的分析,提出针对不同需要的农民选择不同的培训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任芳  谢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95-15697
基于统计数据,介绍了陕西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下、农民缺乏投资理财理念、农村金融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分析了造成陕西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较低的原因,并就如何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侯博  侯晶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4):134-140
基于太湖流域216位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认知及低碳生产行为的特点,并对影响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农户对农用生产资料带来的环境负面效应认知度较高,但在决策现实农业生产时,农户的实际行为却不是基于生态环境考虑,出现了农户认知与其生产行为的不一致;农户对低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响应程度普遍不足,低碳新技术在太湖地区“最后一公里”的落地入户问题突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年限、非农收入、加入农业合作社以及参加农业培训都对农户的低碳农业生产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关于培养新型农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视域下,对培养新型农民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阐述新型农民的内涵,分析培养新型农民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培养新型农民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in three districts of Punjab Province namely, Dera Ghazi Khan, RajanPur and Bahawalpur of Pakistan. The study showed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f 300 farmers which was organ...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动物疫病风险认知对养殖户生物安全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以河北省786个生猪养殖户为调研对象,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了生猪疫病风险认知对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的影响,并引入养殖规模作为解释变量,分析了不同规模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和生猪疫病风险认知差异。结果表明:1)养猪户生猪疫病风险认知对其生物安全行为采纳有显著影响,其中外部环境风险认知影响最大,其次是生猪易感性风险认知和生猪病原的危险性风险认知;2)大、中、小和散户4种养殖规模对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有显著影响,且不同养殖规模下其生物安全行为偏好有所差异;3)不同规模养猪户的生猪疫病风险认知有一定差异;4)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受其个人特征、经营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据此,本研究提出加强养猪户生猪疫病风险认知培训,分类施策促进不同规模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建设,鼓励养猪户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培养新型养猪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rules of the differences in pesticide use behaviors between large-scale and small-scale farmers, so as to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farmers differentl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rice. The overall pesticide use behavior of large-scale farmers was characterized by large doses and high application frequency, while that of small-scale farmers was characterized by small doses and low application frequency. The econometric test showed that (i) the proportion of staple food ration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ingle dose exceeding the standard and pesticide application frequency of small-scale farmers,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staple food ration will reduce the demand among small-scale farmers for pesticides; (ii) yield effect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frequency of pesticide application by large-scale farmers, and the large yield effect will increase the frequency of pesticide application among large-scale farmers. Therefore, in pesticide use behaviors, large-scale farmers should reduce pesticide quantity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while small-scale farmers improve the level of plant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20.
杨德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348-8349,8351
对植物新品种保护背景下的农民特权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农民特权制度是为了平衡植物育种者和相关公众利益而产生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民特权规定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从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和权利内容3个方面完善农民特权制定,合理构建育种者与农民利益分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