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养殖容量评估是衡量贝类养殖活动是否环境友好、碳汇功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的走航观测和定点连续观测数据,通过构建营养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碎屑–菲律宾蛤仔(nutrients–photoplankton–zooplankton–detritus–clams, NPZD-C)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动态评估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构建的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菲律宾蛤仔的生长和浮游植物的动态响应,菲律宾蛤仔和浮游植物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均呈显著线性相关(P<0.01),R2分别为0.934 8和0.926 4;不同放苗密度情境下的产量模拟结果显示,当苗种(2000~3000 ind./kg)的初始放苗密度分别为300、500、700、1000、1500 ind./m2时,蛤仔的预测产量分别为10.5、15.6、18.9、21.6、23.2 t/hm2;养殖容量评估结果显示,若在期望的10个月养殖时间内收获湿重为5 g以上的商品蛤仔,放苗密度需控制在1000 ind./m2以内,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判定标准,适宜的放苗密度为550~750 ind./m2。研究结果可为实施生态系统水平的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管理、充分发挥菲律宾蛤仔的碳汇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mset Reeve)俗称沙蚬子,是海产经济贝类,贝壳呈长卵圆形并有各种花纹。菲律宾蛤仔营养价值较高,加之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既可鲜食,亦可加工成蛤干、五香蛤仔食用,是近年新兴食用的海鲜贝类之一。当前菲律宾蛤仔苗种来源主要靠采捕天然苗及少量人工培育的土池苗,工厂化育苗则鲜见报道。2004年笔者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菲律宾蛤仔养殖所需的蛤苗,都依赖从南方的福建、浙江、广西等省购进,运输路途遥远、蛤苗产量受气候、水文等条件影响丰欠不稳,运输时间长、成活率低等因素一直制约着菲律宾蛤仔养殖业的发展。为解决养殖苗种问题,2010-2011年,笔者进行了菲律宾蛤仔室内大规格苗种繁育,现将育苗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17年7月~2019年4月期间,本研究采用大面观测、现场模拟实验与生长情况跟踪相结合的手段,基于Dame指标和Herman模型估算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胶州湾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为2.09~4.28 mg/m3,均值为3.07 mg/m3;不同规格(壳长2.29~3.59 cm)的菲律宾蛤仔单位个体的平均滤水率为0.45 L/(h?ind.),单位重量菲律宾蛤仔的平均滤水率为2.52 L/(g?h);菲律宾蛤仔1龄、2龄和3龄的平均干重分别为0.18、0.30和0.42 g;胶州湾的水团停留时间为52 d,初级生产时间为1.58 d,贝类滤水时间为2.09 d;1龄、2龄和3龄蛤仔的养殖容量分别为637、378和272 ind./m2。目前,菲律宾蛤仔养殖量已超过养殖容量,建议若以2龄蛤为采捕对象,适宜的播苗密度为582 ind./m2;若以3龄蛤为采捕对象,适宜的播苗密度为789 ind./m2。本研究结果可为保障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周颖 《河北渔业》2014,(5):14-15
<正>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es)是我国养殖的主要经济贝类之一。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受饵料影响很大,目前主要采用单胞藻作为养殖菲律宾蛤仔的饵料,湛江等边金藻、球等边金藻、小球藻、盐藻等都是菲律宾蛤仔的最佳饵料。养殖场在繁育和养殖菲律宾蛤仔苗种过程中,需要培育大量单胞藻,培育单胞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取自乳山湾东流区金港养殖区,其壳长范围为2.86~3.21 cm。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20℃时,菲律宾蛤仔氮的排泄率最大(11.381μg.h-1.ind-1),是其他温度组(10℃、15℃、25℃、30℃)的2~8倍。菲律宾蛤仔代谢产物中NH4+-N占总无机氮的88%~91%,NO3--N和NO2--N占总无机氮的比例很小,分别为5.74%~7.89%和2.11%~4.01%,表明菲律宾蛤仔是排氨动物,氮的代谢终极产物主要为氨。磷的排泄随温度的变化不是很明显,排泄的磷中DOP的量明显小于DIP,总体趋势是随温度的升高略有增高,其中TDP和DIP变化幅度完全一致,DOP变幅相对较小,但上述3种形态P的水平随温度变化与N相比要小得多。通过实验分析表明,20℃时菲律宾蛤仔氮的排泄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菲律宾蛤仔的滩涂生态养殖技术,在长江口以北的黄海海区滩涂进行了菲律宾蛤仔砂仔苗、白仔苗及中仔苗3种不同规格苗种的生态养殖试验。试验结果:大面积增养殖条件下,砂子苗、白仔苗及中仔苗的放养密度分别为2 700、760、667粒·m-2时,捕获量分别为(7.96±0.31)×10-2、(3.03±0.12)、(1.89±0.06)kg·m-2。小面积增养殖条件下,白仔苗和中仔苗的成活率与放养密度呈负相关。另外,滩涂养殖白仔苗经15~18个月养殖可采捕销售,亩产值7272元(15亩=1 hm2,下同);浅海底播养殖中子苗,经11个月的养殖可采捕销售,亩均产值5048元;在大规格苗种培育中,从砂仔苗(壳长1~3 mm)培育到白仔苗(壳长8~10 mm)需7个多月,亩产值1067元。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冷冻菲律宾蛤仔品质,分别以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及魔芋葡甘聚糖与壳聚糖(1∶1)溶液对菲律宾蛤仔进行被膜预处理后再进行冷冻试验。分析了不同预处理对冷冻菲律宾蛤仔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被膜预处理可有效改善冷冻菲律宾蛤仔品质,降低冷冻菲律宾蛤仔VBN值,提高产品合格率;在相同浓度条件下,以魔芋葡甘聚糖被膜预处理效果最优,并获得到了冷冻菲律宾蛤仔的优化预处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采集我国南北沿海9个地理群体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利用通径分析等方法评估各群体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重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群体壳长、壳高、壳宽和壳厚4 个形态性状对菲律宾蛤仔活体重和软体重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除壳厚外,其他形态性状与活体重和软体重呈显著相关(P < 0.05)。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显示,大多数群体的壳宽对活体重和软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2个形态比例参数(壳宽/壳长和壳高/壳长)最大值出现在山东莱州群体(0.49和0.74),而最小值出现在大连东港群体(0.42和0.67)。壳厚的变异系数最大(22.74),而壳高的变异系数最小(9.47)。通过检验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建立了各群体形态性状对软体重的最优回归方程。聚类分析表明,菲律宾蛤仔不同群体未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而呈现出不规律的南北交替聚类现象。本研究查明了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壳形态性状对体重性状的影响,为菲律宾蛤仔地理群体的形态判别、种质资源分析和遗传育种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桑沟湾楮岛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床周边存在大量的底栖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摸清菲律宾蛤仔的生理活动与大叶藻的相互作用,2016年5~7月,在菲律宾蛤仔和大叶藻集中分布区,评估了菲律宾蛤仔种群资源量,现场流水法测定了菲律宾蛤仔个体水平的摄食、代谢生理,围隔实验法探讨了种群水平蛤仔与大叶藻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桑沟湾楮岛大叶藻床海区菲律宾蛤仔的平均生物量为(572.00±20.23) ind./m2,大(壳长为3.50~4.10 cm)、中(壳长为3.00~3.50 cm)、小(壳长为2.00~3.00 cm)规格各占9.01%、43.60%和47.38%。菲律宾蛤仔的排氨率、耗氧率、滤水率、摄食率分别为(0.44±0.15)~(1.40±0.35) μmol/(ind.·h)、(0.21±0.02)~(0.33± 0.08) mg/(ind.·h)、(0.69±0.38)~(0.83±0.66) L/(ind.·h)和(2.57±0.41)~(3.41±0.68) mg/(ind.·h),且都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大。围隔实验设有3个实验组(蛤仔组、大叶藻组和大叶藻+蛤仔组),1个空白组,每组3个平行(大叶藻30茎枝左右、蛤仔15个左右),实验进行4 h。研究表明,蛤仔组、大叶藻+蛤仔组和大叶藻组间的溶氧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蛤仔组与其他3组的氨氮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蛤仔组、大叶藻+蛤仔组与空白组的水体颗粒物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叶藻组与空白组差异不显著(P>0.05)。桑沟湾楮岛海区菲律宾蛤仔养殖面积约为0.5 km2,蛤仔每天可以过滤46 t海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并为大叶藻提供0.4 t的氨氮。本研究为深入揭示大叶藻海区菲律宾蛤仔的生态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室内静水法,测定了低温条件下(5~10℃)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软体部分平均干重为0.91±0.06 g)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摄食率(IR)和同化率(AE),其中蛋白核小球藻的浓度为(5.7±0.3)×104cells/mL。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对小球藻的摄食率和同化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组之间菲律宾蛤仔的摄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化率为42.95%~51.10%,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在低温下仍能生存。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大肠菌群含量的养殖水体中,通过菲律宾蛤仔对大肠菌群的富集研究,发现菲律宾蛤仔对大肠菌群的富集量随着大肠菌群在养殖水体中含量的升高而增大,推导出的富集量公式为y=0.9254x2+17.366x-123.77。参照CAC、91/492/EEC和NSSP的标准,通过相关换算及与国内标准对比,建议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大肠菌群的安全限量定为≤70cfu/100ml,生食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大肠菌群的安全限量定为≤14cfu/100ml。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蛤仔过敏原可视化抗体微阵列玻片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与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H2O2作为信号示踪系统,建立了一种可视化抗体微阵列检测菲律宾蛤仔过敏原的方法。对孵育时间、抗体浓度等免疫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改良双抗体夹心法,将菲律宾蛤仔过敏原的兔多克隆抗体固定于琼脂糖三维芯片上,依次加入待检样品、菲律宾蛤仔鼠多克隆抗体和HRP-羊抗鼠IgG,孵育后加TMB显色,肉眼观察后,用平板扫描仪获取扫描图象,采用GenePixPro6.0软件分析灰度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可检出10ng/mL的菲律宾蛤仔过敏原,片内平均变异系数(CV)为5.99%,片间为10.3%;香肠及蟹棒中3个不同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73.54%~95.44%;4℃存放4个月内抗体微阵列玻片活性保持稳定。该方法不需要大型精密仪器,结果直观可见,可以发展为对多种过敏原进行同时检测,具有良好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的污染动力学和阈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食用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静态动力学富集实验方法,探讨双壳贝类对石油烃的污染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经过4d石油烃在贝体和水环境之间达到稳态平衡;生物富集系数(BCF)为545;浓度为0.068 mg/L的石油烃水体组,富集平衡后贝体内的石油烃含量高于贝体内的石油烃异味阈值(25~30mg/kg)。参考USEPA、GB18421-2001等关于双壳贝类中石油烃限量的规定,根据石油多环芳烃的毒力机理,把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污染的安全阈值定为0.03~0.05mg/L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首次报道了诺氟沙星在菲律宾蛤仔和海湾扇贝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在水温为(20 ±1) ℃的条件下,菲律宾蛤仔和海湾扇贝的混养系统中,以50 mg/L剂量连续10 d投喂诺氟沙星,取鳃、内脏团、闭壳肌等组织,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浓度.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在3种组织中消除速率快慢不一,鳃为诺氟沙星残留的靶组织.其在菲...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蛤仔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菲律宾蛤仔的受精卵孵化、蛤苗培育至成贝生长等阶段的发育生长速度为主要研究对象。文中系统地记述了菲律宾蛤仔的胚胎发育、浮游幼虫培育、幼苗至成贝诸阶段的生长发育速度、生长特点以及亲蛤的繁殖能力。经1978—81年三年暂养试验表明,9月底将亲蛤暂养于池塘内并适当地控制生态条件,能使亲蛤的性腺保持三个月不排放精卵,从而可延长繁殖期,做到有计划地分批催产和育苗。1至3龄亲蛤都能繁殖后代,但以3龄亲蛤为好。  相似文献   

17.
大连渤海沿海菲律宾蛤仔种群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裴赢  王晓红  张恒庆 《水产科学》2006,25(5):250-252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大连地区渤海沿海6个菲律宾蛤仔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布。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04个位点,其中92个为多态位点。研究结果表明:大连渤海沿海的菲律宾蛤仔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之间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long-term relationship among prices of the most consumed clams in Spain. The clams considered are: the striped venus (Chamelea gallina) from Spain and Italy, the Japanese carpet shell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nd the grooved carpet shell (Ruditapes decussatus). The striped venus and grooved carpet shell are wild-caught whereas the Japanese carpet shell is from aquaculture farms. Unit root tests were used to check for stationarity and cointegration and the Law of One Price (LOP) were analyzed. Also short-run and long-run causality among prices is studied.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rkets for the Italian and Spanish striped venus and the Japanese carpet shell are interrelated and to some extent these clams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substitutes. However, only the Japanese carpet shell and the Spanish striped venus are perfect substitutes.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菲律宾蛤仔、中国蛤蜊、文蛤和紫石房蛤4种双壳贝类的血细胞分类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4种贝类的前向角散射光(FSC)和侧向角散射光(SSC)双参数点图以及FSC和SSC单参数直方图,发现4种贝类的血细胞均可根据其细胞质中是否有颗粒分为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两种基本类型,中国蛤蜊和紫石房蛤的颗粒细胞又可分为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两个亚群,菲律宾蛤仔的颗粒细胞又可以区分为小颗粒细胞、中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3个亚群,而文蛤只有颗粒细胞,通过统计分析双参数点图中的各细胞亚群,4种贝类血细胞亚群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