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乳品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微生物的污染、饲料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存在、饲料中非营养性添加剂带来的污染、饲料加工过程产生的毒物及交叉污染等。主要对我国奶牛的养殖现状和环境污染对奶牛养殖业的影响加以分析,并对化学性投入品给奶牛健康和原料奶质量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以期为实现奶牛业可持续发展和确保乳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1提升原料奶的质量 现在,消费者对乳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发达地区对鲜奶的需求量非常大。乳品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原料奶的质量,如果原料奶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那么再好的加工工艺也无法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目前,全国原料奶的生产水平还不是很高。我们除了要对原料奶的生产进行控制,还要控制好药物的使用以及饲料污染问题。乳品企业在收购原料奶的过程当中要严格定价,对优质的原料奶应该给予高价。  相似文献   

3.
影响乳品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微生物的污染、饲料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存在、饲料中非营养性添加剂带来的污染、饲料加工过程产生的毒物及交叉污染等.主要对我国奶牛的养殖现状和环境污染对奶牛养殖业的影响加以分析,并对化学性投入品给奶牛健康和原料奶质量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以期为实现奶牛业可持续发展和确保乳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四川奶业》2007,(4):29-30
原料奶质量尤其是掺假问题近年来成为乳品企业与奶站及奶农之间主要矛盾,而传统检测方法在未知原奶掺假物质的情况下无法快速顺利地开展检测。农业部乳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研发的乳品质量模块,解决了这一问题,无论奶中有何种掺假物质,进人多功能乳品分析仪后40秒钟左右,电脑随即打印出异常黑红色的警示和鉴定值数据,一目了然、这种第三方先进检测技术今年初在天津推广后,受到乳品企业、奶站和奶农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5.
按照中央、省、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意见,县畜产局全面开展了“百日奶站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现象以及各种掺杂使假的违法行为,将全县60个奶站全部纳入监督管理范围,初步建立起一套监督规范奶站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原料奶的质量高低是影响乳制品质量的关键,只有优质的原料奶才能保证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奶源是乳品加工企业的生命线,原料奶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影响消费者的利益.故从源头抓起、收购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料奶是乳品加工企业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日常健康的奶牛所产鲜牛奶具有“乳香味”,有属于生鲜牛奶固有的味道,很少有明显异味,更不会具有奶牛牛体、牛舍等杂味,也无不良特征,口感较好,香甜,无余味。但现在奶站厅在给乳品加工厂交售原料奶过程中,常常因原料奶中含有异味被乳品加工企业退回,奶农也常常因奶中有异味被收奶站退回,收奶站厅觉得冤枉,认为是乳品加工企业收购原料奶过剩,故意的找理由退奶,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建立了生鲜乳生产经营企业退出机制,对添加三聚氰胺等严重违反乳品质量安全行为的奶站、乳品加工企业,一经发现,立即强制其退出乳品生产加工领域,原则上不得继续从事乳品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份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给中国的乳品工业和奶牛养殖业以猛烈的冲击。给我国的食品卫生安全又一次敲响了警钟,国家、乳品企业、民众越来越关注奶制品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随着国家加强对奶制品乃至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限制和禁止使用违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有药残类药物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把人们的视线引向了中草药。企业的收奶标准空前的严格,  相似文献   

10.
《湖北畜牧兽医》2009,(1):43-43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内蒙古对乳品生产企业从原料收购到成品出厂实行全程监管.对企业产品严格实行逐批检验制度,,内蒙古伊利、蒙牛等乳品生产企业采取“人盯人、人盯站、人盯车”的管理方式确保原奶在完全封闭状态下进入企业.在各个生产环节配备专业人员和专项设备加强质量检测.并委托国家乳制品检测中心等权威检测机构对全部出厂产品进行第三方独立检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影响UHT塑袋牛奶质量的原料乳、包装膜、检验、设备和操作等进行了阐述,归纳了UHT奶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提供了企业控制UHT奶质量的相关经验,可供乳品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一段时间以来,内地多个城市原料奶价格频频出现下降,部分地区原料奶每吨价格下降了500元。这是自从去年10月“奶八条”颁布以来,原料奶价格持续上涨后出现下调。记者连日来在市内多家超市看到,包括伊利、蒙牛和本土的燕塘、香满楼等乳品企业的多种产品都不约而同地打折促销。  相似文献   

13.
王丽  吕津 《北方牧业》2007,(12):3-3,4
为了促进全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关心奶农利益,重视乳品加工企业原料奶收购,6月27日,河北省农业厅代表省政府组织召开了由省直厅局负责同志、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奶业协会、养殖户代表参加的“切实保护奶农利益.积极促进奶业发展座谈会”。会议由河北省畜牧兽医局张强副局长主持,河北省农业厅刘大群厅长做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4.
<正>"三聚氰胺"事件后,乳品加工企业,对生鲜牛奶的收购越来越严格。不仅严格检测"三聚氰胺"、抗生素等危害人体身心健康的成分,而且对牛奶的品质要求更严格,特别强调生鲜牛奶的理化指标。对原料奶以质论价的收购体系逐步形成。目前生产优质的生鲜牛乳成为奶农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历了2005年价格曲线变化后的中国乳品价格已跌破底线。乳品企业持续的价格战使乳品企业利润越来越薄,而在“两令”的压力下,原料奶已开始悄然回升,预计随着国家对复原乳监管的加强,原料奶价格进一步上涨。在北方的一些产奶大省,企业的收奶价格已从2005年最低每公斤1.6元,上涨到每公斤1.8~2.3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奶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乳品企业对原料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也更注重以质论价。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高低已成为确定原料奶收购价格的主要指标。当前,在奶牛饲养中,养殖户普遍采用的是日给料3次的饲喂方法,但此法不能很好地适应奶牛的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以来,新疆奶业逐步走出了“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进入了恢复转型时期,生鲜乳生产、收购集约化进程加快,企业严格收购标准,从总体上讲,原料奶的质量安全得到明显加强,同时,自治区奶业监管机构在应对“形形色色”的乳品问题的过程中,加快了奶业法制化进程,2010~2011年间,自治区结合实际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奶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从奶源的收购到产品的最终销售,在整个过程中进一步严格规定,确保人民群众喝上“放心奶”,《条例》于2011年12月1日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路走高的终端乳品价格突然急转直下。 我国几大产区原料奶的收购价格也大跌近20%,乳品企业向奶农压价、拒收原料奶以及奶农卖牛的现象再次出现。 奶价的大起大落冲击了整个乳品产业链。针对这种情况,最近国务院正委托相关主管部门研究建立原料奶定价机制,以及制定生鲜牛奶收购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正>2008年9月份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奶产业有史以来爆发的最严重危机。一年来,失去免检品牌、中国名牌等荣誉的奶企业低调"变脸"。以蒙牛、伊利、三元等为代表的中国奶企业,以更积极的姿态应对外国企业的挑战,不断提高乳品质量,消除消费者"恐奶心理",中国奶产业也逐渐触底反弹。  相似文献   

20.
原料奶中微生物的数量能够直接反映奶牛养殖环境及原料奶在收集、运输与保藏等环节中的卫生状况。关注企业原料奶的微生物数量,加强对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控制是提高我国整体乳品质量和提高养殖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