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云阳县白龙村社员黄全春,全家六人,承包土地6亩,以养蜂为主。八二年早春养蜂135群,采蜜蜂发展到300群,全年产蜜14842斤,仅蜂蜜一项收入11720元。总结黄全春养蜂的经验,四个字:“两繁、两改”。“两繁”:即春繁、秋繁。抓春繁,夺春蜜。早春,狠抓越冬蜂的更新和蜂群增殖两个环节。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管理办法:用稻草加强保温,趁春季防病治螨,加强奖励饲喂,快速繁殖。同时采收春蜜,做到蜂、蜜双丰收。抓“秋繁”,为越冬打基础。在  相似文献   

2.
养殖致富     
双王繁殖蜜蜂蜜蜂的“双王繁殖”,就是在一个蜂箱内,同时有两个蜂王进行繁殖。具体办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双王剪螫繁殖。就是将两个蜂王的螫剪掉,剪时注意不要剪得太多,以免使蜂王受伤;然后,放入同一蜂箱内繁殖。刚放进时,这两个蜂王可能发生厮斗,但因螫已剪掉,不可能发生致死蜂王的情况。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两个蜂王的厮斗就会停止,便可在同一个蜂箱内产卵,并发育成青年蜂。另一种方法是双群夹箱饲养。就是将两个弱群蜂或中等群蜂,合养在一个蜂箱内,中间用闸板隔开,分别从巢门出入。这样,可以互相倚暖,加速繁殖。蜜蜂“双王繁殖”是培养强群蜂的重要措施。只要采用得好,就能发挥“双王繁殖”的优势,充分利用早春蜜源,夺取早春季节的蜂蜜高产。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我们在养蜂实践中,对严重危害蜂群早春繁殖的“大肚病”,进行了初步观察,并探索出用中药防治“大肚病”的方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蜜蜂“大肚病”的类型低温多雨的晚秋和早春,蜜蜂不能正常出巢排泄,是促使蜜蜂感染“大肚病”的主要因素。由于各地气候和管理情况不同,因  相似文献   

4.
蜜蜂在早春繁殖期间容易发生“大肚病”,发病原因很多.蜜蜂的“孢子虫病”“麻痹病”等也易在早春发生,也呈有大肚症状,本文论及的是春繁期内蜜蜂的伤食症,养蜂者通称“花粉胀”病。“花粉胀”病在早春油菜花期最易发生,其他花期比较少见,发病和天气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当天气长期阴雨,间有短时晴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强群好养弱群难养,弱群繁殖较慢直接影响到养蜂者的利益。近几年人们采用“两密两稀”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最近两年,我在“两密两稀”的基础上采取的大箱体早春繁殖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把早春的弱群合并在一个二十框以上的整体卧式大箱内,用框式隔王板将整体箱分成大小不同的区域,每个小区一只蜂王,并在每个小区开一巢门,达到多王同箱,多王繁殖的目的。这样做不但能利用当地油菜花蜜源进行收蜜、取浆,而且还能为下一个花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顺 《蜜蜂杂志》2004,(12):17-17
邛崃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边缘,成都—雅安之间,地形西南高、东北低;海拔:平原462~530 m,丘陵530~700 m,山区700~2 025 m;无霜期283天以上,是早春繁殖蜜蜂的好地方。邛崃县现有中西蜂15 000多群,早春大部分都在本地繁殖、生产。开繁时间邛崃一带春季蜜粉源主要有:黄油菜、黑油菜和果树花。果树花因经常打药,蜜蜂一般不能采;黄油菜一般在“立春”前后为初花期,黑油菜一般在“惊蛰”前后为初花期,所以我认为开繁时间最好在元月中旬,还要根据当年的气候变化提前或推后来把握好最佳的繁殖时间。饲料我是采取“换脾补料,一次到位”的办法:首先选好…  相似文献   

7.
大寒至雨水的早春阶段,是本地区中蜂重要的繁殖、复壮阶段。早油菜,野桂花以及梅树花等是本阶段的重要蜜粉源。蜜蜂的早春繁殖对于越冬后蜂群复壮,争取强群采蜜,强群分蜂、造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更换巢脾: 越冬后期(大寒前后),蜜蜂开始繁  相似文献   

8.
早春给蜂群“遮阴”很重要早春在陈列蜂群紧脾繁殖以后,蜜粉源开花前,给蜂群适当的“遮阴”很重要。在养蜂书上虽看到过晴天低温要给蜂群“遮阴”,避免蜜蜂外飞冻死。可是从未重视过此项工作。今春陈列蜂群时,由于场地狭窄,有两箱蜂排在蜂具室的西面,整个上午见不到阳光,因此蜜蜂在上午几乎不出巢飞翔。当时我认为此处放蜂对繁殖最不利;可是3月29日我检查蜂群时发现这四群蜂死亡率最低,蜂仍然多于脾,子面也最大,比其它六个同  相似文献   

9.
早春蜂群繁殖的两项措施如何在气温低,寒流多,没有补充蜜源的条件下繁殖适龄采集蜂呢?在养蜂实践和教学活动中,我试验采取鲜贮粉蜜饲料和塑料薄膜外包装蜂箱的措施,效果较好,现介绍给同行试用。1.鲜贮粉蜜蜂的方法初夏,我从蜂群中抽出高质量的粉蜜脾,放在备用继...  相似文献   

10.
早春蜂群快速繁殖,是发展养蜂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越冬后的蜜蜂,年老体衰,生活能力减退,泌浆分量少,饲喂能力差。应采取有效措施,高度发挥蜜蜂潜在力量,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在陕西地区其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11.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蜜蜂也与其他生物一样 ,开始活动、生长、繁殖。此期蜂群生长发育和繁殖速度的快慢 ,对全年的生产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 ,春季加强对蜂群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现介绍如下 :1、加强保温早春外界气温比蜜蜂幼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适宜温度要低得多 ,有时还会遇到寒流的侵袭 ,对蜜蜂的繁殖非常不利 ,众多的蜜蜂从事增温工作 ,导致饲料消耗量加大 ,蜜蜂寿命缩短。要使蜂群快速繁殖 ,必须采取保温措施。可结合早春开箱检查 ,整理蜂巢 ,抽出多余空巢脾 ,保持蜂多于脾 ,并将蜂路缩小到 8mm ,对 1至 2脾蜂的小群 ,进行双王同箱…  相似文献   

12.
早春蜂群的保温工作,与蜜蜂的复壮繁殖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我们对这项工作进行了试验摸索,初步有了一些体会。一、两种保温包装的对比我们早春的蜂群保温工作,是由一般的箱内包装过渡到箱内箱外包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由于蜜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繁殖期间,不论在怎样的气温条件下,蜜蜂蜂  相似文献   

13.
<正>早春气候不稳定,这对繁殖蜜蜂很不利。此时,缺少花粉,全靠人工饲喂。如果优质饲料跟不上,导致蜜蜂抗病力下降,易感染副伤寒病,造成蜂群损失。早春外勤蜂采了被污染的水,病菌在蜜蜂肠道迅速繁殖,随粪便排出体外,使健康蜜蜂受到感染,蜂群未繁先败。一些蜂农观察,患有副伤寒病的蜜蜂腹部较大,腹端蜇针失去自卫功能,蜂体颜色变暗,无力飞行,最终死于箱底或巢  相似文献   

14.
周道义 《蜜蜂杂志》2013,33(1):15-16
无花期繁殖是指春季最早的蜜粉源植物——本地油菜开花吐粉以前,既无花开、蜜蜂又无花粉可采的早春季节所进行的繁殖。现将春季蜜粉源、气候、蜂群群势养蜂“三要素”区域性特点及春繁五点不利因素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越冬不正常蜂群的补救和加速蜂群早春繁殖,均为北方养蜂技术难题,它一直影响着蜜蜂群体的增加和繁殖速度,致使蜂群的发展达不到“稳”和“强”的目标,降低了北方地区养蜂生产的经济效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近年来,农业上广泛应用塑料暖棚,人为创造小气候,不仅在寒冷季节培育出各种蔬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20,(5):18-19
<正>张老师您好:我是个养蜂初学者。我知道蜜蜂早春繁殖很关键,特别是紧脾和添加巢脾。去年因为早春天气较暖,我的蜂群开繁较早,比正常年份提前近20天,后期遇到倒春寒,加上管理不当,繁殖较差。请问张老师,蜂群开始繁殖后,应如何适时加脾?我应注意哪些问题?读者:张泽林  相似文献   

17.
<正>(一)加强保温早春外界气温比蜜蜂幼虫所需要的适宜温度要低得多,有时还会遭到寒流的侵袭,对蜜蜂的繁殖非常不利。要使蜂群快速繁殖,必须采取保温措  相似文献   

18.
用继箱春繁也比平箱优越,因为春季繁蜂都习惯于做蜂群的内外包装,紧缩巢脾和缩小巢门等一系列的保温措施。而继箱春繁时似乎不具备这些条件,可是繁殖的结果往往比相同群势的平箱还要强大(指4框以上的群势)。据北京市蜜云县82年至83年连续二年的“控制母蜂适时产卵的试验”给我们的启示是:继箱群越冬早春箱内具备空间大、空气流通气温变化小的特点。能缓冲早春气温冷暖变换对蜂团的影响,早春短时间的气温回升,不会影响母蜂产卵。箱内基本趋于恒温。也就是能比平箱延长蜜蜂结团期。相对的继箱群减少和缩短了低温下抚育蜂儿的时间,从而也就大大的减少了蜜蜂的无效劳动和自身的体质消耗,保存了继箱群的实力。等到外界自然气温较稳定地上升之后。继箱群蜜蜂繁殖速度基本上能与“控制母蜂适时产卵试验”相比美。母蜂产卵表现非常积  相似文献   

19.
小经验     
“驱蛔灵”可治蜜蜂“大肚病”早春繁殖期间蜜蜂容易患“大肚病”,特别是在江南降雨较多的地带,更是屡见不鲜。当你在蜂箱内发现有腹部膨大的死蜂,死蜂腹内有大量的积粪时,说明蜂群已得了“大肚病”,应立即进行治疗。书本上和杂志上都介绍了许多治“大肚病”的药方。在这里我向同行们介绍一种试用成功的治疗方法——“驱蛔灵”治“大肚病”之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寒流和养蜂     
早春蜂群繁殖速度快慢关系重大,然而早春气候多变,寒暖不定,经常遇到寒流袭击,对蜂群为害很大。通过对寒流规律的了解,我们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1.加强保温:早春应注意保温,特别是寒流到来之际,更应加强保温,并缩小巢门。2.保持充足饲料:“蜜足”是养蜂成功的关键之一,应该在不影响子脾发展的情况下,保持充足的贮蜜。阴雨天发现饲料缺乏时才饲喂,这样做弊病不少,容易造成疏忽,轻者抛弃幼虫,甚者整群蜜蜂饿死;而且饲喂后,刺激蜜蜂飞翔,空耗体力。有的养蜂者认为寒流期奖励饲养,能刺激蜂王产卵,提高巢温等。这并不尽然,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