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药施用的方法很多 ,常用的有喷雾、喷粉、泼浇、撒施(毒土)、淋滴、灌根、涂茎、注孔、拌种、撒滴……等。使用最普遍、最广泛、最便捷的还是喷雾 ;而喷雾的方式 ,主要有常规大容量喷雾、弥雾、低容量喷雾、超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雾粒直径的大小和在作物上空飘浮沉降的速度快慢。目前农村用得最多的还是应用工农 -16型手动喷雾器通过空心圆锥喷雾头进行大容量、大雾滴喷雾。但这种地毯式的喷雾方法 ,弊端甚多 ,它把田间看成是一个巨大的有毒环境 ,进行扫荡式喷雾 ,席卷全田 ,片甲不留 ,面面俱到 ,株株喷到 ,喷药…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喷杆喷雾机上优化喷洒装置,采用多喷头组合喷雾,设计了双扇面喷雾的吊杆喷雾装置,对单一扇形雾喷头、双扇形雾喷头组合、双扇面吊杆喷雾进行了大田试验,数据结果显示:标准扇形雾喷头ST110-04(德国Lechler)+双扇面吊杆的喷雾效果最好,在冠层上中下不同部位的沉积变异系数为28.4%,在棉花冠层下部的覆盖率达到50.92%,虫口减退率超过85.0%;标准扇形雾喷头和防飘喷头组合ST110-02+IDK120-02(德国Lechler)喷雾效果其次;单一喷头喷雾在冠层下部的覆盖率较小,为33.14%,虫口减退率(红蜘蛛)为77.3%。双扇面组合喷雾与单扇面喷雾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类型喷头组合的喷雾性能优于其他类型喷头。  相似文献   

3.
比较在不同喷雾压力和施药液量条件下,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进行喷雾处理的农药利用率、沉积分布均匀性及水稻茎基部雾滴密度的差异,为建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稻田的高效施药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生物染料丽春红-G作为农药示踪剂,估测不同喷雾参数的农药利用率,并用变异系数、绝对份额比例值比较农药分布的均匀性。同时通过水敏纸收集水稻基部雾滴密度,分析不同喷雾参数下农药雾滴穿透水稻冠层的能力。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喷雾压力为1.2 MPa、施药液量为375 L/hm^2条件下喷雾,每个采样点的丽春红-G的平均沉积量仅为0.11 mg,与喷雾压力为0.4 MPa、施药液量为300 L/hm^2条件下喷雾的沉积量相比减少了56.00%。在水稻孕穗期,当喷雾压力为1.2 MPa、施药液量为375 L/hm^2时进行喷雾处理,每个采样点的丽春红-G的平均沉积量达0.26 mg,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在水稻扬花期,不同喷雾参数间的沉积量差距减小。在合适的喷雾压力和施药液量时,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扬花期进行喷雾处理,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40.57%、54.97%和55.50%。综合变异系数和绝对份额比例两个指标,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喷雾压力为0.8 MPa、施药液量为300 L/hm^2条件下喷雾,农药分布更均匀。喷雾压力对水稻基部雾滴密度有显著影响,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当喷雾压力低于0.8 MPa、施药液量为225~375 L/hm^2时,水稻茎秆基部雾滴密度均小于30个/cm^2。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压力和施药液量对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稻田喷雾的农药利用率、分布均匀性及水稻茎秆基部雾滴密度有显著影响。在水稻生长前期,不宜采用高压力大水量喷雾作业;在水稻生长中后期,为增加对水稻基部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需提高喷雾压力。  相似文献   

4.
陈红  宋庆平 《植物保护》2002,28(1):26-27
带状喷雾防治棉铃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敌杀死乳油、35%硫丹乳油对棉铃虫的最高防效分别是81.5%、72.4%。药后20d,35%硫丹乳油带状喷雾处理区天敌增长率是常规喷雾处理区天敌增长率的2.92倍,2.5%敌杀死乳油为2.56倍。根据试验结果 ,带状喷雾与常规喷雾对棉铃虫的最高防效无明显差异 ,但带状喷雾对棉田天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用带状喷雾施药技术和应用对天敌杀伤较轻的药剂防治棉铃虫 ,可最大限度利用棉田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有效控制棉铃虫危害  相似文献   

5.
孙书静 《植物医生》2001,14(4):47-47
近年来 ,发展了一项新的喷雾技术———低容量喷雾。所谓低容量喷雾 ,是对高容量喷雾相对而言 ,主要区别于喷雾时所采用的喷孔直径大小不同。一般所谓的高容量喷雾 ,系指喷雾器的喷孔直径为1.3mm ,而低容量喷雾则为0.6mm~0.7mm。实践证明 ,使用低容量喷雾有4大优点。1.效率高。使用手动喷雾器采用低容量喷雾 ,每人每天可喷1hm2~2hm2,比常规高容量喷雾可提高工效8~10倍 ,如利有弥雾喷粉机进行低容量喷雾 ,可提高工效50倍以上。2.用药少。一般常规高容量喷雾667m2 用药液量10kg~60kg。而低…  相似文献   

6.
航空喷雾植保技术的发展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空喷雾在我国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促进航空喷雾技术的发展,本文对国内外航空喷雾的发展历程、作业技术以及作业设备进行了简要概述和总结,并结合我国航空植保技术的现状,在航空喷雾作业机型、应用技术以及作业装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综述分析,作者认为在我国航空喷雾技术领域,应重视和逐步发展直升机、无人机的应用,加强作业设备控制系统的研发和喷洒部件的系列化与配套,深入进行航空喷雾飘移控制技术研究,以提高我国航空植保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诱惑红为指示剂研究测定了喷洒部件以及喷雾助剂Silwet408对电动担架式喷雾机在桃园喷雾中的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枪大容量喷雾,当施药液量为250 L/667 m2时,有35.2%的药液流失到地面,喷雾雾滴在桃树冠层内膛和外膛的上/下层沉积比分别为0.59和0.62;当在喷雾液添加0.1%的Silwet408并把施药液量降低到125 L/667 m2时,药液在地面的流失率减少到21.2%,喷雾雾滴在桃树冠层内膛和外膛的上/下层沉积比分别为1.28和1.19,沉积分布均匀性明显提高。采用装配小喷片的组合喷头喷雾,当施药液量为250 L/667 m2时,有28.4%的药液流失到地面,当在喷雾液添加0.1% 的Silwet408并把施药液量降低到185 L/667m2时,喷雾压力分别为0.25 Mpa和0.35 Mpa时,药液在地面的流失率分别减少到18.5%和8.6%。研究测定结果表明,通过更换喷洒部件、增加喷雾压力、减少施药液量、添加喷雾助剂等措施可以显著减少果园喷雾中的药液流失率、提高喷雾雾滴在桃树冠层的沉积分布均匀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沉积量和生物效果的甘蓝小菜蛾防治喷雾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不同喷雾参数对农药在甘蓝叶片表面的沉积和药剂生物效果的影响,在自走式喷雾塔内模拟田间喷雾条件,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评价了喷头、喷液表面张力、施液量、喷雾压力及喷雾高度5个因子的影响程度及各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并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喷雾参数。结果表明:相较于喷头和喷雾高度,喷液表面张力、施液量和喷雾压力极显著影响农药沉积和药剂生物效果,其中喷液表面张力的影响最大;基于后3个指标以响应曲面法建立的甘蓝叶片表面农药沉积和苏云金芽胞杆菌防治小菜蛾生物效果的回归模型经验证准确有效,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1和0.7790,能够用于预测农药沉积量和药剂生物效果。综合考虑防治甘蓝小菜蛾喷雾作业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成本控制,设定和调节目标函数满足单位面积农药沉积量大于4.0μg/cm2,且苏云金芽胞杆菌防治小菜蛾死亡率大于80%,获得苏云金芽胞杆菌防治甘蓝小菜蛾喷雾参数的优选范围为:Silwet-408助剂浓度13.50~44.00 mg/L、喷雾压力0.2~0.6 MPa、施液量300~717.6 L/hm2。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浸叶法、药膜法和Potter喷雾法3种生测方法对螺旋粉虱成虫进行生物测定,确定了喷雾法是螺旋粉虱适宜的生测方法。优化了Potter喷雾法的操作因子,当喷雾量为1~2 m L、喷雾压力为50~100 k Pa、沉降时间为20~40 s时,Potter喷雾法的测定结果更准确、可靠。确证了采用螺旋粉虱自然混合日龄成虫作为试虫的可靠性。该方法可作为螺旋粉虱药剂筛选及抗药性监测的生物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范 《植物保护》1985,11(1):24-27
农药使用方法通常有喷雾、喷粉、拌种、浸种、熏蒸、毒饵、毒谷、毒土、熏烟、土壤处理、泼浇、涂抹、包扎等方法。使用最多的是喷雾和喷粉,喷雾效果一般要高于喷粉,原因见表一。  相似文献   

11.
植保施药机械喷雾雾滴飘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药产品80%以上通过喷雾方式施用,药液从喷头到靶标作物过程中产生的随风飘移和蒸发飘移是农药造成人畜健康风险、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航空施药技术的发展,解决或减少喷雾雾滴飘移的问题成为施药技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基于此,本文分别从喷雾雾滴(尺寸分布、黏度、表面张力、蒸气压、挥发性、密度等)、喷雾模式(喷头类...  相似文献   

12.
雾滴密度与喷雾方式对毒死蜱防治褐飞虱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分别选用实心圆锥雾和扇形雾TP6501E两种喷头,以3WP-2000型行走式喷雾塔模拟对水稻植株压顶喷雾和侧向喷雾,探究雾滴密度、喷雾方式对48%毒死蜱乳油防治褐飞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压顶喷雾当底层雾滴密度分别达到99.4个/cm^2和94.9个/cm^2,且48%毒死蜱乳油有效剂量分别高于68.00 mg/m^2和55.64 mg/m^2时,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达80%;侧向喷雾当底层雾滴密度分别在10.4~49.0个/cm^2和12.3~55.4个/cm^2范围内,且48%毒死蜱乳油有效剂量分别在41.21~82.42 mg/m^2和72.12~82.42 mg/m^2区间内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均高于80%。相同有效剂量条件下,侧向喷雾的防效高于压顶喷雾。采用侧向喷雾方式时,水稻基部较易获得高密度雾滴,药剂在低有效剂量条件下即可取得预期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植保无人机对柑桔树上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试验以柑桔红蜘蛛(Mc Gregor)为防治目标,进行了植保无人机喷雾和人工喷雾两种不同施药方式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15d后,人工喷雾的防效达94.08%,显著高于无人机喷雾的79.13%。从作业效率、用水量和经济成本分析,无人机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农药喷雾助剂的作用及植物油类喷雾助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简要介绍了喷雾助剂的概念及作用,重点介绍了植物油类喷雾助剂的增效机理、研究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选择用于植保无人机作业的喷雾助剂,利用全自动张力仪和接触角测量仪测定添加4种不同喷雾助剂后0.5%氯虫苯甲酰胺药液的表面张力及在玉米叶片上的接触角,应用大疆T20型植保无人机进行田间喷雾,分析添加4种喷雾助剂对玉米冠层不同位置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和雾滴沉积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迈飞和Agrospred 910喷雾助剂后,药液的表面张力分别较未添加助剂时显著降低19.6%和30.1%;不同喷雾助剂对药液在玉米叶片上接触角的影响各不相同,添加Agrospred 910助剂后液滴接触叶片60 s后接触角降至11.92°;添加4种喷雾助剂能够有效提高玉米冠层的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和雾滴沉积量,其中添加Agrospred 910助剂后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及雾滴沉积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6.93%、35.92%和61.90%。表明在玉米田间使用植保无人机喷雾施药时,可以优选使用Agrospred 910喷雾助剂。  相似文献   

16.
针对Potter喷雾法生物测定技术中喷雾量不确定的情况,采用每次0.5~5ml。喷雾量加入药液管,喷雾测定溴氰菊酯对小菜蛾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探索喷雾量对毒力测定的影响并寻求最佳的喷雾量。试验表明.0.5mL喷雾量很难有效展布到被试昆虫的体表,并且测定的LC50值过高,为385.08mg/L;当1—3mL时,测定的LC50值差异不显著(分别为49.38mg/L、27.52mg/L和33.56mg/L);而喷雾量达到或超过4mL,雾滴累积成流,影响测定结果。因此,推荐喷雾量为1—3mL。并根据喷雾量和LC50值关系建立趋势线Y=301.3X-1.9488。  相似文献   

17.
应用静电喷雾技术防治美洲斑潜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静电喷雾技术药剂防治大棚黄瓜美洲斑潜蝇,以斑螨克、卡死克药效最好,相对防效在70%以上,药效可保持20d以上,其次为保得油剂。静电喷雾的防效高于常规喷雾,药效比普通喷雾延长10~15d,而且省工省药  相似文献   

18.
刘振兴  周桂梅  陈健 《植物保护》2013,39(3):215-219
选用40%辛硫磷乳油、77.5%敌敌畏乳油、25%高氯?马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6种药剂, 通过浸种、浸种+喷雾、喷雾等不同的处理, 筛选小豆田间绿豆象防治的最佳药剂及施用方法。结果表明, 施用药剂均能促进小豆产量提高, 并对绿豆象有不同防效; 相同药剂不同的施用方法对绿豆象的防效不同, 防治效果依次为浸种+喷雾>喷雾>浸种; 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种+500倍液喷雾防治绿豆象的效果最好, 防效达95.84%。  相似文献   

19.
刘振兴  周桂梅  陈健 《植物保护》2015,41(3):215-219
选用40%辛硫磷乳油、77.5%敌敌畏乳油、25%高氯?马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6种药剂, 通过浸种、浸种+喷雾、喷雾等不同的处理, 筛选小豆田间绿豆象防治的最佳药剂及施用方法。结果表明, 施用药剂均能促进小豆产量提高, 并对绿豆象有不同防效; 相同药剂不同的施用方法对绿豆象的防效不同, 防治效果依次为浸种+喷雾>喷雾>浸种; 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种+500倍液喷雾防治绿豆象的效果最好, 防效达95.84%。  相似文献   

20.
1E40F汽油机是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的动力机,大冶市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推广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目前,该系列喷雾喷粉机社会存有量达1000台以上。近年,随着国家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种田专业大户的迅速发展,机动喷雾喷粉机的社会存有量还会迅速增加。使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过程中汽油机起动困难或不能启动是常见的故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