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桂味荔枝枝条作接穗,本地荔枝(二年生)作砧木,用正交法观察细胞分裂素,每株嫁接用接穗芽数,嫁接方法对荔枝嫁接成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荔枝嫁接以10ppm的细胞分裂素浸泡接穗4小时,嫁接时选用芽苞饱满的双芽、采用合接或改良切接为最优组合,其成苗率可达94.4%。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荔枝品种嫁接在‘黑叶’砧木上的亲和性,观察其生长表现,试验采用‘赤叶’、‘凤花’、‘白腊’和‘桂味’荔枝品种嫁接在‘黑叶’荔枝上。结果表明:‘赤叶’嫁接在‘黑叶’砧木上的愈合程度最好,枝梢与叶片生长最旺盛,而‘桂味’直接嫁接在‘黑叶’荔枝上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3.
以桂味荔枝条件接穗,本地荔枝(二年生)作砧木,用正交法观察细胞分裂素,每株嫁接用接穗芽数,嫁接方法对荔枝退接成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荔枝嫁接以10ppm的细胞分裂素浸泡接穗4小时,嫁接时选用芽苞满的双芽,采用合接或改良切接为最优组合,其成苗率可94.4%。  相似文献   

4.
白糖罂荔枝嫁接亲和性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糖罂荔枝嫁接亲和性试验初报吕庆芳李洪波(湛江海洋大学农学院湛江524088)嫁接繁殖是目前荔枝繁殖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生产上嫁接不亲和现象十分突出。白糖罂为我国最优良的早熟荔枝品种之一,其嫁接不亲和问题尤其严重。本研究旨在通过砧穗搭配试验找到与白糖罂...  相似文献   

5.
在广西浦北县,荔枝生产已有一定规模,种植面积已达2.2万hm~2余,尤其是中熟黑叶荔枝品种占80%以上。由于生产面积大,所产的荔枝上市过于集中,果品价格低,经济效益差,必须进行品种改良。因此,近年来广西浦北县已把部分中熟黑叶荔枝改接为早熟妃子笑荔枝品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在生产实践中,荔枝高位嫁接还存在着较多的实际问题。一是高位嫁接后砧穗不亲和;二是嫁接的气候条件不适应,致使接穗萌芽率偏低。2004——  相似文献   

6.
采用补片芽腹接、不同接位接芽交叉嫁接、双芽顶部枝接3种方法嫁接荔枝,结果表明,荔枝的芽位间存在着较强的异质性,采用双芽顶部枝接成活率高达96.24%,抽枝成苗率达83.64%,而且该方法操作简便,培砧时间短、成苗迅速,节约接穗,省劳力,对提高荔枝嫁接成苗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荔枝嫁接处理对成活率的影响谢希尧,刘华清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350013荔枝是中国南方特产水果,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八十年代,由我所选育出的荔枝晚熟良种──东刘1号具有高产,稳产,早产,矮化及罐藏鲜食兼宜等优点而深受广大生产者的青睐,为提高荔枝嫁接成活...  相似文献   

8.
荔枝砧穗组合亲和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荔枝的苗木繁殖主要采用嫁接方法,但其嫁接成活率低而不稳,一般在20%-60%;有的虽然嫁接成活,但在定植后植株生长缓慢,树势很弱,这种现象在荔枝幼龄树中约占15%左右。据初步调查研究,其重要原因是砧穗  相似文献   

9.
利用1.5年生龙荔实生苗作为砧木,分别嫁接"石硖"龙眼和"贵妃红"荔枝,调查嫁接成活率,接穗品种生长势以及开花挂果等行。结果表明,荔枝嫁接龙荔砧木,没有1株存活;龙眼嫁接龙荔砧木,成活率38.57%,成活植株中第二年开花结果的植株有11株,占存活株数的40.74%,龙荔与龙眼亲和性较好,具有作为龙眼育苗砧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用海南本地实生荔枝、怀枝、白蜡为基砧,大丁香为中间砧,接穗为无核荔A4号进行砧穗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大丁香中间砧嫁接的,其成活率和亲和性均显著优于直接嫁接的怀枝砧、海南本地实生荔枝砧和白蜡砧.其中,以怀枝砧+大丁香中间砧嫁接成活率和亲和率最高,分别达90.0%和88.9%;其次是白蜡砧+大丁香中间砧,分别为87.5%和86.8%;一次性嫁接怀枝砧的嫁接成活率和亲和率分别为79.0%和79.7%;本地实生荔枝砧和白蜡砧的嫁接成活率和亲和率最差,分别为40%和38.8%、35.5%和 33.8%.  相似文献   

11.
海南是荔枝原产地之一,资源丰富,但近年资源流失速度有加快趋势。为保护、利用优异荔枝资源,近年来在海南荔枝资源集中分布区域进行了补充调查,共记录、评价了优异实生荔枝资源294份,多点异地嫁接保存了42份,初步确定了一批新优株,为优异荔枝资源的保护及育种应用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荔枝嫁接繁殖近年来逐渐代替压条繁殖,成为常用的育苗措施。最近据巴西报导,陈紫荔枝不同嫁接方法的成活率:舌接为93.7%、割接为85.4%。国内东莞县近几年来在原有老式嵌接的基础上吸收柑桔等嫁接方法经验,对一年生砧木苗采用合接和切接方法,成活率可达60%以上,福清县音西乡东刘农场1985年秋试验成功小苗嫁接新方法也取得较高的成活率。我市1983年在省科委支持下在龙海九湖内寮、市农科所、漳州农校三点试验,采用不同方法,不同品种进行嫁接实验,也初获成功,成活率达60%以上。我所二年嫁接成活率见下表(检查时间当年4月):  相似文献   

13.
龙眼和荔枝是我省主要的传统名果,现在多采用嫁接苗栽植,但由于嫁接成活率低,苗木成本高,导致苗木价格偏高,果农开发果园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阻碍了优良品种及新品种大面积的推广。为此,我们在传统试验的基础上,于1998-1999年开展使用不同嫁接膜、不同包扎方法、及不同的嫁接时期的小苗嫁接试验,探讨提高嫁接成活率的方法。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1 荔枝小苗嫁接试验1-1 材料和方法1998年春季、9月17日、9月29日、10月13日和1999年春季,在省农科院果树所内分别以二年生、多年生实生苗为砧木…  相似文献   

14.
以‘井岗红糯’等24个品种为接穗,在云霄县开展乌叶荔枝高接换种砧穗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成活率最高的是庙种荔(72.7%),其次为红灯笼(70.0%),嫁接不成活的有糯米糍、桂糯和兰竹;乌叶荔枝与不同品种嫁接亲和性差异较大,以‘庙种荔’最好,其次为‘马贵荔’和‘草霜荔’,初步筛选‘庙种荔’等优良高接品种。  相似文献   

15.
荔枝嫁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荔枝繁殖历来多以高压为主,此方法为发展荔枝生产起了一定作用。但高压繁殖对母树的生长和产量有一定影响,繁殖量受到限制,高压苗成活率不甚理想,再则高压苗无主根,栽植后植株固地性差。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适应荔枝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我场从1985年开始探索嫁接育苗的技术。以1985年夏播的荔枝实生苗为砧木,从18~23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研究荔枝小苗嫁接技术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由于包扎材料不够理想,成活率不高,如用地膜,其成活率仅为35—87.5%;农用塑料薄膜只32.35~59.0%;涂蜡却低到5.17%。因此,选择理想的包扎材料便成为提高嫁接成合率的一个关键。一九八九年我所黄金松同志从日本引进了“石蜡条”(又称薄拉膜,是一种生物工程膜),以后我院环农公司也大批引进,从而在荔枝、龙眼小苗嫁接上作包扎材料,均获得较好效果,现将嫁年试验与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脆肉荔的母树为海南省的野生荔枝,广东省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于1984年6月在海南省琼山市永兴镇采回20条接穗嫁接于2年生的怀枝实生苗上.  相似文献   

18.
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属葫芦科,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瓜类蔬菜。其肉质柔脆,味甘带苦,风味独特。大苗嫁接苦瓜成活率高,抗病性强,产量高。为探索多株砧木嫁接1株苦瓜,棚架稀植栽培对苦瓜产量的影响,笔者进行了不同砧木数大苗嫁接苦瓜棚架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省荔枝长期沿用高压繁殖,良种推广缓慢,不能适应生产需要。为此,从1982年起我们在学习省外经验基础上,开展荔枝小苗嫁接试验,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取得一些进展。一、试验材料与方法本试验在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福清县东刘大队和福清县农科所苗圃进行。采用高位舌接、搭接(合接)、切接、贴接(刨接)、短枝腹接以及皮下接(插皮接)等六种方法,每季或每月嫁接一次,每次接20~30株。  相似文献   

20.
水东荔枝(又名圆枝,水东黑叶)是广东省主栽品种,四川省泸州市园艺科学研究所于1996年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接穗,高接在5年生楠木叶荔枝副主枝上,每株接15~20个芽.共高接5株,同时嫁接小苗50株。经过连续5年观察,水东荔枝表现早结、丰产、稳产,成熟期比当地品种大红袍早5~7天,适应性强,可在泸州地区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