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朝鲜16世纪开始的士林书院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政治打压,士林系书院观发生了由原先的讲学转到研究学问再到重视祭祀的变化。到18世纪,书院的讲学功能逐渐丧失,而祭享成为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
朝鲜时代的书院讲会产生于16世纪后半初期, 进入17世纪初期,成为书院讲学的主要方式,并形成一种制度。18世纪以后,书院教育中讲会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朝鲜时代的书院讲会基本上与明清时期中国书院的讲会大同小异,但还是从几个方面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从乡村社会史的角度研究朝鲜时代后期的韩国书院问题,书院与乡村社会的有机关系特别是与乡村统治势力之间的互动值得关注。从书院与乡村社会史、乡村统治的演变与书院组织机构、书院的本家化倾向等入手,皆是展开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韩两国书院的发展历史与文化功能有很大的差异,受其影响,两国书院志的编写体例也不一样。韩国书院志的编纂始于16世纪中期的《竹溪志》的编纂。《竹溪志》的体例是以与书院有关的记录为中心的。而17世纪的《西岳志》和《庐江志》逐渐趋向于以人物为中心。18、19世纪的书院志则主要收录了许多为祭享人物辩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从明代永乐年间开始,中国书院东传到朝鲜,形成了几乎与李朝相始终的朝鲜书院制度,450余年间,创建书院903所,其数甚大,遍布半岛。如同在中国本土一样,它与学术思想连为一体,造就了其立国的文化基础。由于文化土壤的不同,朝鲜书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分时代、书院的机能与作用、书院的经济基础三大部分,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韩国学者研究朝鲜书院的动态,涉及主要论著与观点,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日本书院”的教育特征,无科举制度下的社会学习,是为了教育,认为藩校、乡校、塾、诗子屋等近代化教育前人机构为书院,简素书院即为现代书院教育,并概述了日本近代化后的书院教育。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 ,已经严重威胁着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安全。长期以来 ,滥垦、滥牧、滥樵、滥采、滥灌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该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近年来 ,人们将保护西部生态系统的着眼点放在了禁垦、禁牧、禁采、禁灌上 ,却对滥樵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事实上 ,“五滥”祸患樵为首 ,无论历时之久 ,还是范围之广 ,说滥樵为首 ,当之无愧。所以如果不立即制止滥樵活动 ,就会使保护和建设西部生态环境这一兴国安邦、造福子孙的伟业蒙上阴影 ,甚至功亏一篑。因此 ,保护和建设西部生态环境 ,应实“休蕉还植 ,以能代赈”的政策措施 ,以彻底转变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山区农牧民传统的燃薪取能的生活方式 ,以全面制止“五滥”对西部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朱金彪 《新农村》2000,(12):26-26
在德清县教委、科协的领导下,几年来,我们士林成校在办校中实施了“农科教”一体化、“农科教”一起抓的办学路子,出现了镇教委、科协和成校齐抓农科教的局面,使士林镇的成人教育发生了质的飞跃。士林成校在实施农科教一起抓的过程中,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农字当头,为农业丰收甘洒“及时雨”1993年以来,成校由镇科协、农技站等单位齐抓共管,抓了三件事:一是分别在新塘、宋市、子思桥村建立科普基  相似文献   

9.
南宋统治者为稳固其统治,通过政治打击、科举等手段频繁“禁学”,使新儒家的政治地位边缘化。而新儒家为获得发展空间,选择书院作为研究与讲学的基地,不仅书院的数量明显增加,而且书院也从官学的替代机构向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儒学传播的机构转变。不少信仰新儒学的书院生徒通过科举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为新儒学的合法化提供了更坚实的政治基础。“嘉定更化”之后,随着新儒家地位的巩固,书院不仅得到了新儒家的重视,而且逐渐为官方认可。  相似文献   

10.
蓄德为先--论书院教育的道德诉求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书院是“讲学遁迹著书之所”,但更是士子们磨练德性的精神家园;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其强烈的道德诉求,淡泊明志、修身养性、砥砺品节,是书院教育的宗旨所在。围绕这一点,该文从书院教育的特点和院规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概述了书院尚德教育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