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结合传统的中国水系建筑文化,对现代水环境与城市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基于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理论,分析了在现行城市水滨、水岸处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阐明城市水体风景园林设计的目的和原则,为从事滨水处风景园林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一词首次被提出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以促进人与自然和社会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到人类社会活动之中,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然而,伴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在很多方面都消耗了巨大的环境成本与资源成本,严重违背了风景园林建设美好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初衷。基于此,该文从实际出发,从生态文明保护的视角,对风景园林的设计和施工环节及园林维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伴随着一系列城市生态问题,其中城市雨洪已成为不容忽视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承担着涵养水源,补给地下水的重要功能,如何更好地开发与设计它是风景园林专业师生需要掌握的技能。结合目前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背景和教学现状,分析、探讨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引入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英文缩写GSI)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结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实例,从培养环节的系统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实践环节的针对性方面,对"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引入GSI教学内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划—建筑—地景"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以昆明南站片区为例,探讨了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的新城中心建设研究。城市设计应做到"三位一体",即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以及风景园林学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当代城市设计做出各自学科的贡献。一名优秀的风景园林师应该同时具备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广泛从事城市设计的工作,因为创造更加美好舒适的城市人居环境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山地城市空间的拓展,促使了城市新城的发展。基于风景园林学视角,对宜昌市山地城市属性和点军区城市新城属性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点军区空间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山水格局、绿色基础设施与活力复兴3个方面提出了山地城市新城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首先梳理了当前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机遇,基于整合与协同视野引入城市设计教学理念、方法和课题,提出风景园林研究生设计教学改革的目标、原则、方法、路径和架构。通过设置强调真实场域、调研体验和系统设计的综合型城市设计题目,强化学生的规划逻辑思维、形态设计素养、团队组织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基于此进一步提出风景园林研究生设计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探索“开放协同+学研互动+校企联动”的设计教学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潘宇斌 《林产工业》2023,(12):85-88
近年来,在“碳中和”战略下,我国政府日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以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绿色根基。对于林木企业而言,“碳中和”目标既是面临的新挑战,同时也是新的发展新机遇,企业需平衡好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之间的问题。从“碳中和”视角对林木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构建了“碳中和”目标下林木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并用实际案例对其进行了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8.
双碳"目标背景下,充分挖掘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发挥自然碳汇作用,是未来我国应对碳达峰、碳中和最经济且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对于自然碳汇的布局处于起步阶段,在制度体系方面还不成熟。基于此,文中在梳理美国曼哈顿城市公园系统和澳大利亚草原生态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上海市绿色城市建设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建设的进展与不足,归纳总结基于自然解决方案进行生态建设的经验,并从树立系统思维、完善生态监测系统、搭建大众参与平台等方面为我国进行生态建设、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园林绿地建设应努力参与到低碳环保的挑战中,为城市提供高质量绿色空间。环球影城片区作为北京副中心的文化旅游核心功能区,园林绿地设计和建设立足“低碳、生态、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探索低碳植物配置、新材料应用、低碳施工策略,使其不仅成为旅游示范景观的典范,更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绿地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过去20年内,欧美多数设计师所推崇的景观都市主义逐步发展为风景园林专业核心的理论之一。它融合了后现代哲学和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建筑、风景园林和城市设计结合成一个完整的拼图。引入景观都市主义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风景园林专业"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探讨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引入景观都市主义概念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结合课程实例,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方法等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风景园林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重要场域,低碳式的园林规划设计理念伴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逐步得到社会认可和重视。文章以泸州市竹种园为例,从场地分析、科学布局竹种、提质资源、空间营造、道路组织、生态设施等方面,探讨在园林规划设计的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低碳理念及途径,以期为实现将“增汇”和“减排”贯穿在园林规划设计的全过程中提供实例样本。  相似文献   

12.
低碳理念是当今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着力点。低碳景观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美化城市空间,而且能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也只有把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街头绿地景观的设计中,才能切实符合可持续性城市建设的要求。文中在总结南京栖霞区若干地块的街头绿地景观设计实践的前提下,提出了低碳城市街头绿地设计与建设新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地建设具有工程建设“碳排放”和植物光合“固碳”双重特征,是实现“碳减排、碳增汇”的主要途径。传统绿地的建设注重景观而忽略生态,植物配置不合理,追求快速成景,改造频繁且未妥当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不但降低了植物光合固碳,而且增加了建设碳排放。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绿地建设应综合考虑碳减排、碳增汇,减少硬景工程、增加绿量,优化植物配置,优选本地低碳材料和适龄苗木,利用自然塑造地形,精细施工,避免频繁改造,并推进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出。如何利用有限的城市绿地空间资源更大地发挥绿色碳汇效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植被碳汇、土壤碳汇、水体碳汇3个方面分析城市绿色碳汇效能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从绿地三维生态特征和绿地使用维护特征2个角度探讨城市绿地特征与绿色碳汇效能的相关性及其规划导控要点,提出绿色碳汇效能优化策略,旨在为城市绿地建设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讨论如何在快速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对城市景观进行有效的控制。人对景观最直观的感受是视觉感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进行控制;同时,从城市规划的管理和实施的角度来看,必须尽可能将城市景观的视觉感知转化为可量化的参数指标,实现眺望视线的可控性。通过探讨创建基于人眼视觉原理的视域计算模型和景观视域计算方法,结合城市空间的功能属性,找出城市景观的最佳眺望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眺望对象-眺望点”的对应性的眺望系统模型,对系统模型的各个要素进行控制,形成城市景观眺望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景观基础设施理论是近年来园林景观行业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之一。回顾了景观基础设施理论与实践进展,对该理论在城市滨水绿地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类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南通海港引河绿廊景观绿化工程为实践案例,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思路进行探讨。依托景观基础设施的协同设计理念,总结提出了城市滨水绿地的3种典型设计策略——修复滨水生态系统、增强水利基础设施韧性及提升滨水绿地的服务能级,展示了滨水绿地景观与基础设施建设相互融合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冷苗  刘骏 《广东园林》2021,43(1):13-17
传统水利工程措施展现的弊端促使着城市河道管理的范式由工程治理向生态修复转变。而绿色基础设施(GI)在尺度、功能等方面对城市河流问题都有其相对应的"柔性"调控方式。从GI视角出发,类比河流廊道与GI网络的功能特征并探索其定位与功能,提出了基于GI理念的河流廊道生态修复流程,并以重庆盘溪河为实例提出多尺度(中观-微观)生态修复策略,即在中观尺度下进行水系、绿地等空间网络格局构建,提升城市"河流-绿地"生态网络的连通性, 在微观尺度下通过河流廊道景观空间设计及生态弹性建设等方式进行复合功能优化。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地碳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工业、交通发达,人口密集,温室效应越来越突出,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汇功能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对天津市几种常见绿化树种单位叶面积碳汇能力的研究发现:城市绿化树种的碳汇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石榴最高为1.380×10-6/cm2/s,枣树次之,国槐和白蜡最小,分别为0.080×10-6/cm2/s和0.126×10-6/cm2/s。因此城市绿地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构成对城市绿地的碳汇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趋势下,TOD开发模式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TOD开发模式以其自身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在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TOD开发模式对区域绿道、公共绿地空间与步行社区、街道景观进行了规划设计,以期为其他层面的城市建设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