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福州市普通公路主要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的差异以及植物叶表面显微结构对滞尘能力的影响,能够为福州市公路优良滞尘植物的筛选和公路绿化带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进而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以东南沿海丘陵地区的福州市为研究地区,以福州市普通公路主要的10种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10个树种的叶片表面微结构,并分四季测定叶片单位面积滞留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和分布特征.[结果](1)10个绿化树种中大部分树种对粉尘及悬浮颗粒物的滞留量表现为春>夏>秋>冬.不同树种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留效果存在显著(P<0.05)差异,综合看来,黄花槐(Sophora xanthantha)的滞尘能力最强,滞尘量和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留量均显著(P<0.05)高于其余树种,小叶榄仁(Terminalia neotaliala Capuron)的滞尘能力也较强.此外,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对粉尘、TSP及PM10的滞留能力较强,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 f.)对TSP、PM10及PM2.5的滞留能力较强,榕树(Ficus microcarca Linn.f.)对粉尘的滞留能力较强;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 St.Hih.)和鸡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 Linn.)的滞尘能力最弱.(2)各树种叶片滞留的悬浮颗粒物中PM2.5和PM10质量占TSP的比例分别为31.24%~72.71%和50.27%~89.15%,实验树种对大气细颗粒物的滞留效果较好.(3)气孔大小和密度与滞尘能力无显著(P>0.05)相关关系,但叶片表面表皮毛、褶皱、沟槽、突起等结构较多的树种滞尘能力更强.[结论]在以生态城市为目标建设公路绿化带时应该选择滞尘能力强且兼具良好观赏价值的树种,可以考虑选择黄花槐、紫薇、紫叶李等落叶树种和小叶榄仁、榕树等常绿树种进行搭配.  相似文献   

2.
绿化植物在截留沙尘、降低大气颗粒污染物浓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河南省郑州市不同绿化植物(大叶女贞、广玉兰、香樟、桂花和法国冬青)为试验材料,连续3年研究和比较了郑州市不同绿化植物滞尘效应及生理特性,并探讨了不同绿化植物滞尘量及滞尘能力大小。结果表明,郑州市不同典型植物滞尘效应存在显著差异(P0.05),滞尘能力基本表现为大叶女贞和香樟显著高于其他植物。郑州市不同绿化植物降尘粒径主要分布在2.5~100μm之间,叶面降尘中颗粒物粒径集中分布在100μm以下(占99%以上),降尘物主要为在大气中经一定距离漂移的TSP。郑州市不同绿化植物叶片比表面积、比叶重、叶面积指数、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片N和P含量与植物滞尘能力变化趋势相一致,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与植物滞尘能力变化趋势相反。不同绿化植物比叶重与滞尘能力存在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即比叶重较大的植物滞尘能力较大,以大叶女贞相关性较好。相关性分析表明,郑州市不同绿化植物滞尘量与比表面积、比叶重、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由此可知,表面积、比叶重、叶面积指数是影响绿化植物滞尘能力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
兰州城区不同绿化植物滞尘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州城区乔木(槐树和榆树)、灌木(杜鹃和黄杨)、草本(黑麦草和三叶草)3类植物为试材,研究其滞尘量的差异及蒙尘后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3种植物平均单位面积滞尘量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不同绿化植物叶面滞尘量达到饱和时间夏季约为12d、秋季约9d,且3种植物秋季叶片平均滞尘量大于夏季叶片滞尘量;对叶面尘粒径分析表明,叶面尘中滞留的颗粒物中大多数是TSP(悬浮颗粒物),同时对PM10和PM2.5均有一定量的吸收,降尘物中PM2.5、PM10和TSP相对含量均以乔木最高、灌木和草本较低,其中PM2.5和PM10含量在乔木、灌木和草本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而3种植物TSP含量的差异并不显著;随着叶片蒙尘时间的延长,相对含水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比叶重和脯氨酸含量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3种植物叶片秋季相对含水量、比叶重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夏季。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植物滞尘能力与车流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气颗粒物污染已成为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之一。城市绿地的滞尘作用是城市绿地重要的生态功能之一。综述了城市大气颗粒物理化性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城市绿地的滞尘机理、效应。从粒径大小、来源、成分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大气颗粒物的理化性质;从毒理学、流行病学角度探讨了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城市绿地主要通过滞留、附着和粘附3种方式进行滞尘。城市绿地滞尘能力与滞尘时间、气象因素、植物种、植物群落结构等因素存在密切的联系。最后又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热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常规洗涤法和超声波洗涤法研究不同径阶青杄和油松滞尘能力的差异,为科学地选择造林树种和定向培育森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同一林分中不同径阶的林木对大气中PM2.5、PM10及TSP在单位叶面积上的滞尘量,并进行叶表形态特征观察。结果表明,无论在同一树种不同径阶还是相同径阶不同树种条件下,青杄和油松径阶在20~24 cm时PM2.5、PM10及TSP单位叶面积滞留颗粒物量达到最大;同一条件下,青杄的单位叶面积PM2.5、PM10及TSP滞尘量要大于油松;青杄的叶表面有不规则的凸起和凹陷结构,还分布有少量气孔;油松正反叶表面存在较深、较规则的条状凹槽,附着有分泌物,且反面气孔多于正面;超声清洗法所得的单位叶面积PM2.5、PM10及TSP滞尘量是常规洗涤法所得滞尘量的3倍,两者差异显著。青杄和油松对大气颗粒物吸附效果最好的是(20~24 cm)径阶组,且同一条件下,青杄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能力要强于油松;植物叶表面结构越不规则、越粗糙,则滞尘能力越强,同时叶表分泌物和叶片吸滞面积对滞尘能力也有影响;对叶片表面颗粒物的洗涤,超声波清洗法要优于常规洗涤法。随着径阶的增长,单株青杄叶生物量基本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单株油松叶生物量在径阶16~28 cm随径阶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厦门市常见园林树种滞尘效应及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2年以厦门市区腊肠树、樟树和善提树3种园林树种为试材,研究比较了滞尘量的差异及其生态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园林树种滞尘能力差异显著(P0.05),滞尘量基本表现为腊肠树樟树菩提树,腊肠树的滞尘量是菩提树的2倍左右;对叶面尘粒径分析表明,叶面尘中滞留的颗粒物中大多数是TSP(悬浮颗粒物),同时不同园林树种对PM_(10)和PM_(2.5)均有一定量的吸收,降尘物中PM_(2.5)PM_(10)和TSP相对含量均以腊肠树最高,樟树和菩提树较低,其中3种植物TSP差异并不显著(P0.05);不同树种降尘粒径主要分布在2.5-100μm,叶面降尘中颗粒物牲径集中分布在100μm以下(占99%以上),降尘物主要为在大气中经一定距离漂移的TSP;叶绿素a和叶绿素b赶含量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依次表现腊肠树樟树菩提树,可溶性蛋白依次表现腊肠树樟树菩提树,可溶性糖表现为腊肠树菩提树樟树,且三者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不同园林树种比叶重(x)与叶片滞尘能力(y)之间的幂函数关系最佳(P0.001),即比叶重较大的植物滞尘能力则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厦门市不同园林树种滞尘量与叶片生态特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叶绿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荆州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及化学元素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荆州市大气颗粒物粒径的分布特征和化学元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荆州市存在一定程度的颗粒物污染;5个采样点的污染程度依次为:沙市热电厂>沙隆达广场>荆州东门>长江大学西校区>荆州郢都自来水厂;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存在确定数量关系,两者有极好的相关性; PM10在TSP中的分担率为41.7%~65.4%;土壤风沙尘对TSP的贡献较大,机动车尾气尘和煤烟尘对PM10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8.
开展城市园林植物的滞尘研究,筛选滞尘能力强的树种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郑州市10种常见的公园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滤膜过滤法测定植物叶片滞留不同粒径颗粒物(TSP、PM>10、PM10和PM2.5)的质量,并分析叶片特征和蜡质含量对植物滞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的滞尘能力以及滞留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来说,滞尘能力乔木>灌木,雪松和龙柏滞留TSP和PM>10的能力最强,雪松、石楠和夹竹桃具有较强的滞留PM10和PM2.5的能力;南天竹对TSP、PM>10、PM10和PM2.5的滞留能力均最差。叶表面形态会对滞尘能力产生影响,叶表面粗糙度较大、能分泌粘性油脂或叶脉突出的雪松、龙柏、石楠以及夹竹桃叶片滞尘能力强。叶片蜡质含量与滞尘量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蜡质含量与PM10和PM2.5的滞尘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SP和PM>10的相关性不显著。蜡质含量对叶片吸附细颗粒物的能力影响较大,随着蜡质含量的增加,叶片对PM10和PM2.5的滞留量增大。由此可见,叶表面形态以及叶片蜡质含量均会对植物的滞尘量产生影响,在郑州城市绿化中可以考虑雪松、龙柏和石楠等滞尘能力强的树种。  相似文献   

9.
陈徵尼    凌雷    仲怡铭    王翠英    吴国宏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2):235-242
利用手持式环境粉尘检测仪搭载空气气溶胶再发生器,对兴隆山保护区云杉、油松、辽东栎和华北落叶松4种典型树种叶片滞尘能力进行测试分析,同时对油松、云杉2种甘肃省主要造林树种在不同地区叶片滞尘量进行分析,旨在研究树种滞尘能力差异及影响因子,为探寻北方风沙地区林业建设中基于大气净化功能的树种选择和空间配置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在兴隆山地区,云杉滞尘能力最强,辽东栎最弱,且云杉叶片单位面积滞纳颗粒物密度约为辽东栎的2倍以上;2)降水后采样间隔时间是影响叶片滞尘量的主要因素,大气背景中颗粒物组分含量能够显著影响叶片滞尘量,对沙尘或浮尘天气频繁的3月,或是风沙较大的定西、祁连山,叶片吸收TSP的量较大,而距离城市工业区越近的地区,如兴隆山和定西,森林滞纳PM10和PM2.5的量越高;3)叶表面特性(褶皱、绒毛和油脂颗粒等)是导致树种滞尘量差异的直接因素,林分结构差异引起的叶表面气孔密度和油脂颗粒形态、大小差异也会显著影响树种滞尘量;4)林分密度、取样时间和地点对树木滞尘量具有显著影响,这是开展区域尺度滞尘量研究取样和试验需重视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园林绿化植物可以充当空气过滤器,将这些颗粒物沉积在叶片上.研究不同绿化树种的颗粒物积累效应,有利于城市规划对树种的选择以改善空气质量.通过分级过滤法量化了合肥地区常见的24种绿化树种(10种灌木和14种树木)的植物叶片不同级别PM的积累,并将其与叶片形态特征联系起来.研究发现,观察到不同树种对颗粒物积累的差异,叶片表面沉积的大颗粒物(PM100)占总颗粒物重量的绝大部分,.其次是粗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灌木树种花叶青木、石榴、椤木石楠和乔木树种无患予能有效地在叶片表面捕获不同大小的颗粒(PM2.5、PM10和PM100).灌木树种的滞尘能力显著高于乔木树种.叶片PM积累量与比叶重、长宽比呈显著正相关.叶片绒毛是一个重要的结构,导致更多的叶片PM积累.利用这些树种间的滞尘差异,可以选择园林植物以捕捉大气颗粒物,并指导城市植物规划.由于乔木树种对PM2.5和PM10的滞留量较大,而灌木树种对PM100的滞留量较大,因此,在城市绿化设计中应兼顾灌木和树种,合理搭配利用空间尺度以缓解城市大气污染.在合肥市以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为目标进行城市绿化时,可考虑选择花叶青木、石榴、椤木石楠和无患子等滞尘能力强的树种进行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11.
西藏雪莲多糖初步分离和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合理利用西藏雪莲提供一定依据,对西藏雪莲多糖进行提取分离纯化。西藏雪莲经热水浸提,乙醇沉淀得粗多糖。粗多糖凯氏定氮法测得蛋白质含量为4.38%,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为25.8%,硫酸-咔唑法测半乳糖醛酸含量为38.18%。粗多糖经Sevage法和酶法联合脱蛋白,得初步纯化的多糖。纸层析和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西藏雪莲多糖由7种单糖组成: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甘露糖,物质的量比为:1.0∶2.8∶2.6∶2.6∶2.0∶7.6∶1.6。西藏雪莲多糖对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效果,且初步纯化后多糖的清除效果比粗多糖好。西藏雪莲多糖对脂质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运用自然沉降法监测了兰州市道路空气质量状况,对不同功能区的交通主干道及北滨河路两边绿地空气微生物进行取样分析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试验结果表明,①兰州市各功能区交通主干道中空气微生物污染区占31.6%,中度污染区占21.1%,重度污染区占21.1%,26.3%的地区超过重度污染区,重污染区主要集中在车流量较多的交通要道,各功能区的污染顺序由大到小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城关区,污染微生物以细菌为主;②道路交通的污染程度与车流量关系密切,在车流量较高的交通干道,空气微生物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含量均很高;③交通主干道中,绿化带对空气微生物的截杀作用较强,部分地区对空气微生物拦截量可达40.0%。  相似文献   

13.
张家界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实地抽样调查和部分地段逐株调查的方式,查清了张家界城市道路绿带中植物的种类、来源、数量、生长发育、配置等情况,并对道路绿带中的植物景观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张家界城市道路绿地中植物适景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营建张家界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徐州市新城区景观大道植物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汉龙  杨瑞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22-5424
景观大道作为徐州新城区绿地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特色鲜明、绿意盎然的徐州新城区风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在对徐州新城区8条景观大道绿化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植物配置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徐州市新城区景观大道分为行道树绿带、分车带绿带、路侧绿带3种植物配置类型,在分别分析了3种不同类型植物绿带配置方法和存在问题后,提出了对徐州市景观大道植物配置的优化建议,以期对今后的景观大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运筹学的方法对污染物总量(TSP)控制的治理方案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实例分析,具体说明了运用优化的数学模型在保证环境管理部门命令的削减TSP目标既定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控制污染费用,从而实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此外,还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该数学模型的可靠程度。由此可以得出:运用此数学模型在达到TSP削减目标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控制污染费用。该优化方案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蒋明成  王丹  夏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543-14546
基于对川中丘陵区盐亭县林山乡西沟小流域田间道路的外业调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流域内各级道路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林山乡小流域的道路总共可以分为4种等级,包括干道、田间道、生产路和支路;各级道路总长度都随级别增大而减少,且累计总长度与道路级别线性相关,道路长度则随道路级别增大而减小;道路网系和流域水系在结构规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级别道路分布范围受地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爬坡道路坡度与地形坡度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且次级道路分布受主路控制。  相似文献   

17.
林区道路开发伸长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区道路开发伸长效率的研究旨在解决林道的优化设计问题。本文就林业发达国家对林道开发伸长效率的研究进行分析比较,介绍了林道开发伸长效率的概念和几个公式的推导;选取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林区25条林道,并对其褶曲系数K_1、山坡平均坡度I_m、河床坡度系数K_2等影响林道开发伸长效率的因子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甲类地区不同等级林道开发伸长效率的推荐值,该值可用于林道设计的优化评价。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林荫道的功能、起源与发展,分析了上海市88条林荫道资源的现状。结果表明:林荫道建设和管理中普遍存在着道路结构与绿化种植结构模式相对单一、行道树生长空间较为局限以及树木养护管理尚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除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外,隔离带内种植乔木的道路只占11.40%,81.82%的行道树上方有架空线或其他设施或距离建筑较近。最后提出了上海未来林荫道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析石河子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河子市主要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三门峡城市道路植物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三门峡市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该市市区道路绿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