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药材川赤芍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肝泻火等多种功效,市场需求量较大,同仁地区从2018年起在当地浅山干旱地区连续种植川赤芍,总结出一套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子繁殖、芽头分株繁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为全省其他地区川赤芍种植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为材料,研究了泰安地区夏季在露地栽培条件下不同程度遮光对川赤芍光合作用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光照下,川赤芍Pn在正午PAR达到最大时出现明显降低,即"光合午休"现象;Fv/Fm、Fm也降到日变化的最低值。进行遮光处理的两组川赤芍,Pn均未出现"午休",Fv/Fm、Fm正午时下降幅度不大,日变化曲线相对平稳。尤其遮光30%组,Pn值一天中都保持较高水平,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b相对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组。而遮光70%条件下,一天中Pn总是处于最低,叶绿素总量反而低于遮光30%条件下的川赤芍,且其叶片薄、黄绿色。综合比较,遮光30%利于川赤芍夏季生长。  相似文献   

3.
赤芍别名芍药、芍药花、川赤芍、山芍药、草芍药等,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或川芍药的干燥根。赤芍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收载于《中国药典》(各版本)。其完全以野生品供应市场,是我国内销与外销的强势品种和热点品种,倍受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赤芍别名将离、犁食、离草、婪尾春等,为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毛茛科,芍药属,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前者主产内蒙古、辽宁及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川赤芍主产四川、甘肃、云南、贵州等地。四川部分地区称蓝草科鸡屎藤的根为骚赤芍;江西个别地区称萝摩科朱砂藤的根为赤芍等,科属差异甚大,所含成分不同,均应视为伪品。赤芍于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研究证明,赤芍具有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  相似文献   

5.
川滇桤木育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总  张兆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79-8480
[目的]研究最适合川滇桤木育苗的规格营养袋。[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4种规格的有底和无底营养袋育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川滇桤木适宜采用10cm×11cm的无底营养袋育苗。[结论]该研究为川滇桤木大规模育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枸杞是常异花授粉植物,利用种子育苗时不仅育苗周期长,而且因其后代变异率高达70%以上,不利于优良遗传性状的保持。因此,生产上常用无性繁育技术繁育枸杞幼苗。结合在秦王川肥沃耕地和砂地上的试验结果,特制定出此“枸杞标准化育苗技术规程”,以指导当地枸杞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7.
一、育苗前准备 1.育苗场地的选择 选地势较高、平坦、排水良好、交通方便、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的砂壤土。 2.育苗期的选择 万寿菊种子较耐低温,可适当提前育苗。一般要求苗龄3540天,4月中旬移栽,可在2月下旬点种育苗。  相似文献   

8.
龙胆草培育     
《北京农业》2010,(4):20-21
1选育苗地 龙胆草的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土壤应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沙壤土、黑壤土、江河淤积土,酸碱度以偏酸性为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归纳了水稻种植旱育苗中存在的苗床备土过晚、清水选种、育苗操作不当、不注重防治病害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庆阳市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结合生产实际,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移栽定植及田间管理等四个环节总结提出了川台地秋芹菜育苗移栽技术,对川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经济收入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毕节地区辣椒无害化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品种选择、苗床准备、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假植技术、移栽技术、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采收标准等10个方面对毕节地区辣椒无害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开展辣椒无害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选种、育苗、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总结洋葱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总结甜玉米‘闽甜4号’超常早播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时间、品种选择、育苗、整地、移栽、田间管理及采收保鲜等配套关键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定两系杂交中籼徽两优6号(Oryza sativa L.)的高产制种操作规程,为制种单位提供参考。[方法]对徽两优6号高产制种的前期准备、育秧技术、大田管理、花期预测及调节、去杂及收获工作进行了规范。[结果]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制种基地的选择、制种基地应满足的气象条件、播种期的确定。育秧技术包括苗床的选择、苗床整理、种子准备、播种量、适宜的播差期、秧苗素质及秧龄、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大田管理包括大田准备、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除。花期预测及调节包括正确使用激素和花粉镜检。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要严格去杂并及时收获、晾晒。[结论]该研究可为徽两优6号的广泛应用奠定制种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新疆制种基地早熟玉米杂交种种子收获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确定高活力种子的最佳收获期,为制种企业生产高质量种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新疆早熟玉米品种新玉29号、新玉35号和新玉54号3个杂交种制种生产,授粉后每隔3 d收获果穗1次,并测定籽粒水分,种子晾干后,通过标准发芽、冷试验、田间出苗鉴定和种子相对电导率测定,评价玉米种子活力。【结果】 不同收获期玉米种子籽粒含水量、标准发芽率、冷发芽、田间出苗率和相对电导率存在差异,3个玉米杂交种籽粒生理脱水速率表现为新玉35号>新玉29号>新玉54号,籽粒灌浆速率表现为新玉29号>新玉54号>新玉35号,早熟玉米新玉29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3.3%以上,冷发芽率在92.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0%以上。新玉35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3.3%以上,冷发芽率在90.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0%以上。新玉54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4.7%以上,冷发芽率在90.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3%以上。【结论】 在新疆早熟制种区可以用授粉后天数作为参考指标,指导杂交种子生产田收获,获得高活力的杂交种子,比常规收获时间提前7~12 d,有效避免早霜对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大麦种子成熟度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研究不同品种的最佳收获期。【方法】选取不同成熟度的P13-3和甘啤4号大麦种子,恒温发芽试验测定电导率。发芽前测定不同成熟度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鲜重、千粒干重和含水量等物理指标,发芽过程中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苗长、幼苗根长、幼苗鲜重和幼苗干重等种子活力指标。【结果】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两个大麦品种种子均为先增长,后增宽,最后增厚;千粒鲜重、千粒干重、含水量和电导率差异显著,含水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呈下降并趋于平稳的趋势;苗长、根长、幼苗鲜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除幼苗干重外,其余活力指标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结论】种子成熟度对种子活力有较大影响,其中千粒干重、电导率、幼苗鲜重、苗长和根长可作为检验种子活力的参考指标。P13-3种子在开花后36~42 d,甘啤4号种子在开花后30 d活力相关指标较好,幼苗质量较好,为适宜收获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年对苦瓜杂交制种技术的摸索与实践,从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种子采收等方面,总结西北地区苦瓜杂交制种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18.
苦玄参种苗繁育技术操作规程(SO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玄参种苗繁育技术操作规程规定了广西梧州苦玄参的种质特征、产地环境、种子来源、种子质量、育苗地选择、播种量、播种方法、种苗田间管理、采挖、分级标准、保存和运输等,侧重规范了苦玄参种苗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为苦玄参种苗的标准化生产提供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于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生产田实施了4个收获期和2个收割高度的两因素随机完全区组试验,以研究收获期和收割留茬高度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期从花后15 d至花后36 d,有籽粒脱落的穗子和有籽粒脱落的小穗的百分率和千粒重逐渐提高,而每小穗粒数逐渐下降,致使种子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在4个收获期处理中,最高籽粒产量出现在第2期,即花后22 d,其显著高于第1期(花后15 d)和第4期(花后36 d)的种子产量,而与第3期(花后29 d)收获的种子产量间没有显著差异;第2期收获的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和种子萌发苗株高与第3、4期收获的优质种子间没有显著差异;籽粒产量和质量在留茬高度16 cm(收割全株)和留茬高度58 cm(割穗)间差异不显著,该效应不随收获期的不同而异。据此推断:上海地区高产优质高羊茅种子的适宜收获期为首批开花穗的花后22~29 d,于全田尚有12%的嫩穗和59%的小穗顶部有1~3粒籽粒脱落时开始尽快收获;可以根据不同收获方式的需要在高于地面16 cm至穗颈节间(割穗留茬高度)范围内灵活确定植株收割高度。  相似文献   

20.
杨文彩a  朱有勇b    迁a    琪a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2):2069-2073
结合三七的生长特性,从系统工程视角分析了三七工厂化育苗的基本工艺流程;将三七工厂化育苗周期划分为播种前期准备、播种期实施和播种后期管理三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相关设施设备的现状,指出设备选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研发适宜三七的精密播种机,针对三七育苗不同生长阶段对自动控制设备进行改进,研发三七大田移载与精准施肥相关设备,研发三七机械化收获与烘干工程等设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