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镇土地基准地价更新中的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山东省城镇土地基准地价更新的实际,分析了基准地价内涵的界定、地价体系构成、基准地价评估中有关参数的确定等有关问题,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基准地价更新的方法和手段,以期为今后我省基准地价更新工作起到参考和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欠发达县域内乡镇基准地价评估方法,以解决地价样点资料缺乏情况下基准地价评估问题。[方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结果]在分析土地质量与地价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地价质量控制法,对样点缺乏情况下的县域内乡镇基准地价进行评估,并通过实证研究对方法进行验证。[结论]提出的方法科学合理,降低了样点缺乏对乡镇基准地价评估结果的影响,克服了传统基准地价评估方法的不足,该方法简易,便于实际应用,可为我国乡镇基准地价评估的方法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刘艳中  尹霞  张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20-3622
土地的预期基准地价评估工作是目前我国土地估价领域研究的新课题,其工作思路和评估方法均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从预期基准地价的内涵、技术思路、工作方法等角度出发,着重探讨了预期基准地价这一新的评估概念和评估思路,并与传统意义上的基准地价从内涵、评估方法以及成果表述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旨在探索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为我国越来越多的类似尚未成城或正在开发建设的新城的基准地价评估工作找到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方斌  夏显力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1):227-231
准确评估农用地基准地价是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在理论分析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对农用地基准地价影响的基础上,引入修正的引力模型和区域基准地价影响力模型,对农用地基准地价进行修正,弥补了当前仅从农村内部来评估农用地基准地价所带来的弊端.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间的相互作用与农用地基准地价分布成正相关,修正后的农用地基准地价与用传统方法计算的农用地基准地价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前,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还是我国地价管理中的空白,探索和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基准地价的评估工作迫在眉睫。结合具体的评估试点工作,介绍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工作的特点和评估流程,分析了评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评估范围的划定、级别边界的处理、估价资料的收集、估价参数的选取、基准地价的确定、基准地价的衔接等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6.
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选用2009年房屋出租样点资料测算出兰州市典型繁华商业路段路线基准地价,对路线基准地价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运用平均深度百分率法建立了深度修正体系。结果表明:在兰州市商业用地Ⅰ~Ⅲ级范围内所筛选的22条典型繁华路段中,不同级别路线基准地价均略高于相对应的级别基准地价;同一级别不同路段随着距离商服中心远近距离不同,路线基准地价具有明显的差异;商业用地级别越高,路线基准地价与级别基准地价对比越明显。这充分体现了商业用地对区位条件十分敏感的特点。因此认为在今后商业用地基准地价评估过程中,应充分运用路线基准地价的方式来表达基准地价,精确地反映商业用地路线的价格,确保地价管理与决策体系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土地市场的不断发展,基准地价精细化管理已是客观现实需求。在分析了商服用地用途细分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商服用地及其细分用途用地区片价及级别基准地价评估的总体思路与方法。通过具体案例,系统地研究了商服用地用途细分、细分用途基准地价评估的具体过程,以期为细分用途基准地价体系建设提供思路,满足当前土地市场管理及评估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城镇宗地地价影响因素指标在地价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健  黎勇  胡坚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1):97-101
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作为大量评估宗地地价的一种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就基准地价成果应用中宗地地价影响因素指标分类标准进行讨论,并提出划分标准,使该方法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卫新东  王筛妮  兰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94-13695,13697
[目的]解决在基准地价评估时,解决某一级别范围内无地价样点或地价样点数量不能满足数理统计要求时如何确定基准地价的问题。[方法]通过建立土地级别和已测算级别基准地价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经过对比分析研究,选择合理模型,计算无地价样点或地价样点数量不足土地级别的基准地价。[结果]经研究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分布规律的分析得出,级别和基准地价之间呈指数关系并建立相关模型,确定了无地价样点的末级土地级别基准地价,通过实例验证,基本符合当地实际。[结论]应用数学模型计算无地价样点或地价样点数量不足情况下的级别基准地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农用地基准地价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评估农用地基准地价的方法体系,运用综合比较分析法,以扶风县农用地定级成果为基础,采用样点地价平均法和定级指数模型法综合确定扶风县农用地的基准地价.结果表明,以农用地基准地价为基础确定土地补偿费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工业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是基准地价工作的难点,尤以西部地区更为典型.通过分析西部卫星型小城镇工业测算中遇到的问题,在利用住宅地价模型测算工业地价的思路指导下,借助级差系数法和比例系数法进行该地区工业地价模型比对.结果表明:当前基准地价测算方法并不完全适应于西部卫星型小城镇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模型调整法,并通过皋...  相似文献   

12.
城镇土地综合定级和分类定级研究--以莒南县城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土地定级是对城镇土地质量和使用效益及其在土地空间上分布差异状况进行评定,为全面地、科学地管理土地,合理利用城镇土地,以及为有关部门制定规划、计划和有偿使用土地提供依据。城镇土地定级分综合定级和分类定级两种。我们对莒南县城区土地进行了综合定级和分类定级,研究不同定级结果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定级、商业用地定级和住宅用地定级结果比较接近,工业定级与其它定级相比,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3.
农地租赁均衡价格形成及演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及未来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又是非常之大。走农业现代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业现代化必须实行适度的规模经营。笔者认为,在现行土地承包制政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农地租赁实现经营权的流转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上海市枫泾镇93户农户的访问调查,以较发达农业地区农户农地租赁意愿为案例,实证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及演变方向,并提出土地规模集中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基准地价更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乡镇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小城镇驻地土地区域差异越来越大,客观上要求对其进行土地基准地价测算。相对于大城市来说,小城镇驻地基准地价测算样点有类型少、分布不均等特点。本文以东平县城区基准地价测算为例,从实际出发初步探讨了小城镇驻地基准地价测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干玲  朱健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12-6313,6316
发展工业是各级政府财税的主要来源,而当前工业用地的供应主要以协议出让为主,地方政府往往将地价作为调控杠杆,通过扩大土地出让面积、降低土地出让价格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导致工业用地效率低下、土地闲置浪费等现象严重。在新一轮土地调控背景下,以江苏省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现状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探讨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的改革出路。  相似文献   

16.
阙泽胜  张俊平  王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64-11665
建设用地指标的合理分解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难点,以湖南省资兴市为例,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分解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资兴市建设用地需求分值最高的5个乡镇依次是鲤鱼江镇、皮石乡、三都镇、唐洞办事处、东江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资兴市建设用地指标分解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给实际指标分解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城市理性地价是城市土地资产核算和价值评估的客观需要,可为政府根据价格信号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以全国35个重点监测城市2008-2013年住宅地价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测得城市地价质量,运用序列化比较检测城市地价间的协调程度,并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城市理性地价进行判断.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住宅地价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仅哈尔滨、南京等9市略有下降;(2)住宅地价处于基本合理范围内的城市约占60%,其余城市地价实际值与理论值差距较大;(3)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地价水平进行衡量,东部沿海城市条件优越,形成双高型城市;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差,形成双低型城市;(4)地价较为合理的城市其地价与地价质量协调性也较好,二者匹配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建制镇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研究——以武威市黄羊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村镇尺度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低度利用土地所占比例较高,合理利用土地和未利用土地次之,再次为容量完全损失土地,无容量土地比例最少,无过度利用土地;建制镇土地利用具有很大潜力,内部用地潜力为133.41hm2,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6.1%;村庄可挖掘317.911hm2的潜力,占村庄面积的41.0%;村镇整治、新农村建设、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数据基础,可以实现《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陈芳  毛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73-6378
介绍了村镇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分析了我国村镇土地利用结构现状,采用相关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和统计软件,构建了全国范围内6类用地结构随经济发展的演化模型,利用演化模型对我国各省份农用地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评估特定地区村镇土地利用的结构合理性,可为村镇土地利用规划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孔维华  王然  王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90-9392
结合山东昌乐县土地市场实际情况,探讨了基于GIS的基准地价更新技术路线,采用样点地价均值法、地价—分值模型法共同确定城镇土地基准地价,并分析了3种用地类型地价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