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树在人在,树亡人亡" 1939年6月,家住湖南省新晃县城郊的杨高被派了壮丁.在抓丁人员上门时,恰逢杨高不在家.当有人叫道:"老公跑了,把老婆关起来"时,杨高16岁的亲弟弟杨龙大吼一声:"别碰我嫂子!我替我哥去!"  相似文献   

2.
从一开始"驻军图"、"守备图"或"防区图"这些命名,就造成了大家认识此图性质的框框。唯有跳脱出来,才看得见其它的可能性。对照马王堆地形图和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来看,这幅"驻军图"有可能是一张汉代郡国常有普通的箭道行政区地图,在汉代或应名为箭道图或箭道封域图。如此一来,"驻军图"上一些难解之处,或许可以得到较合情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先秦儒学、汉代宇宙论儒学到宋明理学发展形成的长时段(Longue duree)中,"天"与"人"的关系及其意识形态功能变化演进的过程,从社会结构、文化融合、环境变化等多方面探究儒家意识形态并不随社会结构的解体而瓦解,而是于大动乱社会中自我改造、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同时分析其实现自我重建及对社会具有修复功能之本源所在[1]。  相似文献   

4.
史晓雷 《农业考古》2015,(1):193-196
通过分析香港文化博物馆收藏的汉代"绿釉舂米坊模型"以及中国农业博物馆征集的汉代"绿釉陶作坊(模型)",认为这两件明器是我国汉代水碓的考古学证据,表明我国汉代已经出现了较复杂的连机碓。  相似文献   

5.
在汉代,特别是东汉立碑刻文的风气很盛,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汉碑.这些汉碑内容丰富,蕴藏了大量的重要史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其中就有不少与农业有关的珍贵史料,促进了我们对汉代农业的进一步了解.本文拟利用汉碑中的一些记载,对汉代的重视"时雨"、祈求风调雨顺、兴修水利等思想和作法,作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顾颖 《农业考古》2012,(3):360-362
汉画是汉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农业化社会发展进程中,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石刻类艺术,汉画中种类繁多的图案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以绘画、雕刻的艺术形式记录和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可以说它是汉代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是民间生活习俗的象征性体  相似文献   

7.
汉代是"牛耕"的普及发展期。汉墓壁画和画像石中有不少反映"牛耕"的图像,包括"二牛三人""二牛二人""二牛一人"式犁耕,"一牛一马并耕",及"一牛挽耕"等形式。这些图像是研究汉代农耕技术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农业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一村 《农业考古》2016,(4):108-113
清末"丁戊奇荒"中,在政府救灾之外出现了由江浙地区绅商组织的民间义赈,募捐版画"铁泪图"在义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铁泪图"上承图谏"流民图"的传统,内容因由向皇帝劝赈转为向民间各阶层人士的募捐而有所调整,借助民间福报说和道德观念推动义赈。"丁戊奇荒"过后"铁泪图"虽渐不为人知,却开启后世灾情画"流民图"在民间慈善事业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汉代统治者把"尊师重道"看作是维护阶级统治的重要条件,它能够促使社会进入到一个有序的状态中。汉人的义利观总体上包括重义轻利、先利后义两种义利观。从两汉历史来看,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具有最广泛的影响。它对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汉代人们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主流思想,师生关系亦受其指导。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今天借鉴。我们要对汉人的义利观及其在师生关系领域中的实践进行理性的分析,以便对当今社会正确义利观的建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老五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7,(10):M0002-M0002
我国每年都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这项活动已坚持了十几年,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是,作为一项活动,总免不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但在四川省宣汉县群众眼中,政府组织的"三下乡"活动不再是"惊天动地来,一阵清风去"。科技文化卫生"三驾马车"下乡,变成"海陆空"全面下乡;年终岁末下乡,变成一年四季在乡;除了"大下乡",还有"小下乡"。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亚伟  吴佩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93-1295
分析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浙江、青岛、天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实践,提出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制定地区化、社会保障基金化,完善法律制度和公开征地程序,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并对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指的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性社会的转变。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使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和紧迫。因此,在社会转型期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建立处于核心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关键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3.
樊传浩  杨文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66-5168
农民工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人,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城镇职工,而是介于城乡之间非农非城的“边缘人”,他们与城镇职工的差异性是社会发展中潜在的社会风险,通过横向社会保障覆盖水平和纵向社会保障给付水平,对江苏省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状况进行的差异性分析,笔者提出根据农民工职业特点,采取分类分层的办法逐步调整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待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与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日显重要.在对现有的非正式和正式保障项目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北京市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陶艳梅  景琴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161-4163
通过对我国本土化农村社会资本研究进行整体性的认识与反思,提出了系统研究和认识农村社会资本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从而为开发和利用农村各层类社会资本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诞生的结晶,文化对人类的影响,在文化传播、交流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社会文化机构,其在促进文化资源流动、重组及文化传播交流活动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主要从图书馆在社会先进文化传播交流中的地位,图书馆是社会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场所,图书馆为社会文化传播与交流搭建了平台,图书馆促进多元文化乃至跨文化交流,图书馆促使社会文化传播与交流充满生命力,图书馆建筑环境拥有强大的文化感染力六个方面分析图书馆在社会文化传播与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其发展既取决于它所依赖的经济基础,也受政治制度的制约,现阶段,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有一系列的现实障碍。该文从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心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统筹重庆城乡社会保障的影响和制约效应,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进一步发展寻找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关系到农村乃至全社会的稳定。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是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社会化程度低、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管理、透明度差。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9.
权力具有引领社会变革与发展、整合社会资源的力量。新兴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掌握新兴技术手段的社会精英也必然掌握新的权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掌握新兴技术的社会精英回乡创业日渐增多,形成了新的权威主体。由此,新的权威参与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设中来,分享了传统农村社会权力,改变了传统权力结构,也为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社科科研成果日益增多,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不断加大,社科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将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成果分为四种类型,即学术创见型、决策咨询型、理论宣传型和文化传承型,并根据这四种类型的社科成果提出了人文社科科研成果的转化方式,如向教学科研转化、向决策咨询转化、向社会普及转化和向文化产品转化等,以实现社科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与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