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了解云南省疣粒野生稻的自然生存现状,为进一步制定野生稻资源保护政策提供依据,2021—2022年对云南省玉溪市、临沧市、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等4个州(市)的疣粒野生稻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8月,调查的4个州(市)现存疣粒野生稻共有25个点,4个点为新发现。其中,分布范围小于300 m2的分布点占36%,分布范围在300~900m2的分布点占12%,分布范围在900 m2以上的分布点占52%。根据疣粒野生稻分布的历史资料,本研究调查的州(市)原有11个乡镇共有分布点36个,然而本次实地调查其中的34个分布点,只有21个分布点尚有疣粒野生稻,分布点丧失率为38.24%。本次调查中,部分分布点疣粒野生稻呈现濒危趋势,因此抢救性收集了405份疣粒野生稻种茎样本进行异位保存,有效地保存了云南疣粒野生稻资源,提高了种质保存的安全性。本次调查发现,造成疣粒野生稻消失的主要原因有城镇化建设、开垦种植橡胶树和桉树、除草剂的使用、人为药用以及自然灾害等。针对上述濒危原因,本研究提出建立原位保护、异位保护和生物技术保护等多层...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巴彦县野生大豆保护点是农业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在中国3个野生大豆保护示范点之一.目前,经CPS测量已确定了巴彦县野生大豆保护点的面积为29.9 hm~2,野生大豆分布面积为20.2 hm~2,确定了30个样方.经2008年对保护点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初步明确了目标物种(野生大豆)的种群密度、目标物种丰富度、生长状况、类型以及保护点内和周边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穿龙薯蓣的资源开发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述穿龙薯蓣别名 :川龙骨、穿山龙、地龙骨等 ,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地区 ,具有舒筋活血、祛风止痛的功能 ,主治风湿热、关节痛、筋骨麻木、大骨节病、跌打损伤、支气管炎、镇咳、祛痰、平喘等。是合成各类型避药和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穿龙薯蓣喜生于山坡灌丛及疏林下或土层较厚的沟边石缝中 ,其分布范围广适应性强 ,栽培繁殖较易。但目前仍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栽培还处在探索和开发阶段。近几年来 ,由于人为采挖破坏了资源的自然生长和繁育体系 ,有的地区面临灭绝 ,产…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铃薯》2017,(6):353-358
为评价草铵膦对转Bar基因马铃薯的药害及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在‘陇薯3号’及其转Bar基因株系苗期和现蕾期的地块,用草铵膦对所有马铃薯植株和杂草进行叶面喷施。通过观察统计,发现药后3 d时,转基因株系的所有植株叶色浓绿,长势良好;未转基因植株‘陇薯3号’和所有杂草的叶片表面出现枯斑并萎蔫变黄。苗期药后9 d时,所有转基因植株仍然叶色浓绿,长势良好;未转基因植株‘陇薯3号’和所有杂草全部干枯,完全死亡。现蕾期药后9 d时,转基因植株和未转基因植株‘陇薯3号’与苗期药后9 d时状态一致,绝大部分杂草干枯死亡,但少数杂草仍保持绿色。苗期药后25和35 d时,未转基因植株‘陇薯3号’和绝大部分杂草仍处于完全死亡状态,极少数残存杂草正常生长,但此时转基因马铃薯的长势已远远强于这些杂草,其生长基本不受残存杂草的影响。现蕾期药后25 d时,残存杂草的种类和数量较苗期增多,并且长势对马铃薯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安康市内保存了大量的野生大茶树资源.文章对安康市现有野生大茶树资源的种类、分布、树龄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对野生大茶树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大茶树资源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几种有栽培价值的长白山野生植物的形态、分布、资源、用途、栽培方法等做以简略综述,以利于它们的资源保护及开发。  相似文献   

7.
加勒帕戈斯群岛野生棉考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广泛地考察棉花野生资源,于2015年9月中旬到厄瓜多尔的加勒帕戈斯群岛进行了野生棉野外考察,发现该群岛上达尔文氏棉生长旺盛、分布广泛。找到了23个野生棉自然居群,有21个可采集到野生棉种子,包括四倍体野生种达尔文氏棉(AD5)和二倍体野生种克劳茨基棉(D_(3-k))。还发现了达尔文氏棉、克劳茨基棉和海岛棉3个不同棉种自然混生的情况。从加勒帕戈斯多个岛屿及可能存在的自然分布来看,有必要对该群岛野生棉进行长期和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甘草是我国传统中药材.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也是新疆半荒漠草地自然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对野生药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加大.野生甘草产地多年无控制地连续采挖.自然分布状态下的甘草资源趋减,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人工引种及栽培驯化是野生甘草产业化开发利用中保证原料供应的一条必要途径。乌拉尔甘草已在阿勒泰、阜康、石河子等地人工栽培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开发野生石崖茶创建特色茶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州市所属融水县的九万大山与元宝山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带,境内山峦叠嶂、连绵起伏;溪河密布、雨热同季、寒暑分明,属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常年云雾缭绕,是茶叶较适宜生长的区域。境内分布生长着“野生石崖茶”等多种野生茶或类茶资源。针对柳州茶叶产业呈现“起步晚而起点高;技术低而资源广;市场小而力度大”的特点,有效合理地保护、利...  相似文献   

10.
东乡野生稻自然群体内的形态性状变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乡野生稻自然群体内植株的形态性状及生态进行调查,发现东乡野生稻完全是靠休眠芽(地下茎节或未枯死的地上茎节处)来进行无性繁殖,没有种子苗的出现,在生活史性状上也表现为多年生普通野生稻的特征,这表明东乡野生稻确为多年生类型的普通野生稻。然而其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却揭示出它处于多年生—一年生分化的初始阶段,这种分化可能与其生境中的水分变化有关。生境中的水分状况还与植株的生长习性和芒的颜色有密切关系,匍匐、倾斜类型及具红色长芒的野生稻倾向于生长在常年有一定积水的地方。另外,林场和水桃树下两个群落之间在一些性状上存在相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2018年11月—2019年3月,在海南省三亚、乐东、东方、儋州、澄迈、海口、万宁和五指山共8个市县,采集疑似病毒病的叶片样本302份,采用小RNA深度测序和RT-PCR检测发现,黄瓜样品中存在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甜瓜黄斑病毒(Melon yellow spot virus, MYS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 CGM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和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 CCYV)共5种病毒,检出率分别为32.79%、31.46%、23.18%、9.61%和2.65%。病毒的复合侵染率为11.28%,有8种复合侵染类型,以其中2种病毒复合侵染为主。明确了海南岛黄瓜病毒病主要种类及发生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以海南岛18个国家气象站1966—2019年的日观测数据为基础,对海南岛18个市(县)芒果单产的气象产量与其各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等做相关分析,选取花期平均气温、果实发育期平均气温、年≥10 ℃积温作为区划指标,同时考虑坡度因素的影响,采用集优法基于GIS开展了海南岛芒果种植精细化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海南岛芒果种植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昌江、东方、乐东、三亚、陵水、万宁、琼海等西部南部和东部市(县)的沿海乡(镇),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大部、白沙南部、昌江南部、乐东东北部、三亚北部、陵水北部等市(县)地形陡峭的山地,其余为次适宜区。区划结果可为海南岛芒果种植布局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引种的86份睡莲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对45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聚类、主成分等分析。结果表明:86份睡莲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变异。13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612~2.041,最高的是花瓣宽度(2.041),最低的是萼片枚数(0.612);32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59~1.648,最高的是花色(1.648),而柱头盘颜色(0.259)和中轴突颜色(0.259)两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最低。1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9.98%~122.06%,其中具有强变异的性状有两个,分别为雄蕊个数(122.06%)、花瓣总数(109.87%)。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长与叶宽等6对性状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将86份睡莲分为4个类群,依次为:广热带睡莲品种群、澳大利亚睡莲品种群、古热带睡莲品种群、广温带睡莲品种群。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5的8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0.838%。86份供试睡莲综合评分排名最高的为‘澳洲白巨’睡莲,最低的为‘小白子午莲’睡莲。  相似文献   

14.
睡莲叶片胎生现象是繁育途径的重要补充,对种群的传播、扩散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有重要作用。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和分析睡莲叶片胎生现象相关的代谢路径和调控基因,为深入认识睡莲叶片胎生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以叶片具有胎生现象的‘小花睡莲’(X)和叶片无胎生现象的‘蓝星睡莲’(L)为材料,利用RNA-Seq技术对叶片4个发育阶段的叶脐部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对照(L)和样品(X)叶片不同发育阶段测序结果: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中,34 909个基因(48.65%)表达上调,36 850个基因(51.35%)表达下调。DEGs分析显示,随着叶片的发育,X和L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数均呈增加趋势。对L1-vs-X1、L4-vs-X4阶段的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富集在质膜和膜相关成分、胞外区域、细胞壁等相关的细胞组分中,涉及到代谢过程、生物合成和应急响应等;Pathway代谢通路表明,DEGs主要参与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烷类生物合成、氨基酸类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甘油磷脂类代谢以及细胞周期相关等过程。对DEGs进一步分析,克隆出了4个可能参与睡莲叶片胎生发育的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15.
石碌含笑(Michelia shiluensis)是海南特有树种和国家Ⅱ级濒危保护植物,野外仅见分布于吊罗山、鹦哥岭、五指山等海南中南部山区。吊罗山是石碌含笑最集中的自然分布区,开展吊罗山石碌含笑群落木本植物种间联结性研究,有助于了解该树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制定合理的就地保护措施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2×2列联表,综合运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对吊罗山石碌含笑与群落内其他伴生种的种间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石碌含笑种群与灌木层的正关联比乔木层多;石碌含笑与群落内绝大多数植物的种间联结不显著,种间关系表现出总体比较松散的趋势,种群间相互独立的趋势明显,乔木层和灌木层总体上与石碌含笑正关联物种多于负关联物种数,表明群落的发展朝着有益于石碌含笑种群发育的趋势。研究结果对制定合理的就地保护措施和恢复计划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Of the 128 wild rices screened, 83 accessions were resistant to th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ål). Resistant accessions were non-preferred and significantly more individuals settled on susceptible TN1 plants than on resistant ones. The quantity of food ingested and assimilated by N. lugens on resistant accessions was less than on susceptible TN1. N. lugens caged on resistant accessions had slow nymphal development, reduced longevity and low fecundity. Two wild rice species, Oryza officinalis and O. punctata, reduced the percentage hatchability of N. lugens egg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population growth was observed on resistant accessions compared with susceptible TN1.  相似文献   

17.
对海南昌江、乐东、澄迈、文昌和三亚5个主要番木瓜产区的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对76份番木瓜疑似病毒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海南番木瓜病毒病主要有2种:由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 spot virus,PRSV)引起的番木瓜环斑病毒病和由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apaya leaf-distortion mosaic virus,PLDMV)引起的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病。其中,番木瓜环斑病毒病最为常见,检出率达77.63%,是影响海南地区番木瓜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毒病;畸形花叶病毒病发生率很低,仅检出2例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病样品。以PRSV病毒基因组P1和Hc-Pro作为靶标基因进行分子克隆、测序,结果表明海南地区PRSV病毒可明显分为2个株系:HN-PRSV-1株系和HN-PRSV-2株系。此外,基于CP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在海南新发现的PLDMV病毒可能源于台湾和日本。本研究可为开展番木瓜花叶病的防控和创制抗花叶病毒番木瓜新种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棕榈科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槟榔、椰子是海南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大王棕、狐尾椰子、蒲葵等是重要的景观植物,棕榈科植物在热带农业和热带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明确海南棕榈科植物上生长的木腐菌种类,可丰富海南木腐真菌资源,并有助于探索具有开发价值的木腐菌。从海南海口、东方、儋州、琼海、三亚、文昌、万宁、五指山、保亭、昌江、澄迈、定安、乐东、陵水、琼中15个市县的棕榈科植物上采集木腐菌样本284共份,初步鉴定出海南棕榈科植物上的木腐菌隶属于2门3纲8目15科24属34种,其中松芝[Ganodermacolossus(Fr.)C.F.Baker]为海南新记录种;棕榈科植物上木腐菌主要为多孔菌科和灵芝科真菌,其中狭长孢灵芝[Ganoderma boninense Pat.]为优势种。对海南岛气候与棕榈科植物木腐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木腐菌的生长影响不大;降雨量对木腐菌多样性的影响很大,并且与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木腐菌的种类随雨水的增加而增多。对不同棕榈科植物的木腐菌种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槟榔、椰子和油棕的木腐菌种类最多,其它棕榈科植物木腐菌的数量和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香料植物名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海南岛香料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哈钦松系统编制“海南岛香料植物名录”。该名录共包括香料植物329种,隶属64科,其中海南野生种191种,栽培种138种,基本囊括了分布于海南的香料植物。   相似文献   

20.
海南的野生茶树在植物形态分类学上,在植物分类上一般都认为属于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也有人认为是白毛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pubilimba)。五指山市以水满乡为代表,是海南野生茶分布的集中地区,为了进一步明确五指山市的野生茶分类地位,本研究通过在五指山市境内8个居群的野生茶植株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五指山市野生茶树与茶(原变种)、普洱茶和白毛茶(茶的变种)等相比较,在形态方面,五指山市野生茶树更为接近普洱茶,但也有明显的区别,五指山市野生茶的叶子要比普洱茶、白毛茶的叶子大,侧脉稍多;从花形态分析,普洱茶的花瓣多为6~7枚,白毛茶为5~6枚,五指山市野生茶都是5枚。psbA-trnH叶绿体编码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进一步表明,8个居群的五指山市的野茶30个样品为独立的一组,与普洱茶、白毛茶并列。我们认为五指山市野生茶也可确定为茶(原变种)的另一个变种,因此,命名为海南五指山水满茶(Camellia sinensis (Linnaeus) Kuntze var. shuiman F.Su and X.B.Yang),简称水满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