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30份山黄皮种质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单种重、种子纵径、种子横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个性状指标对30份山黄皮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黄皮果实的单果重变异幅度最大,果形指数的变异幅度最小;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其他8个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指标之间大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将30份山黄皮种质聚为3大类,山黄皮种质资源的果实性状与地理起源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来自广西龙州县和宁明县的13份山黄皮种质的果实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6份越南椰子资源、文椰3号和海南本地高种椰子为材料,对其果实品质相关的指标,如椰子单果重、果形指数、果实风味、可溶性固形物(TSS)等10个重要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资源的品质指标变化幅度较大,其中资源编号为1(YXS)和2(YTS)品质指标总体表现较好,可以作为椰子资源引进或重点培育的对象。经相关性分析可知,果实风味与TSS、果实风味与固酸比、TSS与固酸比、总糖与总糖/总酸比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糖/总酸比与固酸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合聚类分析,可将果实品质评价指标简化为单果重、果实风味或TSS、脂肪含量和固酸比4个主要指标,有助于越南椰子优良果实性状品种的评价和筛选。  相似文献   

3.
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28份金柑果实样品品质构成的10个指标因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反映了果实品质94.02%的信息,根据6个主成分对10个品质因子的特征向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6个指标类别,在此基础上依主成分特征向量(权重系数)大小选择可溶性固形物、单果重、种子数、着色度、维生素C、可滴定酸共6个指标为金柑果实品质的评价因素。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授粉对‘东刘1号’荔枝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个荔枝品种与‘东刘1号’荔枝组成6个授粉组合,研究不同品种的花粉对‘东刘1号’荔枝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纵径、横径、厚度、果形指数、单果重、肉厚、皮厚、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糖酸比、维生素C、果肉的质地及风味、坐果率、裂果率、成熟期和种子纵径、横径、焦核率、种脐的大小等方面花粉直感效应表现明显,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种子的厚度差异性不显著。在荔枝生产上存在花粉直感现象,可为‘东刘1号’荔枝授粉品种的选配和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芒果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保存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芒果种质圃的33份种质,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芒果果实13个品质性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类胡萝卜素、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总酚、抗氧化能力、钾、钙、镁、铁)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芒果果实品质性状变异非常丰富,变异系数在16.05%~70.24%之间,变异幅度以铁含量最小、蔗糖含量最大。一些果实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但多数品质性状具有相对独立性。主成分分析表明,13个品质性状可综合为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6.63%。其中,葡萄糖、果糖、总酚、DPPH、钙、铁、钾、镁8个性状是果实内在品质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6.
橄榄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筛选及指标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橄榄品质的评价因子,从福建省不同地区选取了20个橄榄品种(品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橄榄果实的单果重、含水率、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TSS)、果形指数、总糖、蛋白质、总黄酮、多酚等9项品质因子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9项品质因子通过聚类分析最终简化为均与橄榄口感品质相关的3个指标,分别是多酚、含水率和总糖,这3个品质因子可应用于评价橄榄的综合品质。当多酚/总糖≤10.00,可判定该品种为甜橄榄品系;当多酚/总糖≤15.00时,适合鲜食;≥20.00时,适合加工;15.00~20.00时,既可鲜食也可作为加工材料。TSS是评价多数果实品质的主要指标,但在橄榄上的测定意义较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的品质分析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9个黄皮品种进行了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黄皮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其中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次之,蔗糖最低.根据单糖与双糖的比例,黄皮属于单糖积累型.黄皮果实中有机酸主要由苹果酸和柠檬酸组成,可明显区分为苹果酸型和柠檬酸型两类.黄皮果实的糖酸比主要取决于有机酸的含量.综合来看,甜叶黄皮和大果甜鸡心的果实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PCA分析‘南丰’和‘新余’蜜橘的耐贮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种的差异是影响采后柑橘果实耐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西省2个主栽宽皮柑橘品种‘南丰’和‘新余’蜜橘果实在低温(5 ± 0.5) ℃下贮藏过程中,果实腐烂率、失重率、果皮色差指数、褐变指数、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等14个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代表果实耐贮性能指标88.781%信息量的3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反映失重率、果皮色差指数、褐变指数、可滴定酸、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8个生理指标的信息;第2主成分反映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信息;第3主成分反映维生素C的信息。主成分分析法能科学评价‘南丰’和‘新余’蜜橘果实的耐贮性差异,综合单一指标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南丰’蜜橘果实的耐贮性优于‘新余’蜜橘。  相似文献   

9.
增施有机肥对番石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番石榴一年两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番石榴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以‘红香1号’番石榴为研究对象,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比较每株增施有机肥2.5、5.0、7.5、10.0 kg对番石榴果实外观性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增加单果质量,增大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改善果实外观性状,提高产量,同时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改善果实风味,提高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其中每株增施7.5 kg有机肥效果最佳,与CK相比,第1批和第2批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和横径分别增长了32.48%和20.77%、31.70%和33.97%、25.43%和24.58%,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分别提高了14.95%和25.76%、56.58%和57.55%、56.93%和53.23%、40.87%和50.54%,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25.00%和19.35%,总利润提高了55.46%。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利用茄子种质资源,基于17个表型性状对113份茄子种质进行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变幅为8.2%~62.3%,平均32.7%,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大(62.3%),商品果光泽变异系数最小(8.2%);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2~2.03,平均1.32,以始花节位最高(2.03),商品果光泽最低(0.12)。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主茎高与始花节位互为正相关,熟性与主茎高、株高、始花节位正相关,与单果重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7个性状提取为6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0.936%,包含了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通过计算综合得分,有9份材料综合表现优良(F0.8),可作为优势亲本材料加以利用。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23.5处,将供试的113份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30份种质,多为早熟、紫黑色棒形果实;第Ⅱ类群包含26份种质,以中晚熟、果实紫红色棒形种质为主;第Ⅲ类群包含22份种质,平均果型指数最小,主要为紫色扁圆形或卵圆形果;第Ⅳ类群包含35份种质,大部分为中晚熟种质。本研究结果可为茄子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西的杧果(Mangifea indica L.)以百色右江干热河谷为重要栽培地区,百色地区的杧果栽培品种仍然以传统品种为主,伴随着新兴杧果产区的崛起,急需选育适宜百色的杧果新品种,以提升百色杧果的竞争力.目前,在广西以外的其他地区已经开展了不同杧果品种性状评价的研究,而针对广西百色地区杧果栽培种质的多样性分析评价鲜有...  相似文献   

12.
益智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收集的90份益智种质资源的18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益智品种改良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供试的益智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果形(1.1507),数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株高(2.0700),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结果枝数(41.32%);提取的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  相似文献   

13.
2005~2011年,对怒江流域杧果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及鉴定评价(主要包括果实形状、果实重量、果皮颜色、果肉颜色、胚性、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和风味等)。结果表明:在调查的50份杧果种质资源中,无论是从果实的大小、颜色、胚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优良的种质资源;在杧果果实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果重、果实长度、果实宽度、种子长度间的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食率和种子重量间的相关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除与果宽和果厚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未呈现显著相关。怒江流域杧果种质资源存在着丰富的优异性状,这些优异性状为杧果的品种选育及品种改良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3种特早熟温州蜜柑‘稻叶’、‘大浦’、‘大分’外观和内在品质差异,为其上市时间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纵横径、单果重、可食率、瓣数和果皮叶绿素等外观形态,以及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类胡萝卜素、总酚、类黄酮等内在品质指标,分析3种特早熟温州蜜柑的内外在品质。[结果]3个品种果皮薄而光滑,呈青绿色,果实形状多为扁圆形,瓣数为9~13瓣,其中,大浦、大分果形较大,稻叶果形偏小。内在品质方面,稻叶和大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较小且高于大浦;稻叶的可溶性糖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大分次之,大浦含量最低;另外,稻叶的可滴定酸、Vc、总酚含量最高,大分最低,大浦介于两者之间;在糖酸比方面,大分最高,稻叶次之,大浦最低。[结论]大分的内外品质较好,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荔枝品种资源果实成熟期间的糖、酸变化特点,对15份荔枝品种资源果实成熟进程中假种皮的糖、酸含量变化及其完熟果的还原糖、蔗糖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份荔枝资源果实成熟进程中的糖的变化可分为还原糖积累型和蔗糖积累型2大类,其中还原糖积累型又可分为4个亚类;不同品种资源间,完熟果的还原糖、蔗糖含量差异显著,还原糖的含量在67.50~118.63 mg/g,蔗糖的含量在13.60~93.27 mg/g,大部分的荔枝资源其果实主要积累还原糖;荔枝果实假种皮的可滴定酸含量在成熟的前期急剧下降,后期变化趋缓;以完熟果的各糖分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5份荔枝资源分为2个类群5个组群。  相似文献   

16.
以海南本地3个油梨品系为试材,选取2种不同类型果袋(白色纸袋和外黄内黑牛皮纸袋)进行油梨果实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作为对照,在套袋后100 d,油梨成熟时采集样品,进行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测定.观察并测定套袋对油梨果实品质和脂肪酸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外黄内黑牛皮纸袋套袋处理后的果实表皮变黄,白色纸袋套袋处理后的果皮颜色与...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主要基于投影寻踪分类法(PPC)对引进美国甘蔗种质主要工艺品质性状进行世代演进和种质评价分析。根据育成或改良年代(10~20 a为时间界点)把引进的58份美国甘蔗种质划分4个改良世代,基于大田试验,对甘蔗锤度、甘蔗蔗糖分、蔗汁蔗糖分、甘蔗纤维分、甘蔗简纯度等5个重要工艺品质性状指标进行方差、投影寻踪分类和聚类分析,以揭示其世代演进特征和筛选工艺品质优异种质资源用于杂交育种。方差分析表明,世代内和世代间各种质资源工艺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变异系数在2%~20%之间,其中甘蔗蔗糖分、蔗汁蔗糖分和简纯度3个品质性状还存在世代和月份间的显著交互作用。投影寻踪分类法评价分析表明,不同世代美国甘蔗种质资源投影值差异显著,其中以第1代最低,依次增加,第4代最高;投影方向以甘蔗蔗糖分最高,依次为蔗汁蔗糖分和甘蔗锤度,简纯度和纤维分最低。根据投影值大小的聚类分析表明,58份种质可以划分为4类。筛选了主要工艺品质性状优良的甘蔗种质18份(第Ⅱ类)用于杂交育种,其中来自第4代的材料有6份,占第4代材料总数的46.15%;来自第3代的材料有10份,占总数的37.07%;来自第2代的材料有1份,占总数18.18%;第一代材料未筛选出品质优良种质资源。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美国甘蔗种质资源主要工艺品质改良显著,随着世代演进而显著提升。表现优异外引种质以第4代所占比重最高,依次递减,第一代最少,优异种质多来源于演进次数最多的世代;投影寻踪分类法可作为甘蔗改良效果和种质资源评价研究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比较木通属植物不同种质籽油品质的差异,综合评价不同种质的优劣,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同一生境同一生长年限下的木通属植物为材料,分别测定并记录木通属植物21份种质的外形参数与产量性状,利用索氏提取法测定种子含油率,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脂肪酸种类及含量,通过变异系数分析种间及种内种质的产量及品质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  相似文献   

19.
国外16个杧果品种的引进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澳大利亚引进广东湛江的16个杧果品种的果实经济性状(包括果实形状、果形指数、果实颜色、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等)、生长结果习性(包括花期、株抽穗率、两性花比率、果实发育天数、产量等)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16个品种中,除维伦西亚和奥奴外,其余14个品种均具有较好的品质性状。综合品质和产量等指标,晚熟品种吉莱特(Zillate)综合表现较好,产量和品质性状俱佳,可作为我国晚熟品种的有益补充,在我国其它产区进一步试种推广;马丽卡(mallika)具有比其亲本椰香杧(Deshehari)更佳的综合性状,作为椰香杧的更新换代品种推广的潜力较大;其它品种则需在我国其它产区作进一步试种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