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131-2134
基于在褐土条件下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通过对8个不同试验处理的土壤养分动态监测,探讨褐土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氮动态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该类型区域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连续施肥25 a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氮含量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其中,不施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较试验初下降了19%;有机无机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N 120 kg/hm~2+P_2O_537.5 kg/hm~2+有机肥22.5 t/hm~2(N_2P_1M_1)、N 180 kg/hm~2+P_2O_575 kg/hm~2+有机肥67.5 t/hm~2(N_3P_2M_3)、N_240 kg/hm~2+P_2O_575 kg/hm~2+有机肥45 t/hm~2(N4P2M2)这3个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44.7%,21.3%和74.5%;施肥各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均较不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且变化趋势与氮肥施用量密切相关,会随着无机肥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氮磷有机肥配施时土壤碱解氮增加更为显著,N3P2M3处理较不施肥处理20 a间平均提高了51.13%;氮磷有机肥配施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施用氮磷化肥处理,并随着有机肥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N3P2M3与N4P2M2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处理,分别比不施肥增加了59.6%和38.1%。  相似文献   

2.
有机复混肥对板栗嫁接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隆安县的屏山、古潭、那桐3个乡(镇)建立板栗林试验样地,分别施用有机复混肥不同施肥量以及25%含量的复合肥,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板栗林地1 m土层深度的理化性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复混肥不同施肥量的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通气度、土壤有效贮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均优于施用复合肥的.以施用有机复混肥施肥量为1125 kg/hm2对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滴灌棉田有机碳组分对不同比率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寻求合理的有机无机配施的施肥策略.[方法]在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CK(不施肥)、100; NPK (N 300 kg/hm2;P2O5 90 kg/hm2;K2O 60 kg/hm2)、80; NPK+OF1(80; NPK+有机肥3 000 kg/hm2)和60; NPK+ OF2(60; NPK+有机肥6 000 kghm2)四个处理,进行连续3年棉田定位试验,研究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及微生物量碳等土壤碳库特征值对不同比率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响应.[结果]施用3 000 ~6 000 kg/hm2有机肥,替代20; ~ 40;化肥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含量.在第3年,80; NPK+ OF1和60; NPK+ OF2处理土壤有机碳分别比100; NPK处理增加了1.31和1.76 g/kg,增幅为11.4;和15.3;,而土壤活性有机碳则分别比100; NPK处理增加了0.59和0.79 g/kg,增幅分别为22.6;和53.0;,且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100; NPK相比,施用3 000~6 000 kg/hm2有机肥可使土壤CPMI值增加28.2;~69.7;,并可显著增加微生物量碳(P<0.05).[结论]施用3 000~6 000 kg/hm2的有机肥,替代20;~ 40;化肥可明显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且活性有机碳比总有机碳更敏感,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施肥策略对增加滴灌棉田土壤碳库质量、提高土壤肥力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陕北日光温室大棚黄瓜和番茄施肥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调查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目前的施肥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了黄瓜和番茄合理的 N、P、K肥和有机肥用量。黄瓜产量 1 5 0 0 0 0 kg/hm2的施肥量为 N75 0~ 840 kg/hm2 ,P2 O54 5 0~ 5 40 kg/hm2 ,K2 O45 0~ 75 0 kg/hm2 ,有机肥 60~ 80 t/hm2。番茄产量 1 80 0 0 0 kg/hm2的施肥量为 N81 0~ 960 kg/hm2 ,P2 O54 2 0~ 5 1 0 kg/hm2 ,K2 O5 40~ 690 kg/hm2 ,有机肥 5 0~ 80 t/hm2较为合理 ,并给出了黄瓜和番茄的具体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5.
肥料种类及用量对临夏地区塬地设施番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塬地黄麻土条件下,研究了有机无机复混肥、399复合微生物肥、磷酸二铵3种不同类型的肥料及用量对设施番茄植物学性状、产量、施肥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后,番茄株高、茎粗、座果数、单果重、商品果率与施磷酸二铵和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提高,最佳施肥量为4 800 kg/hm2,番茄产量达95 324.7 kg/hm2,较对照增产59.6%。施用399复合生物肥后番茄苗期长势旺盛,叶色深绿,壮苗指数及叶面积指数较高,肥料农学效率高,最佳施肥量为3 600 kg/hm2,番茄产量达92 207.8 kg/hm2,较对照增产54.3%,但肥料产投比较低。磷酸二铵的最佳施肥量为1 440 kg/hm2,但增产增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前日光温室蔬菜土壤盐渍化的问题非常普遍,并日趋严重,不但对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构成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种植效益。通过采用测土配方肥+生物有机肥+矿物土壤调理剂的合理配合施肥方式,研究生物有机矿物三元素配施对日光温室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中,与常规管理相比,每亩施用威远配方肥(32-0-8S)75 kg+卡勒根生物有机肥400 kg的处理,土壤中残留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62.53 mg/kg、33.39 mg/kg、27.56 mg/kg,全盐含量降低了8.81%,有效地缓解土壤盐渍化程度;并显著提高番茄产量,比常规施肥增产率达10.38%。  相似文献   

7.
稻田土壤有机碳平衡及其数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浙江嘉兴和衢州两个为期10年的定位试验资料为基础,应用Jenny方程对土壤有机质平衡过程作数学模拟研究,得出在该条件下两地的土壤有机质矿化率和年矿化量,分别为4.04%和5.08%,1.347和 1.221 t/hm2,推算出在稻田每年投入45 t/hm2厩肥或不施肥条件下对土壤有机质平衡的长期影响:若稻田每年施入45 t/hm2厩肥,60年之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将趋至平衡,嘉兴和衢州稻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将分别达到50.4 g/kg和49.2 g/kg;而不施肥区仅仅依靠稻田根茬残留作为有机物料的补充来源,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将最终分别下降至22.5 g/kg和16.0 g/kg.维持无肥区土壤有机质平衡的有机物年需要量为3~5 t/hm2.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矿粉与有机肥混合以及单施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及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和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可明显促进番茄根系生长发育和提高叶绿素含量,其产量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及矿粉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处理,分别增产14.9%和15.8%.同时,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可明显改善土壤速效养分的供给水平,其NH4+-N和NO3--N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番茄生长中期和后期不同施肥处理的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以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最高.在番茄生长期,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高于另外2个处理,表明施用生态肥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和促进番茄生长.  相似文献   

9.
长期地膜覆盖与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长期地膜覆盖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采用KMnO4氧化法对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实验站2003年玉米整个生长季内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剖面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设覆膜与裸地2种土壤。每种土壤设4个施肥水平,分别为CK、N、M、MNP。其中,CK为对照。N为单施氮肥处理,年施尿素N 270.0 kg/hm2。M为单施有机肥处理,施用的有机肥为厩肥,其有机肥含量为100.0 kg/g左右,全氮含量为10.0 kg/g左右,折合年施N量为270.0 kg/hm2。MNP为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年施有机肥N 270.0 kg/hm2,化肥N 135.0 kg/hm2,P2O567.5 kg/hm2。[结果]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剖面分布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长期地膜覆盖使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显著增加,而对深层影响不显著。无论覆膜与否,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为:M>MNP>CK>N。有机肥化肥配施和单施有机肥处理都能显著提高土壤表层活性有机碳含量,而单施氮肥则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不显著。[结论]地膜覆盖与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蒲城县酥梨果园施肥和土壤营养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调查结果表明,蒲城县酥梨果园以肥料撒施为主,施肥较浅.两年中,78.5%以上的果园氮磷或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平均纯N、P2()5、K2()用量分别为556、323和63kg/hm2,平均土粪用量46.2t/hm2,果园间施肥量差异很大.土壤营养测定结果表明,多数果园氮磷缺乏,有机质含量较低.初步提出果园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量对万寿菊鲜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马龙县万寿菊鲜花产量,进行了不同施肥量对万寿菊鲜花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对万寿菊鲜花增产效果明显,其中最佳施肥组合为尿素300 kg/hm2+普钙4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硼砂7.5 kg/hm2,万寿菊鲜花产量达30.51 t/hm2,比不施化肥增产33.5%。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用量腐殖酸在黄瓜减量增效施肥中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用量腐殖酸对温室黄瓜生长、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减量增效施用腐殖酸提供实践基础。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腐殖酸各处理中黄瓜叶片中叶绿素和氮含量、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均较高,腐殖酸各处理可使黄瓜提早上市7 d左右,相同施肥量,Enersol原液各处理高于Enersol 299各处理。Enersol 299 22.50、45.00、67.50 L/hm2处理总产量较不施肥对照分别提高了6.02%、6.71%和10.88%,Enersol原液22.50、45.00、67.50 L/hm2处理分别提高了12.27%、14.12%和13.43%。其中以Enersol原液45.00 L/hm2处理减少了无机肥用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土壤NO3--N含量的影响,为日光温室黄瓜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个日光温室,均设5个施肥处理:对照(CK)不施无机肥;最佳施肥量处理(OPT)温室1施N675 kg/hm2、P2O5171 kg/hm2、K2O 810 kg/hm2,温室2施N 788 kg/hm2、P2O5200 kg/hm2、K2O 945kg/hm2;50%N处理,施N量为OPT的50%,P2O5、K2O用量同OPT处理;150%N处理,施N量为OPT的150%,P2O5、K2O用量同OPT处理;菜农传统施肥处理(FP),温室1施N 848 kg/hm2、P2O5277 kg/hm2、K2O 1 307kg/hm2,温室2施N884 kg/hm2、P2O5338 kg/hm2、K2O1 249 kg/hm2,测定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NO3--N含量及黄瓜产量、总干物质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结果】温室1和2中150%N处理土壤NO3--N含量的平均值分别较OPT处理提高了10.0%和20.0%。温室1、2中OPT处理的黄瓜产量最高,达到135和169 t/hm2,分别较其CK、50%N处理增加了61.1%和8.0%,24.5%和4.8%;OPT处理黄瓜的总干物质量也较高,为5.6和10.3 t/hm2,分别较其CK、50%N处理提高了17.9%和43.1%,3.0%和34.3%;OPT处理黄瓜的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最高,分别为8.8%和16.8%,76和16 kg/kg,有利于减少土壤氮素累积。温室1、2中150%N处理黄瓜的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较OPT处理分别降低了14.9%和2.1%,76.1%和67.3%,56.2%和52.5%。【结论】当日光温室黄瓜目标产量为120~140 t/hm2时,最适施N量为675~788 kg/hm2(目标产量对应N肥用量减去测定的土壤NO3--N含量),这可以兼顾产量和经济投入。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北疆一年两作模式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北疆绿洲灌区一年两熟条件下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品种新冬22号、青贮玉米品种克单9号为供试材料,试验设5个施肥处理:(1)不施肥处理(对照,CK);(2)常规施肥处理(Tr),在冬小麦生长季施用纯氮462kg/hm2、纯磷(P2O5)65kg/hm2、纯钾(K2O)54kg/hm2,在青贮玉米生长季施用纯氮414kg/hm2、纯磷(P2O5)63kg/hm2、纯钾(K2O)77kg/hm2;(3)常规施肥+油渣处理(以下简称油渣处理,CC),即在常规施肥处理的基础上施用油渣4.5t/hm2;(4)常规施肥+腐殖酸处理(以下简称腐殖酸处理,Ha),即在常规施肥处理基础上施用腐殖酸肥料3.0t/hm2;(5)常规施肥+牛粪处理(以下简称牛粪处理,CM),即在常规施肥处理基础上施用腐熟风干牛粪22.5t/hm2,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夏青贮玉米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无机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和pH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施肥处理(Tr)相比,油渣处理(CC)显著提高了冬小麦返青期和收获后土壤有效磷含量;腐殖酸处理(Ha)显著提高了冬小麦返青期和收获后土壤有效磷含量;牛粪处理(CM)显著提高了冬小麦返青期土壤无机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冬小麦收获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青贮玉米收获后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与对照相比,常规施肥处理土壤pH值呈上升趋势,而油渣(CC)、腐殖酸(Ha)、牛粪(CM)处理均能够降低土壤pH值,其中牛粪和腐殖酸处理土壤pH值降低幅度较大。【结论】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不同有机肥均能够显著提高一年两熟土壤的肥力特征,而且施用牛粪的效果优于施用油渣和腐殖酸。  相似文献   

15.
双孢蘑菇菌渣在高海拔冷凉区蔬菜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双孢蘑菇废弃菌渣在高海拔冷凉区作为有机基肥栽培青笋,以及作为主要有机栽培基质在日光温室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菌渣作为有机基肥应用在青笋栽培上,可显著促进青笋生长,改善青笋的生物学性状,且增施菌渣有机肥有助于提高青笋的产量,折合产量较对照不施有机基肥增加2 796.72kg/hm2,增产率为4.04%,但增产效果不如羊粪作基肥明显。以双孢蘑菇菌渣为主作有机栽培基质栽培番茄时,番茄果实性状较日光温室土壤栽培(CK)均有所改善,其中单果重较对照增加10.7 g,折合产量达63 919.50 kg/hm2,较对照增产4.97%。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日光温室土壤水分状况和番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西北地区日光温室水肥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日光温室土壤含水量及番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肥料用量为N 450 kg/hm2、P2O5225 kg/hm2、K2O 225 kg/hm2条件下,节水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达50.3 kg/m3;在灌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的水分利用率无显著差异;而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节水灌溉的水分利用率比常规灌溉明显提高;在肥料用量为N 450 kg/hm2、P2O5315 kg/hm2、K2O 450 kg/hm2条件下,收获时土壤贮水量最小,比同期常规水肥处理低0.88×103m3/hm2,比栽植时减少0.52×103m3/hm2。张力计读数的变化趋势和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张力计能够反映土壤的水分状况。【结论】采用节水节肥的措施虽然未能显著增加番茄的产量,但能提高番茄的水分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秸秆生物炭还田对改良植烟土壤品质的影响,在保山烟区研究了不同施用量秸秆生物炭对土壤剖面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生物炭4 500、9 000 kg/hm2提高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碱解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增施生物炭4 500 kg/hm2处理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中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20~40 cm土层中碱解氮、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增施生物炭9 000 kg/hm2处理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中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20~40 cm土层中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生物炭4 500、9 000 kg/hm2处理增加了2~5、1~2、0.5~1.0、0.25~0.50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其中增施生物炭9 000 kg/hm2处理显著增加了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增幅为78.31%;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生物炭4 500、9 000 kg/hm2处理各粒级有机碳的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增施生物炭9 000 kg/hm2处理对各粒级有机碳含量的增加量均大于增施生物炭4 500 kg/hm2处理,增幅分别为17.78%、17.86%、18.08%、27.64%、54.28%和61.19%。由此说明,秸秆生物炭还田不同程度提高了耕层土壤中土壤养分含量、各粒级土壤团聚体以及有机碳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系统研究不同肥料对河西走廊灌漠土理化性质和保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粪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的蓄水功能,与不施肥对照(CK)比较,0~20cm土层体积质量降低0.13g/cm3;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隙孔度、>0.25mm团粒结构分别增加4.91%、1.48%、3.43%、6.14%;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别增加4.38g/kg、2.60mg/kg、5.60mg/kg、14.49mg/kg、5.92cmol/kg;土壤贮水量增加29.58m3/hm2;番茄单果质量、单株果质量、产量分别增加17.26g、0.36kg、11.79t/hm2。经LSR检验,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不同肥料对有机栽培番茄生长和土壤酶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矿粉与有机肥混合以及单施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及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和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可明显促进番茄根系生长发育和提高叶绿素含量,其产量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及矿粉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处理,分别增产14.9%和15.8%.同时,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可明显改善土壤速效养分的供给水平,其NH4 -N和NO3--N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番茄生长中期和后期不同施肥处理的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以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最高.在番茄生长期,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高于另外2个处理,表明施用生态肥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和促进番茄生长.  相似文献   

20.
紫云英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紫云英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习惯施肥量减半配施紫云英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提高土壤p H值,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施用紫云英鲜草22 500 kg/hm2配施习惯施肥量减半水稻产量最高,为8 959.5 kg/hm2,比习惯施肥量的处理增产1 138.5 kg/hm2,增幅14.6%,建议紫云英鲜草施用量以22 5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