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淡水鲳是一种生长快、产量高、食性广、易养殖、肉嫩味美的优质鱼类。该鱼尤其在食性方面甚为广泛,可摄食各种动、植物性的饵料,如鱼、虾、螺蚌、米糠、麦麸、豆饼以及瓜果、青菜、浮萍等。因此.特别受到养殖户的欢迎。通过养殖发现淡水鲳有残食死鱼或活鱼现象,为了摸清谈水鲳在同一水体中对鱼苗残食程度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摄食情况,我们于1995年在室内采用试验塑料盒分别作了饲养观察.其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试验在室内进行,用5个规格为60cm×45cm×36cm的方形塑料盒。金中贮存经曝气24小时后的自来水。试验鱼为当年人…  相似文献   

2.
<正> 淡水鲳(Colossoma sp.)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是当地的重要渔捞对象。体型侧扁,背高肉厚,鳞细,鳍红,尾黑,体表有黑色花斑,是一种极美的观赏鱼类(见照片)。近年来,己被发现是一种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害,耐低氧,肉质鲜的优良养殖对象。但目前国内刚开始养殖,对其研究也刚刚起步。我所于1985年引进淡水鲳鱼种,为了弄清淡水鲳的生长和养殖特性,作者就淡水鲳的生长速度,水质条件,饵料要求在室内可控水体中进行了初步试验,并与尼罗罗非鱼进行了对照。旨在获得科学的依据,为推广养殖淡水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玉玺 《齐鲁渔业》1995,12(1):26-27
在1.8亩池塘中进行早繁淡水鲳当年养成技术试验,在无增氧机条件下,进行淡水鲳和罗非鱼混养。经128天饲养,平均亩净产560.9kg,其中淡水鲳为281.7kg,养在规格达540g/尾,鉴定认为,当年养成这样的规格属省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陈启春 《淡水渔业》1996,26(6):22-24
小山塘主养淡水鲳高产技术初探陈启春(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州350002)1994年在一口面积8.5亩的小山塘里,进行主养淡水鲳高产试验。收获时平均亩产达1077公斤,其中淡水鲳产量占总产量的68.7%,亩产值8812元,亩效益2853元,取得令人...  相似文献   

5.
淡水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是热带、亚热带的暖水性食用和观赏的大型鱼类之一。1982年引入我国台湾省,1988年获得了人工繁殖成功。由于淡水鲳生长迅速,受到各地的欢迎。随着淡水鲳养殖的推广,鱼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危害较大。本文就淡水鲳的...  相似文献   

6.
淡水鲳商品鱼的养殖,目前主要有四种方式:鱼种池套养、四大家鱼的成鱼池混养、池塘主养和集约化单养。本文介绍这四种方式的养殖技术,最后叙述养殖淡水鲳的实用饲料配方。一、鱼种池套养,育成商品鱼淡水鲳的苗种较少又缺乏养殖经验的生产单位,主要采用鱼种池套养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确认了水温是影响淡水鲳性腺发育和生殖行为的主要因素,解决了电厂温排水条件下的催产、孵化、鱼苗开口和早期饵料等难题,形成较完整的淡水鲳冬季人工繁殖技术路线。1992年12月育出首批鱼苗15万尾,至1993年6月9日共存活平均体重74.96g鱼种1.4万尾。重复试验4次均获成功。鱼种当年可养成商品鲳。1993年10月专家会议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淡水鲳人工繁殖及养殖试验研究杨其才,刘书龙(国营安徽省合肥市郊区水产良种场,230041)淡水鲳学名短盖巨脂鲤(colossomabrachypomum,Cuvier)。我场于1987年11月从长江水产研究所引进。至1990年达初次性成熟。经过四年的...  相似文献   

9.
淡水鲳学名为短盖巨脂鲤[Colossoma brochypomum(Cuvier,1818)],我省1986年引进,1989年全人工育苗成功。近几年已在我省逐步推广试养。为探索淡水鲳养殖技术,总结池塘养殖高产技术措施,我所在1987年进行的两种不同密度对比试验的基础上,1991年又开展了池塘养殖高产技术研究,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研究确认了水温是影响淡水鲳性腺发育和生殖行为的主要因素,解决了电厂温排水条件下的催产、卵化、鱼苗开口和早期饵料等难题,形成完整的淡水鲳冬季人工繁殖技术路线。1992年12月育出首批鱼苗15万属,至1993年6月9日共存活平均体重74.96g鱼种1.4万尾。重复试验4次均获成功。鱼种当年可养成商品鲳。1993年10月专家会议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前注:本刊第四期介绍了淡水鲳的生物学和池养特点,从本刊起将继续分期刊出淡水鲳的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越冬保种和防病技术。请各位读者注意收看并保存,或许能助你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2.
我县于1988年引进淡水鲳,在1990年利用塑料薄膜暖房进行淡水鲳越冬过程中,同时套养同规格尼罗罗非鱼鱼种,整个越冬期间基本上没发生鱼病,到1991年春出池,淡水鲳成活率达85.7%。而1989年  相似文献   

13.
祖国各地     
嘉定县积极推广养殖淡水鲳为城市人民的菜蓝子提供多样水产品,嘉定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与佳马特种水产场共同承担了县科委下达的试验项目——“淡水鲳高产养殖技术”。目前,该项目已通过专家鉴定,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经济效  相似文献   

14.
淡水鲳的下限临界温度为12℃。越冬水温低于24℃时淡水鲳很易生病,往往因此导致大批鱼死亡,造成越冬的失败。因此应该做好越冬保种工作,并注重其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灌溉渠道微流水养鱼试验,1992年共产鲁、罗非鱼、淡水鲳成鱼7493kg,折合亩产9658kg,总收入60459元,纯利17419元。这种方式比网箱养鱼更安全、更易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 淡水鲳是我国近年引进的名贵养殖鱼类。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主持下,通过与广东省东莞市水产局协作,于1987年7月在我国首次人工繁殖淡水鲳成  相似文献   

17.
细鳞鲳,学名细鳞肥脂鲤(Piaractusmesopotami-cus),在巴西被称为Pacu。原产于巴西南部的巴拉那河与巴拉圭河水系。为巴西国内的主要淡水鱼类之一,生长快,产量高,食性杂,易饲养,易捕捞,抗病力强,比淡水白鲳耐低温,肉味鲜美。2000年我们进行了细鳞鲳池塘高产养殖试验,现就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塘面积1亩,平均水深1.2米。水源来自苕溪水,pH值为6.5~8.5,水质清新无污染。鱼种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水,用75千克生石灰彻底清塘。试验池配备0.75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一台,电缆线用…  相似文献   

18.
短盖巨脂鲤(Colosscma bzackyomum)俗称淡水鲳,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是当地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淡水鲳体型侧扁,背高肉厚,鳞细、鳍红、尾黑、体表有黑色花斑。1982年我国台湾省最先从国外引进,经三年多的培育,认为是良好的可养殖的食用鱼。  相似文献   

19.
水温对淡水鲳鱼苗生长与成活率有直接影响。水温27.0℃的试验池鱼苗生长速度比对照池(23℃左右)快一倍左右,且成活率提高30%—100%。培育淡水鲳幼苗最适水温为27℃,一般不能低于24℃。  相似文献   

20.
李强芳  张建新 《水产科技》1992,(4):29-29,19
淡水鲳的越冬方法,一般采用温泉或温室,能取得较好效果。1991年冬,阳春县春城镇有一专业户引用井水,使淡水鲳在池塘内安全越冬。经4个多月后拉网检测:鱼种成活率达63%,一般规格从5—7厘米长至10一13厘米,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越冬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