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水肥耦合对芒果光合特性和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探明干热区芒果高效生产的水肥耦合模式。以4a生芒果树(贵妃芒)为研究对象,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共9个处理。试验4因素为3个生育期施肥量(花芽分化期:F_Ⅰ、开花期:F_Ⅱ、果实膨大期:F_Ⅳ)和灌水水平。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高肥(F_(75))、中肥(F_(50))和低肥(F_(25)),3个灌溉水平分别为充分灌溉(F_Ⅰ)、轻度亏水灌溉(DI_M)和重度亏水灌溉(DI_S)。分析芒果冠层结构、光合特性、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对水肥调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溉相比,重度亏水显著减少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15:00除外)、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羧化效率(P0.05)。在果实膨大期施肥之后,T8处理(F_ⅠF_(Ⅰ50)F_(Ⅱ25)F_(Ⅳ75))叶面积指数和蒸腾速率最大;T6处理(DI_MF_(Ⅰ75)F_(Ⅱ25)F_(Ⅳ50))11:00的净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均高于其余处理;此外,大多轻度亏水灌溉下11:00的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大于充分灌溉(P0.05)。在全生育期定量施肥条件下,增加芒果花芽分化期和果实膨大期肥料占比,充分灌溉能提高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而轻度亏水灌溉能提高灌溉水分利用效率。T8处理的产量(14 480.46 kg/hm~2)和肥料偏生产力(96.54 kg/kg)最大,T6处理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6.67kg/m~3)最高。由极差分析可知综合影响产量和水肥利用的各因素依次为:灌溉水平、开花期施肥、果实膨大期施肥和花芽分化期施肥。综合评分法表明,水肥耦合的最优模式为轻度亏水灌溉、花芽分化期高肥、开花期低肥和果实膨大期中肥组合(DI_MF_(Ⅰ75)F_(Ⅱ25)F_(Ⅳ50))。该研究结果可为干热区芒果水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干热区芒果高效生产的灌溉施肥模式,应用微润灌溉施肥技术在西南干热区开展大田芒果试验。以7年生"贵妃芒"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灌溉模式和3个施肥水平。4种灌溉模式为全生育期充分灌溉(FI,100%ETC)和3个生育阶段调亏灌溉(RDI),调亏阶段分别为开花期、膨大期和成熟期(RDIFS、RDIES和RDIMS),调亏阶段的灌水水平为50%ETC,非调亏阶段为100%ETC。3个施肥水平为高肥(FH)、中肥(FM)和低肥(FL)。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芒果光合特性、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RDI均可显著减小芒果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而增大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相同灌溉水平下,开花期和膨大期Pn、Gs和Tr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WUEi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后减,成熟期Pn、Tr和WUEi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与FI处理相比,RDIFS减少芒果单果重量、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PFP)分别为11.74%,23.43%,23.98%,RDIES分别减少为21.09%,20.29%,20.50%,RDIES和RDIMS分别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为11.87%和32.81%。与FM相比,FH减少产量和IWUE分别为4.17%和4.06%,FL分别减少6.75%和6.67%,PFP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与CK相比,除RDIMSFM处理增加产量6.36%和RDIMSFL增加不明显外,其余处理减少3.14%~31.76%,RDIMSFL处理下的PFP和RDIMSFM处理下的IWUE取得最大值,分别为363.93 kg/kg和15.80 kg/m3,与CK相比均显著增加。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和IWUE等指标,RDIMSFM处理最优,是干热区芒果适宜的微润灌溉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芒果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最佳施肥量,在昌江农场以红玉芒为试材,研究了在常规沟施化肥(CK),水肥一体化等量施肥(T1)、减量10%(T2)、减量20%(T3)、减量30%(T4)、减量40%(T5)施肥对芒果产量、品质及肥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产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K相比,T4、T5处理肥料产出率显著提升(P0.05)。各减量施肥对芒果的生物学性状略有影响,随着施肥量降低,芒果果实横径显著增加;芒果果实果长、果宽及品质无显著差异。对芒果经济性状的分析,各水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均高于CK,其中T2处理经济效益最高,达到了324 566.5元/hm~2,较CK增幅达15.23%。通过对果实品质以及产量的主成分评价,果实各指标的主成分打分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T3T4T2CKT5T1。因此,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90%常规施肥量经济效益最高;在常规施肥量减少40%的水肥一体化条件下,肥料的产出率最高,肥耗最低且不会降低果实产量和品质;在常规施肥量减少20%水肥一体化条件下,芒果的各项品质指标及产量综合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4.
灌溉和施肥对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覆膜滴灌施肥条件下,通过温室小区试验研究了灌溉上限和施肥量对番茄产量和果实的一些品质指标(Vc含量、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表明,施肥量对番茄产量影响最大,灌溉上限与施肥的交互作用次之,灌溉上限的影响不显著,与当地习惯施肥量相比,适当的降低施肥量可以提高番茄产量.番茄果实品质各指标受灌溉上限和施肥量的影响各异,适当提高灌溉上限、增加肥料习惯施用量可以显著地提高番茄果实的品质.为更好地协调番茄产量和品质对灌溉和施肥的要求,适宜的水肥管理方式为施肥量为N 286.88 kg·hm-2、K2O 286.88 kg·hm-2,灌溉上限和灌溉下限土壤水吸力分别为10 kPa(pF 2.0)和30 kPa(pF 2.49).  相似文献   

5.
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将施肥与灌溉技术相结合,以期提高植株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进而实现作物增产和提高作物品质的目标。以槟榔为例,分析了海南省推广水肥一体化模式的意义,介绍了该模式的实施要点,并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槟榔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有效增加槟榔产量,提高果实品质,提升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6.
四川攀西干热河谷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晚熟芒果生产基地,该地区晚熟‘凯特’芒果生产上已普遍采用套纸袋技术,但在套袋后果实内在品质易发生较大幅度下降。本文从"适时采收,平衡树势和产量,根外补充活力微肥,植株营养诊断与测土平衡施肥"几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套袋‘凯特’芒果果实内在品质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土壤施镁对芒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基础上花前增施镁肥对芒果果实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空白对照、常规施肥和增施Mg肥。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增施Mg肥处理芒果单株产量可达24.12 kg/株,折合产量12.06 t/hm~2,增产9.7%;果实营养品质得到提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9.6%,可滴定酸降低14.6%,固酸比提高28.1%;净收入较常规施肥处理高5 429元/hm~2,提高21.2%。土壤增施镁肥是提升芒果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台农芒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明确不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芒果叶片矿质养分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分,综合评价不同施肥方式肥料效应,为芒果产量品质综合评价提供分析方法和芒果的提质增效提供实践依据。通过大田试验,在等量施肥条件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氮,设常规沟施化肥(CK)、发酵纯羊粪替代10%化肥(10SF)、发酵纯羊粪替代20%化肥(20SF)、生物有机肥替代10%化肥(10BF)、生物有机肥替代20%化肥(20BF),共5个处理,分析芒果生物学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品质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并对肥料效应综合评价。与CK相比,生物有机肥替代10%和20%化肥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第三次梢叶片中钾含量。10BF果实纵茎较CK增加了2.57%,各处理纵茎排列:10BF20BF20SFCK10SF;生物有机肥10%和20%替代化肥处理的芒果体积均大于纯羊粪相应处理;20BF处理单果重显著高于CK和20SF,单果重排序:20BF10BFCK20SF10SF。相较于CK,10BF的可食率、糖酸比、固酸比、Vc含量分别增加了4.80%、63.34%、54.81%、49.81%,可滴定酸降低了31.82%。肥料效应综合排序:10BF20BF20SF10SFCK。综合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的芒果产量和品质及其他指标,生物有机肥替代10%化肥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推荐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9.
不同灌溉模式下水分养分的运移及其利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控制水分的微区试验,比较了水肥异区交替灌溉与传统均匀灌溉条件下,水分与养分在200cm剖面上的动态迁移规律,并分析了不同灌水模式下的灌溉效率和肥料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低灌水量(450m3/hm2)水平下水肥异区交替灌溉,施肥区和灌水区之间存在水势梯度差异,NO3-N含量也有差异;灌溉效率和肥料利用效率均高于均匀灌溉。在高灌水量(900m3/hm2)水平下,水肥异区交替灌水与常规均匀灌水差异不显著,但养分离子发生了强烈的淋洗。收获后,交替灌溉的NO3-N残留量比传统灌溉要高,而水分残留量则相反。研究结果发现,交替灌溉在450m3/hm2时的产量与均匀灌溉在900m3/hm2时的产量相差并不大,即交替灌溉可节水一半。秸秆覆盖能影响060cm土壤水分运动,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但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率的袋培辣椒水肥耦合方案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探究水肥耦合对袋培辣椒产量、果实品质、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和肥料利用率(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FUE)的影响,构建袋培辣椒水肥精准化管理模式,该研究以'博陇(37-94)Bolon RZ F1'辣椒为对象,设3种灌溉水平(基质相对含水量70%~75%(W1)、55%~60%(W2)和40%~45%(W3))、3个营养液浓度水平(设置150%(F1)、100%(F2)、80%(F3)标准山崎辣椒营养液浓度)和2个营养液供应量(正常供应、减量供应(每次辣椒采收前6 d营养液减量40%供应))三因素耦合,共18个处理,分析各因子及其耦合效应,建立综合评价辣椒产量、WUE、FUE及果实综合品质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法对该模型进行寻优。结果表明:灌溉量和营养液浓度单因子及其耦合效应均对辣椒产量、WUE和FUE有显著性影响,产量、WUE和FUE均随灌溉量和营养液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利用Topsis法对各处理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营养液减量供应可在维持产量和WUE较高的基础上,显著提高辣椒果实综合品质和FUE;营养液减量供应下W2F2处理的辣椒产量、WUE和FUE最高,营养液减量供应下W2F1处理果实综合品质最好。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法寻优表明营养液减量供应结合W2F2处理效果最佳。该试验条件下,高产优质的袋培辣椒水肥耦合方案为:通过灌溉将基质相对含水量控制在55%~60%,施用100%浓度的标准山崎辣椒营养液,且每次辣椒采收前6d营养液减量40%供应。该模式下的辣椒产量达到87930.52kg/hm2,果实品质综合评价贴合度达到0.742,WUE和FUE分别达到41.14 kg/m3和38.83%,此结果可为辣椒高产优质且水肥科学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滴灌量和施肥量优化组合,以建立马铃薯生长、产量、品质、水肥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最优的水肥管理组合技术。  【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布置马铃薯小区试验。试验设3个滴灌水平:W1 (100%ETc)、W2 (80%ETc)、W3 (60%ETc),其中ETc为作物蒸散量;3个施肥(N–P2O5–K2O)水平:F1 (240–120–300 kg/hm2)、F2 (180–90–225 kg/hm2)、F3 (120–60–150 kg/hm2 );3个马铃薯品种:V1 (费乌瑞它)、V2 (陇薯7号)、V3 (青薯9号),设1个不施肥对照处理(W3F0V1),共10个处理。在主要生育期测定了马铃薯光合指标和耗水量,在成熟期测定马铃薯产量、产量组成和品质,分析水分利用效率(WUE)、肥料偏生产力(PFP)和经济效益。  【结果】  滴灌量、施肥量和品种对马铃薯产量组成、WUE、PFP和净收益有极显著影响(P<0.01)。F2水平下马铃薯产量、干物质累积量、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粗蛋白含量和净收益比F1水平的下分别提高了19.28%、1.13%、1.62%、3.79%、8.79%和34.64%,比F3水平下提高了21.48%、3.07%、6.27%、6.08%、11.18%和27.94%。随着滴灌量的增加,产量、产量组成、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粗蛋白含量、PFP和经济效益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还原糖含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青薯9号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WUE、PFP均高于其余两个品种。通过熵权法和TOPSIS分析得出排名前三的优化处理依次为:F2W2V3、F1W1V1和F3W2V1。F2W2V3处理的产量、单株块茎重、商品薯重、最大单个块茎重、粗蛋白含量、WUE和净收益最大,分别为49.22 t/hm2、1096.7 g、794.3 g/plant、433.9 g、0.214 mg/g、20.21 kg/m3和44832元/hm2。F1W1V1 和F3W2V1 依次排在第二和第三,其产量分别为41.79和37.67 t/hm2,单株块茎重分别为906.5和836.7 g, 商品薯重分别为711.4和607.3 g/plant,最大单个块茎重分别为395.6和357.1 g, 净收益分别为34584和32023元/hm2。  【结论】  在陕北旱区春季马铃薯生产中,3个马铃薯品种的最优灌溉和施肥组合均为80%ETC和N–P2O5–K2O 180–90–225 kg/hm2,该组合可同时兼顾高产、优质、高水肥利用效率和高经济效益的多重目标,其中品种青薯9号各指标均优于其他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陕北榆林风沙土马铃薯灌水施肥不合理及水肥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的灌水频率和施肥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科学地对马铃薯进行水肥调控,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于2016年5—10月在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进行,试验设置了3个灌水频率D1 (4 d)、D2 (8 d)、D3 (10 d)和3个施肥量(N、P_2O_5、K_2O)水平,即F1 (100、40、150kg/hm^2)、F2 (150、60、225 kg/hm^2)、F3 (200、80、300 kg/hm^2)组合,共9个处理。在生育期对马铃薯生长指标进行观测,收获时统计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1)同一灌水频率下,F3处理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产量显著高于F1和F2处理,肥料偏生产力在F1处理下最高,而水分利用效率受施肥量的影响不显著,养分利用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小。F3处理的产量达41518 kg/hm^2,比F1和F2处理分别提高11.75%和8.52%,F1处理下肥料偏生产力为128.12 kg/kg,比F2和F3处理的高出45.67%和78.99%。2)在同一施肥量下,马铃薯的生长指标、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均在D2处理达到最大值,D2处理下的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42932kg/hm^2和105.88 kg/kg,而D1处理下水肥利用效率最高,但D1和D2之间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从水肥交互作用来看,D2F3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44870 kg/hm^2,107.39 kg/(mm·hm^2),D2F1的肥料偏生产力最高,为142.02 kg/kg。【结论】合理的灌水频率与施肥量不仅能维持马铃薯较好的生长特性,而且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综合产量与节水节肥因素,D2F3处理(8 d,N 200 kg/hm^2、P_2O_5 80 kg/hm^2、K_2O 300kg/hm^2)可作为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灌水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滴灌施肥条件下实现沙土马铃薯高产优质和水肥高效的管理方式,为陕北马铃薯滴灌水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于2020年马铃薯生长季,在陕北榆林风沙区设置W1?(60%?ETc,198.4?mm,ETc为作物需水量)、W2?(80%?ETc,246.2?mm)和W3?(100%?ET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沟垄集雨种植是西北旱作农田广泛运用的高效节水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旱作沟垄集雨种植农田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施肥配置,进一步提升其增产效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进行了连续5年的田间定位施肥试验。试验玉米栽培采用集雨沟垄栽培技术,设置4个施肥水平处理:无肥对照 (CK),低肥 (N 150 kg/hm2、P2O5 75 kg/hm2),中肥 (N 300 kg/hm2、P2O5 150 kg/hm2),高肥 (N 450 kg/hm2,P2O5 225 kg/hm2)。在玉米生长关键期,取0—200 cm深土壤不同层次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农田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调查了玉米产量。  【结果】  无论缺水年、平水年还是丰水年,随施肥量的增加,农田耗水量、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均呈提高趋势,高、中、低水平施肥处理的农田耗水量较CK分别平均提高了8.8%、7.7%和5.3%,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显著 (P < 0.05) 提高了38.3%、35.8%和31.2%。在各年份,各处理土壤含水量从四叶期到抽雄吐丝期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而在收获期,各施肥处理土壤含水量均显著 (P < 0.05) 低于CK,高、中、低水平施肥处理分别平均降低24.7%、24.2%和17.7%。综合来看,中肥处理5年平均籽粒产量最高 (11.4 t/hm2),产量变异系数最小 (12.9%)。在丰水年,低肥处理玉米产量及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高肥和中肥处理,而在平水年和干旱年,中肥处理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结论】  在半干旱地区,施肥量对沟垄集雨种植模式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受制于降雨量。在丰水年,较低的施肥量 (N 150 kg/hm2、P2O5 75 kg/hm2) 即可获得理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在平水年和干旱年,中量施肥水平 (N 300 kg/hm2、P2O5 150 kg/hm2) 获得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高施肥量 (N 450 kg/hm2、P2O5 225 kg/hm2) 会造成土壤水分的大量消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有机肥浸提液可随水灌溉,研究灌溉频次和灌水量对甜瓜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有机甜瓜优质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方法】  甜瓜小区试验采用随水滴灌施肥方法。所用有机肥浸提液是由腐熟干猪粪、牛粪、羊粪分别与水按1∶10质量比混合浸提72 h过滤后得到,再将3种滤液以4∶1∶1体积比混合,稀释4.3倍用于甜瓜施肥。试验设3个有机肥浸提液灌溉频次:施用8次,每次每株750 mL (F1);施用12次,每次每株500 mL (F2);施用16次,每次每株375 mL (F3)。单株灌水量设两个水平:W1为果实膨大前按日蒸腾蒸发量的120%灌溉,之后按其140%灌溉,W2两个时期灌水量分别为日蒸腾蒸发量的140%和160%。果实成熟后用SPME-GC-MS技术测定甜瓜果实挥发性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及纤维素含量。  【结果】  甜瓜果实中共检测出71种挥发性成分,其总含量各处理从高到低顺序为F2W2 > F1W1 > F3W1 > F1W2 > F3W2 > F2W1。6个处理中,共有挥发性物质为21种,其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与挥发性物质总含量排序一致。在W1下,果实特征香气物质含量以F1最高;而在W2下,其含量随着有机肥浸提液灌溉频次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与前者变化趋势正好相反。相同有机肥浸提液灌溉频次条件下,变化规律不明显。其中,F2W2处理特征香气物质含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中等有机肥浸提液灌溉频次及高灌水量有利于甜瓜果实特征香气物质的形成。而不同处理对果实纤维素含量的影响与前两者不同,在低灌水量条件下,随着有机肥浸提液灌溉频次的增加,果实纤维素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高灌水量条件下,果实纤维素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而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果实纤维素含量明显下降。其中,F2W1处理的甜瓜果实纤维素含量最高,为1.3 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高出8.3%~227.5%。对不同处理甜瓜果实芳香物质及纤维素含量进行隶属函数值法评价,综合排名顺序为F2W2 > F1W1 > F3W1 > F3W2 > F2W1 > F1W2。并且F2W2处理的甜瓜产量最高,达到1.8 kg/m2。  【结论】  不同有机肥浸提液灌溉频次及灌水量处理对甜瓜果实各类挥发性物质及含量的影响与对果实特征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影响规律一致。在本试验条件下,F2W2处理可以同时兼顾甜瓜果实芳香物质含量、纤维素含量及产量,为较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6.
播期和水氮互作对滴灌施肥春玉米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河西地区石羊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短缺,光热资源利用率和水肥利用效率低。通过调整播期协调光热资源与水肥供应,研究提高春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可能性。  【方法】  大田滴灌试验于2018年在甘肃省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流域农业与生态节水试验站进行。设置3个播种日期,即4月10日 (S1)、4月20日 (S2)、4月30日 (S3);2个灌水量水平,即80% ETc (I80)、100% ETc (I100) (ET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4个施氮量水平,即N 0、120、180、240 kg/hm2,分别表示为N0、N120、N180、N240。在玉米生长关键期,测定植株生长状况和水分利用指标,收获期测产。  【结果】  播期对春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持续时间影响显著,生育期天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呈缩减趋势,合理播期应避免灌浆期的高温辐射和降雨量过多。除耗水量外,施氮量对其它各指标影响显著。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随施氮量增加而上升,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S1I100N180处理产量最大,为16830 kg/hm2,比S2I100N240处理增产7.35%、节肥14.29%,比S3I100N180处理增产12.55%。水分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加,随灌水量增大而升高。S1I100N180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3.1 kg/m3,比S1I80N240处理高12.32%。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大而减小,S1I100N180处理氮肥偏生产力为93.5 kg/kg,比S1I100N120处理降低4.9%,但增产42.65%。  【结论】  综合产量和节水节肥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适时早播 (4月10日) 有助于充分发挥水肥资源的潜力。在早播和充分灌水条件下,施用较低的氮肥量 (N 180 kg/hm2) 即可获得最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依据临界氮浓度稀释原理,构建基于冠层覆盖度的覆膜滴灌玉米植株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并通过氮营养指数和氮累积亏缺量模型对玉米氮营养状况进行诊断和评价,以期达到基于该模型的玉米产量预测。  【方法】  于2019—2020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开展了4个氮肥用量(0、120、240、360 kg/hm2)田间试验,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氮肥按照苗期10%、拔节—大喇叭口期45%、抽雄—吐丝期20%和灌浆期25%的比例分8次随水追肥。在玉米关键生育时期测定农学参数和图像参数,分别测定了地上部生物量、植株氮浓度和产量,建立和验证基于冠层覆盖度的玉米植株临界氮浓度经验模型。  【结果】  基于冠层覆盖度的玉米植株临界氮浓度、最大氮浓度和最小氮浓度模型R2分别为0.917、0.843、0.873。临界氮浓度模型检验参数RMSE和n-RMES分别为 0.242和 11.753%。以冠层覆盖度为基础的氮营养指数和氮累积亏缺量推算出玉米最佳施氮处理为240 kg/hm2。不同生育时期氮营养指数、氮累积亏缺量与相对产量的关系极显著,R2均不小于0.922,且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R2值最高。采用独立试验验证表明,在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表现出稳定的模型性能,R2值≥0.944,n-RMSE均≤9.089%。在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氮营养指数、氮累积亏缺量与相对产量呈极显著相关,能准确地解释受氮素限制和不受氮素限制生长条件下相对产量的变化。  【结论】  基于冠层覆盖度构建的植株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可准确判断和评价玉米拔节期至吐丝期的氮素营养状况,依据氮营养指数、氮累积亏缺量与相对产量所构建的关系模型可对玉米产量进行准确估计,其为玉米生长过程中氮肥的精确管理和产量预测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推荐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基于产量反应的养分专家系统 (Nutrient Expert for Rice,NE) 易于操作,便于推广。通过大量田间试验,验证了其在东北一季稻上的应用效果。  【方法】  于2013—2018年在东北水稻主产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共开展了115个田间试验,每个试验包括6个处理:1) 基于水稻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 (NE);2) 农民习惯施肥措施处理 (FP);3) 基于测土配方施肥或当地农技部门推荐施肥的处理 (ST);4)~6) 分别为基于NE的不施氮 (N)、不施磷 (P) 和不施钾 (K) 处理,用于计算养分利用率。水稻收获期调查产量,依据肥料成本,计算净效益和肥料利用率。  【结果】  NE、FP和ST处理间的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 (P = 0.185),但以NE处理的产量较高,平均为9068 kg/hm2,与FP和ST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344和196 kg/hm2,其产量差随着NE系统不断优化趋于稳定。虽然NE处理的肥料成本 (TFC) 最高,但其净效益 (GRF) 比FP和ST处理分别高1043和537元/hm2,这部分效益都来自于产量的增量。养分回收率 (RE) 均以NE处理最高,与FP和ST处理相比,氮素回收率分别提高了3.3和2.3个百分点,磷素回收率分别提高了3.5和3.6个百分点,钾素回收率分别提高了7.3和4.6个百分点。与FP处理相比,NE处理的氮和磷的农学效率 (AE) 分别显著提高2.7 kg/kg (P = 0.022) 和4.1 kg/kg(P = 0.030),3个处理的钾素农学效率无显著差异。肥料偏生产力 (PFP) 的大小与施肥量呈显著负相关,NE和ST处理N的偏生产力显著高于FP处理 (P = 0.004),ST处理磷素偏生产力显著高于NE和FP处理 (P = 0.001),但FP处理钾素偏生产力高于NE和ST处理,并与NE处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P = 0.028)。  【结论】  与以常规测土施肥为基础的推荐施肥相比,基于产量反应的养分专家系统 (NE系统) 的推荐施肥量和比例更符合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在吉林和黑龙江两个省份的大田试验中均获得了相同或更高的水稻产量。由于NE系统无论是否进行土壤测试都可用来进行推荐施肥,因而是更加方便和可行的一季稻施肥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水、肥是影响作物生产效益的两个重要因素,过量施肥是导致设施栽培土壤盐渍危害的主要原因。为获得番茄优质高产并降低钾肥投入量,我们探究了灌水与控释氯化钾的适宜用量组合。  【方法】  盆栽试验在设施大棚内进行,供试番茄品种为‘罗拉’。设置常规灌溉 (W100) 下不施钾肥 (CK) 和施用全量普通氯化钾 (K2O 0.95 g/kg,CF) 2个对照;设置3个控释氯化钾水平,分别为常规K2O施用量的100% (K100)、80% (K80,K2O 0.76 g/kg) 和60% (K60,K2O 0.57 g/kg);设置3个灌水梯度,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90%~100% (W100)、72%~80% (W80)、54%~60% (W60),共11个处理。在番茄主要生育期,测定了叶片光合效率和土壤pH、电导率(EC)值,调查了果实产量和品质。  【结果】   K80处理的平均果实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K100 处理,K100处理又显著高于K60处理,且K80较K100和K60处理的总吸钾量 (植株和果实) 提高了3.4%~7.8%,Vc含量增加了3.4%~3.9%,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2.2%~6.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3.5%~7.4%,净光合速率提高了4.3%~10.9%,气孔导度提高了6.5%~11.9%,蒸腾速率提高了3.6%~9.5%。W80处理的平均产量较W100和W60处理显著增加9.8%~16.0%,钾肥利用效率提高了6.3~7.1个百分点,Vc含量增加了6.8%~24.0%,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5.6%~8.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6.6%~9.2%,净光合速率提高了4.1%~10.3%,蒸腾速率提高了8.4%~16.6%,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的SPAD值分别增加了4.8%~12.0%、1.7%~9.4%和4.6%~14.5%,土壤pH提高了0.9%~2.1%,电导率下降了4.9%~8.2%。在9个水钾组合处理中,除K60W100和K60W60处理外的其他处理均获得了显著高于CK和CF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K80W80处理的产量、品质最高,水、钾利用效率也处于较高水平。  【结论】  灌水与控释氯化钾对提高番茄的产量品质和光合效率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二者最佳的用量组合是减少灌溉量至72%~80% (W80)与减少20%的K2O投入量并一次性基施,可提升番茄的光合效率,同时提高了土壤pH,降低了EC值,因而增加了番茄产量、品质,提高了水分和钾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琯溪蜜柚产区过量施用肥料问题普遍,通过连续5年的定位试验,探究连续减量施用氮磷肥对蜜柚产量及品质的持续影响,为琯溪蜜柚果园合理高效施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方法】  田间试验在福建省平和县琯溪蜜柚综合试验站进行,试验材料为酸柚砧木白肉琯溪蜜柚。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该地区蜜柚的年平均施肥量为N 1.60 kg/株、P2O5 1.30 kg/株,设定氮肥不减量 (N3)、减量30% (N2)、减量60% (N1),磷肥不减量(P3)、减量35% (P2)、减量70% (P1),采用双因素交互设计,共7个处理分别为果农习惯施肥(N3P3)、N2P3、N2P2、N2P1、N1P3、N1P2、N1P1。于成熟期,调查果实数量,并取样称量果皮、果肉重量,测定果实品质和含水量。  【结果】  氮减量30%处理前4年产量均比习惯施肥有不同程度增加,幅度为4.96%~47.58%,但第5年减少6.31%;氮减量60%处理2016年产量比习惯施肥处理增加42.12%,2017~2019年均有下降,下降幅度为2.36%~23.42%。磷减量35%或70%的处理连续5年果实产量较为稳定,未出现显著下降。氮减量30%的处理果皮厚度显著降低,连续5年降幅为6.42%~18.95%;显著增加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前4年增幅分别为5.36%~16.95%、5.12%~24.10%;显著增加果实维生素C含量,连续5年增幅为2.18%~14.18%。磷减量35%处理降低了果实单果重、果皮厚度,连续5年降幅分别为0.52%~10.99%、7.24%~15.14%;增加了果实固酸比,前4年增幅为0.82%~22.21%。主成分分析及评分结果表明,习惯施肥处理(N3P3)各个年份果实品质综合得分均较差,中氮中磷处理(N2P2)连续4年综合得分最高。  【结论】  在当地果农习惯施肥量下,氮减量30%处理连续4年果实产量都有增加或者持平,且能降低果皮厚度,改善品质;磷减量35%或70%的处理连续5年果实产量未出现显著下降。但长期适宜的氮、磷投入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