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的食品专业要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浪潮,科学定位自己的办学层次,明确办学方向,以市场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从而构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小静 《种子科技》2019,(11):166-166,168
将绿色技术融入我国的农业机械之中是实现现代化的硬性需求。详细论述了协同技术、模拟样机技术、绿色维修技术与构建评价系统4种绿色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并且在实际绿色技术推广过程之中,要重视农业机械企业、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十分重要。从食品工艺学的现状出发,结合实际生产需要,阐述由于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不尽合理,使得教学与实际需求有些脱节。为提高课程的质量,课程体系更贴切学生、社会、市场的需求,促进食品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对食品工艺学课程体系中的理论教学、实践和教材建设3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课程体系构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精准地了解速冻食品的消费需求、竞争态势和潜在的市场机会,使速冻食品生产企业能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品牌策划、产品策划、市场策划和销售策划,精准企划于近期对北京速冻食品做了一次专业、深入的消费者需求市场调研。本次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基层政府应灾各部门之间的应灾协同,提高基层的应灾效率,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模型方法等方法对基层政府协同应灾平台的构建进行研究。本研究得出基层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率低、基层应灾人员的知识层次低和基层应灾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是导致基层协同应灾平台构建滞后的主要原因。另外,提出了构建基层协同应灾平台的思路,并根据该思路构建了基层协同应灾平台的模型。总之,协同应灾平台的构建能提高基层的应灾效率,降低基层的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社会对食品专业性人才的大量需求,学校进行了食品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从专业定向、招生与就业、培养计划等方面都提出了有效措施。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以高校、企业合作培养为前提,以科研课题为纽带,高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联系,实现学校育人、企业生产、人才培养的三方互赢,为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国家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高校食品专业亟待在教学理念、方法和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积极改革。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为了构建基于OBE理念和新工科建设的适合学校食品专业的课程体系,以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食品专业课程设置为例,就其课程设置方面的特色进行分析探讨,并就OBE理念和新工科建设在国内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改革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肉类食品企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消费人群对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也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与此相关的食品企业实验室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与食品企业的各个方面相比,实验室的建立是很重要的内容,它在企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市场对企业实验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是推进"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政府愿推动、高校有需求、企业有条件、学生有时间,但由于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在资源、需求、实施等方面的不一致,致使较多的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应有的合作目标。通过多层次的问卷调查,了解高校、企业、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参与各方根本诉求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为普通本科高校深化改革、推进校企合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面向国际化的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目前高校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这是当前社会需求和培养模式所导致的必然结果。针对目前食品营养与健康人才培养针对性弱、培养模式单一和应用性弱的现状,S高校在食品营养与健康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通过了解社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选拔潜力人才、优化教学方式和内容、提供实践和国际交流机会、为学生提供科研平台等方面的尝试,S高校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国际化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新型食品营养与健康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路径及机制,对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北京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定位、推动京津冀三地种业协同发展,具有重大现实需求和理论意义。通过梳理京津冀三地种业发展的现状与进展,分析提出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平台主导的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路径,设计了增值分配、合作分工和激励调优机制,试图为京津冀三地种业协同创新指明路径和方向,为京津冀三地种业协同创新发展构建合理有序的机制,为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提升发展种业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方本科院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必要选择。为了突出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色,以运城学院为例,基于协同理论,构建校内外协同培养基地,实施校校、校所、校企多元协同培养,探索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协同培养模式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符合食品产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行动计划",泉州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紧密对接泉州区域食品产业转型发展的需求,找准自身专业定位,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和构建"基础同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课程体系,实施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泉州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学校向应用型转型及建设区域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期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食品化学与分析综合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对大学生未来职业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关注度逐渐增强,促使企业对食品分析检测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地方性本科院校为培养应用型食品化学与分析检测专业人才,对"食品化学与分析综合实验"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几方面进行改革探讨,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卓越计划的食品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培养食品工程卓越工程师为指引,分析了食品产业发展前景及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以产业为导向的食品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产业导向型"3+1"学历运行模式与教学运行机制。旨在专业贴近产业,教学贴近企业,按通用标准与产业标准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6.
何静  马青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4):114-118
为突出食品供需网(FSDN)理念在可追溯体系构建上的优势,论文构建了食品供应链的Nash博弈均衡模型与食品供需网的Pareto博弈均衡模型,分析2种情况下企业构建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投入水平。结果发现在食品供应链中,企业在政策、法规等强制约束下会对可追溯体系的构建有一定的投入,但是投入水平较低。在食品供需网中,由Pareto均衡模型得出,企业对可追溯体系构建的投入高于Nash均衡水平。因此,食品供需网的构建可提高企业可追溯体系构建的投入水平,促使企业主动参与可追溯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食品工厂综合实训体系的内涵及特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抓手,各自从4个方面介绍了食品工厂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最后论述了食品工厂综合实训对学生工程素质提升的意义。对于探索高校食品类专业综合性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农药供求变化.从八十年代起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的多次周期性转位后,于1996年市场再次疲软,从此进入买方市场的竞争格局。过去在资源短缺年代,政府干预、政策扶持、并以进口补充国内资源不足,调控稳定市场,确保农业生产需要,这些有效的保障措施已成为历史记载。走进买方市场后,需求稳定增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政府由直接管理走向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依法管理。当前,农药生产在品种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9.
随着食品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变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具有德才兼备、能力卓越的高质量食品人才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使命。"食品专业导论"是面向新生开设的专业引导课程,在激发学习能动性、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深入分析课程改革基础与现状,研究构建"食品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形成以"课程内容建设、多模态融合、高频次路演、实践基地拓展"为育人体系的教学方法,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覃志顺 《种子科技》2012,30(2):24-24
随着人们的膳食结构的调整,对食品的精细程度以及多样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食品加工企业对原料收购上的品质要求日趋严格。广大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符合企业的要求,首先必须种植各项加工指标达到要求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