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雄花序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雄花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同一枝条上基部雄花序首先形成,依次向上进行,同一枝条上从基部雄花序开始生长至最顶部一个雄花序发育完全需要50 d左右;同一个雄花序上,基部雄花簇首先开放,依次向上进行,而从基部雄花序开始开花至顶部雄花序完全开花需要20 d左右;一个雄花簇有雄花5~7朵,一般为单数,顶部一朵,下方四朵为两朵并列排列,同一雄花簇中最顶部一朵雄花最先开放,依次向下进行,并列排列的两朵同时开花;板栗雄花小孢子囊数量多,且发育进程有较大差异,表现为无限分化的趋势,小孢子囊两室,偶而有四室出现,内含大量花粉粒。总之,板栗雄花多,花粉数量大,开花散粉时间长,对于相对数量较少的雌花而言,是否为适应风媒传粉所需,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雄花序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雄花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同一枝条上基部雄花序首先形成,依次向上进行,同一枝条上从基部雄花序开始生长至最顶部一个雄花序发育完全需要50 d左右;同一个雄花序上,基部雄花簇首先开放,依次向上进行,而从基部雄花序开始开花至顶部雄花序完全开花需要20 d左右;一个雄花簇有雄花5~7朵,一般为单数,顶部一朵,下方四朵为两朵并列排列,同一雄花簇中最顶部一朵雄花最先开放,依次向下进行,并列排列的两朵同时开花;板栗雄花小孢子囊数量多,且发育进程有较大差异,表现为无限分化的趋势,小孢子囊两室,偶而有四室出现,内含大量花粉粒。总之,板栗雄花多,花粉数量大,开花散粉时间长,对于相对数量较少的雌花而言,是否为适应风媒传粉所需,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油棕雌、雄花序的发育规律及在形态学和细胞组织学水平上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油棕花序性别分化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取油棕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序,测量其长度和质量,制作石蜡切片后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组织学特点。【结果】油棕花序的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雌雄未显性期和雌雄显性期,且雌雄未显性期发育时间比雌雄显性期长得多,约占总时期的80%。雌雄未显性期与雌雄显性期间存在一个花序长度和质量呈指数式迅速增长的时期,即花序发育指数增长期(EGSI)。油棕花性别分化之初,花序开始迅速发育,进入EGSI。油棕雌、雄花序在发育过程中的不同之处表现为:雌花有一个两性期阶段,由一个有功能的雌花及两侧的伴随雄花组成,伴随雄花选择性败育,雌花成为单性花;而性别分化后,雄花不存在两性期阶段,直接进入单性期阶段。油棕雌、雄花序每个小穗轴上花原基分生组织数目明显不同,雄花花原基的数量远多于雌花花原基,具有数量级差别。【结论】油棕花序发育过程中存在EGSI。幼嫩雌、雄花序的花原基分生组织数目显著不同,根据花原基分生组织的数量可判断尚未从叶片基部露出的幼嫩花序性别。  相似文献   

4.
8个板栗品种开花特性及其与低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8个板栗品种开花特性及其与低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板栗雄花序先于雌花形成,而且雄花序多雌花少,在营养分配、输导上不利于雌花形成和发育。仅在结果枝上平均每一雌花就拥有4.27 ̄8.62条雄花序。各品种结果枝平均仅有1.40 ̄1.87朵雌花。结果母枝抽生的枝梢中,结果枝仅占29.75%,每一结果母枝仅有2.44朵雌花。结果枝长度和粗度与转化成结果母枝的能力呈正相关,但是结果枝挂果后往往生长发  相似文献   

5.
长山核桃雌雄同株,单性花。花芽生理分化是在开花前一年的七月下旬至九月上旬,雄花生理分化较雌花大约早十至二十天。雌花芽三月中、下旬开始分化,五月下旬分化发育基本完成,历时七十天左右。全过程可分为五个时期:花芽分化初期、花序形成期、小花原基形成期、雌花总苞形成期和雌蕊形成发育期。雄花着生在一年生枝叶腋内,为柔荑花序。雄花芽于上一年秋开始形态分化,冬分化停止,来春继续分化,全过程可分为花序形成期、苞片形成期和雄蕊形成发育期。从花序原基出现到雄蕊发育完成,大约需要六个月。  相似文献   

6.
薄壳山核桃雄花花芽分化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雄花花芽分化规律,采用石蜡切片方法从显微水平上对浙江建德薄壳山核桃花芽发育过程各阶段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3月中下旬分化初期,雄花芽与叶芽无区别;3月下旬鳞片分化期,花序基部逐渐形成突起,进入鳞片化阶段;4月上旬苞片分化期,雄花序自上而下形成弯月形苞片原基,花序顶部呈馒头状;4月中旬进入雄花原基分化期,由苞片基部逐渐形成突起状雄花原基;4月下旬雄蕊原基出现,形成雄蕊原基,产生花药;4月下旬至5月上旬花药分化形成期,花药内形成花粉囊,花粉散出,花序凋谢.  相似文献   

7.
板栗短雄花序芽变的主要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本试验就对照与芽变的雄花序形态、雄花开花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变化、叶片形态、果实性状和物候期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芽变类型嫁接繁殖后雄花序仍表现雄花序短(2 07 cm)的特点,果实成熟期较对照早5 d左右,叶绿素含量2 14 mg/g(鲜重)较对照高, 花序在发育期、初开期和盛开期营养状况均优于对照, 单位结果枝着生总苞1 58个, 显著高于对照; 叶片大小、物候期、总苞形态、出实率、坚果大小和坚果品质等方面与对照无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南北板栗栽培区,板栗早期落果病均有发生,特别是2016年,京东板栗产区更为严重,造成减产30%左右。现将板栗落果病的成因及综防措施介绍如下。1板栗落果病的成因1.1授粉受精不良。经过观测,京东板栗产区板栗从雄花序显露到始花期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在4月下旬到5月底。同一果枝上,下部雄花序先开花,同一花序上,基部花先开。花期较长,平均为17~18 d,长的可达1月之久。雄花开后8~10 d  相似文献   

9.
大核桃花芽分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核桃为雌雄异株。雌花生于当年生新梢顶端,单生或2~3朵簇生,有时更多。雌花序从雌花序轴(总花梗)原基出现至雌蕊成熟,约需8~9个月。全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①未分化期;②花序轴原基与雌花原基形成和发育期;③苞片原基和萼片原基形成和发育期;④心皮原基形成和发育期。雄花序花芽的分化期比雌花序花芽的分化时间要长,从雄花序花芽鳞片原基形成至雄蕊小孢子母细胞的发育成熟,约需12个月。全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①雄花序花芽鳞片原基形成期;②雄花苞片原基形成和发育期;③萼片原基和雄蕊原基形成和发育期。  相似文献   

10.
板栗短雄花序有利于减少树体营养消耗。雄花短化的机理研究对新种质的培育与利用有重要意义。试验从发育中的板栗芽变短雄花序cDNA中获得一个酰基转移酶cDNA全长。该结构基因包括一个1 335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含445个氨基酸的完整阅读框架,预测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9kD,无跨膜结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该酶在正常花序和芽变花序发育过程中表达量存在差异,短雄花序顶端死亡脱落时该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雄花序。初步推断在短雄花序生长发育过程中,该酶参与了花序顶端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过程,其较高的表达是造成雄花序顶端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以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L.)品种金辉二号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雌、雄花的分化和成熟的顺序都是由外而内,雄花可分为花芽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初期、花萼原基分化期、花冠原基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在雄蕊发育过程中形成两大一小的3个雄蕊,没有观察到雌蕊的发育;雌花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COP1 E3连接酶是一个光形态建成的抑制子和光调控植物发育的分子开关.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花芽454测序获得CcCOP1 E3连接酶的片段,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分别获得该基因的全长,大小为2 331 bp,它由2个特殊的结构域组成即环形锌指结合域和WD-40重复序列,其编码的蛋白质有较强的亲水性,在氨基端主要是亲水性氨基酸,而羧基端主要是疏水性氨基酸.CeCOP1 E3连接酶与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等的COP1 E3连接酶同源基因相似度较高,总体高达77.80%.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结果显示:CcCOP1 E3连接酶的表达贯穿于在山核桃雌雄花的发育过程,CcCOP1 E3连接酶在山核桃的茎、叶、果实、花芽中均有表达,但在花芽中表达量最高,3月中旬表达量最高,在5月中旬雄花表达量相对较高.CcCOP1 E3连接酶与山核桃雌雄花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COP1 E3连接酶是一个光形态建成的抑制子和光调控植物发育的分子开关。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花芽454测序获得CcCOP1 E3连接酶的片段, 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 分别获得该基因的全长, 大小为2 331 bp, 它由2个特殊的结构域组成即环形锌指结合域和WD-40重复序列, 其编码的蛋白质有较强的亲水性, 在氨基端主要是亲水性氨基酸, 而羧基端主要是疏水性氨基酸。CcCOP1 E3连接酶与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等的COP1 E3连接酶同源基因相似度较高, 总体高达77.80%。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结果显示:CcCOP1 E3连接酶的表达贯穿于在山核桃雌雄花的发育过程, CcCOP1 E3连接酶在山核桃的茎、叶、果实、花芽中均有表达, 但在花芽中表达量最高, 3月中旬表达量最高, 在5月中旬雄花表达量相对较高。CcCOP1 E3连接酶与山核桃雌雄花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并确定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两性完全花诱导和差异基因分离的关键时期与花蕾大小的关系,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不同直径芦笋花蕾的性别分化过程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在雄株和雌株的花器官发育早期,两者都有雄蕊和心皮。在随后的发育过程中,雄蕊和心皮分别在雌性和雄性个体中停止发育。雄花花蕾直径2.0mm,是芦笋雄花雌性器官发育停滞的关键时期,为雄性两性完全花诱导和性别分化差异基因分离时期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狗枣猕猴桃花芽分化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狗枣猕猴桃花芽分化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狗枣猕猴桃花芽为混合芽 ,分化时期为当年的 3月中旬至 4月上旬 ,且具有分化时间短、速度快的特点。其形态分化可分为 5个时期 ,即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始期、花被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雌、雄花形态差异出现在雌蕊原基开始化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油橄榄在酸性土壤、夏雨型气候环境下的生长发育特征,因地制宜开展田间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南方3个油橄榄适生良种豆果、柯基和尼Ⅰ为材料,比较花芽分化、花期物候、花序特征、单果重和含油率差异。结果显示:3个品种的花芽分化均起始于3月上旬,豆果和尼Ⅰ初花期为5月3日,花期分别为10、6 d;柯基初花期为5月4日,花期11 d。豆果、尼Ⅰ、柯基的平均花序长度分别为2.5、2.5、2.9 cm,单个花序平均小花数量分别为16.3、14.9、17.9个。果实转色的先后次序和成熟期的早晚一致,依次为尼Ⅰ、豆果和柯基;单果重和含油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上升趋势,但二者增速不同,单果重在果实发育前期增长较快,含油率在果实发育后期增长较快。至10月24日果实成熟度分别达M5(尼Ⅰ和豆果)和M4(柯基),尼Ⅰ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3.40 g、13.05%,豆果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1.15 g、14.31%,柯基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0.77 g、12.31%。综上表明,3个品种花期基本一致,柯基的花量大、花期长,可作为授粉品种加以利用;在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前期应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以确保树体处于良好的营养水平,为后期油分积累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在梅雨季节要注意及时排水。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流域麻疯树性别分化及两性花序中雌花数目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随机取样和跟踪观测的方法,对金沙江和红河两流域干热河谷区麻疯树Jatropha curcas前后2次开花过程中性别分化特征以及两性花序中雌花数目进行了跟踪观测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两流域麻疯树单个1年生小枝分化出两性花序数均较少,且受林地环境的影响较大;②第1次开花时,两流域麻疯树两性花序数均远高于雄性花序数,而第2次开花时,两性花序数略低于雄性花序数;两性花序中雄雌花朵数比均高达15 ∶ 1以上,且第2次开花远高于第1次开花;③第1次开花时,两流域麻疯树中具有6~10朵雌花的两性花序所占比例均为最高,均在40%以上,但具有16朵及以上雌花的两性花序较少,仅占2~3%;而第2次开花时,雌花数均较少,具有1 ~ 5朵雌花的两性花序均占80%以上;④在麻疯树两性花序、雌花朵产生量及坐果率方面,金沙江流域永胜县分布区优于红河流域双柏县分布区。林地、流域及区域气候环境可能对开花特性存在较大影响,而适当“干”“热”环境对两性花序及雌花朵的产生可能更有利。图4表2参17  相似文献   

18.
豚草花序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