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早期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SLN)负荷的诊断价值.方法 9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经皮内超声造影确定SLN,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造影增强模式诊断腋窝SLN负荷的价值.结果 95例患者术前超声造影SLN检出率为94.7%(90/95).23例转移患者中,6例为高淋巴结负荷(≥3个SLN转移),17...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临床触诊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性。方法:应用双盲法对53例(55侧)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前触诊、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5侧中,病理证实41侧有淋巴结转移,临床触诊和超声检出侧分别为35侧和39侧,触诊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3%、50.0%、63.6%,超声则分别为87.8%、78.6%、85.5%,两组间的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特异度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的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触诊,可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结肠粘液癌肝转移的螺旋CT特征和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且CT资料完整的38例结肠粘液癌肝转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中共扫描59个肝转移灶,平扫为低密度灶42个,等密度灶5个,高密度灶12个,增强后门静脉期边缘强化43个。螺旋CT正确诊断51个病灶,诊断符合率为86.4%(51/59),其中高密度灶12个均确诊,诊断符合率为100%。对28例患者的30个转移灶实施手术切除,切除率为93.7%(30/32),其余10例经外科评估无切除意义。28例手术切除患者的5a生存率为53.6%。结论:螺旋CT扫描对结肠粘液癌肝转移的检出和手术切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乳腺癌的全数字化乳腺患者X线征象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2例经真空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非浸润性乳腺癌患者X线表现:微细成簇钙化3例,其中1例合并局灶腺体致密,1例仅表现为局灶腺体致密.8例早期浸润癌患者X线表现:微细成簇钙化6例,肿块3例,局灶腺体致密2例,局部结构扭曲2例.结论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结合真空穿刺活检是诊断早期乳腺癌极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为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8例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中有16例(57.1%)为T0早期癌,12例(42.9%)为微小癌。数字化乳腺X线摄像(DR)显示:肿块结节影12例(42.9%),钙化影11例(39.3%),腺体局部致密影5例(17.8%);超声检出边界不规则低回声结节。单独应用DR或彩超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7%(24/28)、75.0%(21/28),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率为92.9%(26/28)。结论重视早期癌的体征,提高认识,应用联合检诊方法可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超声造影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增强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增强CT(MRI)证实的58例患者60个肝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研究病灶的造影增强模式,并判断病变的良性、恶性。结果(1)恶性病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9个呈"快进快出";转移性肝癌14个,动脉期多呈周边环状或厚圈状"快进",之后均廓褪为低或极低回声。(2)良性病灶:19个肝血管瘤多为典型"慢进慢出";9个局灶性增生结节多为快进慢出型,早期可见增强的中央血管及放射状血管,其余9个肝脏良性病灶多表现为"慢出"型。结论肝内良、恶性病灶具有不同的增强模式和特征,超声造影对肝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很好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81例在术前超声检查中诊断为子宫腺肌病,诊断符合率69.8%,误漏诊率为30.2%。结论: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动态超声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asp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简称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宫颈鳞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72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 plus两步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aspin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术前淋巴结转移、癌灶最大径、癌细胞间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癌组织maspin阳性率为37.5%(27/72),癌旁组织maspin阳性率为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阳性率在不同年龄及术前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癌灶最大径、癌细胞间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Ki-67表达指数5项临床病理指标分组,maspin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阳性率在术后5年内有复发转移与无复发转移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spin表达下调不仅有助于鉴别宫颈良恶性病变,而且提示宫颈鳞癌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CIN患者手术前后病理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术前病理存在一定的过低诊断率(肉眼活检过低诊断率10.8%、阴道镜下活检2.4%),漏诊早期浸润癌1例;对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CINⅠ)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CINⅡ、Ⅲ和原位癌)的过度治疗率分别为2.4%和10.0%。结论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及过低诊断率,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减少对CIN的过度治疗及治疗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方法,以期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术后经病理证实的42例子宫腺肌病与6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妇科检查、超声检查以及血清CA125水平及阳性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好发年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全甲状腺切除术(TT)+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LND)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LND对Ⅰ或Ⅱ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疗效.方法 将104例术前诊断为单侧Ⅰ或Ⅱ期DTC患者分为A组(54例)和B组(50例).A组行TT+患侧中央区LND,B组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LND.分析两组癌灶检出率、手术情况和不良事件.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双侧癌灶和多发癌灶检出率较高(P<0.05),手术时间延长(P<0.01),出血量增多(P<0.01),暂时性低血钙发生率增高(P<0.05),但术后复发率、转移率较低(P<0.05).结论 TT+患侧中央区LND对Ⅰ或Ⅱ期DTC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吉水县人民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本次研究的甲状腺结节95例患者中,结节共有222个,其中良性患者90例,结节共215个;恶性患者共5例,结节共7个。恶性结节在形态、包膜,纵横比,结节边界、内部回声以及钙化情况与良性结节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有效诊断鉴别结节良、恶性,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超声与CT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10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超声、CT及病理检查资料,比较超声和(或)CT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101例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结节53例,良性结节48例.超声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准确性、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8.12%、84.91%、91.67%,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颈肿物的临床诊断.方法 对49例临床疑诊的宫颈肿物分别进行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宫颈细胞学病理检查和组织活检,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9例宫颈肿物均经病理证实,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出25例,漏诊24例,诊断率51.0 %(25/49),漏诊率49.0%(2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超声与核磁共振(MRI)在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超声及MRI检查68例患者的73个乳腺肿块,并与术后病理活检结果相比较.结果 68例经病理活检诊断:恶性病灶30个,良性病灶43个.其中恶性病灶与良性病灶的MRI曲线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理活检诊断结果比较,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6.0%,准确度为84.9%;MRI诊断的敏感度为93.3%(28/30),特异度为93.0%(40/43),准确度为93.2%(68/7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具有简便、直观、价廉的优点,而MRI增强扫描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降低误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诊断不典型宫外孕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经腹部超声检查未发现孕囊,而临床疑诊为宫外孕的86例不典型患者行阴道超声检查,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作比较.结果 本组8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宫外孕,而经阴道超声诊断者83例,漏诊3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早期不典型宫外孕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ANXA1)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58例肝外胆管癌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癌旁胆管组织,应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检测ANXA1和XIAP在癌组织及癌旁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NXA1和XIAP与肝外胆管癌患者性别、年龄、癌灶大小、分化等级、TNM分期、浸润转移及3年生存率7项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ANXA1和XIAP阳性率分别为84.5%(49/58)和81.0%(47/58),癌旁胆管组织分别为30.0%(9/30)和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NXA1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等级无关(均P>0.05),在癌灶>1.5 cm、TNM(Ⅲ+Ⅳ)期、有浸润转移和3年内死亡患者中,其阳性率显著高于癌灶≤1.5 cm、TNM(Ⅰ+Ⅱ)期、无浸润转移和3年内生存患者(均P<0.05);XIAP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均P>0.05),在癌灶>1.5 cm、低分化、TNM(Ⅲ+Ⅳ)期、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FoxA1及RNF6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6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PE组)及16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保存良好的病理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患者病理组织FoxA1及RNF6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E组FoxA1及RNF6蛋白、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oxA1及RNF6可能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及蛋白酶作用增强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结果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117例,漏诊19例,诊断符合率为86.0%。结论超声检查对临床疑诊的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影像学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影像组学技术观察常规超声(US)、超声造影(CEUS)及二者联合检查中乳腺良恶性肿物的影像组学特点,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手术病理结果完整的158例乳腺肿物患者,有效乳腺病灶共165个,其中良性组病灶45个,恶性组病灶120个。对患者同时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于有效图像上找到敏感目标区,对该区域手动勾画。利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maximum relevance minimum redundancy, mRMR)提取和筛选有效影像组学特点,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二者联合的影像组学多因素回归模型,对患者乳腺肿物的良恶性进行诊断。针对模型性能通过五折交叉验证法进行检验诊断。结果 分析乳腺肿物US及CEUS图像特点后发现,与乳腺肿物良恶性鉴别关联性最强的影像组学特点是经滤波变换后影像中的纹理特点。在构建的US、CEUS及US联合CEUS影像组学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均对乳腺肿物良恶性鉴别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联合模型诊断效能优于单组模型,US模型优于CEUS;联合模型诊断正确率最高,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