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侨城湿地是20世纪90年代末深圳湾填海工程完成后形成的人工内湖,自然湿地。邻近深圳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有大量红树林以及珍稀鸟类。近年来由于污染及人为破坏,湿地功能逐年退化。在各个部门专家集体论证后,专题开展了湿地污染治理、动植物种类及保护等多项研究,提出了"保护、修复、提升"的湿地治理基本原则,确定了截污、修复、美化三步治理的基本方案。  相似文献   

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将为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和生态修复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归纳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回顾了国内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历史和现状,按照湿地特征、湿地功能和社会经济指标等三方面指标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进行分类和归纳,并指出了目前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刘超  张立微 《贵州农机化》2021,(1):47-49,61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调节与维系起重要作用。我国城市湿地类型众多,近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得城市湿地平衡被打破,导致城市湿地现状十分严峻。因此,城市湿地的修复与改造迫在眉睫。鉴于湿地破坏原因与程度的差异,采用的修复与改造方法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本文结合国内外城市湿地修复改造现状及成功经验,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城市湿地景观改造方法。以期为我国城市湿地的修复与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在修复改造方法上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对高盐再生水氮磷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构建,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含盐再生水景观河道水体氮磷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对氮磷具有较高的去除率,TN、NO-3-N、NH+4-N和TP、PO4-P的去除率分别为:66.90%、76.72%、3.98%、68.22%、79.31%;水体中全盐量(TDS)浓度在4891~4796 mg/L范围内变化,说明河道洗盐基本结束;整个河道植物生长茂盛,生物量倍增,没有出现受盐胁迫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水利工程生态学研究,以自然生态学相关理论作为基础,对传统的规划与规划方法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为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技术理论支持。本书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系统特征以及河湖生态环境模型相关基础理论进行阐述,并详细阐明了河湖的调查方式以及评估方法,参数内容具体包括环境流、景观分析、河道演变、生态水利学以及生态文学等,从而得出了水利工程生态修复的准则。在生态的修复领域对河流廊道自然化修复工程、湿地与湖泊的自然修复工程、河湖连通的水系工程以及隧道工程设计与规划分别进行阐述。除此之外还对水利生态的调度方法与水利生态工程进行监测与评估,结合国内外众多经典案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化和水域生物资源衰减等问题对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威胁。分析了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驱动力以及调水调沙对该区域湿地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对2010-2011年刁口河生态补水的生态修复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黄河水沙对湿地生态环境因子产生了促进作用;初步恢复了生态系统功能,鸟类保护成效显著,增加了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7.
苏南水网地区表面流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水网地区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长三角经济带,随着工农业的高速发展,村镇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太湖支流—永安河前桥表面流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将村镇污水的处理与河道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利用现场地形条件,将河道改造成生活污水处理点,采用“生物栅湿地净化沟+接触氧化池+表面流人工湿地+生态护岸” 组合工艺模式,对村镇污水进行处理,出水主要污染物CODCr、TN、TP、NH3-N等均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排放要求,运行费用约为0.119元/m3。本示范工程对于整个苏南地区仍至我国南方水网地区村镇生活污水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自然环境过度开发情况的加剧,我国对自然环境的恢复、保护工作在不断的加强,我国各地秉承"可持续发展观"开展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工湿地建设、恢复,就是对自然环境保护、修复的重要途径。结合人工湿地的特点以及作用,本文对人工湿地管理、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路径进行了阐述,希望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城市河道行洪能力欠缺、水质污染严重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揭示了城市河道开展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的内涵及原则,探索了河道纵向线形、护岸、断面以及生态景观设计思路,提出了实施人工增氧、修复人工湿地、修建生态浮岛、实施生物调控与水量补充等河道生态环境修复对策.本研究可为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及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西丽水库的水量及库容、水库水质及入库水质、面源、底泥和库区植被现状,分析水库主要存在问题,构建漫流湿地、氧化塘、缓冲库、生态草沟、植物浮岛,通过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截留、吸收,可使入库水质得到净化,改善水库水质。通过本实验工程的实施形成一套可供深圳市水库水生态修复参照的技术体系,为大规模实施相关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河段生态修复工程分析发现,目前的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仍存在重水质改善、轻生态管理、工程目标不清、工程实施强度随机性大、缺乏生态监测指标等问题.为提高生态修复工程的持续运营能力及其对后继工程的支撑性作用,本研究探讨了系统最优控制指导下的河道生态修复策略,以期为"十四五"期间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南方农田灌溉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长乐基本农田示范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采集化验灌溉水样品,依据国家标准确定其污染程度和主要污染物。在综合考虑各种水污染修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经济技术可行性后,结合当地实际条件,选用多级表面流人工强化湿地系统治理灌溉水有机污染,最后对人工湿地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农田灌溉水的SS、COD和氨态氮污染物质量浓度削减率分别为91%、59%、49%,出水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地表水Ⅴ类水质要求,保证了灌溉水水质,提高了作物产量与品质。同时,生态修复措施恢复重建了河道湿地的生态功能,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采用工程数据,研究了常规型表流湿地工程和复合型表流湿地工程对CODMn和NH3-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型表流湿地工程和复合型表流湿地工程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2%和14%,对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8%和69%。湿地内植物系统对CODMn的去除效果有限,是去除NH3-N的主要动力,尤其是沉水植物系统。  相似文献   

14.
以杭嘉湖地区某市河流型饮用水源地生态处理工程为例,系统介绍了新型生态处理工程系统在河流型饮用水源地建设中的应用,通过构建人工湿地来恢复和净化水质并形成以湿地为主的滨水景观;同时对湿地系统工艺、设计参数进行了说明,并对工程投资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流域防治面源污染的稻田湿地面积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鄱阳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科学构建修复面源污染的灌排湿地系统,采用农田排水试验,并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不同控制水深的塘堰湿地对农田排水面源污染物氮磷的净化效果;同时根据多年灌溉试验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农田排水量,计算了防治面源污染效果较佳的稻田湿地面积比。结果表明,湿地植被为莲藕的塘堰,水深20cm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波动较大,水深40cm去除效果较佳,水深60cm去除效果较慢;莲藕开花期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最好;排水频率为50%、75%和90%时,其稻田与湿地面积比分别为46.1∶1、22.3∶1和12.6∶1;农田排水进入湿地后停留时间以3~4d为宜。根据鄱阳湖流域沟塘湿地和耕地现状,从净化效果和经济性综合角度出发,鄱阳湖流域稻田与湿地面积比以22.3∶1~46∶1为宜。  相似文献   

16.
山区小型湿地建设有着广阔的前景,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自然生态修复为主,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为辅,以清洁小流域建设为契机,建设不同类型的湿地,同时将污水处理纳入其中,既保护了水源,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南四湖水体污染情况的调查和新薛河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运行监测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学模型,对南四湖水质和污染水体人工湿地净化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认为人工湿地的建设对于污染水体净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检测结果证明,新薛河入湖口水质在Ⅲ类水与Ⅳ类水之间波动,未完全达到南水北调工程的Ⅲ类水水质要求。研究项目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南四湖水质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国内外人工湿地传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Monod反应动力学模型和离散型水流流动模型.通过对人工湿地系统特别是对垂直复合流人工湿地系统重要水力学问题的分析研究,改进传统的根据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优化设计方法.笔者提出的新的人工湿地结构参数推算方法,在设计的准确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较传统设计方法有了较大的提高,将对人工湿地工程的构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水稻灌区非点源污染治理新方法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已经对水环境构成了威胁。介绍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开发的“灌溉-排水-湿地综合管理系统”(WRSIS系统),该系统是为了控制、减少乃至解决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而开发的以水利措施为主的水环境修复技术。结合我国灌溉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对该系统进行了改造,并在广西桂林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引进和改进WRSIS系统治理水稻灌区非点源污染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实际工程中长直明流输水隧洞在施工成型后由于测量控制、地质构造或机械操作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局部洞轴线偏移和低坡衔接偏差,总结了由此而引起的各种水力学问题,并提出了修复的对策和必要的工程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