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酸化是种植茶树后土壤变化的普遍现象。为了解酸化对茶园土壤矿质组分和钾素的长期影响,选择花岗岩发育的红壤茶园为研究对象,以相邻林地为对照,采用实地采样分析与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长期种植茶树20 a和50 a后土壤酸化导致的土壤矿物和土壤钾素形态的变化,以及酸化对外源钾肥在土壤中钾形态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酸化降低了土壤缓效性钾的容量,减少了砂粒和粉粒中云母、长石等含钾矿物含量,促进了土壤黏粒中2∶1型(伊利石)矿物向1∶1型矿物(高岭石)的转变,降低了土壤总钾量。随着土壤酸度的增加,土壤中矿物态钾和缓效钾的比例逐渐下降,水溶态钾的比例逐渐增加。土壤酸化后,施入土壤中的钾主要以活性较高的水溶态和交换态存在,向非交换态转化的比例明显降低,土壤对外源钾的缓冲性逐渐下降。在酸性土壤中施用沸石可增强土壤对钾素形态转变的缓冲性。研究认为,茶园土壤酸化可显著降低土壤总钾量,减弱土壤供钾能力及对肥料钾的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土培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对两个耐缺钾能力不同水稻品种的氮钾钠等营养特性及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耐低钾的81394具有生物量大但体内钾素含量低的遗传特性,在缺钾条件下,其生长及钾素积累都受到明显抑制,而供钾水平的变化对耐低钾品种辐简稻的影响不大。缺钾条件下,生育前期辐简稻钾素利用效率大于81394,但生育后期及供钾充足时相反。钾效率表现为辐简稻始终大于81394。低钾胁迫使水稻体内含氮量增大,N/K升高,养分比例失调,81394表现更为显著。缺钾促进水稻对钠的吸收,在辐简稻根系中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橡胶园砖红壤中磷和钾素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砖红壤是我国植胶区主要土壤类型,该区水土流失严重,养分的流失不仅造成了土壤肥力下降,还会引起地下水体富营养化。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利用大型径流场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橡胶园土壤中磷和钾素径流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橡胶园土壤磷、钾素的径流流失量受降雨量的影响显著,钾素流失主要发生在雨季来临时前几次大暴雨及施肥后的第一、二场大暴雨;增施磷、钾肥可增加径流水溶性总磷和K+流失量及泥沙结合态磷的流失量,而对泥沙结合态钾的流失量无显著影响;磷和钾的流失均以泥沙携带为主,分别占流失总量的84.06%和70.98%,径流水溶性磷、钾素的流失所占比例较小;在供试条件下,施入的磷肥除部分随地表径流流失外,仍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土壤有效磷含量;而施用钾肥大多随降雨径流流失,对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胶园土壤的钾素状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测定海南岛各地不同母质发育的橡胶园土壤全钾、缓效钾、速效钾及胶树叶片钾素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由玄武岩、浅海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其钾素含量都很低,全钾量常低于0.3%,这类土壤的钾素供应能力极低,生长在这类土壤的橡胶树钾素营养不足,叶片含钾量仅0.75%左右,必须施用钾肥。由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砂页岩、石灰岩等发育的土壤全钾、缓效钾都较高,速效钾含量最高可达100ppm以上,生长在这类土壤的橡胶树钾素营养一般是丰富的,叶片含钾量在1%以上,甚至高达1.6%,因此,一般不需施用钾肥,只有在氮磷极丰富或胶树开割投产多年后,或施用刺激剂采胶以提高产胶量,或更新后土地再利用时才要适当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5.
荔枝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广叙述了荔枝钾素的营养生理作用、讨论了土壤供钾水平,大小年结果,施肥管理对树体钾营养的影响,荔枝树体钾营养年周期消长规律,钾素营养诊断指标以及钾肥的合理施用。要获得施钾的最佳效果,必须在荔枝营养平衡的前提下调节钾肥的施用时期和数量。  相似文献   

6.
从钾素营养的生理作用,作物不同基因型钾素营养研究现状,作物不同基因型钾素营养的机理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我国作物不同基因型钾素营养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土壤含钾量现状和钾肥供应不足提出了几点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钾量对玉米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玉米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钾肥用量提高呈缓慢上升趋势。当钾肥用量达156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1177kg/hm2,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增产20.53%,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施钾处理玉米收获后土壤速效钾含量比播种前有所降低,土壤缓效钾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土壤全钾含量变化不大;不同施钾处理,随着钾肥的施用量提高,玉米从土壤中带走钾量明显增加,当钾肥施用量在117kg/hm2以下时,土壤中的钾素亏损,不能保持土壤中钾素平衡;各处理玉米子粒中钾素含量均比其茎秆钾素含量低,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子粒茎秆中钾素含量也相应增加;不同施钾处理,钾素的利用率随钾肥的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对钾素吸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给紫色土合理施钾和提高钾肥利用效率,在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长期定位试验中,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冬小麦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用钾肥能明显促进冬小麦对钾素的吸收利用。冬小麦吸钾强度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表现为出苗~拔节盛期前吸钾强度很小,每日每公顷吸收钾素(K2O)仅0.168~0.540kg;拔节盛期~开花期,每日每公顷吸钾0.42~1.149kg;以后,小麦吸钾强度下降并有钾素外排现象。土壤非交换性钾和矿物钾是冬小麦吸收钾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1997年我们在豫西筛选择了五种有代表性的土壤,进行土壤施钾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供钾能力小于200mgkg-1的土壤施钾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总的趋势是,土壤供钾水平越低,施肥的增产幅度越大,最高增产19%。施钾后,小麦植株干重、植株养分吸收量均有一定的提高,成产三因素更趋协调。  相似文献   

10.
糯玉米钾素分配转移特性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同一供肥水平下研究31个糯玉米品种的钾素分配转移特性,分析糯玉米钾素分配转移规律及其与钾素吸收利用的关系,揭示钾素分配转移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糯玉米生育期间钾素在各器官的分配与氮、磷不同,钾素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转移,在生育期间钾素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秆中,开花前主要分配在叶片中,开花后钾素分配到茎秆中最多。糯玉米不同品种各器官钾素转移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钾素转移率主要影响产量和钾素利用效率的高低,而对钾素吸收总量及钾收获指数影响较小。通径分析表明,鲜穗、鲜子粒及成熟子粒中高产品种叶片的钾素转移率较高,叶鞘的钾素转移率高有利于品种鲜穗、鲜子粒及成熟子粒钾素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基因型玉米吸钾特性和耐低钾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低钾土壤钾素耗竭实验、盆栽土培实验系统地对12个不同基因型玉米进行了吸钾特性研究。幼苗耗竭实验结果表明:农大86吸钾能力最强,钾积累量最大;甜玉米吸钾能力弱,钾积累量少;吸钾能力强的基因型吸收矿物钾的比例也大。土培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钾土壤条件下,农大86吸钾能力强,甜玉米和聊玉18钾素利用效率高;在高钾条件下,登海9号增产率大,钾肥利用率高。钠对钾替代作用的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钾效率虽然不同,但对钠的吸收差异不显著。不同基因型玉米无论高钾还是低钾条件,对钠的吸收没有明显的差异,钾高效、耐低钾基因型玉米不存在钠、钾替代现象。  相似文献   

12.
通过钾素供应水平与甘蔗苗期基部混合组织、+3叶片、+5叶鞘含钾量以及蔗茎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甘蔗幼嫩组织含钾量因土壤供钾水平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株龄3~4月时,+3叶片全钾及+5叶鞘汁液水溶性钾含量与土壤速效钾供应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正常供水条件下(叶片水分含量>65%,叶鞘水分含量>80%),当苗期基部混合组织汁液水溶性K<1700×10-6,伸长期+3叶片全钾(干基)<1.35%、+5叶鞘汁液水溶性K<650×10-6时,提高钾素供应水平,蔗株组织含钾量和蔗茎产量都随之提高。这些组织含钾量能反映出钾素营养供应的丰缺状况。  相似文献   

13.
茶园钾素研究进展与施钾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钾是茶树从土壤中吸收的含量仅次于氮的必需营养元素,在茶树体内呈离子状态,主要存在于新梢等茶树生命活动旺盛的部位.钾是茶树体内60多种酶的活化剂,能促进茶树光合作用,增强碳氮代谢,提高茶树抗逆和抗病虫性等.钾参与了茶树体内几乎所有的生物化学反应,对茶树的生长发育、茶叶产量和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茶树不断从土壤中吸收,以及茶园土壤酸性强的特殊性,导致土壤中钾的淋溶损失,钾素贫化明显,缺钾茶园日趋增多.为此,世界主要产茶国对茶树钾素的研究与茶园钾肥的施用十分重视,甚至把钾作为仅次于氮的第二要素.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了解福建省安溪县铁观音茶园土壤钾素营养状况,对安溪县10个茶叶主产乡镇77个铁观音茶园土壤(分0~20 cm、20~40 cm两层)和相对应茶叶的钾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安溪县铁观音茶园土壤全钾含量总体较高,0~20 cm土层的全钾含量在1.89~42.45 g·kg-1之间,平均12.09 g·kg-1;20~40 cm土层的全钾含量在2.44~40.31 g·kg-1之间,平均值12.41 g·kg-1;潮砂土、粗骨土和黄壤全钾含量较高,而红壤、水稻土、赤红壤全钾含量较低.安溪县铁观音茶园土壤速效钾总体含量较低,0~2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37.89~190.02 mg·kg-1,平均86.95 mg·kg-1;20~40 cm土层变幅28.25~195.80 mg·kg-1,平均75.25 mg·kg-1;粗骨土、红壤、黄壤速效钾含量较高,而赤红壤、潮砂土和水稻土速效钾含量较低.茶叶钾含量11.20~18.03 g·kg-1,平均值14.87 g·kg-1.茶叶中的钾含量与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全钾含量相关关系均不显著,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速效钾含量直接影响茶树钾素的吸收和累积,可以作为茶园土壤钾素供应水平的指标,铁观音茶叶钾浓度也可作为茶树钾素营养诊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运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鸦胆子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鸦胆子叶、茎、根氮浓度,其中叶氮浓度最高,但对磷和钾素的吸收影响不显著。土壤氮亏缺时,植物将较多的氮、磷和钾素分配到根部。供磷和供钾水平对鸦胆子氮、磷和钾素的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均不显著,氮磷、氮钾和磷钾施肥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叶片氮、磷、钾浓度的大小受氮肥施用量的变化影响较大。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鸦胆子植株对磷的吸收量最多,钾次之,氮最少,其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平均为1∶1.4  相似文献   

16.
覆膜花生土壤速效钾变化趋势与平衡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76个覆膜花生地块的土样化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间花生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下降了12.3mg/kg,速效钾亏缺的主要原因是钾素投入总量不足,且氮磷钾施肥比例失调等因素所致。实施测土平衡施肥、加大钾素施用比例、实行作物秸秆还田等,可明显增加土壤钾素含量,有效提高花生产量。在当前生产水平下,建议覆膜花生田K2O施用量增加到150~225kg/hm^2,N2P2O5:K2O使用比例调整为1:0.44:1.20为宜。  相似文献   

17.
影响棉花钾肥肥效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土壤自身供钾能力和栽培技术水平。近年来,随着棉花产量的提高,氮磷化肥用量剧增,加之有机肥料用量的减少,棉花从土壤中吸取的钾素,未能得到补充,从而引  相似文献   

18.
烟草钾素营养与提高烤烟烟叶含钾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钾素的生理作用、钾素对烟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和影响我国烟叶钾素含量过低的因素以及提高我国烟叶含钾量的3个方面综述了我国近20年来烟草钾素营养的研究状况及进展,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提高烟叶含钾量提出了几点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土壤农化角度,探讨了杂交水稻对钾素营养的需求特性、土壤钾库对杂交水稻吸钾的贡献以及肥料钾在土壤中的去向,进而探索杂交水稻实现高产高效所相适应的有效施钾技术.  相似文献   

20.
综述国内外橡胶林钾素相关研究,指出在橡胶林生态系统中,钾的来源途径主要包括土壤、降水、枯枝落叶归还和人工施肥等,输出途径主要为采胶、采种、淋溶损失和水土流失,针对当前胶林系统内钾素养分失衡的现状,对橡胶林钾素循环进行系统动态模拟研究,实现养分循环理论研究与指导施肥的有机结合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