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环境容量与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决定区域人口经济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制定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重要科学依据。以湖北省陆水流域为例,从水环境与水资源两个维度综合分析该流域人口经济承载力;利用湖泊均匀混合模型和河流一维模型计算了陆水流域的水环境容量,测算了2015年流域水环境与水资源承载力。探讨了低速、中速和高速经济增长三种情形下2020年水环境和水资源承载力,并与2015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水环境与水资源依然存在承载空间,在2020年不同经济增长情形下,NH+4-N和TP将是制约流域人口经济规模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基于此,需减少人为污染、治理天然污染和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来有效控制污染,以期实现陆水流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研究了流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通过对系统内在作用机制的分析,以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和精河流域为例,利用FAHP原理建立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量化分析。借助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将FAHP法运用到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求解中,对评价指标、具体评价过程和应用方法进行了解释说明。并预测了研究区未来规划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配置的决策方向,并探讨提高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方法和措施。这也为其它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综合承载力的区域适度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条件下,适度人口取决于生态、经济和土地等多要素的综合承载力。本文探讨了适度人口的计算方法和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吉林省1978-2002年的适度人口进行了测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但适度人口是动态的,是生产力的函数,土地承载是基础,经济承载是关键,生态承载是限制,本文未曾寻求到既能提高区域适度人口数量,又不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破坏与影响的土地、经济和生态承载人口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临界点,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承载力与经济效率的多元回归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定量分析经济效率与水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能够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控制水环境的污染。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和我国环境质量的现状,本文建立了评价经济效率和水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后向筛选策略,SPSS软件,以及国家统计局2004年发布的有关统计数据,得出被解释变量y即人均GDP,和解释变量WATUSI、INDWWAT、INDWWS、LIFWWAT之间的量化关系。通过对西部地区的数据分析,可知控制和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和增加达标工业废水排放量,是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人均GDP值的重点。验证了加权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较好的解释和定量分析经济效率与水环境承载力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传统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基础上发展了货币型人口承载力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了呼和浩特市未来十几年不同社会经济情景下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变化,得出中方案相对较优方案。与此同时,本文以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参照区域,分析了相对资源承载力,分别与SD模型预测的值比较,得出呼和浩特市未来十几年的发展态势。到2020年,以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参照区域对比研究的相对资源承载力为517.30万人口;以全国作为参照区域对比研究的相对资源承载力为1388.52万人口;以系统动力学方法来研究的中方案的小康型综合人口承载力为1104.4万人口。呼和浩特市的发展高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水平,愈来愈接近全国平均发展水平,这符合呼和浩特市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三江平原湿地面积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相关资料和文献中1950-2009年的数据为依据,利用相关分析、灰色预测方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定量分析了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对未来20年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年均气温、人口数量、径流深度、相对湿度、年降水量、政策因子与湿地面积变化关系密切,可以作为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变量。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10s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为58.58万hm2,2020s为45.86万hm2,湿地面积在未来一段时间还有减少的趋势,但减少趋势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7.
几种方法在粮食总产量预测中的对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吉林省1978~2007年的农业数据,选定了14个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BP神经网络法、灰色预测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4种分析预测方法,通过SPSS和Matlab工具将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4种不同的预测模型,进而基于这4种模型对吉林省的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并将各种预测产量和实际产量进行拟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拟合性最好的是BP神经网络法,其拟合确定性系数为0.899;其次是主成分分析法(拟合确定性系数为0.834)和逐步回归法(拟合确定性系数为0.787);拟合效果最差的是灰色预测法(确定性系数为0.744)。粮食总产量估算精度最高的是BP神经网络法,达到93.67%;其次是主成分分析法,为90.45%。  相似文献   

8.
引入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权重和阈值的方法建立黄土坡面产流入渗模型.模型以雨强、降雨历时、表层40 cm土壤前期含水量、坡度值为输入项,径流量、入渗量为输出项,用实测资料对网络进行模拟和预测.模拟结果平均误差6.32%和1.93%,预测结果平均误差为5.71%和1.92%.并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和定雨强Philip...  相似文献   

9.
基于BP模型的延河流域社会经济需水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延河流域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流域社会经济需水的主要指标,并根据1980-2000年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在Matlab平台下,采用具有自学习、自适应特点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流域在2010、2020以及2030年的社会经济需水量,以期为完善流域水资源信息系统,平衡水资源供给与需求,实现未来规划年水资源合...  相似文献   

10.
以MODIS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结合BP神经网络方法,选取地面监测资料比较稀缺的博斯腾湖流域进行降雨估算研究。首先,从MODIS二级数据产品中读取与降水有直接关系的云、大气参数因子和研究区内实测降雨数据组成历史样本;而后,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在山区和盆地建立降水估算模型,使用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检验。结果表明:在水文、气象站点稀少的条件下,所建模型模拟山区日降雨量的效率系数达到0.7以上,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程度较好,可以进行空间上的推广,这对缺乏降水监测的山区具有数据补充意义。而在降水稀少的盆地,模型模拟效果不佳,可以通过对盆地水循环机理和降水物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来完善模型。  相似文献   

11.
Water risk early warning systems based on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WECC) are powerful and effective tools to guarantee the sustainability of rivers. Existing work on the early warning of WECC has mainly concerne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status quo and lacked a quantitative prejudgement and warning of future overload. In addition, existing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short-term early warning have rarely focused on the integrated change trends of the early warning indicat...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陕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生态足迹法,对陕北地区1997~2006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进行核算,这10年陕北地区水资源利用呈生态赤字状态,生态赤字由1997年的3 626.87 hm~2增加到2006年的9 342.21 hm~2,短短10年间,生态赤字量增加近2倍,并且赤字还在不断的增加,这对于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随着该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用水量还要大幅度增加,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为此,根据评价针对陕北地区特有的经济地位和环境条件,为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预警理论,建立了区域生态安全的"状态-胁迫-免疫"(State-Danger-Immunity,SDI)动态预警模型。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甘肃省1997—2009年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估,并对2010—2015年生态环境安全进行动态预警。研究表明:(1)BP人工神经网络模拟效果较好,将其用于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是可行的;(2)甘肃省1997—2009年的生态环境从"较安全"状态到"较不安全"状态,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预警结果显示,甘肃省2010—2015年生态环境愈加恶化,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耗能量、工业固废利用率及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不足将成为影响甘肃省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区域农作制优先序是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本研究通过对西北旱作农区农业自然资源、农田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现状的调研,总结出西北旱作农区主要的7种农作制度。并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以随机技术模拟生成的评价指标序列与其所属的评价等级值进行网络训练。网络训练后,将不同农作制度的评价指标为网络输入,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相应的农作制优先序的评价等级值。结果表明,西北旱作农区农作制的优先序为:粮草果畜复合制粮棉(油)轮作制特色产业(苹果)型农作制抗旱节水型农作制小杂粮、草畜主导型农作制两粮一肥型农作制粮油豆草肥田制。本方法只要给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值,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可直接得出农作制度优先序的评价等级值,可以用于农作制度优先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2020年需水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多种数学模型和分类用水定额法对陕西省2020年需水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一元线形回归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在需水预测中有一定的局限,而神经网络和分类用水定额法的预测有较好的效果和精度,可以为陕西省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吉林省西部近50年的数据资料统计的基础上,研究了吉林省西部旱涝灾害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旱涝灾害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20年大幅度上升。吉林省西部降雨量逐渐减少,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气温逐渐升高,是旱涝灾害逐渐加重的自然驱动力。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使得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恶化,旱涝灾害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7.
水土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2个指标建立了哈萨克斯坦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将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分析了哈萨克斯坦2001-2017年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用障碍度法定量识别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1-2017年,哈萨克斯坦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整体呈波动缓慢上升趋势,水土资源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评价指数缓慢上升,生态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评价指数明显下降。②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在地区间差异显著,高承载力区主要集中在北部、中部和东部地区,低承载力区在南部和西部地区。北哈萨克斯坦州、科斯塔奈州和阿克莫拉州的承载力高,呈逐年增大趋势,阿特劳州和南哈萨克斯坦州的承载力较低,且呈减小趋势。③承载力在2001-2009年主要受垦殖率、单位耕地面积农业产值及农业灌溉率的影响,在2010-2017年主要受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人口密度及单位土地污水负荷的影响,生态环境因素逐渐成为承载力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8.
以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为研究区,运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及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法分析了灌区地下水系统外部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对变化环境的响应模型,并应用通径分析方法,进行了灌区地下水位动态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近30多年来,灌区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其线性倾斜率为2.09 mm·a-1,蒸发量减少趋势不明显,其线性倾斜率为0.04 mm·a-1;地表水灌溉引水量呈减小趋势,渠首农灌引水量20世纪90年代之前减少了41.6%;地下水开采量减少了39.7%,渠井用水比例减小了33.9%;地下水位埋深不断增大,近31 a来地下水位累计下降了11.88 m;地下水位埋深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52%,检验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23%,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敏感性变化环境因子最大为渠井用水比例,最小为降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