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省余庆县202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其特点为成虫始见期比2019年晚、比历年早;主迁入期第3代成虫迁入峰次多、峰期长,迁入蛾量大,迁入主峰期推迟;第3代残存虫量大,第4代田间蛾蜂期长、补充迁入蛾量大;田间第3代、第4代幼虫连续大发生,幼虫量第4代大于第3代;危害高峰期比历年早,危害期长,第5代发生比历年同期平均轻.原因如下:在稻纵卷叶螟迁入期雨日多、雨量大,有利于成虫的迁入、交配、产卵和卵孵化;5月份气温回升快,水稻大田移栽提早,迁入成虫很快扩散于稻田产卵繁殖;第3代残存虫量和第4代补充迁入蛾量大,田间积累虫量大;6月上中旬及7月上中旬低龄幼虫盛发期雨日多,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不利于防治工作的开展等因素,造成第3代、第4代幼虫连续大发生.在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和特殊气候条件下,大面积的防控必须进行统防统治,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
15%凯恩和20%康宽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上海嘉定区连年大发生,其特点为迁入时间早、迁入峰次增多、迁入蛾量大。由于常规药剂杀虫单系列复配剂的长期频繁使用,致使它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明显下降,造成田阆白叶率、残虫量增多,危害加重。为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特别是对高龄幼虫的防治,我们选用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15%凯恩和20%康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3.
1998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纵卷叶螟是高邮市水稻上的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年发生4代,2代为迁入代,一般6月下旬开始迁入,迁入期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迁入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迁入量的大小是决定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3代为主害代,4代为迁出代。1998年稻纵卷叶螟大暴发,为控制危害,共...  相似文献   

4.
2006年我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三代迁入量大、发生期长、峰次多,对有机水稻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影响.为有效控制危害,我们对已通过有机认证的生物农药0.5%大印进行了不同用量和防治次数的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3年宜兴市稻纵卷叶螟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我市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发生期正常.发生峰次多,世代重叠,蛾量大,田间危害重。为此,我们狠抓虫情监测,严格落实防治措施,基本控制了稻纵卷叶螟的危害。全市47.88万亩水稻,累汁防治面积212.1万亩次,挽回损失8500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2007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情况分析后,指出迁入虫量大,气候条件有利及防治不当是导致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其危害轻重与水稻生育期有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气侯、耕作制度、栽培条件的变化,水稻纵卷叶螟呈现迁入早、发生量大、世代重叠重、抗药性上升快、危害现象明显等特点,2005年~2008年益阳市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  相似文献   

8.
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7年秀山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主要表现为:迁入偏迟,但迁入峰次多、蛾量大;田间蛾量高,蛾峰期持续时间长,峰期蛾量大;世代重叠严重.危害期长;发生面广,危害重.发生原因有地理位置特殊、虫源充足、食料条件适宜、气候条件有利、自然控制力差、防治不力等方面.稻纵卷叶螟防治应以保护水稻三片功能叶为重点,按照防治指标,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同时注重选用抗(耐)虫品种、搞好肥水管理和保护天敌的综合防控策略及"压迁入代、控主害代,低龄幼虫期施药"的化学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陆川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特点,指出其暴发原因主要与成虫迁入量大、残留基数高、气候条件适宜、天敌数量下降等因素有关.提出了稻纵卷叶螟的防控措施,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适期可提前至稻纵卷叶螟的一龄幼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锦屏县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锦屏县2006~2010年稻纵卷叶螟的迁入时期、迁入量、田间成虫及幼虫发生动态进行了分析,以研究该虫在当地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锦屏县2006~2010年稻纵卷叶螟为害盛期与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吻合,但不同年份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不同.2006~2010年田间最高蛾量分别达到8 874、1648、4367、...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是象山县主要的水稻害虫之一。监测2004—2010年象山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危害重的年份,其迁入期早,代数多;而发生危害轻的年份,其迁入晚,代数少。  相似文献   

12.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主要害虫,近年来,由于异地虫源迁入量大,当地的气候、天敌和水稻品种等生态环境适宜,稻纵卷叶螟发生明显回升,自2003年徐州市大发生以来,2005年再次大发生,五(3)代(指全国第五代,江苏省第三代,下同)成虫迁入持续时间长,蛾、卵量之高为历年罕见。1发生特点1.1峰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本区水稻连续大发生,尤其是2004年、2005年,未防治田的稻纵卷叶螟二代、三代为害白叶率高达100%,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笔者对近两年我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与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今后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份的防治策略。1发生特点1·1迁入早2004年、2005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桐城市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特点是:迁入期早、蛾量大、峰次多、卵量大、残虫量大,危害重、主害代前移;主要原因是:降雨影响种群的迁入、适宜温湿度有利稻纵卷叶螟卵的孵化和幼虫取食、各代残留基数大、食料及肥水条件有利、以天敌为主的自然控害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近10年余庆县前期气候条件对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种群发生发展规律的影响,为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1-2020年余庆县稻纵卷叶螟虫情资料和10年的平均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和风速等气候资料,探究10年间种群迁入和发生发展规律,并结合提前1候、提前2候和提前3候气候数据分析其对田间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2011-2020年余庆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和灯下诱蛾始见期最早分别出现在2014年4月4日和4月23日,最晚分别出现在2011年5月30日和2018年5月23日,近10年其始见期主要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主害代第3代迁入峰期主要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主害代第4代迁入峰期主要在6月底至7月上中旬;第3代主迁入峰期的成虫迁入量决定第3代幼虫的发生程度;最低温度、降水量和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余庆县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发展的关键气候因子,提前10~15 d的日最低温度越高、降水量越多、平均相对湿度越高,越有利于田间种群的增殖扩张,水稻的卷叶率危害越重。【结论】稻纵卷叶螟迁入期早、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和前期水汽条件充足都是稻纵卷叶螟大发生...  相似文献   

16.
1、发生情况,4月中旬以来,伴随着大范围的降水过程,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开始大量迁入我国南方稻区发生为害。主要表现为:华南、西南灯下稻飞虱迁入量比常年明显偏多,褐飞虱迁入期偏早、数量偏大,华南、西南中南部、江南南部田间种群密度明显高于上年;华南、江南南部稻纵卷叶螟迁入期、迁入量与上年相当,部分地区已出现较高的卷叶为害。根据水稻生长情况、气象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2006年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形势较为严峻,5—7月,稻飞虱在华南、西南、江南中南部稻区将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在华南和江南大部、西南中东部稻区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稻纵卷叶螟是南方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在水稻生产上主要以早稻的第二代、晚稻的第四代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在大发生年份对水稻生产带来的损失是不容低估的。最近,由于南方锋面天气多,稻纵卷叶螟迁飞虫量出现了突增现象,加强晚稻三、四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必须引起高度注意。1危害特点稻纵卷叶螟主要危害水稻叶片,成虫随锋面天气的气流迁入落地后,白天一般隐藏在生长茂密荫蔽,湿度较大的稻田里,或栖息在稻田附近的山坡、沟边、小山上杂  相似文献   

18.
巫晓云 《农技服务》2011,28(3):285-287
稻纵卷叶螟是皖南山区水稻迁飞性害虫之一。2010年皖南山区四(2)代稻纵卷叶螟迁入迟,迁入量略多,属轻发;五(3)代中等发生,四(2)代残虫量大,五(3)代前期外迁虫源量大,造成田间蛾量高,卵量高,后期由于持续高温、降雨少等因素抑制了卵的孵化,减轻了危害。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沿海地区稻纵卷叶螟的重发原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江苏沿海地区稻纵卷叶螟迁入早、峰期长、范围广、危害重。究其原因主要是迁入量大、繁殖代次多、残留基数高、气候条件适宜、寄主品种有利、天敌控制能力下降。针对当地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和重发原因,提出准确预报、科学用药、治前控后等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稻纵卷叶螟是我市水稻生产中常发性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连续呈现大发生甚至特大发生,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安全。为有效控制其危害,近两年我们引进了20多个农药品种,在单季晚稻上开展了多个不同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