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内蒙古地区向日葵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研究建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文章对内蒙古地区的向日葵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生产中存在的主要病害有:向日葵菌核病、向日葵黄萎病、向日葵锈病、向日葵黑斑病、向日葵褐斑病和向日葵列当;主要虫害有:向日葵螟、草地螟和双斑萤叶甲。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今后向日葵病虫害研究的几点建议,主要包括开展向日葵病虫害普查;加强对向日葵主要病虫害的研究;深入研究施药技术;加强对当地常规品种的应用研究;强化对向日葵的品种检疫。  相似文献   

2.
向日葵种质资源多样性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属菊目、菊科(Compositae)、向日葵属(Helianthus L.)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美洲。向日葵属是多态的,有很多个种。按习惯分:可分为野生向日葵、观赏型向日葵和栽培向日葵。根据籽实的经济用途可分为:食用型向日葵、油用型向日葵和中间型向日葵。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黑龙江省向日葵育种目标和种质资源类型,指出了向日葵育种的选育方向,推动向日葵品种的更新换代,促进向日葵生产,更好地服务于黑龙江省向日葵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9):F0004-F0004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向日葵研究室成立于1979年,主要从事向日葵育种、栽培、植保等研究,30余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农业部、黑龙江省科技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部门的向日葵抗病新品种选育、向日葵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向日葵菌核病发生规律研究、向日葵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杂交种选育、中俄向日葵技术合作及新品种产业化、食用向日葵综合开发利用等研究课题。在向日葵遗传育种、病理、生物技术应用以及实用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种期对向日葵螟抗虫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向日葵品种765C不同播种期抗向日葵螟试验表明,播种期的不同对向日葵的生育性状、产量没有影响,但抗虫性有影响。早播的向日葵由于开花期早,与向日葵螟产卵期吻合度高,受向日葵螟危害重,晚播的向日葵花期推迟,受向日葵螟的危害减轻或不危害。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的适宜播种时间为5月30日至6月15日。  相似文献   

6.
伊犁地区向日葵列当的危害调查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查明新疆伊犁地区向日葵列当的发生危害情况,2007—2010年采取普查和随机调查的方法对新疆伊犁地区向日葵种植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向日葵列当疫区现已分布伊犁地区向日葵种植区的7县31个乡镇场和2个兵团农牧团场;单株向日葵寄生向日葵列当最高达38株;向日葵被向日葵列当寄生后,花盘直径、平均株高和茎粗较健株均降低58%以上,平均千粒重较健株降低达55%以上;严格执行植物检疫,种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辅助药剂防治,能有效控制向日葵列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向日葵品种资源抗向日葵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向日葵品种资源的抗向日葵螟鉴定,基本明确了向日葵品种资源对向日葵螟的抗性。为抗向日葵螟虫育种提供了抗源,并为直接利用抗虫品种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2012年8月初在新疆新源县坎苏乡和塔勒德镇235亩向日葵田向日葵列当发生严重,对9户农民种植的向日葵品种(进口、国内制种)扦样种进行室内检测,应用过筛检测法、比重检测法、过筛比重检测法、洗涤检测法四种检测方法,在进口的两个向日葵品种扦样种中都检测到向日葵列当种子,而国内制种向日葵品种扦样种没有检测到向日葵列当种子,说明新疆新源县坎苏和塔勒德两个乡镇向日葵田严重发生的向日葵列当是由国外向日葵种子携带传入.在室内通过过筛检测法、比重检测法、比重过筛检测法、洗涤检测法四种检测方法比较,比重过筛法检测更适用于向日葵列当种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向日葵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其大规模种植也是近几年开始的,在生产上还处于一种粗放种植阶段,农民的防病治虫观念也很淡薄,严重影响了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向日葵产业化的发展。目前对向日葵产量、品质影响较大的病虫害主要是向日葵一病一虫,即向日葵菌核病、向日葵螟,每年均  相似文献   

10.
不同向日葵品种资源室内抗列当水平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抗列当的向日葵品种资源,为我国向日葵的品种推广及向日葵抗列当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温室条件下,培养杯内种植向日葵品种资源,通过利用根系诱导列当萌发的方法,对收集到的向日葵品种资源进行抗列当水平鉴定.[结果]油用向日葵品种资源中抗列当材料较多,包括免疫材料3份,高抗材料5份;食用向日葵品种资源中抗列当材料较少,高抗列当的材料仅1份,其余多为易感或高感材料.[结论]油用向日葵品种资源中的抗列当材料较多,整体抗列当水平明显高于食用向日葵品种资源.作为抗源,免疫或高抗列当的油用向日葵资源可用作于向日葵的抗列当育种.  相似文献   

11.
向日葵列当是寄生于向日葵根部的全寄生杂草,为了探讨向日葵列当寄生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以向日葵的生育时期和向日葵列当寄生严重度为取样依据,采集向日葵根际土壤,测定向日葵列当不同寄生严重度下土壤的各种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向日葵列当寄生严重度表现为不寄生、轻度寄生和重度寄生时,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46、2.70、3.60 g/kg,土壤有机质对向日葵列当的发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向日葵列当不寄生、轻度寄生、重度寄生时,土壤速效氮平均含量分别为30.49、35.01、40.44 mg/kg,土壤速效氮能够促进向日葵列当的发生;硝态氮对向日葵列当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土壤速效磷显著抑制向日葵列当的发生,向日葵列当寄生严重度表现为不寄生、轻度寄生和重度寄生时,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分别为15.55、12.74、8.74 mg/kg。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等养分对向日葵列当寄生严重度的影响不存在绝对的含量阈值。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黑龙江省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的研究现状和食用向日葵生产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的应用前景,指出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的选育和应用已成为目前向日葵育种的重要课题和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食用向日葵育种成就及产业化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向日葵科研历史悠久,经历了30多年的育种历程,取得了可喜的育种成就.介绍了黑龙江省食用向日葵的育种成果,展望了本省食用向日葵产业化发展前景,指出优质食用向日葵产业化是本省向日葵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向日葵螟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东宁县老黑山镇向日葵螟危害向日葵日趋严重,严重制约了向日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研究制定了向日葵螟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向日葵是黑龙江省主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和向日葵种植区域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向日葵播种面积有所下降。黑龙江省向日葵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市和绥化市,一方面在向日葵开花期、成熟期降雨集中,菌核病发生严重,导致产量下降,另一方面在向日葵收获期由于降雨量较大、温度低,使向日葵收获、晾晒困难,影响了向日葵籽实的品质和质量。因此,急需尽快选育出早熟、抗病、高产、适宜收获的向日葵杂交种。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向日葵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向日葵产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向日葵总面积的30%左右;总产量占全国向日葵总产量的39%,均列全国首位.内蒙古不仅有着适宜向日葵种植的优越的自然条件,而且种植向日葵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向日葵生产,是内蒙古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7.
吕梁山向日葵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日葵抗旱、耐瘠薄,适宜于吕梁丘陵山区特殊的土壤及气候条件,是该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吕梁山是山西省向日葵的主产区,主要以食用葵为主,其播种面积占向日葵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通过对吕梁山区向日葵目前生产技术水平的分析,找出了限制吕梁向日葵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吕梁山向日葵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向日葵空壳是向日葵减产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朝阳地区造成向日葵减产的原因,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大大提高向日葵结实率,从而提高向日葵产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国内向日葵发展概况及经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日葵在我国多数地区叫葵花,来源于美洲,在引入欧洲后由观赏植物逐渐改造成油料作物.向日葵浑身是宝,既有药用价值又有食用价值,还有其他方面的经济价值,按照类型和用途可分为食用向日葵、油用向日葵和观赏向日葵.  相似文献   

20.
查阅1本向日葵的专著,关于向日葵的起源和如何传入中国是这样写的:“向日葵起源于美国北部,首先由北美印第安人将野生向日葵进行驯化,逐渐变为最早的栽培向日葵”。1510年西班牙探险队从美国墨西哥州将向日葵引入欧洲,用作观赏植物,然后用作园艺与农作物。17世纪向日葵可能从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