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研究猕猴桃感染溃疡病后枝条挥发物的组分特征,给探索猕猴桃溃疡病的病理和抗性机制提供参考,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健康枝条和感病枝条挥发物的化学成分,采用离子流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猕猴桃健康和感病枝条的挥发物中分别鉴定出73和67个挥发性化合物,合计81种成分,二者相同组分59个,包括烷烃类、烯烃类、醇类、酚类、醛类、酮类、苯环类化合物、杂环类化合物、呋喃类和含氮化合物,其中烷烃类化合物和苯环类化合物为猕猴桃枝条的主要成分。进一步比较发现,感病枝条中含有2-乙基甲苯、2,3,5,6-四甲基苯酚等8种特有物质,且4-乙基甲苯、十八烷等物质比健康枝条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低温冻害过程中枣树枝条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月中旬通过采集不同抗寒性枣树(骏枣和灰枣)枝条,每品种设置-10(CK)、-18、-21、-24和-27℃共5个低温处理,每个处理均分别持续5、12和24h,-10℃条件下恢复24h后测定枝条叶绿素荧光、质膜透性、膜脂过氧化、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等指标,分析低温冻害过程中两品种枝条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枣树枝条基础荧光(Fo)逐渐上升,光系统II(PSII)光能转化效率Fv/Fm值呈明显下降趋势。枝条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加,至-24℃时相对电导率显著上升,低温持续时间以24h低温处理变化最显著,抗寒性较强的骏枣相对电导率变幅相对较小。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至-24℃低温处理时枝条MDA含量达到最大、SOD活性升至最高,处理温度再降至-27℃时二者均有所下降;同一处理温度下均以12h低温持续时间枣树枝条的MDA含量和SOD活性变化最显著,不同品种间骏枣MDA含量变幅较小,其受低温诱导SOD活性变化比灰枣更活跃。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枣树枝条的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逐渐增加,至-24℃低温时达最大值,随后有所下降;各低温持续时间处理均以12h的变化最显著,骏枣的变幅均显著高于灰枣。研究结果说明枣树受低温激发通过诱导不同生理生化过程的动态变化以应对冻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核桃酚类物质和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酚类物质和蛋白质之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力,因此难以被充分提取。该研究以核桃蛋白为研究对象,用不同量的尿素和氯化钠定向破坏核桃酚类物质和核桃蛋白之间的离子键、氢键和疏水作用力,以研究核桃酚类物质和核桃蛋白之间的非共价键结合机制。结果显示在pH值3.0时,77.7%的酚类物质与蛋白以共价键结合,而有34.6%的缩合单宁与核桃蛋白以共价键结合。在pH值8.0时,有65.4%酚类物质和59.4%的缩合单宁与核桃蛋白以非共价键结合。其中疏水作用力是主要的非共价键结合方式。对以不同非共价键与核桃蛋白相结合的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以离子键与蛋白结合的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中,在pH值3.0条件下与WPI(walnut protein isolates)以离子键结合的酚类物质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7%,Fe2+螯合率为5.9%,在pH值8.0条件下与WPI以离子键结合的酚类物质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10.9%, Fe2+螯合率为11.5%。另外,该研究还探讨了在pH值3.0和8.0时,70%(v/v)乙醇和60%(v/v)甲醇提取核桃蛋白中酚类物质的能力,结果表明这两种提取剂不能显著提高酚类物质的提取率,且不能有效得到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4.
酚类物质和蛋白质之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力,因此难以被充分提取。该研究以核桃蛋白为研究对象,用不同量的尿素和氯化钠定向破坏核桃酚类物质和核桃蛋白之间的离子键、氢键和疏水作用力,以研究核桃酚类物质和核桃蛋白之间的非共价键结合机制。结果显示在p H值3.0时,77.7%的酚类物质与蛋白以共价键结合,而有34.6%的缩合单宁与核桃蛋白以共价键结合。在p H值8.0时,有65.4%酚类物质和59.4%的缩合单宁与核桃蛋白以非共价键结合。其中疏水作用力是主要的非共价键结合方式。对以不同非共价键与核桃蛋白相结合的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以离子键与蛋白结合的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中,在p H值3.0条件下与WP(Iwalnut protein isolates)以离子键结合的酚类物质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7%,Fe2+螯合率为5.9%,在p H值8.0条件下与WPI以离子键结合的酚类物质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10.9%,Fe2+螯合率为11.5%。另外,该研究还探讨了在p H值3.0和8.0时,70%(v/v)乙醇和60%(v/v)甲醇提取核桃蛋白中酚类物质的能力,结果表明这两种提取剂不能显著提高酚类物质的提取率,且不能有效得到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黄连木为雌雄异株植物。为探索鉴别黄连木幼苗性别的方法,应用比色法对其雌雄株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水溶性酚类物质的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多酚氧化酶(PPO)相对活性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黄连木叶片水溶性酚类物质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POD、PPO相对活性在雌雄株问也存在显著差异,特别在老叶中则存在极显著差异,认为黄连木雌雄株老叶中的水溶性酚类物质含量差异,可以作为其性别鉴定的依据,为进一步研究黄连木植株早期性别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美国山核桃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种质美国山核桃中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对29个美国山核桃种质脱脂种仁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29个美国山核桃种质脱脂种仁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ZL86号种质总多酚含量最高,为47.96mg GAE·g~(-1),且抗氧化活性最强;ZL65号种质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4.01 mg RE·g~(-1);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均与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29个种质分为2类:Ⅰ类包含18个种质,其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较低;Ⅱ类包含11个种质,其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较高。本研究为美国山核桃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木奈果实低温贮藏12d各处理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变化较小。贮藏24d各处理的细胞膜透性急剧增加,PPO活性亦急剧升高,氧化酚类物质而使其含量急剧下降,导致果肉发生褐变。贮藏36d各处理的PPO活性下降,膜透性仍继续增加。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减压处理的PPO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变化最小,贮藏36d的果肉褐变率最低  相似文献   

8.
(木奈)贮藏过程中果肉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奈)果实低温贮藏12d各处理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变化较小。贮藏24d各处理的细胞膜透性急剧增加,PPO活性亦急剧升高,氧化酚类物质而使其含量急剧下降,导致果肉发生褐变。贮藏36d各处理的PPO活性下降,膜透性仍继续增加。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减压处理的PPO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变化最小,贮藏36d的果肉褐变率最低  相似文献   

9.
硅对黄瓜白粉病抗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以黄瓜感病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施硅和诱导接种白粉菌对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R)、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接种后,营养液中加硅酸盐显著降低黄瓜白粉病病情指数,显著提高了黄瓜叶片中AsA-POD、PPO的活性,而DR、PAL活性低于不施硅处理,但差异不显著。施硅处理的酚类物质含量较高,并显著降低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0.
石榴果实发育期果皮褐变及相关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石榴果实发育期果皮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总酚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以泰山红和泰山三白甜石榴为试材,研究各发育期果皮褐变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品种果皮褐变度、PPO活性、POD活性、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随着发育天数的增加逐渐降低,均在7月15日达到最高。2个品种果实发育期果皮PAL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分别在7月15日和9月13日出现峰值。泰山红抗褐变能力高于泰山三白甜,二者分别在9月23日和9月13日采收能减轻褐变的发生。相关性分析表明,PAL、PPO、POD、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与石榴果实酶促褐变密切相关,石榴果实酚类物质含量高低与其抗氧化能力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石榴果实褐变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香菇栽培中,需要评估其生长发育状态,以便调控栽培环境和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针对香菇生育期子实体外观特征变化不显著,机器自动采收时部分成熟期香菇子实体易误检和漏检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香菇子实体生育期识别方法。首先替换YOLOv5模型中上采样模块,采用一种包含上采样预测模块和特征重组模块的轻量级上采样模块;其次在YOLOv5l模型中添加小目标检测层,增加模型对香菇子实体生育期特征信息的提取,提高模型区分香菇生育期和识别小香菇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 YOLOv5l 模型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平均帧率为 45.25 帧/s,平均精确度均值为92.70%,与SSD、Faster-RCNN、Mushroom-YOLO和YOLOv5相比平均精确度均值分别提升22.6、28.38、6.8和2.5个百分点。该研究方法能够满足对香菇子实体不同生育期识别的精度与速度要求,为香菇子实体生育期识别提供了一种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甜椒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和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坤  赵青春 《核农学报》1999,13(6):339-342
甜椒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利用有显著差异。幼苗期及发棵期NH +4 N 对生长有利,而盛果期则以NO-3 N 有利。同种形态氮素因施用时期不同而氮素利用率差异很大,以盛果期追肥利用率最高,为418 % ~458 % ; 基肥利用率为336 % ~367 % 。不同时期施肥的肥料氮在各器官的分配不同,基肥及初花期施肥氮素主要流向茎叶,占总吸收量的75 % 左右;盛果期追肥以果实分配较多,占总吸收量的60 %以上。对植株氮素来源的分析表明,仅400 % ~415 % 的氮素来自于肥料,而近60 % 的氮素来自于土壤。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立架栽培甜瓜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及分配特点,并为制定立架栽培甜瓜不同生育期科学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立架栽培甜瓜为材料,通过不同土壤肥力水平的大田试验,结合室内常规分析方法测定不同生育期甜瓜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伸蔓期不同肥力水平下立架甜瓜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而坐果期和成熟期则差异达显著水平,表现为高肥力>中肥力>低肥力;整个生育期高、中肥力试验区立架甜瓜全株氮素吸收量显著高于低肥力试验区,坐果期不同肥力水平下立架甜瓜全株磷素吸收量存在显著差异,即高肥力>中肥力>低肥力,坐果期和成熟期高、中肥力试验区立架甜瓜全株钾素吸收量显著高于低肥力试验区,而养分生理利用效率不同肥力水平下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期甜瓜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伸蔓期和坐果期甜瓜对氮、磷、钾吸收积累量较少,分别占全生育期吸收积累量的15.3%~18.9%、14.5%~17.3%、11.0%~ 13.9%和25.7%~33.4%、23.4%~27.5%、17.6%~ 25.1%,成熟期甜瓜对氮磷钾吸收积累量剧增,分别达102.8~145.4 kg/hm2、37.9 ~43.0 kg/hm2和347.9 ~449.8 kg/hm2.总体而言,立架栽培甜瓜对钾的吸收量多,氮次之,磷最少,全生育期内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30∶2.53.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吉林省1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9年日平均气温、水稻发育日期及产量、历史灾情等数据,识别水稻关键生育期延迟型/障碍型冷害两种类型冷害事件,并对关键生育期不同类型冷害的致灾强度和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变暖背景下吉林省各测站水稻发育期变化显著,其中移栽日期以提前为主,成熟日期以推迟为主,80%的站点移栽−成熟期间隔天数的气候倾向率为正值,且一半站点增加趋势通过了0.05水平显著性检验。(2)延迟型冷害发生次数在不同年代呈明显减少趋势,主要与移栽−抽穗期温度条件的改善有关;移栽−抽穗期延迟型冷害致灾强度更大。(3)障碍型冷害发生次数在不同年代之间无明显变化趋势,开花期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孕穗期,但孕穗期障碍型冷害致灾强度更大。(4)在空间分布上,延迟型冷害在全区发生频率差异不大,仅严重延迟型冷害在东部地区略高;障碍型冷害在吉林省东部区域发生频率明显较其他地区严重。综上,在全球变暖、农民调整水稻移栽日期和品种更换的共同作用下,水稻关键生育期延迟型冷害的发生明显减少,障碍型冷害主要在吉林省的东部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分别控制着植物体内的碳骨架向碳代谢和氮代谢的流转,影响作物的产量与品质。为探明氮高效油菜品种在高效利用氮素的同时协调籽粒蛋白与油分累积矛盾的机理,研究了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的SPS与PEPC活性差异及其对籽粒油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土培试验,以氮高效品种27号(H)与氮低效品种6号(L)为试验材料,在常氮(N)与低氮(S)条件下,研究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苗期到花期叶片与角果发育初期的角果、角果发育中期的角果皮与籽粒中SPS与PEPC活性变化及差异、生长后期碳素转运量与转运率以及收获期籽粒油分含量的差异。【结果】两种供氮水平下,氮高效品种27号的产量与籽粒油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6号,品种优势明显;且氮高效品种27号苗期到花期叶片与角果发育初期的角果、角果发育中期的角果皮与籽粒中的SPS与PEPC活性均高于氮低效品种6号,两种供氮水平的规律相同,但是SPS与PEPC活性的比值(SPS/PEPC)却因生育期不同而异,营养生长期叶片中氮高效品种27号的SPS/PEPC高于氮低效品种6号,开花期品种间叶片SPS/PEPC相近,角果发育期主要生殖器官中的SPS/PEPC值氮高效品种反而低于氮低效品种。说明氮高效品种向碳代谢和氮代谢输送的碳骨架在全生育期均多于氮低效品种,而碳代谢对氮代谢的响应只在生育前期强于氮低效品种,生育后期则相反。碳素转运量与转运率、籽粒油分含量与产量也是氮高效品种大于氮低效品种,这可能为氮高效品种协调籽粒蛋白与油分累积矛盾的重要生理机制。供氮水平对上述各指标有不同的影响,籽粒产量、PEPC活性、碳素转运量及转运率以常氮处理高于低氮处理,而油分含量、SPS活性及SPS/PEPC以常氮处理低于低氮处理,但不改变以上指标的品种间差异。【结论】与氮低效品种相比,氮高效品种全生育期向碳、氮代谢均输送更多的碳骨架,这是氮高效品种缓解碳、氮代谢矛盾的重要前提;碳代谢对氮代谢的响应生育前期较高、生育后期较低,同时生育后期有更多营养器官的碳素转运到籽粒,也为油菜生育后期满足籽粒碳、氮代谢所需要的碳骨架,并协调籽粒油分与蛋白质含量的矛盾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夏剪强度对温室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陕西广泛种植的"户太8号"葡萄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条件下通过测定不同夏剪强度下的一次果及二次果果实品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白藜芦醇和原花青素),综合评定葡萄果实对不同夏剪强度的反应,以期为温室葡萄栽培管理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夏剪强度可明显改变结果枝一次果及副梢萌发所结二次果的品质,且各品质指标之间差异较明显。在出现二次结实的情况下,中梢修剪提高一次果的品质,但降低二次果品质;在禁止二次结实的情况下,长梢修剪的葡萄品质较优,虽然短梢修剪的一次果果实口感和风味较差,但果实的保健价值更高。二次果的保健价值普遍优于一次果,但风味品质普遍较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加工番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膜下滴灌加工番茄的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规律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在滴灌追施100%氮肥和初果期之后滴灌追施70%钾肥的基础上,基施65%磷肥和初果期之前滴灌追施35%磷肥(优化处理)比100%磷肥基施的加工番茄干物质增加11.51%,产量提高3.59%,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增加了6.06、4.15和5.26个百分点。氮肥和磷肥在初果期之前滴灌追施,氮肥和钾肥在初果期之后滴灌追施的滴灌配方肥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优化处理,且优化处理的肥料效益也好于滴灌配方肥处理。加工番茄在初果期之前滴灌追施氮与磷,在初果期之后滴灌追施氮与钾可以提高加工番茄产量,增加肥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稀释平板测数法和最大或然数法研究樱桃年生长周期内不同樱桃砧木(大青叶、山樱、考特和马哈利)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樱桃年生长周期内,4种樱桃砧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其生长发育呈正相关,即土壤微生物数量从萌芽期开始增加,在开花期、坐果期或成熟期达到峰值,落叶期有所下降。不同樱桃砧木根际土壤微生物各生理类群数量差异显著,且均以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各樱桃砧木土壤微生物数量呈现根际效应。土壤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根际微生物总数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因此,选择合适的樱桃砧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提高,从而为樱桃树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s of fruiting body maturity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wild mushrooms, Lactarius deliciosus and Lactarius piperatus, were evaluated. Immature and mature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proximate constituents (moisture, fat, crude protein, ash, carbohydrates), nutritional value, and individual composition in fatty acids and sugars. Protein content, MUFA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PUFA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ercentages increased with the fruiting body maturity stage, while carbohydrate and SFA (saturated fatty acids) content decreased. The maturity stage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individual sugar profile.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mushrooms was screened against Gram positive and Gram negative bacteria and fungi, and correlated to the amounts of phenols, flavonoids, ascorbic acid, beta-carotene, and lycopene present in the immature and mature fruiting bodies. Mature fruiting bodies with mature spores presented lowe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which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bioactive compound content found in those s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