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属于热带水果荔枝、龙眼的主要产销国,产品的推广受到贮藏保鲜技术的制约。概述荔枝、龙眼的采后保鲜贮藏现状,分析果实容易腐败变质的原因,同时介绍了低温冷藏、化学药剂处理、热处理、气调保鲜等主要的、现行的以及其他新兴在研的贮藏保鲜技术,旨在为其采后贮藏保鲜以及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市场对芍药切花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除应用保鲜剂等传统保鲜法外,还摸索出采前喷氯化钙和采后低温贮藏的新技术,从而延长了鲜花供应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采前喷硼和采后壳聚糖涂膜对龙眼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龙眼假种皮发育期间,树冠喷施硼营养剂和清水2次,并在果实采收时进行浓度为3g/L、6g/L的壳聚糖溶液涂膜处理,以探讨硼营养和壳聚糖对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喷硼改善了龙眼果实的内在品质,提高了果实的耐贮藏性;采后壳聚糖涂膜处理都明显提高了贮藏期间龙眼果实的好果率、降低失重率,有效减缓了果肉营养成分的变化,其中采前喷硼和采后壳聚糖涂膜相结合处理的效应优于其它处理,但两个浓度壳聚糖处理产生的效应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究我国龙眼相关研究的主题热点及趋势,对龙眼领域后续研究和相关加工产品预测提供有力支撑,对推动未来龙眼产业发展和新产品推陈出新有着重要意义。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的北大核心与CSCD来源期刊2000年以来我国龙眼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20年来龙眼相关研究文献数量总体上呈现递增趋势,研究机构以福建、广东和广西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为主,相互之间联系较弱,核心作者群同样呈现几大聚类,培育种植、基因研究、成分分析、采后管理,生物技术和龙眼加工应用为我国龙眼相关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5.
疾病费用预测的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肉自溶是影响龙眼采后果实贮运、货架寿命和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龙眼果肉自溶过程的组织结构变化、生理生化变化及微生物侵染与自溶的关系、果肉自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等的研究进展,探讨龙眼果肉自溶的机理和常用的保鲜技术,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对龙眼果实采后贮运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龙眼果实成熟于高温季节,采后易失水腐烂和被病原菌侵染,限制了龙眼鲜果的长期贮藏和远距离运销。对国内外关于龙眼果实采后生理和采后病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龙眼果实采后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对龙眼果实保鲜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施用浓度、贮藏方式和施用方法进行保鲜功能微生物短短芽孢杆菌FJAT-0809-GLX对龙眼果实保鲜方法的优化,找到一种合理有效而又低成本的方法对龙眼进行保鲜。结果表明,随着稀释浓度的升高,龙眼果实保鲜率逐渐下降,脱粒率逐渐升高,稀释10倍施用时,保鲜率最高,为75%。保鲜功能微生物喷施龙眼后,采用纸包裹龙眼进行贮藏,其保鲜率明显高于用树叶直接贮藏的效果,为53.28%。从喷施方法来看,保鲜功能微生物采前处理龙眼果实,其脱粒率为24.42%,明显高于采后处理的12.96%,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采后处理的保鲜率最高,保鲜率为83.33%。  相似文献   

8.
《保鲜与加工》2009,9(2):58-58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禄康果菜保鲜研究所拥有“果蔬保鲜袋(专利号:ZL03113758.X)”及“一种荔枝、龙眼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号:zL03140439.1)”两项发明专利。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一种荔枝保鲜方法(申请号:200710030209-2)”3项发明专利技术构成“保鲜袋+保鲜剂+自然对流式冷藏库(柜)”黄氏荔枝保鲜法3大技术因素。黄氏荔枝保鲜法操作简单方便.设备投资小,只要拥有一座自然对流式(俗称直冷式)冷藏库(柜)即可,  相似文献   

9.
一、采收前、后处理采收前两周左右用防腐剂扑海因500~750倍液,或0.02%2,4-D溶液,或两者混合液对龙眼树进行喷雾,以延长采后储藏时间。本地销售和作加工用的龙眼应于八成半至九成半成熟时采收,远距离销售的要稍早采收。宜选择晴天、阴天的上午10时前或傍晚进行,不宜在雨天、雾天、露水未干时采收。  相似文献   

10.
从厦门同安区龙眼购销会上获悉,一种全新的龙眼保鲜技术目前已趋于研究成熟。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这种保鲜方法能够获得成功,那将是龙眼保鲜技术的一次革命。据了解,被称为“创新动态保鲜物流体系”保鲜技术是台商陈威廷与其合作伙伴提供的。它有两种保鲜方法,一种是湿式保鲜法。  相似文献   

11.
气象条件对油茶合理采摘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气象条件对油茶合理采摘期的影响,选用‘长林40 号’和‘赣兴48 号’油茶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5 个不同收获时期,结合积温、特殊天气等主要气象因素,分析不同采摘期下不同地区2 个油茶品种各自含油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茶果的逐渐成熟,‘赣兴48 号’油茶籽仁干基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整体都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长林40 号’油茶籽仁干基含油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鲜果含油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长林40 号’油茶籽仁干基含油率在10 月28 日达到最大,而‘赣兴48 号’在10 月23日达到最大;2 个油茶品种鲜果含油率均在10 月23 日为最大;随着积温的升高,油茶籽仁干基含油率总体也呈升高趋势;冰冻和采摘期的低温连阴雨天气对茶果油脂的积累均有显著不利影响。综合试验数据得出,霜降前后2天且天气状况适宜的时间段为油茶果采摘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2.
鲜切花是花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后保鲜是鲜切花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性技术问题。阐述了鲜切花采收及预冷处理、保鲜技术和包装技术等方面的主要技术内容和发展现状,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保鲜方面分析了鲜切花保鲜的研究现状与趋势,为鲜切花保鲜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鲜果蔬流通过程中致病微生物种类及其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新鲜果蔬主要致病微生物种类、侵染途径及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控制技术进行概述,并提出从采前栽培环境与管理开始到消费整个流通过程中控制的系统工程理论,着重阐述了新鲜果蔬加工产品的安全与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4.
‘福鼎大白茶’ 1芽 2叶茶青机采适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茶青机械采摘质量,以1芽2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为采摘标准,在3块不同地点的‘福鼎大白茶’茶园,应用单人采茶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为标准芽叶(1芽2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所占比例在80.0%、70.0%、60.0%时机采,茶青的标准芽叶比例分别为47.4%、25.7%、29.4%,可见标准芽叶所占比例达80.0%时为机采适期。贵州黔北茶区春茶机采标准芽叶的间隔期约12天;夏季第1与2、2与3、3与4次机采间隔期分别为13、21、15天;秋季机采间隔期为17天。春季第1次机采适期为1芽2叶展第3天,夏、秋季第1次机采适期分别为鱼叶展第22天和15天。  相似文献   

15.
邵琦  鲁明 《保鲜与加工》2024,24(4):81-85
鲜食花生是指收获后不经干燥而直接食用或水煮后食用的花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不经处理的鲜花生含水量较高、贮藏稳定性差、货架期短。因此,采摘后保鲜是鲜食花生产业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分析了鲜食花生的优势及市场前景,综述了鲜食花生的营养价值和贮藏特性,阐述了鲜食花生采后保鲜加工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为实现鲜食花生反季供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鄂东大别山区油茶优良种质资源,对位于鄂东大别山区黄冈市红安县、麻城市、蕲春县的28株油茶实生单株进行调查,测定分析不同单株的冠幅产量、单果重、果纵径、果横径、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以及脂肪酸成分等性状指标,选取冠幅产量、单果重、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油酸、亚油酸等12个主要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合油茶品种选育技术的相关标准筛选出HQ-3、MF-46和QY-105 3个油茶实生单株,其平均隶属度分别为0.82693、0.80718和0.80524,高于其他单株。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筛选出的3个油茶优良单株4年平均冠幅产量、鲜出籽率、种仁含油率、油酸、亚油酸含量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油茶优良品种选育技术》的要求,宜作为优良单株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From tubers of 34 varieties of Solanum tuberosum, extracts were prepared and analysed for crude protein and coagulable protein by the Kjeldahl method. Content of coagulable protein was 0.37–1.24%. From the same material, juice was prepared with a juice centrifuge and analysed for coagulable protein by the Kjeldahl and microbiuret method. The average amount of coagulable protein in the juice was 81.8% of the total coagulable protei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coagulable protein in the juice and total coagulable protein was 0.956.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Kjeldahl and microbiuret data for coagulable protein in the juice was 0.956. Analysis of tuber juice by the microbiuret method is recommended as a rapid screening technique for coagulable protein.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tein data of the 34 varieties and earliness, yield and content of dry matter were analysed statistically. Content of coagulable protein in fresh material correlated with content of dry matter (rs=–0.756), yield of fresh potatoes (r=–0.615) and earliness (r=–0.361) but not significantly with yield of dry matter (rs=–0.309). Coagulable protein in dry matter correlated with fresh yield (r=–0.525), but not significantly with content of dry matter (r=–0.260), yield of dry matter (r=–0.131) and earliness (r=–0.054). Path coeffici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67% of the variation in coagulable protein in fresh material was statistically determined by earliness, content of dry matter, fresh yield and content of uncoagulable protein in fresh material, whereas only 34% of the variation in content of coagulable protein in dry matter was determined by these components. A high content of coagulable protein in fresh or dry matter can be combined with early maturity and with high yield of dry matter. Coagulable protein in dry matter seems to be a more suitable criterion of selection than coagulable protein in fresh material.  相似文献   

18.
新疆英格尔蟠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相关因子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笔者对"英格尔"蟠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相关因子的变化进行研究,旨在对蟠桃果实的品质调控和适时采收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以蟠桃品种英格尔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单果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结果】研究表明:新疆英格尔蟠桃果实发育期为盛花后100-110天;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的变化与单果鲜重变化趋势一致,呈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前期逐渐升高,至70天后开始平稳下降;此外,抗坏血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增长迅速,盛花后50天时开始下降至90天后略有回升直至采收,而可滴定酸含量则在整个发育期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由此认为,英格尔蟠桃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能较好地保持品种特性,果实适宜的采收时期为盛花后100天左右,口感风味较佳。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1年、2002年、2004年山东省特种玉米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通过对参试糯玉米品种株型、鲜穗采收期、产量性状、商品果穗率、品质性状、抗病性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为指导山东省糯玉米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山东省糯玉米品种紧凑型株型偏少;鲜穗采收期存在较大差异;参试品种的产量和穗粒数差异显著;一些参试品种的双穗率过高,影响商品果穗率偏低;参试品种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赖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差异都很显著,风味品质分差异不明显;参试品种对茎腐病、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宁夏引黄灌区鲜食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2份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为材料,研究鲜食大豆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种植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鲜荚采摘期适宜,均达到鲜食大豆的各项经济指标,且能够正常成熟收获子粒;从出苗到鼓粒采摘需要97~137d;台湾292、苏早1号、龙海3号、浙鲜9号、晋豆39等品种表现产量高、口感好、商品性好、采摘期适宜,是宁夏引黄灌区鲜食大豆种植的较为理想的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