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肾黄,属外肾黄的范围。根据病因、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将外肾黄分为阳肾黄和阴肾黄两种,古人又将阴肾黄分为水肾、木肾和阴肾黄三种。用现代兽医学的观点,阴囊阴鞘水肿称为“阴肾黄”,睾丸和副睾丸炎称“阳肾黄”。笔者曾用加减茴香散治疗本病36例,均获痊愈,现将其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阴肾黄,称外肾黄、睾丸黄、子痈,西医称睾丸炎,是雄性动物常发的一种疾病,在我区兽医临床上也是常见病之一.由于治疗不当,效果不佳,延误病期,造成残废而淘汰,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经济损失.笔者经过30年的临床实验性治疗,筛选出仙苓膏治疗动物阴肾黄,疗效确切,疗程短,简单方便经济价廉,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动物急性和慢性阴肾黄,俗称外肾黄、睾丸黄,属于子痈的范畴.西医称急性睾丸炎、慢性睾丸炎和睾丸炎,是雄性动物泌尿生殖外科常发病之一,本病从幼龄到成年动物均可发生.常用的治疗方法甚多,但疗效不佳,并发症较多.笔者自2000年以来,通过临床试验性治疗,筛选出加味如意金黄膏治疗动物阴肾黄50例,治愈率100%,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外肾黄又名木肾黄,现代兽医学称阴囊积水,是公畜元气亏虚,水火不济,湿邪下注,而引起外肾(阴囊)发生肿胀的一种疾病。本病有阴肾黄和阳肾黄两类,此病在多种家畜、公猴偶有发生,以阴肾黄较多,见于体质衰弱、久病公猴。  相似文献   

5.
阴肾黄,属外肾黄的范围.根据病因、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将外肾黄分为阳肾黄和阴肾黄两种,古人又将阴肾黄分为水肾、木肾和阴肾黄三种.  相似文献   

6.
马黄症是马夏季较常发生的疾病。黄是一种范围包括很广,病因病原较复杂的疾病。中兽医把局部软肿,日久破流黄水的病患统称为“黄”。一般都或多或少有全身反应。在我们南方,该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于7—10月,天气炎热,湿热熏蒸,气盛溢血,凝于肤腠而生黄。马黄症因发生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病名。发生于肚脐周围的称“肚底黄”、发生于阴肾者称“阴肾黄”,发生于膁部的称“膁黄”等等。马外黄患部周围界限明显,未化黄水之前较硬,  相似文献   

7.
祖国传统兽医学将阴囊肿胀称为外肾黄,属于子痈的范畴.其中硬而凉者为阴肾黄,热而痛者称为阳肾黄,是大家畜泌尿生殖外科常发病之一,无论幼龄或成年均可发生.阴肾黄相似于现代兽医学中的慢性睾丸炎、阴囊鞘膜积水,而阳肾黄相似于急性睾丸炎或副睾丸炎.多年来,笔者采用祖国传统兽医学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大家畜外肾黄42例,其中马属动物31匹,牛11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阴肾黄是外肾黄的一种。多因饲管不当、厩舍潮湿或久卧湿地、阴雨浇淋、外感风寒等以致湿气流注膀胱,膀胱积湿,阴气生而传于肾。水盛火衰,不能化湿,寒湿凝于外肾,使阴囊、阴鞘、袖口积水,遂发生阴肾黄症。随阴囊肿胀、包皮浮肿,病畜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头低耳搭,严重者,行走困难、胯拽腰拖。触诊阴囊发软,不热不痛。若触诊阴囊硬、热痛则为阳肾黄。笔者1983年以来治疗阴肾黄15例均愈。除  相似文献   

9.
耕牛阴肾黄又称外肾水肿,这是山区耕牛的常发病、多发病,对耕牛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耕牛阴肾黄,效果良好,深受畜主和养牛专业户的称赞.现介绍于下,供同道在兽医临床上参考和验正.  相似文献   

10.
外肾黄分阴肾黄和阳肾黄两种,多见于公牛,公猴偶有发生,以阴肾黄较多,见于体质衰弱和久病的公猴。 (一)病机阴肾黄:患猴体质较弱,肾气虚亏,脾运不良,命火不足,水盛火衰,水失通调,湿气凝于外肾而发肿。阳肾  相似文献   

11.
耕牛青桐叶中毒是由于在清明与谷雨两个季节之间,青草未发,而青桐树已长出嫩叶,耕牛采食大量青桐树嫩叶而引起的以便秘、皮下水肿为特征的疾病,中兽医称“阴肾黄”。  相似文献   

12.
公马睾丸肿瘤在中兽医范畴属阴肾黄,但一侧睾丸明显肿大,经手术摘除后,详细剖检发现属组织增生筋膜状,此病倒在临床上很少见,经手术治疗后未发现病畜异常。  相似文献   

13.
家畜黄症医案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亨疗马集》记载三十六黄.其含义相当广泛,除体表可见黄肿外,还包括属于温病范畴的肝黄、脾黄、肺黄、脑黄、肠黄等病.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诸类病症已有了很科学的论证和治疗,这里不再赘述.仅发生在家畜体表常见的鼻黄、腮黄、外颡黄、胸黄、腰黄、半身黄、遍身黄、肚黄、膝黄、跗黄、虾蟆黄、对节黄、蹄黄、阴肾黄等二十多种,现择录医案数例,以飨读者,若有谬误之处,敬请赐教.  相似文献   

14.
睾丸炎治验     
睾丸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属于中兽医阴肾黄范畴。笔者1974年以来用中草药治愈57例,现整理如下。方药:泰芜40克、巴戟40克、白药子40克、黄药子40克、桃仁30克、双花50克、川栋子30克、桔核40克、荔枝核40克、乳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应用蒲黄散加减医治马类家畜阴肾黄、阳肾黄和去势引起的阴囊包皮肿胀,收效满意。介绍如下: 方剂组成生蒲黄40克五灵脂40克小茴香30克酒知母20克酒黄柏20克川楝子30克赤茯苓30克广木香20克生二丑20克猪苓20克泽泻20克。随证加减阴肾黄加官桂25克、干姜25克,严重者再加秦艽30克、巴戟30克;阳肾黄将知母、黄柏增为30克,再加茵陈30克;老弱体瘦者加生黄芪30克、当归30克;食欲不振加苍术30克、柴胡20克;去势引起阴囊包皮肿胀加乳香30克、没药30克、连翘50克、二花50克。  相似文献   

16.
牛青杠树叶中毒是放牧的黄牛因大量采食青杠树叶、嫩枝而发病,牛中毒后以消化障碍和体躯下垂部位的局限性皮下水肿为主要临床特征,故群众称其为"水肿病"或"阴肾癀"。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方剂治疗53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牛青冈叶中毒又称"水肿病""铁板黄""阴肾黄"等,是牛采食过量青冈叶而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以泌尿、消化系统机能紊乱和实质器官病变为主要特征。笔者先后治疗牛青冈叶中毒5例,现将其诊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1发病特点此病的发生具有地区性和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农历清明至谷雨这段时间,这时期牧草缺乏,而槲栎、麻栎、柞栎(俗称青冈)正在这个时候萌发新芽,牛易过量采食青冈叶而导致中毒。  相似文献   

18.
阴肾黄的主要症状是睾丸(多是两侧睾丸)肿胀,触之硬固、冰凉,病畜躲避。病畜脉象沉细,口色清淡,尿清而长,两后肢不敢迈大步,或某一后肢拖拉前进。严重时,常有精神不振,食欲减少。笔者用加减秦艽巴戟散治疗病马5例,均在短时间内治愈。现将处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马属动物肾胞肿在中兽医上见于阴肾黄和阳肾黄.阴肾黄是由于湿气流注膀胱,膀胱积湿,阴气生而传之于肾,水火相合,水盛火衰,不能互化,泌于脐下,凝于外肾导致家畜阴囊睾丸部肿胀,表现睾丸硬肿,触诊如石如冰,患畜后肢开张,行走困难,胯拽腰拖.阳肾黄是由于湿热下注于膀胱,则湿热蕴结于肾,表现为家畜阴囊睾丸部发热疼痛,尿频涩痛或踏地蹲腰.二者一寒一热,治法完全不同,前者以暖肾祛寒利湿为原则,用自拟暖肾利水方.后者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原则,用自拟清利湿热方.  相似文献   

20.
牛虚寒呕吐主要是由于畜主饲养管理不当,长期置牛于阴暗潮湿的圈舍中或遭阴雨淋、霜雾侵袭、过饮冷食、冷水,伤了脾、胃、肾,使脾阳不振、胃不和降,肾刚虚衰,属牛的一种脾虚里寒证或脾虚里寒湿证。临床上表现为有体虚病史和寒温内侵史,病呈称为病势缠绵。常有寒颤、鼻塞、耳冷、反刍时呕吐、味淡酸、吐势不剧、口色青白、挟黄。治宜补火壮阳,温肾止呕。临床上主要采用益智仁散加减治疗,另可辅以针剂藿香注射液和针灸治疗,同时需要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