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河北省太行山区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划分河北省太行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类型区的基础上.依据各类型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选择典型小流域进行研究.提出了各类型区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体系的组成和各类型区小流域的治理特色.最后对各类型区典型小流域的投资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进行了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生态系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加重,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恶化,导致社会经济无法快速发展,而水土流失的原因不同地域又有不同特点,因而探析水土流失成因是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多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以江永县生态清洁小流域为例,在对该小流域水土...  相似文献   

3.
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布设中,水土流失发生的时空量分布的特征是基础的资料信息.分析了安家沟流域历史形成的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关系,重点对地表坡度对径流量的影响、地表坡度对含沙量的影响、不同植被对水土保持的作用进行分析,为指导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小流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调查勘测,对流域的土地利用情况和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蜂蜜河小流域土地总面积6 707.92hm2,耕地3 302.65hm2,林地2 723hm2,小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3 263.0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9.24%。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中,占耕地总面积的91.5%。水土流失类型为水蚀,土壤侵蚀模数为2 365t km-2a-1,侵蚀级别为中度级侵蚀,每年流失表土约8.37万t。水土流失产生6条侵蚀沟,总长4 020m,沟壑密度0.12km km-2。根据实际调查的情况和资料,提出坡耕地面蚀治理采用设置山坡截流沟并配合截流沟埂防护林,秸秆还田、深松、垄向区田和施生物菌肥等方法。侵蚀沟可以采用削坡、秸秆填沟和沟底造林的措施。研究成果为蜂蜜河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5.
程静 《林业调查规划》2002,27(Z1):55-58
分析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形成机制 ,针对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提出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方法及其优化配置 ,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应以生物措施为主 ,以治理源头和上游为主 ,进行治理施工要自上而下 ,用多种生物谷坊坝群多层阻截 ,以减缓径流 ,让植被进一步恢复 ,治理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6.
罗定市以小流域为单元,对全市13个乡镇17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进行了治理,其面积达94.56km2。文章重点介绍了山地和崩岗水土流失的综合规划、治理、开发利用的技术措施,以及效益估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家二岔小流域地处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自1983年以来,该小流域作为小流域治理和农业发展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一系列小流域治理和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家二岔小流域不同治理阶段所存在的问题、目标、研究思路、内容、技术措施、成果和经验,以期对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流域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森林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固持土体及防风固沙等多方面作用。文章阐述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探讨植被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作用,提出生态型小流域治理布局与要求,最后针对生态型小流域治理问题介绍了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乌拉盖水库建成于1980年,流域面积2.02万平方公里,1998年遭遇水毁后,经2002~2004年修复后蓄水。针对水毁后流域内的水土流失状况,水库管理局连续几年实施了小流域治理,使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有效遏制。一、小流域概况及水土流失原因1、流域概况乌拉盖水库位于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内蒙古最大的内陆河乌拉盖河中上游,是乌拉盖河上唯一一座水利枢纽工程,距霍林郭勒市40公里,是锡林郭勒盟乌拉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湖北省近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的进展及国内外研究理论与实践,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4个方面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湖北省应在生态经济系统理论、信息论、控制论指导下,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解决人地矛盾、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杖子村小流域治理四十载本刊记者程月华敖汉旗的造林治沙工作,北部地区以治沙为重点,南部地区以小流域治理为主。在南部广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诸多乡村中,刘杖子村堪称佼佼者。这个昔日天旱土薄、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山村,经过整整40年不懈的治理,终于变成了一...  相似文献   

12.
以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为单元 ,针对不同立地类型及土地利用现状 ,建立相应的林业综合治理模式 ,通过对库区高效水土保持林、沿江库岸生态景观林带和坡耕地退耕还林生态经济型林农复合经营模式营建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库区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平江南江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认为形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土壤因素;二是气候条件;三是人为因素。并提出一系列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小流域治理,恢复森林植被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治理措施,使平乐县周塘河小流域等6个小流域的石漠化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逐步恢复和重建本地区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经过实施综合措施,群众收入有较大增长,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5.
以湖北浠水县象鼻嘴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该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首先选择2006年与小流域健康发展相关的21个指标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选用模糊隶属函数进行指标量化,并采用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综合指数,计算结果表明该小流域综合评价指数为0.63,系统健康等级为差;最后,通过障碍度计算,确定了限制小流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治理度,有机肥使用率、劳动力集约度、资金集约度、土地利用率及农用地比例,并针对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小流域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徐新莲 《中国林业》2010,(22):39-39
园子沟小流域位于山西省五寨县北,是黄河一级支流朱家川流域的一级支沟,水土流失面积为65.72公顷,占全流域面积的90.6%。年输沙量68.88万吨。  相似文献   

17.
《湖北林业科技》2015,(1):66-67
选择石漠化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的建始县小西湖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以植被恢复为重点,发展种草养畜业,建设水利水保设施,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治理模式,达到既可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之一。为探讨小流域恢复森林前后的水文效应,治理效果,我们于1987年选择乌江中下游德江板桥河小流域为治理示范区,先后实施封山育林与封山护林,营造水源林、水保林等治理措施,其森林植被覆被率已由治理前的14.4%(1986年)提高到24.3%(1990年),坡耕地面积减少22.9%。小流域内的综合治理试验区——马尿区集水区,通过封山育林与护林,营造水源林、水保林、坡改梯修  相似文献   

19.
对迤者小流域径流场降雨、产流和产沙进行了观测,了解小流域的产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并通过分析了解等高反坡阶对坡面产流产沙的控制作用,用量化指标评价了该流域产流产沙输出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对产流产沙的总体效果,为以后的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北京山区石匣小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石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强度、土地利用率、治理度、人均收入与当地平均水平的比值等5个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计算评价指标值,根据可持续发展指标临界值所确定的不同阶段的划分标准,得出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991年石匣小流域属于不可持续发展阶段;1999年该流域属于一般可持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