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4种杀螨剂防治枸杞锈螨的室内活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枸杞锈螨(Aculops lycii Kuang),又名枸杞刺皮锈螨、锈螨,属于瘿螨科(Eriophyidae)锈螨亚科(Phyllocoptinae),是近年来严重影响枸杞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枸杞锈螨主要为害枸杞叶片,也为害青果和嫩茎,影响品质,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枸杞林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于2009-2016年调查了青海省天然枸杞林和栽培枸杞林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和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在当地枸杞林有害虫34种,病害7种,天敌昆虫32种。对栽培红果枸杞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的病害有:枸杞白粉病、根腐病、干热风害和霜冻害。34种枸杞害虫隶属于节肢动物2纲7目18科,栽培红果枸杞的主要害虫有棉蚜、白枸杞瘤瘿螨、枸杞木虱、枸杞绢蛾;天然枸杞林重要病虫有枸杞绢蛾、白枸杞瘤瘿螨和枸杞白粉病。黑果枸杞主要病虫仅有2种,枸杞瘤瘿螨和枸杞白粉病。枸杞干果(黑果枸杞和红果枸杞)的重要仓储害虫是印度谷斑螟。枸杞蚜虫类的主要天敌昆虫为瓢虫类和丽草蛉,枸杞瘿螨类的主要天敌昆虫是枸杞瘿螨姬小蜂,枸杞木虱的优势天敌为莱曼氏蚁。  相似文献   

3.
2012年4、7、9和11月中旬分别对艾比湖流域平原区的灌木林、盐碱地、草地、胡杨林、枸杞园、防护林及农田7种生境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表明: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共18971只,隶属于3门12纲29目(30类).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标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依次为胡杨林>草地>盐碱地>农田>枸杞园>灌木林>防护林;Margalef(M)丰富度指数依次为防护林>胡杨林>枸杞园>农田>草地>灌木林>盐碱地;Simpson优势度指数(C)依次为防护林>灌木林>草地>农田>枸杞园>胡杨林>盐碱地.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Jaccard相似性主要为中等相似(处于0.50 ~0.75).群落欧氏聚类和MDS排序分析结果表现为以灌木林、盐碱地及胡杨林为一组的自然荒漠环境类型、以农田和枸杞园为一组的耕作干扰环境类型、草地环境类型和防护林环境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微环境植被类型、土壤环境条件和人为干扰差异是影响该流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相似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枸杞是中宁县的名、优、特色产业,也是本县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支柱产业。2004年全县枸杞种植面积0郾67万hm2。多年来,草害始终是直接影响枸杞产量和品质及经济效益的一大障碍。虽然在生产中通过化学除草在局部地区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目前草害对枸杞生产的威胁仍然很重。为此,我们开展了枸杞园杂草发生及治理技术的调查与研究。1枸杞园杂草发生情况通过多年调查,初步摸清了中宁县枸杞园杂草发生种类共20个科,100余种。每年有3次出草高峰:第1次在4月5日至5月10日,主要种类有冰草、臭蒿、艾蒿、小辣蓼、眼子菜等;第2次在6月10日左右,主要…  相似文献   

5.
采用英国PPS国际有限公司生产的CIRAS-1型光合作用综合测定仪测定了3a生枸杞6月下旬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阻力等植物生理因子的逐时变化,并同时测定了照度、光合有效辐射、叶温、气温、湿度和田间微风。通过枸杞诸因子与外界环境气象因子的模拟,研究了枸杞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外界光、温、水、气和风的关系。结果表明,枸杞净光合速率除受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因子的影响外,与辐射、温度等环境因素和气象因素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用某些环境气象因子推测植物生理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产地差异对宁夏枸杞果实形态及糖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内蒙、青海、宁夏、新疆、甘肃五省的7个不同枸杞产地的宁夏枸杞的果实外观形态以及枸杞多糖、总糖含量的差异;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分析了气象因子与枸杞果实外观形态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7个产地枸杞果实外观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产地枸杞果实大小进行了排名。结果表明:青海诺木洪农场、甘肃白银市靖远县和新疆精河县的枸杞果实较大,而宁夏银川和中宁产枸杞较小;海拔和平均温度是影响枸杞果实形态的主导因子,海拔越高,平均温度越低则果实越大、越长;宁夏中宁县所产枸杞的枸杞多糖的含量最高,达到了7.525 g·100g-1,显著高于其它产地(P0.05),但总糖含量最低;内蒙杭锦后旗、青海诺木洪农场和内蒙乌拉特前旗3个产地枸杞果实的总糖含量较高。该研究结果,将为药用枸杞栽培和种植区域的定位提供理论依据,为综合评价不同枸杞产区枸杞的品质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生境黑果枸杞实生苗数量、生长状况、生物量分配及土壤养分空间差异,探讨环境因子对黑果枸杞实生苗生长的影响,为黑果枸杞种群恢复及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固定样地调查法,于2016年对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肃南县及周边地区的农田地埂、水渠边、盐化沙地、盐碱荒地等各生境黑果枸杞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均有黑果枸杞实生苗分布,农田地埂生境实生苗数量相对水渠边、盐化沙地、盐碱荒地分别增加66.67%、122.22%、215.79%。因环境条件差异,不同生境的黑果枸杞实生苗采取了不同的生存策略适应环境:农田地埂生境的黑果枸杞主要为增高生长,盐化沙地的黑果枸杞主要为冠幅的增长,而盐碱荒地的黑果枸杞主要为增粗生长。农田地埂生境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相对水渠边、盐化沙地、盐碱荒地分别增加28.50%、2.62%、10.13%;全氮含量分别增加44.08%、33.16%、72.41%;有效氮含量分别增加46.81%、0%、50%。空气湿度、土壤含水量对黑果枸杞幼苗数量及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在今后的黑果枸杞栽培管理中,幼苗期应加强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8.
枸杞刺皮瘿螨(Aculops lycii Kuang),经匡海源付领授鉴定定名,是锈螨型的枸杞瘿螨新种。是我国枸杞之乡——中宁县枸杞四大害虫之一。在宁夏中宁、中卫、银川、贺兰、青铜峡和固原等产区都有发生;甘肃、青海、陕西和内蒙等省区也有发生。被害叶片表皮细胞坏死,继而叶面变成铁锈色,提前脱落,成为秃枝,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般比健枝减产60%左右。为此,1982—1984年对其生物学特性和药剂防治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9.
翻压油菜绿肥对枸杞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化肥施用量减半条件下,种植绿肥对宁杞5号枸杞果实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包括化肥减半+配施有机肥(T1)、化肥减半+翻压油菜(T2)和全施化肥(CK)三个处理。结果显示:与CK相比,T1和T2处理分别使枸杞干果年产量显著增加24.1%和19.1%; 在秋果采收后,T1和T2处理分别使枸杞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CK显著增加12.8%、13.2%、36.0%、28.2%和60.2%、23.1%、28.5%、57.9%。说明在化肥施用量减半条件下,配施有机肥或翻压油菜绿肥均可以提高枸杞地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枸杞干果产量;而且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方面,翻压绿肥油菜效果更为显著。枸杞行间套种油菜作为绿肥翻压,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也是提高枸杞产量和枸杞地土壤养分含量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0 引言枸杞(Lycium Linn.)属于茄科枸杞属落叶灌木,为药食兼用植物,具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和重要的经济作物[1]。随着枸杞产业的快速发展,需求量逐年增加,人们对枸杞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病毒是植物常见病原物的一种,病毒感染寄主后会利用寄主成分进行复制,通常会引起寄主生长缓慢、树势衰退、果实品质下降等问题。目前,枸杞上发生的病毒或类病毒尚未见报道,因此,为保障枸杞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不同覆盖材料的保水效果及其对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景泰县黄河提灌灌区一年生宁杞1号为研究对象,定期定量灌水5 500 m3/(hm2.a),采用薄膜、细沙和秸秆三种材料进行行间覆盖;以大田漫灌定期定量灌水5 500 m3/(hm2.a)不覆盖为对照;对比分析不同覆盖措施对枸杞园保水效果及其对枸杞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覆盖对土壤含水率和植株营养生长、单株干果产量的影响均表现为薄膜覆盖秸秆覆盖细砂覆盖对照。综合分析认为:采用薄膜覆盖,年灌溉定额为5 500m3/(hm2.a)能够达到使一年生宁杞1号丰产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甘肃省枸杞根腐病病原种类、生态分布和优势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于2013年和2014年采集甘肃省各枸杞主产区根腐病患病植株样品,分离纯化后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统计分离到的各主产区的病原种类,并对优势病原菌的适宜生长温度、光照条件、pH和碳氮源进行了研究。结果共分离到260株镰孢菌菌株,其中GSJT7-2和GSJY8-1分离频率分别为66.15%和26.92%,属优势种;将2株镰孢菌进行EF-1α基因序列分析及对比,菌株GSJT7-2(登录号:KM457089)与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GSJY8-1(登录号:KM457093)与尖镰孢菌(F.oxysporium)同源性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中聚在一起,分别将它们的分类地位初步确定为腐皮镰孢菌和尖镰孢菌。甘肃各产区病原菌分离种类和频率有较大差异,靖远县以尖镰孢菌为主,占82.89%;其余采集地均以腐皮镰孢菌为主,均占80%以上。腐皮镰孢菌GSJT7-2和尖镰孢菌GSJY8-1在10~40℃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分别为35℃和25℃,最适pH为8~9和8,均在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快,供试碳氮源中GSJT7-2和GSJY8-1对蔗糖和Na NO3利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枸杞炭疽病菌毒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玲  曹有龙 《植物保护》2004,30(5):65-68
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可产生有致病力的外毒素,其毒素可引起枸杞叶片形成黑色坏死斑,类似于病原菌侵染形成的症状。Czapek-Dox培养液适于枸杞炭疽病菌的生长和产毒,其适宜温度为25~28℃,初始pH为6,通气条件促进其生长和产生毒素。试验结果表明该毒素为多聚糖类物质,毒素液对不同品种枸杞的致病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与品种对枸杞炭疽病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Carbon(C) storage 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for its relevance to agricultural security and climate change. Afforestation can increase C storage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offset CO_2 emission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 benefits of planting wolfberry(Lycium barbarum L.) on the secondary saline lands in arid areas, we conducted a case study on the dynamics of biomass carbon(BC) storage and soil organic carbon(SOC) storage in different-aged wolfberry plantations(4-, 7-and 11-year-old) established on a secondary saline land as well as on the influence of wolfberry plantations on C storage in the plant-soil system in an arid irrigated area(Jingtai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China. The C sequestration and its potential in the wolfberry plantations of Gansu Province were also evaluated. An intact secondary saline land was selected as control. Results show that wolfberry planting could decrease soil salinity, and increase BC, SOC and litter C storage of the secondary saline land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4 years after planting. The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BC storage values in the intact secondary saline land(control) accounted for only 1.0% and 1.2% of those in the wolfberry plantations,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intact secondary saline land, the SOC storage values in the 4-, 7-and 11-year-old wolfberry plantations increased by 36.4%, 37.3% and 43.3%, respectively, and the SOC storage in the wolfberry plantations occupied more than 92% of the ecosystem C storage. The average BC and SOC sequestration rates of the wolfberry plantations for the age group of 0–11 years were 0.73 and 3.30 Mg C/(hm~2·a),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C and SOC storage between the 7-year-old and 11-year-old wolfberry plantations, which may be due in part to the large amounts of C offtakes in new branches and fruits. In Gansu Province, the C storage in the wolfberry plantations has reached up to 3.574 Tg in 2013, and the C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the existing wolfberry plantations was 0.134 Tg C/a.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olfberry planting is an ideal agricultural model to restore the degraded saline lands and increase the C sequestration capacity of agricultural lands in arid areas.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域环境对枸杞蛋白质和药用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2000~2001年我国北方六省(区)多点枸杞采样资料和田间试验资料,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对比分析了宁杞1号枸杞蛋白质和9种药用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和特点,以及生态因子对它们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栽种的宁杞1号枸杞蛋白质和9种药用氨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58%和16.22%,除品种因子的决定作用以外,环境条件对枸杞蛋白质含量有一定作用,其中土壤水解氮含量对蛋白质和氨基酸合成有一定作用,二者呈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陕西省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据陕西省土地生态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生态环境敏感性理论,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影响因素,选取了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等5个生态敏感性因子,并确定了其叠加值.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研、遥感影像解译与分析、定量计算、专家评议总结等方法,得出陕西省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图、陕西省沙漠化类型与强度图、陕西省地质灾害图、陕西省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评价图、陕西省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分布图等5个评价因子单要素专题图.利用ArcGIS软件对5幅单要素专题图按照其生态敏感优先度等级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陕西省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发现极度敏感区占陕西省总面积的9.38%,主要分布在陕西北部的长城沿线地区,该区生态敏感性很高,抗干扰能力差,属重点生态保护区;重度敏感区占18.61%,分布在陕西长城沿线以南的榆林地区和秦岭的局部区域,该区生态敏感性较强,可以适度发展畜牧业;中度敏感区23.3%,分布在秦岭大部分区域及榆林和延安的交界地带,开发强度不宜过高;敏感区占33.03%,分布在渭北旱塬及延安南部、巴山的大部分区域和秦岭的部分区域,可以进行适度的土地开发;低敏感区占15.67%,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汉水谷地等区域,这部分的土地是陕西土地利用的重要区域,适合高强度开发.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首先分析了西北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三废”污染等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接着分析了导致这些恶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天水种植业结构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天水农业种植现状及气候变化特征,建立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模型,设计建立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方案。依据调整方案,在粮食作物中,渭北区、关山区马铃薯种植比例提高较大,较规划前分别提高了15.6%和40.7%,河谷区提高8.7%;经济作物中,渭北区中药材增幅较大,为45.7%,河谷区、关山区油料作物增幅较大,河谷区冬油菜增加47.5%,关山区胡麻增加22.7%;其它作物中,辣椒干在渭北区增幅较大,为28.6%,蔬菜、瓜果在河谷区增幅较大,分别为61%和28.6%;林果类中,渭北区桃、杏增幅较大,为24.1%和33.3%,河谷区葡萄增幅40%,关山区杏增加12.5%。主要作物总产值将在现状基础上增加10%。  相似文献   

19.
TM影像VI提取植被信息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应用规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和修正后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研究了TM影像植被信息的提取技术。结果表明,SAVI较之NDVI和MSAVI,消除土壤背景影响和适应植被密度变化的能力更强,是植被信息提取效果较好的植被指数。使用SAVI,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土壤调节参数L,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土壤背景的影响,SAVI提出时推荐的最佳L值(0.5)应用于卫片处理有很大局限性;基于研究结果,本文给出了适于不同植被条件卫片处理的最佳L取值。  相似文献   

20.
黑河流域大满灌区节水型种植业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现场勘察等参与式调查方法,对黑河流域大满灌区种植业结构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利用问题矩阵、问题树及SWOT等参与式分析工具,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藉此发现目前灌区种植业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种植业调整寻找决策依据。调查发现,灌区种植业主要存在土地结构不合理、经济作物销路差、资金投入供需差距大、新品种新技术难以推广应用、政府引导支持力度小、农户节水意识与生态意识淡薄等6个关键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快土地流转、以销定产、保证资金信贷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总体调控、改善农业灌溉设施等6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