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采用PCR(RT-PCR)法对来自7个不同地区鸽场总计418份病料样品进行检测,调查分析鸽细环病毒(Pigeon torque teno virus,PTTV)、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paramyxo virus-Ⅰ,PPMV-Ⅰ)及鸽疱疹病毒(Pigeon Herpes Virus,PiHV)三种病毒感染情况及其混合感染的状况。结果显示:PTTV阳性为292份(69.86%),PPMV-Ⅰ阳性为145份(34.69%),PiHV阳性为92份(22.01%),阳性样品中PTTV和PPMV-Ⅰ呈混合感染的有81份(19.38%),PTTV和PiHV呈混合感染的有29份(6.94%),而三种病毒混合感染的仅有7份(1.67%)。调查结果表明,这7个鸽群中PTTV感染情况较严重,PTTV和PPMV-Ⅰ混合感染现象较为普遍,对养鸽产业构成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2.
从珠三角某鸽场病死鸽中无菌操作采取心血、肝脏、脑、脾脏,接种于麦氏培养基和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琼脂培养基,经细菌纯化、镜检、生化试验、PCR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0只病鸽有8只分离到沙门氏菌,阳性率为26.7%;10只分离到大肠杆菌,阳性率为33.3%;其中6只同时分离到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率为20.0%。经病毒分离培养、PCR检测,结果显示从6个混合样品中分离到5株副黏病毒,分离率为83.3%。结果表明,该鸽场鸽群发生了副黏病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本试验对珠三角鸽场近年较常发生的、以乳鸽较严重发病死亡的典型疫情作了较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Ⅰ,PPMV-Ⅰ)(S-1株)灭活疫苗的免疫剂量。本试验采用3批PPMV-Ⅰ(S-1株)灭活疫苗实验室制品以不同剂量肌肉注射免疫30日龄低抗体幼龄鸽(HI抗体≤2)和120日龄低抗体青年鸽(HI抗体≤2),分别在免疫后第14,28天对试验鸽进行攻毒,对试验鸽进行临床症状、抗体检测和攻毒保护测定。结果显示,该疫苗对低抗体鸽有保护作用,对30日龄幼龄鸽和120日龄青年鸽的最小免疫剂量分别为0.05,0.2mL/只。因此,为了确保疫苗的免疫效果,在PPMV-Ⅰ(S-1株)灭活疫苗制造及检验规程中疫苗用法用量规定:幼龄鸽肌肉注射,0.2mL/只;青年鸽和种鸽肌肉注射,0.5mL/只。  相似文献   

4.
鸽新城疫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Ⅰ,PPMV-Ⅰ)引起流行于鸽群,能够引起鸽群严重发病死亡的重要病毒性疾病,该病发病迅速、病死率高,常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为特征,对鸽业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破坏力。目前除了生物安全及鸽群保健,疫苗接种仍然是防控鸽新城疫的关键措施,进行定期抗体监测及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鸽新城疫的流行情况及在鸽子专用新城疫疫苗尚未面世的背景下,阐述了利用现有鸡新城疫疫苗对鸽实施免疫接种后的保护效果,以期为鸽新城疫的防控和监测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北京、河北及山东部分地区鸽毛滴虫感染情况,以毛滴虫感染阳性率及携虫密度指数为指标,选择多家规模鸽场对生产种鸽、乳鸽、童鸽、青年鸽,及同窝对应的种鸽和乳鸽进行检测调查。采集样本2 676个,其中种鸽393只、乳鸽689只、童鸽344只、青年鸽333只、同窝种鸽和乳鸽461只和456只。结果显示:毛滴虫感染阳性率种鸽为30.0%,乳鸽为77.8%,童鸽为67.4%,青年鸽为62.5%,同窝种鸽为28.9%,乳鸽为52.4%;携虫密度指数,种鸽为1.58,乳鸽为1.85,童鸽为1.61,青年鸽为1.76;同窝种鸽和乳鸽分别为1.41和1.82。种鸽毛滴虫感染阳性率最低,乳鸽、童鸽、青年鸽随鸽年龄增加阳性率呈现降低趋势,同窝乳鸽阳性率显著高于种鸽,且种鸽与乳鸽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Ⅰ)病又称鸽瘟或鸽新城疫,是一种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它以肠炎、严重腹泻和神经症状为特征,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目前在各种鸽群(肉鸽、信鸽和赛鸽)中普遍存在,临床发病多见于月龄以下的鸽,  相似文献   

7.
鸽新城疫是鸽I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俗称“鸽瘟”。在非免疫鸽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在30%~100%,在免疫鸽群中则以散发性为多。现将某中型种鸽场发病及其诊断、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我区一个新建不久的养有1500对肉鸽和土种鸽的饲养场,鸽群全部未进行免疫接种。2003年11月初在后备种鸽中,首先发现部分鸽群发病,接着很快波及到开产种鸽,到2004年元月中旬引起100多只开产种鸽、300多只后备种鸽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临床症状病鸽精神沉郁、呆立、羽毛蓬乱无光、食欲不振、饮水增多、口流粘液、大…  相似文献   

8.
江门市一养鸽场于2000年6月因鸽病要求诊治,经临诊检查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鸽毛滴虫及念珠菌混合感染,经采用药物治疗后基本康复,现将诊疗经过报道如下。一、临诊症状1.场主主诉:该鸽场已办多年,现存栏种鸽1 000多对,自繁自养乳鸽上市,自2000年夏季以来,种鸽死亡增多,乳鸽偏瘦,经济效益下降,经注射鸽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青霉素、链霉素,在饮水中添加恩诺沙星及多种维生素,调换饲料等方法处理,病情仍未见好转。2.临诊检查:发现鸽群中有不少种鸽及乳鸽精神沉郁,闭眼,羽毛无光泽,体重较轻,胸肌消削,少数张口呼吸,厌食。…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引起山东两个规模化养鸽场种鸽死亡病原,本研究成功从两鸽场中各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并进行纯化、PCR鉴定、药敏试验及血清型鉴定试验。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的2株分离菌的16S rRNA片段测序确定均为沙门氏菌,两株沙门氏菌的药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均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及四环素类等敏感;分子血清分型试验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均为鼠伤寒沙门氏菌。经治疗后死亡情况得到控制,该研究结果为鸽沙门氏菌病的流行及防治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北京市某规模化鸽场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病原,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濒死10日龄乳鸽进行了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动物回归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病鸽组织病理变化符合鸽沙门氏菌病的表现,从肝脏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特征符合鼠伤寒型沙门氏菌;16S rRNA后测序结果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同源性达100%;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细菌感染肉鸽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病例,说明鼠伤寒沙门氏菌是造成鸽场本次发病的主要病原,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美罗培南表现敏感。研究结果为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彬  孙伟 《中国家禽》2012,34(10):61-62,65
2011年,江苏某鸽场饲养的美国白羽王鸽,4倍剂量饮水免疫新城疫La Sota株活疫苗,2个月后部分鸽出现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水样腹泻、颈部歪斜、瘫痪以及颈翅颤抖为主要特征的疫病,鸽群整体发病率在40%左右,死亡率达到30%.采集肺脏、脾脏、肝脏等组织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最终确认该病毒为Ⅰ型鸽副黏病毒(PPMV-1).  相似文献   

12.
正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诱发的一种急性、高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感染鸽群表现为死淘异常增大、头颈扭曲、口腔中有大量粘液流出,并伴有黄绿色水便,由于疾病发生后病毒可在鸽群中长期存在,会持续影响鸽群健康,因此可对养鸽经济效益造成较大影响,现场防控压力不容小觑。2020年5月广东清远市某种鸽饲养户的多群  相似文献   

13.
后备种鸽烂喉综合征是后备种鸽整个生长发育期的主要疾病之一 ,以口腔、眼、鼻的炎症、溃疡、干酪坏死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病发病率、死亡率、淘汰率高 ,且影响后备种鸽的生长发育。对该病的综合防治 ,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提出以下试验内容及项目 ,目的在于初步诊断该病的病原 ,探索对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试验内容及项目包括 :a.鸽衣原体的诊断 ;b .鸽支原体的血清学诊断 ;c.鸽毛滴虫诊断 ;d .细菌、真菌的培养分离 ;e .临床药物治疗试验 ;f.药物预防试验。1 材料与方法取某大型鸽场后备种鸽特征性临床症状的病鸽 50只 ,供以下项…  相似文献   

14.
鸽副黏病毒Ⅰ型(PPMV-Ⅰ)是鸡新城疫病毒(NDV)的变异株,它不同于典型的NDV,它与NDV是两个不同宿主的适应株。具有NDV相似的特性,病毒表面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能凝集鸡和某些哺乳动物红细胞,这种凝集作用可被特异性的血清所抑制。这种特异性被应用于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相应的抗体效价,以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或疾病的诊断。虽然PPMV-Ⅰ与NDV存在极高的交叉反应,有生产场使用新城疫疫苗预防PPMV-Ⅰ感染,但在生产实践中证实这种免疫效果不够理想。为了比较两种疫苗对未免疫鸽的免疫效果,本实验室进行了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与鸡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效力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淮安市淮阴区某鸽场饲养白羽王种鸽 7680羽 ,日龄不等 ,1 8个月未进行疫苗免疫 ,不久前发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定为鸽新城疫。经采取肌注禽用重组干扰素、肌注或皮下注射鸽Ⅰ型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配合抗生素抗病毒药饮水及全面消毒等措施 ,有效地控制了本病 ,使鸽群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6.
为克服鸽Ⅰ型副粘病毒(PPMV-Ⅰ)病灭活油乳剂疫苗免疫后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优选出高效安全的PPMV-I免疫产品,本试验对采用新工艺生产的PPMV-I灭活苗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室及临床应用效果的检测,以便为鸽场生产提供一种优质预防疫苗。1材料与方法1.1病毒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禽病室分离保存的PPMV-I/广东/97病毒株。l.2易感鸽经HI试验检测为PPMV-I抗体阴性的青年鸽或乳鸽。13PPMV-I灭活苗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禽病室采用新工艺配制。1.4PPMV-1抗体的检测方法用微量HI试验检测。1.5PPMV—U广东/97林致病性试验P…  相似文献   

17.
肉鸽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肉鸽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药敏情况、血清型和致病性。2010年1月江苏省某肉鸽场鸽群出现呼吸困难,死亡增多现象。对病死鸽剖检发现,以气囊炎和肺部坏死为主,无菌采集病料分离到1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确定为大肠杆菌,微量凝集试验表明其血清型为O2。经过肺结节压片镜检,没有发现霉菌的菌丝;检测健康鸽和患病鸽各10只的鸽新城疫抗体,发现其抗体效价比较高且整齐度较好,两者之间的抗体无明显差异。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恩诺沙星等7种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等16种药物已产生了耐药性。将分离到的菌株接种21日龄雏鸽进行动物回归试验,死亡率达80%,说明该分离菌株对雏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种鸽感染毛滴虫对乳鸽的危害,为鸽场毛滴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选择18对未感染和18对感染毛滴虫的种鸽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对种鸽哺育2只乳鸽,试验期28 d,统计乳鸽的死亡率、生长性能和胴体性能,以及免疫器官指数和抗体水平等生化指标。【结果】 试验组乳鸽的口腔毛滴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虫株数量随乳鸽日龄增长而增长;试验组乳鸽死亡率为26.9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乳鸽1~7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出栏重和胴体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毛滴虫可造成口腔黏膜、胸腺、肝脏和脾脏等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伤,血液中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可溶性抗原CD8(s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综上,种鸽感染毛滴虫后可通过哺喂鸽乳的过程导致乳鸽感染,引起乳鸽肝脏和脾脏等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伤,免疫功能下降,死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确诊广西某肉鸽场中出现神经症状的病鸽并为该场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案,通过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分子生物学检测、细菌分离、病毒分离等方法对广西某肉鸽场病鸽进行诊断。结果显示,剖检可见病鸽肝脾肿大、坏死,花斑肾;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type 1,PPMV-1)、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PiCV)和疱疹病毒(pigeon herpesvirus,PiHV)为阳性;对病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未分离到细菌;将病样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尿囊液血凝效价稳定在8 log2,其血凝性可被新城疫病毒(NDV)阳性血清抑制,但不能被禽流感病毒(AIV)阳性血清抑制。研究表明,最终诊断结果为PPMV-1、PiCV和PiHV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鸽瘟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并无特效药物防治,主要通过定期接种鸽瘟疫苗和加强饲养管理来进行综合防制。由于不同鸽场饲养管理水平差异很大,以及鸽瘟疫苗质量问题,免疫接种方法不同等原因,临床上在进行鸽瘟免疫的时候,鸽群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主要包括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