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花2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生产需求,选育高产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育种中间材料‘626-2-1’为母本,‘泉花327’为父本,育出花生新品种‘泉花27’。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5173.95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10.10%;籽仁产量3588.75 kg/hm~2,比对照增产7.64%。2010—2011年同时参加广西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082.4 kg/hm~2,比对照‘桂花21’增产12.17%;籽仁产量2582.25 kg/hm~2,比对照增产4.71%。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901.5 kg/k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9.3%;籽仁产量2779.5 kg/km~2,比对照增产13.1%。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鉴定‘泉花27’高抗青枯病。‘泉花27’高产高抗青枯病,于2012年通过广西和江西品种审(认)定,适合在广西、江西和福建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贺油12是广西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中花2号×梧油7号)F3作母本、泉花327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该品种2008~2009年度参加广西花生区试,平均荚果和籽仁产量为3684.00 kg/hm2和2384.55 kg/hm2,分别比对照桂花17增产14.82%和7.76%;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2010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桂审油 2010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育出适合我国南方生态气候条件种植的珍珠豆型高油酸花生新品种,为南方花生产区高油酸花生生产发展提供优良品种.[方法]将从美国引进的高油酸种质SunOleic 95R分别与我国珍珠豆型高产、抗病品种汕油162、粤油13和粤油45进行杂交,从杂交后代材料中筛选得到符合育种目标的高油酸品系,并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选育的桂花37属珍珠豆型花生品种,油酸含量82.90%,亚油酸含量2.60%,油亚比(O/L)32.34,且高抗青枯病、抗叶斑病和锈病.在国家(南方片)花生区域试验和广西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荚果产量分别为3670.35和3814.05 kg/ha,分别比对照品种(汕油523和桂花21)减产6.02%和2.26%;在广西北流生产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5570.70 kg/ha,与所有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5550.36 kg/ha)相比,桂花37增产0.37%.2016年6月桂花37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选育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桂花37的油酸含量高且抗病性强,适合在我国南方花生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桂花22是用栽培种“架粤一号”作母本,野生花生“Acorrentina”作父本进行栽野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1997-1999年参加广西花生品种区域试验,3年6造平均荚果产量3007kg/hm^2,比对照种汕油27增产8.5%,籽仁产量2074kg/hm^2。比对照汕油27增产13.72%。  相似文献   

5.
为了培育出高产抗病黑衣花生新品种,填补广西乃至南方花生产区黑花生优良品种空白并形成相应的优质栽培技术,促进广西及华南区域花生产业的发展,以高产抗病果形好的桂花836为母本,以组合桂花30×93-8116杂交后代中单株结果多、产量较高的黑花生品系3H-1①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选育结合多代定向筛选,选育出抗病富硒高产黑花生新品种桂花黑1号.桂花黑1号属珍珠豆型黑花生品种,在2014—2015年广西特色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荚果平均产量4308.75 kg/hm2,比对照增产10.51%;籽仁平均产量2961.3 kg/hm2,比对照增产11.99%;饱果率93.7%,双仁果率82.3%,百果重165.8 g,百仁重63.7 g,出仁率68.8%;粗脂肪含量为52.62%,蛋白质含量为25.31%,硒含量0.14 mg/kg;抗青枯病、锈病和叶斑病;2016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9年4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桂花黑1号是广西首个通过杂交育成的特色鲜食型富硒抗病黑花生品种,适宜在广西及我国南方花生产区推广种植,也可以在我国北方进行推广,青枯病发病严重的地块均能种植.  相似文献   

6.
周翠球  韩柱强  钟瑞春  唐荣华  李忠  贺梁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64-10264,10286
桂花27(原编号026/7)是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粤油99作母本、天府10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7年连续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具有荚果均匀、果形美观、蛋白质含量高、抗病性强等特点。2002~2003年2年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4609.5 kg/hm2,比对照种桂花17(平均产量3 477.0 kg/hm2)增产1 132.5 kg/hm2,居第1位;2004~2005年参加广西花生新品种试验示范,平均产量4 245.0 kg/hm2,比对照种桂花17(3 817.5 kg/hm2)增产427.5 kg/hm2,增产率11.2%。该品种于2006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桂花26(原编号508-4)是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91/8030-2(贺县大花生×四倍体半野生种A..monticola-2)F8作母本,粤油223作父本进行复交选育而成的栽野杂交种,具有单株结荚多、出仁率高,抗叶斑病、抗锈病、抗倒伏等优良性状.2000~2002年参加广西花生品种区试,3年18个点次平均荚果产量4012.50kg/hm2,比对照种桂花17增产22.10%,达极显著水平;平均籽仁产量2809.20kg/hm2,比对照种桂花17增产16.10%,增产极显著,每公顷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在七个参试品种中均列第一位.2003~2004年参加广西花生新品种试验示范,2年12个点次平均荚果产量3622.50kg/hm2,比当地栽培品种粤油116增产9.9%;平均籽仁产量2535.75kg/hm2,比粤油116增产12.42%,该品种于2004年获国家品种保护权.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育高油、高产且适应性广的花生新品种,为广西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种和技术支持.[方法]以优异种质0442/3001-18为母本、(025春/26×汕油162)F5代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多代定向选择结合系谱选育法,并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综合考察,选育出花生新品种桂花33.[结果]桂花33株型直立紧凑、生长势强,耐旱、抗倒伏性强,抗叶斑病、中抗青枯病.2011~2012年品比试验发现,荚果平均产量4149.05 kg/ha,分别比对照汕油523和桂花21增产10.68%和12.31%.在2013~2014年广西花生区域试验中,荚果平均产量4281.23 kg/ha,籽仁平均产量2759.10 kg/ha,分别比对照桂花21增产7.81%和7.70%;平均粗脂肪含量55.57%,蛋白质含量26.15%,饱果率84.87%,双仁果率82.82%,百果重189.5 g,百仁重74.7 g,出仁率65.05%.在广西武鸣生产试验中,荚果平均产量4193.50 kg/ha,比当地主栽品种桂花17增产12.06%;在武宣县和北流市生产试验中,荚果平均产量分别为4050.50和4237.60kg/ha.于2015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华南花生产区育成且油含量最高的花生品种.[结论]桂花33油含量高、产量高、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我国南方各主要花生产区推广种植,栽培上应注意在生长中后期适当进行苗情控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福建省对花生优良品种需求的多样化,选育抗病、高产、稳产、广适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闽花11号是福建农林大学油料研究所以粤油7号为母本、豫花1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多代选育出的高油、高蛋白和高产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在福建省区域比较试验中两年平均荚果产量3 856.0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9.78%;籽仁产量2 614.2kg·hm-2,比对照增产6.77%。闽花11号含油量50.27%,蛋白质含量29.90%,油酸含量43.7%,油亚比1.26,高抗锈病,中抗叶斑病和青枯病,抗旱性强,耐涝性和抗倒性强。2020年7月闽花11号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花生(2020)350055]。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的鲜食大豆新品种供推广种植,促进鲜食大豆品种更新换代。【方法】以抚鲜5号为母本,云豆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聚合父母本优良基因,定向选出组合08B3-1。2013年春进行品比试验,平均鲜荚产量11 459.40 kg·hm~(-2),比对照毛豆3号显著提高2.25%,定名为闽豆7号(闽审豆20180002)。【结果】推荐参加福建省鲜食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在2015–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中,闽豆7号平均鲜荚产量9 625.50 kg·hm~(-2),比对照毛豆3号增产1.76%;2017年春进入福建省鲜食大豆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产量9 780.45kg·hm~(-2),比对照增产5.68%;2018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20180002)。【结论】育成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7号,该品种荚大粒大,清煮口感香甜柔糯,属鲜食大豆中熟品种,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1.
漯花4087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适应全国(北方片)小花生以及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发展需要选育出的高产、稳产、矮秆花生新品种。在2009,2010年2 a的全国(北方片)小花生区域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4 271.10 kg/hm~2,籽仁产量3 107.48 kg/hm~2,与对照鲁花12号相比,分别增产21.03%和19.23%。在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为3 808.0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为2 767.50 kg/hm~2,比对照花育20分别增产19.28%和19.15%。2013年参加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7点平均荚果产量5 550.30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54%;7点平均籽仁产量3 938.25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19%。该品种抗花生叶斑病和网斑病,感黑斑病;粗蛋白含量22.42%,粗脂肪含量53.41%,油酸含量39.6%,亚油酸含量38.1%,油亚比1.04。于2012年获得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证书,并于2014年获得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  相似文献   

12.
2016年广西花生品种联合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桂林市农业科学院承担了广西花生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共13个,以桂花21为对照,随机排列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贺油133和桂T10的荚果产量最高,分别达到4 013.55、3 951.00 kg/hm~2;贺油935-2、贺油445、桂花39、桂花37、桂19-8、桂T13、桂202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桂花21,可在桂北地区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山东农业科学》2019,(9):118-120
花育6801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从"鲁花8号×D089"的杂交组合后代中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高含油量(58.58%)、抗倒伏、耐旱性强等优良特性。在2014—2015两年的四川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花育6801荚果和籽仁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 635.5 kg/hm~2和3 591.8 kg/hm~2,比对照天府14号分别增产5.38%和8.69%。在2015—2016两年的国家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北方片)中,花育6801荚果和籽仁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 532.0 kg/hm~2和3 463.9 kg/hm~2,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9.52%和11.81%。花育6801于201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不同花生品种硒富集能力的差异,为富硒花生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于2016年秋季、2017年春秋季和2018年春季在贺州市仁义镇进行大田试验,对桂花26号、桂花1026号、桂花黑1号、贺油12号、贺油14号和贺油15号共6个花生品种喷施浓度为14mg/L的微量元素硒肥2次,对比分析不同花生品种的籽粒硒含量、硒累积量和产量。【结果】增施硒肥后,6个花生品种的籽粒硒含量均超过0.05mg/kg,均达DB45/T 1061-2014《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富硒农产品硒含量标准(0.05mg/kg)的要求;其中,以桂花26号和贺油14号的籽粒硒含量与花生产量表现较好,在4个栽培季节中,桂花26号的花生籽粒硒含量、外源硒利用率分别为0.343~0.449mg/kg和1.96%~5.30%,贺油14号的分别为0.291~0.637mg/kg和3.02%~10.13%;桂花26号的籽粒产量与花生产量分别为1 720.24~2 974.85kg/hm~2和2 510.04~4 346.09kg/hm~2,贺油14号的分别为2 210.05~3 803.41kg/hm~2和3 165.79~5 736.67kg/hm~2;花生出仁率以贺油14号最高,为66.30%~70.98%。【结论】在富硒土壤上增施硒肥种植花生时,建议优先选择贺油14号和桂花26号品种,以保证获得较高的富硒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5.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新品种漯花4011是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适应中国长江流域生产需要选育出的优质、矮秆、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2009-2010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片花生品种区试,两年荚果平均产量3 923.70 kg/hm~2,比对照中花15减产4.92%,子仁产量2 982.00 kg/hm~2,比对照增产1.5%。2010年生产试验,汇总荚果平均产量4 493.55 kg/hm~2,比对照品种中花15平均增产3.37%,子仁产量3 415.05 kg/hm~2,比对照增产8.66%。含油量56.20%,蛋白质含量24.68%,油酸含量43.7%,油酸/亚油酸比值1.32。漯花4011中抗叶斑病,抗锈病,高抗青枯病,抗旱性强,抗倒性强,种子休眠性强。2012年2月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审定编号为国品鉴花生2012015。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桂花系列花生品种单粒精播密度对其植株性状、开花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促进广西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2017年两年对3个桂花系列花生品种(桂花1026、桂花36和桂花836)、3个种植密度(穴距10、15和20 cm)处理进行裂区设计试验,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品种花生的花量、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荚果产量和品质,筛选桂花系列花生优质高产的单粒精播密度。【结果】单株日均有效花量、单株日均后续花量、单株总分枝数、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株生产力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位面积日均有效花量、经济系数和单位面积生产力总体上呈随着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加的变化趋势,而单位面积日均后续花量相反;单位面积有效分枝数和荚果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且高密度处理(穴距10 cm)均显著(P0.05)大于低密度处理(穴距20 cm),其中高密度处理桂花1026、桂花36和桂花836荚果的两年平均增产幅度分别比低密度处理高13.50%、14.59%和17.43%;种植密度对除脂肪含量外的品质指标均具有一定影响。【结论】广西桂花系列花生品种在单粒精播穴距为10 cm条件下,可显著增加其单位面积日均有效花量和单位面积有效分枝数,减少后续无效花量,提升单位面积生产力,从而促进花生增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育壳薄、粗脂肪含量高、高产稳产、适应性广且适合广西种植的花生新品种,为广西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优异种质0442/3001-18为母本、抗病种质03秋/3016为父本进行杂交,并对杂交后代进行多代定向选择,低世代侧重于果型、出仁率及产量潜力的选择,高世代侧重于产量性状、粗脂肪含量和抗逆性的筛选;2010~2014年分别进行品比试验、广西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及试验示范.[结果]育成的桂花32表现为早熟、高产稳产、壳薄、粗脂肪含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2010~2011年品比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4361.2 kg/ha,比对照品种桂花17平均增产11.19%.2012~2013年广西花生区试中,平均荚果产量3975.0 kg/ha,比对照品种桂花21减产1.43%,而籽仁产量2743.1 kg/ha,比桂花21增产7.32%.在广西武鸣试验示范中,荚果产量为4084.6 kg/ha,比桂花17增产11.78%;在钟山县试验示范中,鲜荚果产量9445.5 kg/ha.粗脂肪含量52.12%~54.10%,蛋白质含量25.00%左右;饱果率79.4%,双仁果率81.8%,百果重186.3 g,百仁重71.3 g,出仁率70.3%.桂花32农艺性状优于桂花17,于2014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花32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桂花17的替代品种,适合在广西花生产区旱坡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加工专用型花生新品种88/BC2-11-1选育与高产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品种88/BC2-11-1是采用栽野杂交后代“贺粤1号×A.corren tinaF5”作母本,高抗青枯病品种“粤油92”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栽野杂交种,具有单株结荚多、荚果均匀、果型美观、蛋白质含量高、稳产性好、抗旱性强等优良性状。2000~2002年参加广西花生品种区域试验,3年荚果平均产量3712.50kg/hm2,比对照种桂花17增产425.70kg/hm2,增产率为12.95%。2003~2005年在合浦、贺州、桂平进行中间试验与示范推广,3年荚果平均产量3826.80kg/hm2,比对照种平均增产12.35%,达显著水平,累计示范推广2206.78hm2。该品种的育成对加速项目区花生品种更新换代,缓解当地花生品种退化、杂乱、品质差的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冀花10号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9102为母本、87-77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和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油用型小果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强等特性。在河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为4128.00 kg/hm2,较对照鲁花12号增产20.71%;在河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为3694.20 kg/hm2,较对照鲁花12号增产22.60%。该品种籽仁脂肪含量为56.82%。2012年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适应消费市场对优质花生品种的需求,选育推广营养价值高、有保健功能、供消费者直接食用的鲜食优质红花生新品种。【方法】采用地方品种经系谱选育法选育鲜食保健型红花生新品种,采用株行比较、品系比较、区域和生产试验进行测定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优质保健型红花生新品种桂花红35、桂花红95和桂花红166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0.6%、32.3%和31.1%,钙含量分别为696、636和771 mg/kg,油亚比分别为3.04、1.75和2.61,产量为3000~3750 kg/ha。【结论】选育出的3个红花生新品种桂花红35、桂花红95和桂花红166属高产、高蛋白、高油亚比、高钙的保健食用专用型花生新品种,且耐储藏,适合市场、生产和农民种植需求,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