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以陆川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花粉为试验材料,检测不同湿度、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下的花粉活力,确定适宜的花粉贮藏方法;采用离体培养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筛选适宜花粉萌发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短暂的泡水(时间≤3 h)对花粉活力的影响不大,长时间(时间6 h)泡水或干燥严重影响陆川油茶的花粉活力。各贮藏温度下不同贮藏时间花粉活力差异显著,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贮藏温度下新鲜花粉和干燥花粉活力均逐渐降低,在相同贮藏时间下,贮藏温度越低,花粉活力下降速率越慢。在室温和4℃贮藏温度下,干燥处理花粉能够适当延长花粉保存时间,采集新鲜花粉直接置于-80℃冰箱贮藏180d花粉活力仍有69.64%,与其他处理相比,较利于陆川油茶花粉保存。陆川油茶花粉离体萌发最适条件为:蔗糖150 g/L,H3BO3 0.15 g/L,MgSO4 0.04 g/L,pH=6.4,温度25℃。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陆川油茶花粉的收集、贮藏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有效解决花期不遇的问题,保障人工杂交育种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以甜叶黄皮和鸡心黄皮的成熟花粉为试材,采用"培养基发芽法"结合显微镜镜检,对不同干燥处理的黄皮花粉进行了超低温(LN2,-196℃)保存研究。结果表明:新鲜花粉经28℃干燥处理5~6h,含水量为14.6%~19.4%,超低温保存后的生活力最高;花粉在液氮中贮藏14d和180d,其发芽率无明显差异;超低温保存后的花粉发芽时间比对照迟。初步认为黄皮花粉可以在液氮(-196℃)中长期贮存而不显著失去其生活力。  相似文献   

3.
大麻花粉萌发的影响因子及花粉储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蔗糖浓度、硼酸浓度、Ca2 浓度、温度对6个不同熟性的大庥品种的花粉进行萌发研究,结果表明:大麻花粉培养以15%蔗糖 80 mg/L硼酸的液体培养基时花粉的萌发率最高.花粉管的生长速度则以硼酸浓度为20mg/L时最快,加入Ca2 则抑制花粉萌发,培养温度25℃最好.花粉储存中,常温下,未干燥的大麻花粉生活力只能保持3d(天);干燥、密封后在1-4℃条件下花粉活力最多可保持30d;干燥、密封后在-20℃条件下,储存120d后的花粉还有较高的萌发率(34%).  相似文献   

4.
以ME3+BK+100 g/L蔗糖+150 g/L PEG4000作为培养基,把桔梗新鲜花粉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培养,结果表明,30℃培养1.5 h为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佳培养条件。把桔梗花粉贮藏在不同的温度下,结果显示:低温贮藏可明显延长花粉的寿命,常温下花粉仅能贮藏4 d左右,但在10、4、-20℃下贮藏,花粉寿命可分别达60、90、150 d以上;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粉的授粉结实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低温贮藏可明显减缓结实率下降的速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同蔗糖浓度、硼酸浓度、Ca2 浓度、温度对6个不同熟性的大麻品种的花粉进行萌发研究,结果表明:大麻花粉培养以15%蔗糖 80mg/L硼酸的液体培养基时花粉的萌发率最高,花粉管的生长速度则以硼酸浓度为20mg/L时最快,加入Ca2 则抑制花粉萌发,培养温度25℃最好。花粉储存中,常温下,未干燥的大麻花粉生活力只能保持3d(天);干燥、密封后在1—4℃条件下花粉活力最多可保持30d;干燥、密封后在-20℃条件下,储存120d后的花粉还有较高的萌发率(34%)。  相似文献   

6.
以发芽率为指标,研究了40份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在-20℃、4℃、25℃、37℃、60℃温度储藏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种子生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20℃和4℃储藏下,不同基因型间种子发芽率变异较小,而25℃、37℃和60℃储藏下,基因型间种子生活力存在明显差异,选择60℃高温储藏不同时间的种子进行生活力鉴定,从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中均筛选得到耐储藏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以马蹄莲不同品种的花粉为材料,研究马蹄莲花粉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和贮藏影响因子。比较了TTC、Lugol’s 染色液、亚甲基蓝、醋酸洋红4种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鉴定马蹄莲花粉活力的效果,以及花粉干燥时间(含水量)、贮藏温度、预冻方法、解冻方法对花粉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用的4种染色法中,TTC法能将马蹄莲花粉染成深红、浅红、粉红,从而区分出花粉有无活力及活力的强弱;Lugol’s 染色液、醋酸洋红不能使花粉染色;亚甲基蓝将所有花粉染成同一颜色;所以除TTC法外均不适合马蹄莲花粉活力的鉴定。离体培养法培养24 h可以较好鉴定马蹄莲花粉活力,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80 g/L蔗糖+0.2 g/L硼酸+0.3 g/L硝酸钙。马蹄莲花粉的适宜干燥条件是室温下干燥27 h,之后不需任何预冻处理直接放入冰箱,最适解冻方式是37 ℃水浴2 min。不同贮藏温度下马蹄莲花粉活力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试验温度中以-80 ℃的贮藏效果最好,贮藏61 d后仍能保持40%以上的活力,其次是-20 ℃贮藏,然后是室温,4 ℃贮藏效果最差。综上所述,TTC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是马蹄莲花粉活力测定的适宜方法,-80 ℃的低温可明显延长马蹄莲花粉的贮藏时间,研究结果为马蹄莲花粉离体保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常温25℃为对照,将马拉巴栗种子分别置于5℃、10℃、15℃条件下中贮藏,研究贮藏温度与时间对种子发芽率及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为研究马拉巴栗种子的耐贮性及贮藏方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各贮藏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对电导率增大,MDA含量和SOD活性升高。根据生理指标结合发芽率的分析,15℃条件下进行贮藏,有利于延长马拉巴栗种子的寿命,为适宜的短期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9.
花生不同贮藏时间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圣玉  雷永  李栋  肖达人  廖伯寿 《花生学报》2003,32(Z1):390-393
通过对在常温条件下分别贮藏1~4年的10个抗黄曲霉菌产毒的花生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研究,初步探讨了花生种子贮藏时间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多年连续选择的抗产毒花生种质材料在人工接种条件下黄曲霉毒素含量普遍低于高产毒对照品种.随着种子贮藏时间的增加,黄曲霉菌对花生的侵染和产生分生孢子所需的时间缩短.贮藏2~4年花生种子的产毒量显著高于贮藏不足1年的种子,而且贮藏环境的湿度对种子活性和黄曲霉产毒量有很大影响.不同抗性种质在耐贮能力和抗性的持久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诸葛菜花粉的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菜新鲜花粉在室温下寿命较短,7天时全部失去生活力.在4℃低温下,花粉寿命延长至15天;在-20℃以下,均失去生活力,干燥花粉在-20℃保存40天时,萌发率降至25%;在液氮(LN)中,花粉生活力基本不变、经DMSO溶液预处理的冰冻花粉生活力很低,在-20℃,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随储存时间延长略有下降,在LN中,花粉游离Pro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冰冻保存20天的花粉均能正常授粉结实.  相似文献   

11.
以龙井43为材料,对经过干燥脱水至不同含水量的离体茶树花粉进行了超低温(LN_2,-196℃)贮存试验。结果表明:花粉发芽率随其含水量减少而下降,其含水量以不低于9%为宜。在超低温下贮存花粉,成功的关键同样取决于花粉自身含水量的高低,对于小叶种茶树花粉而言,其含水量应控制在10%左右较为恰当。花粉在液态氮中贮存771、149和7d,其发芽率与贮存前无明显差异。因此,初步认为茶树花粉可以在液氮(-196℃)中长期贮存而不至失去其生活力。这一结果将对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研究和国际间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21个斑茅无性系的开花特性和花粉萌芽率最高的1个无性系的花粉贮藏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斑茅的抽穗期与原生地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7047);开花类型大致可分为6类;云南境内5个斑茅花粉量与花粉萌发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花粉量越多,花粉萌发效果也较好.硅胶干燥好于自然干燥和抽湿干燥,花粉含水量控制在10%以内、温度2℃的务件下贮藏10d时仍有较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3.
低氧胁迫下出苗率下降是限制直播稻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建立准确、高效的水稻萌发耐淹性鉴定方法,并筛选强萌发耐淹性的水稻种质对直播稻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份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淹水深度(3 cm、6 cm、9 cm、12 cm、15 cm和18 cm)、不同处理温度(20℃、25℃和30℃)和不同淹水天数(3 d、5 d、7 d、9 d、11 d、13 d和15 d)进行萌发耐淹性鉴定,以胚芽鞘长度为指标进行萌发耐淹性评价,旨在明确水稻萌发耐淹性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水稻种质在淹水临界深度上存在籼粳间差异,粳稻的淹水临界深度为6 cm,而籼稻的淹水临界深度为9 cm;在温度梯度处理中,30℃时种质间的胚芽鞘长四分位差最大,因此认为30℃是水稻种质萌发耐淹性鉴定的最适温度;调查时期梯度试验表明,淹水11 d时参试种质的胚芽鞘长四分位差最大,因此认为淹水11 d是水稻萌发耐淹性调查的最适时期。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以纯水隔绝空气,在温度30℃、淹水深度9 cm以上、第11 d调查胚芽鞘长度进行水稻萌发耐淹性鉴定的简便方法,为水稻种质资源的大规模鉴定提供了方法基础。依据上述确...  相似文献   

14.
贮藏温度对采后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钟6号"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cv.Zaozhong No.6)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果实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贮藏温度对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贮藏1~12 d期间,25℃贮藏条件下枇杷果肉叶黄素、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含量始终高于4℃和8℃贮藏,且在8℃和25℃贮藏条件下果肉中这3种色素含量呈相似的"升-降"变化规律,但3种色素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4℃贮藏条件下果肉叶黄素、β-隐黄质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而不利于积累,总体上4℃贮藏的果肉叶黄素、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含量低于25℃和8℃贮藏。可见,贮藏温度越低越不利于果肉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不同温度贮藏后期果肉类胡萝卜素积累减少,贮藏温度过低或贮藏时间过长均不利于果肉类胡萝卜素的积累。综合评价不同温度贮藏枇杷果实的商品价值,8℃环境条件下较适宜枇杷果实的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适宜睡莲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和低温保存的方法,以睡莲品种‘默笙’和3份原种睡莲的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适宜的培养基,观测睡莲花粉在不同温度下保存的萌发率。结果表明,4种澳系睡莲花粉的最适培养基的各组分浓度不同,花粉的生活力存在差异,澳洲原生浅色睡莲与澳洲原生深色睡莲的花粉生活力较高,分别为43.90%和45.63%;‘默笙’睡莲的花粉生活力次之,为31.84%;‘白巨睡莲’的花粉生活力较低,为9.73%;4种澳系睡莲花粉均不耐贮藏,不同温度下保存72 h后萌发率均为0。本研究结果可为睡莲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花粉的低温保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茶属3种植物花药超低温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保存山茶属植物的花粉,以茶梅(Camellia sasanqua)、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 Hu)和多齿红山茶(Camellia polyodonta How)成熟花药为试材,对不同干燥处理的花药进行超低温(液氮,-196℃)保存和水浴解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时间及不同预冻方式对超低温保存后3种山茶属花粉的萌发率有显著影响。茶梅花药经30℃干燥处理4h,含水量为26.92%时,超低温保存后花粉活力最高;攸县油茶花药经30℃干燥处理2~4h,含水量为27.52%~33.71%时,超低温保存后花粉萌发率最高;多齿红山茶花药经30℃干燥处理1~3h,含水量为20.98%~37.95%时,超低温保存效果最佳。3种花药经-26℃预冻处理,超低温保存后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4℃处理和不预冻处理的对照;超低温保存后38℃(2min)水浴解冻效果最好。3种植物新鲜花药在室温下干燥保存20~40d,花粉活力基本丧失。而经超低温保存半年,3种花药花粉仍具较高的活力,甚至超过保存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红茶贮藏中温度对茶色素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探讨了红茶在头两个月内采用不同温度处理:冷藏(0-10℃),室温贮藏(12-25℃)以及恒温贮藏(26℃)对红茶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松风本’龙眼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贮藏温度对龙眼果实贮藏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采后龙眼果实经过挑选、清洗等预处理后晾干,用聚乙烯保鲜袋(0.015 mm厚)包装,分别置于室温(25±0.5)℃和低温(3±0.5)℃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取样测定龙眼果实的营养品质和耐贮性指标。结果表明:与(25±0.5)℃室温贮藏相比,(3±0.5)℃低温贮藏可以有效延缓龙眼果实采后呼吸强度,保持较高的果皮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含量和果肉营养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蔗糖、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此外,(3±0.5)℃低温贮藏还能延缓采后龙眼果肉自溶和果皮褐变,以及抑制龙眼果实失重率的升高,维持较高的龙眼果实商品率。据此认为,(3±0.5)℃可以作为‘松风本’龙眼果实低温贮运的推荐温度条件,以保持‘松风本’龙眼果实的贮藏品质和延长其保鲜期。  相似文献   

19.
高温胁迫对玉米自交系父本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中种集团提供的10份骨干玉米自交系父本花粉为试验材料,通过TTC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研究不同胁迫温度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花粉不易储藏,高温胁迫会导致花粉生活力显著下降,在35℃胁迫处理6 h之后花粉生活力全部丧失;在40℃胁迫处理4 h之后有8个自交系的花粉丧失生活力。TTC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均能有效测定玉米花粉生活力,离体培养法测得的花粉生活力低于用TTC法测得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柠檬不同种质花粉的形态特征及各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为柠檬种质的鉴定和创新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本研究以10份柠檬种质的花粉为试材,通过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对花粉形状,花粉大小及花粉外壁纹饰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柠檬花粉存在形式为单粒,花粉粒外部形态呈圆球形、近长球形或长球形,具有4~5条萌发孔沟,萌发孔沟沿极轴方向以等距环状分布,沟长直达两极。不同种质的花粉形状、花粉大小、花粉外壁网眼密度和网眼大小等均存在差异。极轴长33.56~41.20 μm,赤道轴长22.06~33.70 μm,花粉大小(P×E)为844.90~1385.98 μm2。花粉外壁纹饰为网状雕纹,网脊宽为0.39~0.88 μm,网眼直径为0.87~1.68 μm,网眼表现为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花粉大小等级为中等,极面观为四裂圆形或五裂圆形,赤道面观为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10份柠檬种质在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等方面表现出多样性,可作为区分柠檬不同种质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