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绿萍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营养丰富,即可作为优质饲料,又是绿肥作物。本文详细地叙述了细绿萍的植物学特性、对环境的要求、细绿萍的放养技术和细绿萍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细绿萍对铅,汞的耐性及其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细绿萍(Azolla filiculoides Lamk)对水体中铅、汞重金属的净化能力及净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细绿萍的重金属耐性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细绿萍对水体中的铅、汞有较强的净化作用,其净化效果不仅与重金属种类有关,也与重金属浓度、细绿萍的不同部位、细绿萍的放养时间和放养量等有关。在本实验条件下,细绿萍对铅的吸收净化能力大于汞,其临界浓度分别为P b 15 ppm,Hg 10 ppm;对于水环境中的重金属,细绿萍除了主要将其在体内固定转化外,细绿萍还可通过死根脱落和分泌物的束缚等方式对重金属进行体外束缚。  相似文献   

3.
细绿萍(A20砌厅妇“髓娩s Lam)。又名蕨状满江红,原野生f:美隧稽懿趟弼拉嬲慨 , _ 以及南部}!}州。1978年冬口I入浙北地区,水稻田养殖细绿萍12万卣。镞譬产实践群越嚣 观察.细绿萍比绿萍(A。0砌im67,矗w缸Nakaj),,具仃繁殖怏、产量高、删氯能力强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细绿萍研究应用进展很快。细绿萍以其同氮能力强蛋白质含量高,为鸡、猪、鱼等所广泛利用的特点,既能作饲料、饵料又可间接地用作水田有机肥料。如今南方闽、浙等省有蓬勃开展稻—萍—鱼多层次、多领域的生产方式,利用稻田水面养绿萍,达到立体生态平衡,有效地解决了养地与用地之间的矛盾。关于细绿萍作为绿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我组1983~1984年的研究表明:水稻在各生育期对细绿萍中氮素的利用分蘖期为14.95%、孕穗期为23%、成熟期为38.25%。至于磷的利用情况国内尚未报道。我们布置本试验目的就是为探明水稻在其  相似文献   

5.
<正> 我乡从1982年—1984年进行了细绿萍繁养试验示范,共放养细绿萍1825亩。其中细绿萍作早稻底肥1120亩,平均亩产稻谷506公斤;细绿萍作麦茬稻追肥705亩平均,亩产稻谷437公斤。实践证明,放养细绿萍不仅培肥效果快,而且当年就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快速改良土壤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东部沿海现有围而未垦的重盐土地100万亩,可供围垦的滩涂约300万亩.为了开发利用这些土地资源,加快我省农业生产的发展,1980~1982年本研究协作组在江苏省农林厅和农科院的主持下,在大丰、如东有水源条件的新围垦区进行了“两水一旱,一年三绿”(春季放养细绿萍——夏季细绿萍保种时寄种田菁——秋季放养细绿萍)为主的细绿萍改良重盐土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选择嘉兴黑猪与约克杂交一代同窝健康而体重相近的仔猪20头,先给鲜细绿萍拌和精料混合粉喂养5.5月龄,而后分四个组,每组5头.1,2,3组分别给19.23,33.3,44.7%的细绿萍干粉代替精料拌和混合粉,第4组给全精料作对照,经73天喂养育肥.第74天停喂料.饥饿12小时后称量,测定每头平均日增重、饲料报酬;饥饿24小时后,每组选3头体重相近的屠宰,测定屠宰率、胴体品质和消化器官等.  相似文献   

8.
细绿萍足好饲料,具有繁殖快、产量高的特点。利用冬水田从秋至春放养,田肥、管理得好,亩产两万斤以上。三、四月正是细绿萍生长的“黄金”季节。三~五天翻一番,适宜细绿萍的大量繁殖和发展。但是,三月中、下旬,是寄栽温室两段秧苗和常规稻下秧田的时期,正在迅速繁殖的细绿萍被大量地堆沤做肥料。为提高其利用价值,解决夏季青饲料短缺的矛盾,我们采用含水量高达95%的细绿萍进行青贮试验。塑料袋青贮的细绿萍,同青贮红薯藤一样,技术简单,易于推广。装袋后三十~四十天,发酵基本结束,可贮存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9.
细绿萍又叫细满江红,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它原以野生状态分布在美国的北部、智利、玻利维亚等地.1977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东德引进.黑龙江省从1980年开始大面积养殖。经过两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细绿萍具有耐低温、产量高、营养丰富、不占耕地、饲用方便,放养容易、净化环境、成本低廉等优点.各地反映,凡是细绿萍放养和利用好的地方,基本解决了夏秋季的青饲料供应问题,节省了部分精料,很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0.
细绿萍自1978年引进我市后,由于无性繁殖用的萍母田面积大和不耐高温,萍体不能越夏等原因,严重影响了细绿萍在水稻地区的推广应用.为解决这个问题,1981年我们在硕放萍场,从研究绿萍的结孢习性、采孢方法着手,进行室内和田间播种育苗试验;1982年进行田间春播和秋播的可行性及有关的各项试验;1983年进一步完善田间育苗技术,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细绿萍是一种耐盐性强、生长快、繁殖系数大、固氮能力强的水生绿肥.为摸清细绿萍的耐盐碱性,加速改良盐土,1979~1980年进行了细绿萍的耐盐碱性试验.方法与经过试验分为两组进行.一组采用不同自然水质和配制不同等级的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镁、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其中氯化钠溶液分为4种处理:(1)每次添加蒸馏水保持原浓度;(2)在配制液内加0.2%的磷酸二氢钾;(3)和(4)在配制液内加0.05、0.1、0.2、0.3%的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每钵溶液  相似文献   

12.
<正> 细绿萍属水生植物,田菁耐湿性强,根据两者适宜水生生长的特性,将其共同养栽在同一稻田内,以期获得更多的产草量,增加肥源.即麦收后将细绿萍放入稻田养殖,田菁进行早地育苗,然后移栽稻田,在同一时间,同一田内,水面,空间共同生长两种绿肥作物,待绿肥生长到一定时期后,掩青作水稻的基肥.试验共设四个处理:1、对照区(不养栽绿肥).2、田菁区,其中设两种密度:  相似文献   

13.
细绿萍是近几年来国内发展较快的一种水生绿肥。但由于国内多数地区的夏季气温高,而细绿萍对高温很敏感,使其越夏保种困难,细绿萍的发展相对的就受到了抑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1979年起进行了几年的摸索,总结了一种越夏新方法——屋顶越夏。屋顶越夏主要是依靠城乡中的楼房平顶关水养萍越夏。虽然在最高气温时期的每天下午2时,气温可达细绿萍的致死温度,但水温却不易达到,最高也只能达到抑制生长的温度。而每天除最高气温外的其余时间水温正好是细绿萍生长繁殖需要的温度。楼房平顶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平顶上通风向阳,日照时间长,细绿萍在整个越夏过程中生长嫩绿,大多数长成翠绿色的直立浮生型,即使在8月上,中旬的高温条件下,其繁殖增涨系数也达到2—2.57。在屋顶越夏的整个过程中可以不要泉水,也不需搭阴棚。细绿萍在屋顶高温、强光、通风条件下越夏成功,打破了细绿萍越夏难的神秘观念,几年来我们进行的屋顶越夏产量平均在5000斤/亩以上,这样就使越夏保种变成了夏  相似文献   

14.
详细叙述了细绿萍(Azolla filiculoides Lamk)从1979年4月引入黑龙江省以后至2009年的引种试验和生产试验推广全过程,特别对近10年间进行的春季扩繁速度和繁殖系数的品种比较以及水深度和施肥量对产草量影响等内容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表明,细绿萍具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其最适宜生长繁殖温度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人工池放养细绿萍技术辽宁省畜牧技术推广站(150015)叶玉忠,王彪细绿萍学名Azollaimbricata(Roxb)Nakia,别名红萍、满江红.细绿萍是热带、亚热带淡水水域中漂浮性水生植物,其不但生长快,产量高.不占耕地.利用时间长,而且其质地...  相似文献   

16.
<正> 细绿萍又名满江红,是一种固氮能力很强的水生绿肥良种.我所于1978年从江西省农科院引进,通过四年来的试验观察及各地示范推广,都证明细绿萍具有体大、高产、优质、耐寒、耐肥,能湿生,结孢率高而稳定,雌性比例大等优点.它既是好肥料,又是优质的青饲料,还可用作沼气池的发酵原料,在农牧业生产上有着提供"三料"的巨大潜力. 但细绿萍不耐高温,越夏困难.据1979年观察,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当水温连续4天在39—41℃时,其伤亡率为42.1%,当水温再连续4天上升到40—43℃时,伤  相似文献   

17.
崔国文  曲波 《饲料博览》1996,8(5):22-23
种猪、家禽、鱼的高产优质水生饲料──细绿萍崔国文,陈雅君曲波(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大庆钻井一公司农工商)细绿萍(AzollafiliculoidesL.)是满江红科满江红属的一种族类植物,是一种著名的优良水生饲用植物。细绿萍的最重要的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利用几种漂浮水生植物对特定的污水进行处理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水葫芦效果最好。浮萍和细绿萍虽有一定处理效果,但对该污水水质不太适应。细绿萍对火气氮有固定作用,用于处理污水尚需慎重研究。  相似文献   

19.
细绿萍、水葫芦生物学特性及利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春祥  白桦 《农技服务》2008,25(10):28-28
利用水生植物细绿萍、水葫芦喂饲猪、鸡、鱼、鸭、鹅等畜禽,减少精料,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畜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通过饲喂细绿萍、水葫芦可防治畜禽的常见疾病,增强畜禽的免疫能力,还可使人们吃上绿色环保健康的食品。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92~1998年在陇东黄土高原原引种推广细绿萍获得成功的实践,总结出了在半湿润易旱的陇东地区采用人造小水面养殖细绿萍的技术与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