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曲柳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1年,先后采用独立淘汰水平评选法和3-5株优势木调查法,从实生苗,人工幼林和天然次生林中初选水曲柳优树205个,对一部分优树通过无性系测定,复选出第一批优树29个,为白蜡嫁接水曲柳提供了生长量大,适应性强的宝贵良种资源。水曲柳嫁接繁殖不仅受接穗影响,而且受砧木影响,因此砧木也要进行选优。  相似文献   

2.
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叶片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5个产地收集滇杨优树52株,经扦插繁殖无性系化,对其1 a生苗木的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长、脉左宽/叶宽、宽基距/叶长、叶片厚及叶尖角等叶片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6个叶片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4~24.3,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性状变异主要体现在叶长与叶宽性状,其次为叶最宽处在叶片的位置;基于欧氏距离聚类的结果将滇杨52株优树在1.5阈值处聚为4类,且优树无性系的表型变异与其地理来源无关联.  相似文献   

3.
柞水板栗优树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12年的选优研究,决选出两株高产优质板栗优树——柞板11号、柞板14号。嫁接繁殖后,无性系仍保持着中选优树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4.
木麻黄抗青枯病无性系龙7-18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对34个木麻黄优树家系17年生的子代测定林进行选优,筛选出优良单株46株,其中无性系龙7-18在水培无性繁殖出根率、抗青枯病能力和收集圃生长量等指标均表现最好。研究了木麻黄抗青枯病无性系龙7-18在平潭4 a的造林试验结果,该无性系表现出良好的抗逆特性和生长特性,4年生保存率高达87.8%,树高和胸径生长平均值是目前使用无性系(对照)的1.11和1.10倍。木麻黄无性系龙7-18可以作为抗病优良品系在平潭县沿海沙地造林。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最大的东方杉成年片林、大胸径散生大树、水湿地群落和2~3年生的东方杉幼树为材料,对东方杉优树选择标准、优树无性系构建和筛选技术进行了探讨,并通过田间观察、比较和评价,初步选出了11个具有特色的东方杉优树无性系,其中7个为速生优树无性系,3个为耐碱优树无性系,1个为景观优树无性系。  相似文献   

6.
秦仲1-4号优良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项有效成分含量分析方法,选择出了杜仲优良种源区和优良类型.在此基础上选择出杜仲优树,繁殖无性系,建立无性系测定林,并以有效成分为首选指标,结合生长量指标,并参考抗性指标,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初选出14个优良无性系.通过优良无性系区域栽培试验终选出有效成分含量高且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秦种1-4号.  相似文献   

7.
围绕新建标准化白蜡树无性系种子园工程项目,重点阐述了白蜡雌雄异株树种优树选择方法、建立优树采穗圃、培育幼化优树无性系接穗、砧木定植、雌雄株优树田间隔行嫁接和优树系号错位排列嫁接、建立隔离带等技术.  相似文献   

8.
毛白杨优树基因资源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毛白杨全分布区10省市选出了1047株优树,分别收集其根和花枝作为繁殖材料,建立两种形式的基因库:档案库和标本园,以花植标本园中580个毛白杨无性系为对象,调查9年生各种形状性状,计算其多样性指数,燕进行变异分析和文科左分析,同时分析优树调查登记表中各种形态性状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用根段促萌及嫩枝杆插方法进行河北杨成年优树的初繁试验。结果表明,根萌条诱导所需的有效积温(≥5℃)至少在206℃;嫩枝生根所需的有效积温(≥5℃)至少在200℃。根段的萌条均属皮部萌条类型;嫩枝的生根均属皮部生根类型。此试验方法可为河北杨无性系对比及筛选提供良好的优树初繁材料。  相似文献   

10.
毛白杨无性系年龄效应及根萌条幼化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毛白杨优树花枝基因库中的年龄效应以及来源于根萌条的无性系测量林的幼化效果,结果表明:1.毛白杨生长性状的年龄效应较明显,与优树年龄呈线性相关,煤污病,叶部性状等与优树年龄的1 ̄3次多项式回归均不显著,基本上不受年龄效应的影响,树干通直度与优树年龄呈3次多项式回归关系;2.无性系测定林各无性系的生长正常,与原优树的年龄相关不显著,年龄或龄级的方差分量也未达显著性水平,因此根萌条幼化效果良好,且  相似文献   

11.
关于无性系林业若干问题的认识和建议——以杨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林木育种和无性繁殖技术的进步以及森林工业的发展,无性系林业开始在世界人工林培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步进入无性系定向选育、定向栽培、定向利用的时代。该文针对我国无性系林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建议,并从无性系特性角度阐释了“三北”地区大规模发生的杨树“小老树”、严重病虫危害以及退化甚至死亡的原因。认为无性系林业不仅包括无性系选育和无性系造林,还应该涵盖无性系利用等内容。指出应充分利用无性系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重视良种的适地适基因型栽培,为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选配适宜的主栽品种进行造林。同时加强重要树种无性繁殖技术标准的制定,以约束采取科学的无性繁殖技术和繁育制度进行良种生产,尽可能降低成熟效应与位置效应对无性系林业发展的影响。强调发展无性系林业要根据栽培环境条件和利用目标选择适宜品种,并突出良种和良法配合,重视林分数量成熟与工艺成熟最佳配合下的经济成熟,保证整个产业链条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尤其是提出了无性系人工林群体衰退的概念,即在同一无性系品种组成的人工林内,各植株的遗传组成和生活习性相同,随着林龄的增加,林分内各无性系对水分和营养的需求加大,当栽培环境不能满足林分生长需求时,如不能及时采取人工疏伐等措施进行密度调整,林分会因个体竞争能力相似而同时发生各无性系植株生长势衰退、病虫害加剧直至死亡等现象。建议国家应针对无性系人工林的特点,修订、完善相关的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将杨树等无性系林业发展较好的用材或用材和生态兼用树种列入木本作物范畴,在无性系人工林达到经济成熟时及时通过间伐进行密度调控,或通过轮伐更新利用,避免在林分水肥等资源紧缺时,因个体竞争能力相似而引发无性系人工林群体衰退等问题,在有效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保证国家珍贵的宜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思茅松扦插繁殖潜在优势及生产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茅松扦插繁殖是有效保存和利用其速生、高产脂优良性状,实现无性系林业的关键技术,在对思茅松扦插繁殖潜在优势及其限制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无性繁殖进行规模化苗木生产的模式步骤.  相似文献   

13.
福建柏子代测定及优良家系的初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利用福建柏30个家系在福建省永春碧卿国有林场云峰工区营建子代测定林,2005年对8年生的试验林进行调查。调查数据经过统计分析,从参试的家系中选出6个优良家系,其材积、胸径、树高平均值分别达到0.033 339m3、11.31 cm、6.62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超过30%、9%、11%,这些优良家系可以作为福建柏种子园建园材料和无性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14.
毛白杨无性系同工酶基因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对86株毛白杨优树和古树的不同组织材料的16种同工酶酶谱分析研究,发现有10种酶系统遗传表达稳定.其中有8种酶系统(ACO,GOT,LAP,NDH,PER,PGM,6-PGDH和SKDH)共有12个基因位点,另外两种酶系统(IDH和MDH)难以确定位点,各具5种酶1谱表现型.用这些酶系统可将86株毛白杨归属于79个不同遗传组成的无性系.重叠率为8.14%,平均重叠率为1.63%.由此证明全国毛白杨档案库收集的资源,具有丰富的种群代表性和可靠性.本文对用同工酶基因标记鉴别无性系所选用酶系统数目及其最佳酶系统组合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前,应用于榉树无性繁殖的方法主要有嫁接、扦插和组织培养等。其中以扦插繁殖技术比较成熟,老枝的扦插成活率达到75%以上,嫩枝的扦插成活率达到30%左右。综述了榉树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滇杨扦插繁殖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滇杨成年优树的枝条作为繁殖材料进行初繁试验,结果表明:长度为20 cm和直径为1.9~2.8 cm的穗条成活率较高 树冠下部枝条扦插成活率高于树冠上部。对滇杨枝条梢部和基部进行水培生根对比,生根情况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Beginnings of fruit growing in the old worl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the start of fruit tree cultivation in the Old World. On the basis of (i) evaluation of the available archeological remains and (ii) examination of the wild relatives of the cultivated crops, it was concluded that olive, grape, date, and fig were the first important horticultural additions to the Mediterranean grain agriculture. They were most likely domesticated in the Near East in protohistoric time (fourth and third millennia B.C.) and they emerge as important food elements in the early Bronze Age. Domestication of all four fruit trees was based on a shift from sexual reproduction (in the wild) to vegetative propagation of clones (under domestication). Olive, grape, date, and fig can be vegetatively propagated by simple techniques (cuttings, basal knobs, suckers) and were thus preadapted for domestication ear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e shift to clonal propagation placed serious limitations on selection and on fruit set under cultivation. We have examined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shift in terms of the genetic makeup of the cultivars and traced the various countermeasures that evolved to ensure fruit set. Finally,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in each of these classic fruit trees we are confronted with a variable complex of genuinely wild types, secondary weedy derivatives and feral plants, and groups of the domesticated clones, which are all interfertile and interconnected by occasional hybridiza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introgression from the diversified wild gene pool facilitated the rapid buildup of variation in the domesticated crops.  相似文献   

18.
组织培养技术是近代生物科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最成熟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是生物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技术主要是在组培室中进行快繁脱毒和工厂化的规模生产。自从问世以来,对农作物、蔬菜、果树、花卉以及药用植物的新品种培育、品种脱毒、提纯复壮、快速无性繁殖及扩大种苗生产等各个方面均产生了划时代影响。笔者主要就其在果树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不同立地类型大果沙棘生长及生态适应对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速公路阳向边坡、阴向边坡和平整带引种大果沙棘,对其生长和生态适应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生长和生物量积累以平整带最好,阴坡居中,阳坡最差;克隆繁殖能力以阳坡最高,阴坡居中,平整带最小。在阳坡种群以合轴型分株为主,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垂直根系,子株数量多但植株矮小;在平整带种群以单轴型分株为主,水平根较发达,子株数量少但植株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