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茶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茶叶不仅包含着一种文化,也体现着茶叶消费者的独特品味,因此,良好的茶叶的包装设计对于茶叶的销售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茶叶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和消费者体验的有关和意义来对茶叶包装设计的重要的价值进行有关的论述。同时通过对如何开展消费者体验的茶叶包装设计和基于消费者体验的茶叶包装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有关的探究。从而希望这种基于消费者体验的茶叶包装设计的理念可以更好地帮助茶叶的营销,也更能更好地满足相应的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宋艺雯 《福建茶叶》2016,(7):186-187
我国茶叶包装设计呈现雷同化的趋势。要是不对该问题加以解决,那么很多茶叶商品将会受到市场的淘汰。绘画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直接的视觉感受,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心灵共鸣。绘画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消费者形成对商品的直观感受。本文首先就国内茶叶包装设计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绘画元素与包装设计的关系进行了具体的说明,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两方面就茶叶包装设计中的绘画元素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对国内茶叶包装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茶叶包装中的语言文学、视觉表象设计可以在包装中凸显出茶叶的特质。茶叶的包装最好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茶叶区分开来,以便消费者能够熟悉和了解。茶叶包装的图形设计是将语言文学与视觉表象融合后,呈现给消费者最为直观的设计表述。基于此,文本从图形设计理论出发,对比分析了语言文学与视觉表象的表现方式。总结了语言文学与视觉表象的转换的具体方法。最后,提出了茶叶包装图形设计中语言文学、视觉表象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胡巍萍 《福建茶叶》2016,(9):135-136
从古至今,茶叶的包装设计必不可少。所谓"一流的产品,离不开一流的包装"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好的茶叶包装设计不但可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还可以提高茶叶的档次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士芬 《福建茶叶》2016,(10):190-191
对茶叶进行包装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激发他们的购买欲。一个好的茶叶包装不仅可以提升茶叶的品牌形象,也可以增加产品的销售份额。对此,本文基于茶叶包装设计的视角,简单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市场调查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文字、图形、色彩、造型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了茶叶包装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艺术通感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广泛运用,这种艺术形式不仅让我们觉得耳目一新,也让消费者对包装设计有着心理情感上的变化。在茶叶包装设计创作与鉴赏过程中,通感不仅仅表现为各种感觉相互渗透或挪移,更表现为艺术表象的叠加与情感的沟通,并对茶叶包装设计产生新的审美意象。艺术通感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本文对艺术通感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从"形"、"色"、"质"的角度阐释了茶叶包装设计的方法与技巧,让消费者对茶叶包装设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张春新 《福建茶叶》2016,(11):195-196
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是因为精美的包装可以提升茶叶产品的档次,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进而产生购买欲望。因此,茶叶包装设计必须要高度重视。在设计中,融入中国美术,可以大大提升茶叶包装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本文主要以水墨画为例,首先阐述了水墨画与茶文化的关系,接着介绍了水墨画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提现,最后探讨了水墨画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茶叶包装已成为产品销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不仅关乎消费者的视觉审美体验,而且更涉及刺激大众的消费心理需求。本文选取茶叶包装设计作为研究对象,以安吉白茶为典型案例,从传统书法、图案、色彩、茶文化等文化语言角度入手分析增强安吉白茶包装、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价值,得出茶叶包装设计必须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赋予茶叶产品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可以传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增多,茶叶作为贸易的主要商品而远销国外。茶身上的商品属性决定了茶在售卖的过程中需要有包装,这样有助于保护茶叶不受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包装上的设计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因此,茶叶包装上的美术设计对茶产品销售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将少数民族美容融入茶叶包装设计则是一种创新设计方式,是一种大胆探索,既有助于吸引消费者,更有助于宣扬少数民族美术艺术和传统茶文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茶叶的喜爱,茶叶市场越来越广阔,茶叶的包装也日渐繁多,茶叶的设计包装在引导消费者选购的过程中起到了指导和促进的作用,消费者对茶叶包装的要求随之逐步提高。本文通过对茶叶包装中视觉传达设计的分析,考察视觉传达设计中茶叶包装对消费的影响,包括对消费者心理影响和实际的引导作用两个方面,从而凸显出视觉传达设计对茶叶包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王伟  霍媛 《茶叶通讯》2020,(1):156-163
近年来,新兴茶饮品牌发展迅速,茶饮由中老年群体逐渐拓展到年轻群体,传统的茶包装设计难以满足现代年轻消费者的审美诉求。根据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实际需求,分别从茶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结构和视觉传达设计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年轻态茶品牌包装的设计方法。年轻态茶品牌包装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了更时尚、更趣味、更便捷的茶叶包装选择,拉近了茶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对开拓年轻消费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罐设计从明朝演化到当代,经历了材质、外形、图案、设计理念等一系列演变,最终呈现出立体、多元、时尚的艺术特点。茶叶罐作为中国当代主要茶叶包装形式之一,既是对传统茶叶包装及茶文化的继承,又是当代社会与文化作用的产物,折射出茶叶包装设计礼品化、系列化、便携化的理念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应应 《茶叶通讯》2021,48(1):167-172
目前设计师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多以单一用户的需求为主要设计依据,缺乏综合考虑多主体用户需求,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主体用户的茶叶包装迭代设计方法。首先通过资料查询及用户调研,提取出企业与消费者共同的需求点,其次运用熵权法确定基于企业需求的重要度,然后利用模糊kano模型确定消费者的必备需求、期望需求以及兴奋需求,最后根据消费者需求分类结果引入重要度调整函数对企业需求重要度进行调整,得出综合考虑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重要度,从而找出改进点,指导茶叶包装的迭代设计。以茶叶包装设计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茶祖神农氏是中国远古时期最著名的部落首领。尽管学术界对神农的考证众说纷纭,但我们现在可以肯定的是:神农氏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性符号。是远古时期人民大众集体智慧的化身。本文运用符号学的基本理论,从符号与象征性符号“茶祖神农”、神农氏成为茶祖的符号学意义及神农氏作为茶祖对茶文化发展的价值三个方面着手,试图对茶文化符号“茶祖神农”进行比较可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韦佳 《茶叶》2016,(4):206-208
远看色,近看花,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视觉效果。因此,色彩对于需要具有强大的货架冲击力的茶叶包装设计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对市场上茶叶包装进行相关调查后,初步归纳了几种较为明显的影响茶叶包装设计的色彩因素,以作为今后茶叶包装色彩方案的一些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6.
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农神崇拜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尊神农氏为茶祖,是宏观意义上的文化认同,是尊重人们对茶业历史的认识过程.对茶功用的再认识,利用方式的创新和改进者不宜称为“祖”.茶树人工栽植的方法,是一个地区长期利用、认识、经验累积形成的,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滥塑“茶祖”不利于茶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蒋敏  章传政 《茶叶通讯》2020,(1):145-151
泛文化现象在中国茶文化界的突出表现为在茶文化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领域存在的对有关茶文化概念的混淆模糊、区分不清、认识不足,从而导致茶文化相关概念的严重“泛化”。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边缘性、开放性、综合性特征和各种商业行为对茶文化的过度消费和过度开发,以及茶文化理论研究的不足,严重滞后于茶文化实践的发展等是引起茶文化概念“泛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当前,学界需进一步对茶文化、茶艺、茶道等概念及其内涵加以区分、界定,以期达成共识,从而促进茶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开发野生石崖茶创建特色茶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州市所属融水县的九万大山与元宝山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带,境内山峦叠嶂、连绵起伏;溪河密布、雨热同季、寒暑分明,属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常年云雾缭绕,是茶叶较适宜生长的区域。境内分布生长着“野生石崖茶”等多种野生茶或类茶资源。针对柳州茶叶产业呈现“起步晚而起点高;技术低而资源广;市场小而力度大”的特点,有效合理地保护、利...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与茶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光 《茶叶通讯》2010,37(4):34-36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本文从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出发,阐明了茶文化与茶品牌的关系和茶文化在茶品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日照市茶产量和效益构成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崇恒  丁明来 《茶叶》2009,35(1):28-29
通过连续5年的定点调查显示,日照市春、夏、秋季茶叶产量构成比例为:春35.1%、夏46.2%、秋18.7%,春、夏、秋茶收入分别占年总收入的60.9%、26%和1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