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明确广西北部林区木霉菌资源的种类及分布特征,2007~2008年从桂林、河池、柳州、百色4市8县主要林区采集不同海拔、不同林分、不同土层深度土壤进行木霉菌分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从广西北部林区土壤中共分离出121株木霉,经形态学分类研究,鉴定出11个种,另有2株为不确定种;广西北部林区木霉菌资源丰富,尤以有机质含量丰富、潮湿的森林表层、中层土壤木霉分布几率较高;哈茨木霉、拟康氏木霉和深绿木霉出现频率较高,是广西北部林区木霉资源的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西林区6种林分类型的林地木霉菌多样性进行调查,采用形态学方法进行分类鉴定,共分离鉴定出木霉菌11种。研究表明,混交林中木霉菌的分离率最高,松树林木霉菌分离率最低;海拔高度对木霉菌的丰富度影响不大。在所分离的木霉菌中,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出现频率高,是广西林区木霉菌资源的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更为客观的木霉菌鉴定手段。[方法]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鉴定手段(rDNA-ITS序列分析),对3株茶藨生柱锈重寄生木霉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依据TR1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描述,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深绿木霉(T.atroviride);TR2、TR3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相似,依据其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这2个菌株为绿色木霉(T.viridePers.ex Fr.)。从Genbank中深绿木霉和绿色木霉的6个菌株与TR1、TR2T、R3所作的系统发育树可知,TR1应该归为深绿木霉,TR2和TR3属同种真菌,应该归为绿色木霉,这与形态学观察结果一致。[结论]形态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可作为木霉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3株茶蔗生柱锈重寄生木霉菌的形态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利  李靖  陈玉惠  李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11-6213
[目的]探讨更为客观的木霉菌鉴定手段.[方法]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鉴定手段(rDNA-ITS序列分析),对3株茶藨生柱锈重寄生木霉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依据TR1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描述,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深绿木霉(T.atroviride);TR2、TR3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相似,依据其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这2个菌株为绿色木霉(T.viride Pers.ex Fr.).从Genbank中深绿木霉和绿色木霉的6个菌株与TR1、TR2、TR3所作的系统发育树可知,TR1应该归为深绿木霉,TR2和TR3属同种真菌,应该归为绿色木霉,这与形态学观察结果一致.[结论]形态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可作为木霉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木霉菌形态学分类检索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霉菌(Trichodermaspp.)为世界性分布,广泛存在与土壤、腐烂的木材及蔬菜基质中。某些菌株是重要的工业酶和抗生素的产生菌,并作为生防因子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病害。近些年来,木霉的分类和鉴定主要参考形态学特征(Gams和Bissett)和核酸序列分析。本文就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整理,以期对国内木霉菌的分类和鉴定工作提供便利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鉴定木霉菌Tr10,并研究其对几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鉴定手段(rDNA-ITS序列分析),对木霉菌Tr10进行分类鉴定,并研究其对作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依据Tr10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描述,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棘孢木霉。结合ITS序列分析可知,Tr10应该归为棘孢木霉。木霉菌Tr10对供试病原菌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结论]为今后在生产上应用木霉菌Tr10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保护地蔬菜土壤中木霉菌种群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传统的形态学特征和ITS、TEF序列比对鉴定出11个木霉种,其中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是蔬菜保护地土壤中的优势种群.同时研究表明种植年限、蔬菜种类、轮作制度、杀菌剂等均会影响木霉菌数量和分布,木霉菌的数量与种植年限、蔬菜种植结构密切相关,连作时,当种植年限超过10 a,木霉菌数量减少;轮作地比连作地木霉菌数量虽然下降,但在真菌中的比例却呈上升趋势;种植葱蒜类蔬菜的地块比种植番茄、黄瓜的地块木霉菌数量多.从蔬菜田中分离到的木霉菌对杀菌剂的抗性较强.土壤因素中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木霉菌数量的影响最为重要,达到极显著水平,回归直线方程为y=0.13x-1.07.表明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及轮作是提高木霉菌生物种群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木霉种类及棉籽皮菌糠上木霉产孢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省栽培的食用菌上分离到了57株木霉,按Rifai和Bissett的分类系统共鉴定出6种木霉:康氏木霉、拟康木霉、哈茨木霉、桔绿木霉、长枝木霉和非钩木霉.其中康氏木霉和拟康木霉是河北省食用菌木霉菌优势种,分别占总菌株数的50.87%和26.32%,经过筛选向棉籽皮菌糠中添加黄腐酸可以增加木霉菌产孢量,可达6.5×108个/g.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对谷子白发病卵孢子具有抑制作用的重寄生生防真菌,为谷子白发病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利用诱捕法分离卵孢子表面的重寄生真菌,通过形态学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再对筛选出的具有潜在生防潜力的重寄生木霉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81株重寄生真菌;通过初步的形态学鉴定,将菌株分为4个属,分别是镰孢菌属(Fusarium)36株、青霉属(Penicillium)8株、木霉属(Trichoderma)27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10株;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从中筛选出对谷子白发病卵孢子具有潜在生防效果的重寄生真菌是木霉菌株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相似文献   

10.
苦瓜枯萎病生防木霉的筛选鉴定及其定殖的q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绿色防控苦瓜枯萎病,本研究从苦瓜根际土中分离出多株木霉,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和盆栽防病试验进行拮抗苦瓜枯萎病菌的木霉菌株筛选,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在苦瓜植株及土壤中的定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两株防效较好的木霉菌株M2和MX,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54.63%和45.72%。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M2菌株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MX菌株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木霉菌株M2和MX均不能在苦瓜植株中定殖,但在土壤中可以稳定定殖。两个木霉菌株具有应用于苦瓜枯萎病的田间生物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山东省不同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中木霉数量测定,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地带、有机质多的土壤木霉量多.为2.04万个/g干土,占真菌总数的6.86%;氧气密集处的土壤木霉量多,为1.8万个/g干土;有农药、化肥等污染的土壤或极端环境的土壤木霉量少,比如棉花地55个/g干土。聚类分析不同土壤生态环境木霉的数量,生态区分为五大类,分别为一般农作物土壤、贫瘠土壤、蔬菜和绿化地水分较足土壤、草地和温室及保护地水分充足土壤、有机质丰富的常绿山林。因此,不同生态环境的土壤对木霉的生存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核盘菌菌核重寄生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湖南、河北、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12个省市(区)采集土样103份,采用室内菌核诱捕的方法分离得到了148个真菌菌株,分别属于12个属。其中黏帚霉属(Gliocladium spp.)77个菌株,包括4个种,占全部分离菌的52.03%,为优势种群;其次为青霉菌(Penicillium spp.)21个菌株,分离率为14.19%;镰刀菌(Fusarium spp.)16个菌株,占10.81%;木霉菌(Trichoderma spp.)13个菌株,占8.78%;轮枝菌(Verticillium spp.)8个,占5.41%。对其中寄生率较高的菌株进行回接,结果表明,黏帚霉和木霉寄生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核的能力强,接种1周后导致菌核腐烂,但不同菌株之间存在差异;而镰刀菌、轮枝菌对菌核的寄生能力较差。并且,首次用菌核诱捕的方法从云南省玉溪市烟草田土壤中分离获得了一株能寄生菌核的捕食线虫丝孢菌,经鉴定为椭圆单顶孢[Monacrosporium ellipsosporum(Preuss)Cooke&Dickinson]。  相似文献   

13.
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木霉和粘帚霉菌株筛选及生防的初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2年6月至12月中旬,用4批共200颗菌核作诱饵,分离到粘帚霉(Gliocladiumspp.)、木霉(Trichoderma spp.)、镰刀菌(Fusariumspp.)、青霉(Penicilliumspp.)、毛霉(Mucorspp.)、根霉(Rhizopusspp.)、曲霉(Aspergillus spp.)、腐霉(Pythiumspp.)和少量难鉴定菌株,共计171个菌株,其中粘帚霉80株、木霉55株,分别占46.8%和32.2%,在不同采样期内均为优势种群。所诱捕的木霉经鉴定分为7个种,哈茨木霉和康氏木霉出现较早,而黄绿木霉和拟康氏木霉出现较迟。通过测定所获得木霉菌株对核盘菌的拮抗作用,筛选出Tk1、Th2生防潜能较好的菌株。经离体叶片测定,Tk1和Th2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0.6%和89.1%。  相似文献   

14.
Trichoderma species from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Seventeen species of Trichoderma, isolated from soil or tree bark from Ch ina are identified 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and from their phylogenetic position inferred from parsimony analyses of nucleotide sequ ences of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s of the rDNA cluster (ITS1 and 2) and partial sequences of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 (te f1) . There were T.citrinoviride, T.longibrachiatum, T.sinensis in section Long ibrachiatum, T.…  相似文献   

15.
从3种基质分离的木霉种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福建省的食用菌、植物线虫虫体和植物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125个木霉(Trichoderma)菌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培养性状,鉴定出5种木霉,分别是哈茨木霉(T.harzianum)、绿色木霉(T.viride)、康氏木霉(T.koningii)、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和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植物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种为哈茨木霉和绿色木霉;食用菌上的优势种为康氏木霉和拟康氏木霉;植物线虫虫体上的优势种为绿色木霉.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烟田土壤真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从辽宁省11个县区采集的267份烟田土壤进行分离,共鉴定出真菌20个属26个种。其中接合菌4属2种,有丝分裂孢子真菌16属24种。优势种群为: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ichoderma和镰孢霉属Fusarium,其数量分别占分离真菌总数量的31.87%,25.41%,17.43%和14.39%  相似文献   

17.
辽西河滩地杨树立地质量代换评价及适地适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数量化地位指数方法实现了小青杨、北京杨、小钻杨、健杨等辽西主要适宜杨树种类间的立地质量代换评价,建立了6对树种转换评价的配对方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适地适树分析,将江西河滩地分为5个地力等级,分析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各树种生长特性,在高地位质量条件下健杨生长最好,在中等立地条件下小钻杨为最优造林树种,在立地条件较差时小青杨、小叶杨较为适宜,北京杨则不作为辽西今后大力发展的树种。最后为不同地力等级内的各立地类型设计了最优造林树种和主要的改土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将油菜菌核病菌 (S .sclerotiorum)之菌核作为诱饵埋入油菜土壤中 ,二个月后从菌核表面和内部分离到 5 2株木霉 ,其中黄绿木霉 (T .aureoviride) 2 5株 ,占总数 48 1% ;钩状木霉 (T .hamatum) 17株 ,32 7% ;哈茨木霉 (T .harzianum ) 7株 ,13 3% ;康氏木霉 (T .koningii) 2株 ,4 0 % ,以及拟康氏木霉 (T .pseudokoningii) 1株 ,2 %。将木霉菌株与核盘菌在PDA平板上的玻璃纸条上对峙培养 ,发现木霉菌丝平行于核盘菌菌丝生长 ,并伸出短枝样菌丝或勾状菌丝紧紧附着在核盘菌丝上 ,最终导致核盘菌菌丝断裂和消解。如果两菌直接在PDA平板上双相生长 ,2 4h后两菌落接触 ,在多数情形下 ,在核盘菌一侧会产生褐色、黄褐色宽窄不等的拮抗带 ,拮抗带中的核盘菌菌丝肿胀、断裂和原生质解体。 2周后有 42个木霉菌落覆盖过核盘菌菌落 ,占供试木霉菌株的 84%。而且核盘菌菌落中形成的菌核数量比对照明显减少 ,有些木霉菌株能完全抑制菌核产生。木霉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核盘菌菌丝的生长、菌核的数量和大小有明显影响。而挥发性代谢产物仅仅对菌核大小有一定抑制作用。将拮抗作用强的木霉菌株培养物导入土壤后 ,埋入土壤中的菌核多数将发生腐烂 ,即使未腐烂的菌核其产子囊盘萌发能力也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