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四川省油橄榄引种品种果实含油率及其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测定四川省开江县、广元市、西昌市引种的共70个油橄榄品种果实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果实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西昌油橄榄品种果实含油率为15.73%~23.75%,开江为12.44%~23.37%,广元为10.62%~21.97%,西昌油橄榄引种品种的平均果实含油率已接近地中海原产地,而开江和广元低于地中海;橄榄油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烯酸组成,占橄榄油总脂肪的99%以上,西昌油橄榄品种平均饱和脂肪酸含量(16.59%)略低于开江(17.27%)和广元(17.09%),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3.06%)略高于开江(81.97%)和广元(82.87%);以油橄榄品种果实含油率、脂肪酸组分含量等指标,评价各种植区油橄榄品种品质,筛选出开江县红花山川东北油橄榄品种园优质品种23个,广元市油橄榄优质品种10个,西昌市油橄榄优质品种5个.莱星和佛奥2个品种测定结果表明:果实含油率与年均温、1月平均气温、≥10℃年积温和年日照时数成正相关关系,与7月平均气温、年均相对湿度和年降雨量成负相关关系;影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年均温和≥10℃年积温;而饱和脂肪酸与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均相对湿度呈正效应,与年日照时数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2.
我国1964—1979年间引进的油橄榄餐用品种均已开花结果。经对其果实经济性状的测定表明,大部分品种保持了原有的特性,突出特点是果实大、果肉率高。典型的餐用品种有“戈达尔”、“贝拉”、“软阿斯”、“小平果”、“卡蒙·小平果”、“皮肖利”、“坦彩”以及我国选育的“中山_(24)”、“城固_(22)”。这些品种的果实单粒重量为4.58—9.02g;果肉率85.1—89.9%。果肉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可溶性糖类占1.5—8.7%,粗蛋白3.8—11.9%(其中包括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630—1280 mg/100g、6种非必需的氨基酸780—2450mg/100g);矿质元素1.7—2.2%(包括Ca、Mg、K、Na、P常量元素和Zn、Mn、Cu、Fe微量元素);以及7.9—15.8%的橄榄油。 研究初步确定了我国油橄榄餐用品种果实的分类标准;不同果实加工产品类型(青果型、黑果型)的适时采收期。  相似文献   

3.
油橄榄不同品种果实性状及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陇南市普遍栽培的8个油橄榄品种果实外部性状及品质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橄榄品种间果实外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各性状中果形指数变异最小.8个品种中,可用作油用品种的有佛奥、皮削利、莱星、配多灵、鄂植8号,果用品种有阿斯.  相似文献   

4.
对光皮树果实大小、鲜干重、含水率、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树果实在整个发育过程呈现“S”曲线变化,果实含油率最大可达到34.23%。果实发育初期含水率最高,而在果实发育后期主要是干物质的积累,含水率较低。在光皮树果实油中,硬脂酸含量最低,维持在2%左右,油酸亚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70%以上。整个发育过程,棕榈酸的含量一直降低,导致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变化也是递减的。  相似文献   

5.
油橄榄是一种高产优质的木本油料树种,经济寿命长,果实可榨油和制作罐头,鲜果含油率一般在20—30%左右。橄榄油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油,营养价值高。同时橄榄油在医药、化工等方面也有特殊用途。我国的油橄榄多从阿尔巴尼亚引进。发展油橄榄不仅关系到中阿友谊,也是我们开辟新的油源,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的一项具体措施。我省从一九六○年开始引种油橄榄。一九六四年周总理访问阿尔巴尼亚时,阿尔巴尼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不同油茶物种及品种果实中甘油三酯的组成。[方法]采用HPLC-MS、主成分分析方法对6个不同油茶物种和9个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中甘油三酯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24种甘油三酯,主要为OOO(三油酸甘油三酯)、OOL(1,2-二油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OP(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三酯)等不饱和甘油三酯,其中,不同油茶物种果实OOO、OOL含量较高的均为浙江红花油茶(21.18%、17.70%),OOP含量较高的为普通油茶(14.62%);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OOO含量较高的为长林166号(45.83%),OOL含量较高的为长林18号(21.05%),OOP含量较高的为长林53号(16.90%),含量均超过10.00%。不同油茶物种和品种果实甘油三酯的综合排名与其含油率排名均存在差异。[结论]结合含油率与甘油三酯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出,不同油茶物种果实中,浙江红花油茶表现较优,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中,长林21号表现较优。研究结果为油茶籽油指纹图谱构建、品质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长林系列品种油茶籽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引种栽培的长林品种油茶籽含油率和脂肪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果时间对含油率影响大,不同品种间含油率差异显著.长林3号含油率比原产地高0.80%,长林4,18,23,27号引种后含油率与原产地差异不大,审定的长林3,4,18,23号和27号比对照分别大10.10%,4.65%,6.35%,11.63%和10.51%.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4种脂肪酸组成.油酸含量在72.40%~84.70%,均值为79.34%;亚油酸含量在4.30%~15.50%,均值为9.47%;棕榈酸含量在6.60%~9.00%,均值为7.75%;硬脂酸含量在1.20%~3.10%,均值为2.03%.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品种佛奥(Frantoio)和城固32号(Chengku-32)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油脂的形成与积累,油的特性及脂肪酸成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其结果是,两品种油脂形成与积累最快时期为7月中旬至9月中旬。佛奥的果肉含油率为干重的64.83%,城固32号的果肉含油率为干重的57.54%。两种油脂的特性和脂肪酸成份基本相同。研究还发现两品种均含有棕榈烯酸1.8—2.6%和亚麻酸0.4—2.4%,并不含豆蔻酸。  相似文献   

9.
油橄榄是一种高产优质的木本油料树种,经济寿命长,果实可以榨油和制作罐头,鲜果含油率一般在20—30%左右。橄榄油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油,营养价值高,并在医药、化工等方面也有特殊用途。  相似文献   

10.
1980—1987年在湖北省武昌、宜昌、巴东和陕西省城固等地的8个县(市)进行了油橄榄丰产栽培中间试验,总面积约133.3ha。结果表明,佛奥品种在各主要中试点生长发育良好,生态适应性强,花型优越(完全花百分率高达80—95%),具有一定的自交结果能力(自交座果率1.96—2.40%),果实品质好(果肉率79.0—79.2%),含油率高(干果44.08%,干果肉71.5—73.9%),早实丰产,适合作为主栽品种。城固32、莱星同佛奥品种花期一致,授粉可配性高(正、反交座果率分别为7.13—9.35%、10.64—11.25%),作为授粉品种和佛奥搭配种植可增加油撖榄园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油桐种籽油脂合成及其在品种类型上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桐种籽成熟过程中,种籽的含油量和水分含量是负相关。水分的亏缺,严重影响了油脂合成。从 8月 25日至 9月 15日含油量上升23.8%,而含水量下降24.55%,桐酸含量也上升,与此同时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以及亚麻酸的含量下降。桐酸在总脂肪酸含量中占79.42%。脂肪酸的累积、转化最活跃时期在8月份和9月上旬,这时期油桐栽培水分供应是至关重要的。 油桐不同种和品种(类型)脂肪酸组成有明显差异,以桐酸变化幅度最大,差值达16.06%。在这些样品中,桐酸含量超过76%的有15份,均为三年桐,其中少花单生果品种(类型)占12份,千年桐桐酸含量均不到70%。从油质来说,三年桐优于千年桐。在三年桐中少花单生果品种(类型)具有桐酸含量高,亚油酸、油酸含量较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油橄榄中试园土壤条件及其营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3—1987年对湖北省武昌、宜昌、当阳县和陕西省城固县油橄榄中试园土壤与营养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橄榄生长较好的(一类树下)土壤条件是pH7—8,CaCO_3>5%,有机质>1.8%,速效N>74.4—87.4mg/kg土,速效P>40mg/kg土,速效K>200mg/kg土,交换性Ca103—181mmol/kg土,交换性Mg24—34mmol/kg土。生长结实好的一类树叶片营养指标为N2.0—2.5%,P_2O_5 0.14%,K_2O 1.5%,CaO 4.0%,MgO 0.8%。通过分析建立了预测产量和施肥控制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3.
采集"常德铁城一号"、寒露籽和霜降籽3种油茶品种的鲜果,对其品种特性与采摘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铁城一号"具有"两大三高"的优点,鲜果平均重12.88 g,比一般寒露籽大91.6%,最大果达41 g;种子平均重1.23 g,比一般寒露籽大80%;干籽出仁率达71.27%,比寒露籽高0.46%;7年生单株产量平均达10.97 kg,比青林霜降籽高63.5%,单位面积平均产油达99.69 kg/667m2,比青林霜降籽高75.2%。霜降籽鲜果出干籽率为21.53%,比寒露籽低20.5%;鲜果含油率为7.24%,比寒露籽低22.4%;果实成熟迟,霜降籽在10月下旬开始成熟,比寒露籽迟20 d左右;种子中茶子象甲虫口密度为5.08%,比寒露籽高23倍。寒露籽种仁含油率10月10日达48.8%,成熟度为93.2%,开始裂果;霜降籽种仁含油率10月26日为48.77%,成熟度为94.3%,开始裂果。因此,在常德市寒露籽宣在寒露节气开始采摘,霜降籽宣在霜降节气开始采摘。  相似文献   

14.
为给漆油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产区不同品种漆树果实(以下简称漆籽)为试材,利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漆籽种仁的含油率和漆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1)南北漆树产区4个不同品种漆树种仁含油率分别为20.04%、21.03%、16.03%、15.07%,差异显著,且南方产区漆树种仁含油率高于北方产区;(2)南方产区漆油中脂肪酸成分至少有20种,其中主要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测定到的脂肪酸含量)的97.95%以上(含97.95%);北方产区漆油中脂肪酸成分至少有21种,其中主要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测定到的脂肪酸含量)的97.28%以上(含97.28%);(3)南北漆树产区不同品种的漆油在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构成上,存在较大差别。4个不同品种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百分比在78.26%~83.00%之间,最大差值为4.7%。(4)二十三烷酸和十五烷酸等2种脂肪酸在南北产区漆油之间存在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高亚油酸含量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国油茶优良无性系评选鉴定标准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油茶产量和油脂品质及其相关特征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产量和品质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油茶无性系间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具有差异性和遗传稳定性,产油量与鲜果含油率和种仁含油率成极显著正相关,与脂肪酸组分间无明显相关,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成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鲜出籽率和棕榈酸成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在茶油产量(750 kg·hm-2以上)和油脂品质(亚油酸含量8.5%以上)双重指标体系控制下,从60个油茶无性系中选育出赣石848,赣6,赣68,赣兴46,赣石834,赣71等6个高亚油酸油茶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产油量平均为1 063.1 kg·hm-2,油酸含量80.0%,亚油酸含量9.7%.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不同品种油橄榄叶果之间多酚含量的差异,以云南引种的16个品种油橄榄叶样及13个品种的果渣样为原料,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选出微波辅助提取油橄榄多酚物质最优水平组合为:萃取功率为600 W、萃取时间为20 min、萃取温度为120℃、乙醇-水溶液浓度为40%,以此为微波萃取工艺条件,提取油橄榄叶样及果渣样中多酚物质,并测其含量。结果表明,叶样多酚含量鄂植8号中的最低,为1.02%,城固53中最高,为8.29%;果渣样品中多酚含量,阿斯最低,为0.64%,而莱星最高,为1.56%,油橄榄叶样中多酚含量平均值(4.21%)大于果渣中多酚平均含量(1.10%)。实验结果为从油橄榄中获取天然抗氧化剂,以延伸油橄榄产业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沤置后油茶果实内物质的转化和积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采摘后的油茶果实内物质的转化和积累规律。把形态上已经成熟的油茶鲜果进行沤置处理,测定结果表明沤置后能使油茶果实产生后熟作用。沤置5—7天后油脂积累达最高水平(50.07%),继续沤制时油脂含量下降;沤置后的油茶果其油脂组成也发生了变化,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不能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该研究结果为采摘后的油茶果如何进行后期处理以提高出油率和油的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称质量的方法,对盆栽油橄榄灌溉20%、40%、60%、80%、100%、120%、140%蒸腾蒸发量(ET0),进行产量与果实品质研究。结果表明,灌溉量为100%~140%ET0时单果重、果肉率最高;100%ET0时产果量最高;40%ET0时含油率最高;80%ET0时产油量最高。对于果用油橄榄最佳灌溉量范围为100%~140%ET0,油用油橄榄最佳灌溉范围为60%~100%ET0。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果实含油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为材料,对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油茶果实含油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油茶鲜果含油率的影响差异很大,B-9、GA和乙烯利等3种生长调节剂对油茶鲜果含油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比对照增22.4%、16.2%和11.2%,喷施生长调节剂后,还可使油茶鲜果含油量的快速积累提前到9月上旬;叶面喷施GA和B-9可以促进油茶种仁含油量提高42.6%和40.4%,比对照增18.0%和11.9%;喷施稀土和NAA对提高种仁含油率有反作用;油茶鲜果出籽率在8月中旬到10月下旬期间,呈现马鞍形增长的趋势,但喷施生长调节剂对其作用不明显;油茶果实后熟期以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茶果出油率和出干籽率提高有促进作用,喷施赤霉素加萘乙酸(GA NAA)和只喷施赤霉素(GA)的处理出油率最高达6.01%和5.95%,分别比对照增22.1%和2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