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盐胁迫下大豆耐盐性与籽粒化学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研究了不同耐盐类型大豆品种耐盐性的表现和耐盐性与籽粒化学品质的关系。在14-15ds/m低盐浓度下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降低,18-20ds/m高盐浓度下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提高,脂肪含量极显著降低,高盐浓度对蛋白质的胁迫效应和方向与低浓度相反。在低盐浓度下棕榈酸,亚油酸降低,油酸,硬脂酸,亚麻酸相对含量对IUFA(脂肪酸不饱和指数)提高。高盐浓度下油酸提高,其它脂肪酸降低,耐盐品种的油酸,亚油酸变化方向与敏感品种相反。相同盐浓度对不同耐盐类型品种作用效应不同,耐盐 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及IUFA高于盐敏感品种,品质优于敏感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大豆蛋白质,亚麻酸,亚油酸与IUFA呈极显著正相关,脂肪及油酸与IUFA极显著负相关。同一性状在不同盐浓度下相关方向有异同。  相似文献   

2.
磷对大豆不同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土壤盆栽试验表明,低磷处理下大豆品种的籽粒产量很低,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施磷后大豆的产量极显著增加,但增产效果品种间差异也极显著。施磷大大降低籽粒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而增加脂肪含量;对脂肪酸组成中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指导湖北省籽粒型大豆新品种选育,分析了1987—2022年湖北省审定的60份籽粒型大豆品种试验数据,研究审定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性状及抗病性的变化规律与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审定品种的遗传变异中,品质性状变异较小,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变异较大。审定品种的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产量和脂肪含量随年份更替呈上升趋势,全生育期、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蛋脂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2015—2022年湖北省审定的籽粒型大豆品种对SMV的抗性主要为中间型,在今后育种过程中对SMV抗性的选择仍需加强。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277),单株粒重与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554, 0.646)。因此,在今后湖北省籽粒型大豆品种选育过程中,应着重关注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的协同改良,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生殖生长期源库改变对大豆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王光华  刘晓冰 《大豆科学》1999,18(3):236-241
利用蛋白质,脂肪含量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在R1和R5期,通过去叶或去英,研究源库改变对大豆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R1期和R5期去叶1/3对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然而,R1期全去叶,减少了单株英数,产量降低,但对品质影响不明显;R5期全去叶,降低了每英粒数和百粒重,有利于蛋白质积累,而不利于脂肪积累,产量降低,R5期去英1/3增加了单英粒数和百粒重,产量略有提高,脂肪积累增多,蛋白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12份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3.30±2.69%;脂肪平均含量为16.76±1.41%,说明陕西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为60.05±2.48%.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4**).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与生育日数正相关与株高负相关,其程度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而脂肪含量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花色、茸毛色、结荚习性、粒色、粒形的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不同粒色、粒形和结荚习性间的差异最为明显,无限结荚习性、籽粒为黑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籽粒为双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低.研究结果为大豆品质育种选择亲本和杂交后代处理的提供依据,并筛选了12份高蛋白和大粒的品种供育种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小麦叶与非叶器官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C) 活性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在春不浇水和春浇2水两种水分条件下,对11个冬小麦品种旗叶、穗、颖片及籽粒的PEPC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该酶活性与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品种和不同器官间PEPC活性存在明显差异,且受水分条件的影响.与正常供水处理(春浇2水)相比,水分胁迫处理(春不浇水)灌浆期旗叶PEPC活性下降,而颖片PEPC活性相对稳定,籽粒PEPC活性上升.水分胁迫使最终粒重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灌浆期旗叶PEPC活性与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504~*),颖片PEPC活性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弱的正相关,籽粒PEPC活性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92~(**)).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大豆品种改良,本文对101份1982-2021年江苏省审定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抗性演变趋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审定品种株高、主茎节数均随年份呈下降趋势,单株荚数、百粒重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其中淮北品种株高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审定品种(其中淮北品种60个,淮南品种41个)产量随年份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年均增产21.08 kg·hm-2,且R2大于0.600,上升线性关系较为明显。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均随年份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淮北品种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产量与生育期、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合理缩短生育期、减少主茎节数、降低株高与结荚高度可促进产量提升,产量与品质协同提升可为高产优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施钼对夏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钼对夏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钼明显促进了夏大豆株高和底荚高的增长,增加了夏大豆的百粒重,总荚数和单株籽粒重,提高了夏大豆产量,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但公顷脂肪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黑龙江省东部垦区主栽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的演化趋势,选用了1980~2004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12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其农艺性状的差异,并计算各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高产型品种的产量增幅最大,近期比中期增产17.2%,比早期增产23%;高蛋白品种次之,增产7.2%.高产、高蛋白品种近期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比中期均有显著增加,同时高产品种的单株粒重也有显著增加;在高油品种中只有单株荚数近期比中期有显著增加.近期育成的大豆品种的株高比中期降低,主茎节数显著增加.高油型品种近期比早期脂肪含量显著提高0.82%,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1%;高蛋白品种近期比中期脂肪含量显著降低0.71%.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改良潜力看,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节数改良潜力较大,而株高、百粒重、蛋白质、脂肪的改良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探究外源喷施油菜素内酯(EBR)对开花期大豆高温胁迫下抗逆性的影响。试验于2014-2015年在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基地进行,以大豆品种南农99-6为试验材料,在花后7 d进行EBR预处理,花后11 d进行高温胁迫,持续4 d。分别在花后11 d(EBR处理结束)、15 d(高温胁迫结束)、19 d(恢复常温后4 d)、27 d(恢复常温后8 d)取样。探究外源EBR对大豆常温及高温胁迫下光合、生物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EBR显著提高了常温和高温胁迫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且增加了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除此之外,外源EBR显著提高了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可溶性总糖及淀粉的含量,降低了粗油脂的含量,改善了大豆籽粒的品质。综上所述,外源喷施EBR预处理不但可以通过提高常温和高温条件下大豆叶片的光合能力,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而且提高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改善了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352份野生大豆和16份半野生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的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变异较大,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野生大豆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低于半野生大豆,且变异较小。野生、半野生大豆的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inoculation with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 and Rhizobium, o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common bean (Phaseolus vulgaris L.) cultivars was investigated in 2 consecutive years under field condition of plant grow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soil beneficial bacteria can positively affect symbiotic performance of rhizobia. PGPR strains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P-93 and Azospirillum lipoferum S-21 as well as two highly effective Rhizobium strain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Common bean seeds of three cultivars were inoculated with Rhizobium singly or in a combination with PGPR to evaluate their effect on growth characters. A significant variation of plant growth in response to inoculation with Rhizobium strains was observed. Treatment with PGP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od per plant, number of seeds per pod, weight of 100 seed, weight of seeds per plant, weight of pods per plant, total dry matter in R6 as well as seed yield and protein content. Co-inoculation with Rhizobium and PGPR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reatments of bacteria increased yield; however, strains Rb-133 with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P-93 gave the highest seed yield, number of pods per plant, weight of 100 seed, seed protein yield, number seed per pod, seed protein yield.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盐胁迫下腐植酸浸种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清水和腐植酸浸种,测定了NaCl胁迫下萌发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幼苗根系和叶片的总可溶性糖、蔗糖和果糖含量,以及浸出液的电导率。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萌发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降低,幼苗根冠比增加,但幼苗整体鲜重降低,叶片和根系浸出液电导率增大,总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叶片蔗糖和果糖含量增加,根系蔗糖含量降低。腐植酸浸种降低了α-淀粉酶活性,增加了叶片总可溶性糖和根系蔗糖含量,减少了根系总可溶性糖和叶片蔗糖含量,降低了叶片和根系浸出液电导率。推测腐植酸浸种可能是通过调控果糖浓度变化,缓解了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质膜损伤。  相似文献   

14.
以水稻品种准两优527和Ⅱ优162为材料,研究了开花期水分胁迫对其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千粒重和结实率显著下降,导致单株产量降低,同时株高降低、叶面积减小、叶绿素含量降低;水分胁迫后,稻米的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上升,蛋白质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其中,整精米率受到的影响最大。因此,水稻开花期田间保持适宜的水分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以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杂交组合(N23674×BB52)亲本及其经逐代耐盐性筛选获得的4个F4∶5家系为研究对象,对其苗期耐盐性、农艺性状、籽粒品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F44个株系的农艺性状都介于两亲本之间。盐胁迫下F5株系幼苗的耐盐系数、干物质积累和相对生长速率高于母本栽培大豆N23674,其中4076株系最为突出。籽粒品质较其父本BB52种群有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籽粒中蛋白质和多数必需氨基酸、含硫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高于双亲,粗脂肪含量介于双亲之间,且接近于其母本N23674;4076和4111株系亚油酸含量超过双亲。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夏大豆育种,对2006-2017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品质及抗性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产量水平明显提高;株高、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茎节数略有上升;生育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底荚高度略有下降。粗蛋白含量整体略有上升,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参试品种(系)中达到高蛋白和高脂肪标准的品种 (系)分别有20个、82个。参试品种(系)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水平不断提高,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水平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产量与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7株系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 株粒重是产量的正向作用因子;主茎节数是产量的负向作用因子。以上结果综合表明:单株粒重是黄淮海地区大豆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夏大豆品种选育时,应注重主茎节数适中、单株粒重较高的亲本组配及后代单株的选择,同时还要重视品质,强调抗性,从而选育出适宜黄淮海地区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品种金穗3号、陇单339、陇单602和先玉335为材料,设对照(CK)、中旱(T1)、高旱(T2)3个处理,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光合特征参数、生理生态指标、产量相关性状指标及品质指标,分析干旱胁迫对玉米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与对照相比玉米株高、穗位高、单株生物量、单株穗重、单株粒重、穗长、百粒重和小区产量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高旱胁迫下,分别降低19.78%、19.06%、36.76%、44.50%、45.08%、24.01%、22.81%和62.89%。空秆率增加,粉丝间隔时间增加1.17~3.17 d;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叶面积指数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呈下降趋势;子粒粗脂肪和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淀粉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在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可种植金穗3号及相似品种,适当控水可提高子粒品质。  相似文献   

18.
锌肥对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锌肥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锌肥促进了花生的营养生长,增加了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增加了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施锌提高了花生产量,增加了籽仁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其中施锌量为30kg/hm2时,花生产量最高,增产幅度达7.52%,其增产原因是增加了单株结果数,提高了果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育苗断根移植的方法研究了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特性。切断主根解除了根的顶端优势,促使侧根大量形成。从分枝到鼓粒期,根容量、根干重均比对照高,到结荚期达到高峰,断根移植后增加了根瘤数量,特别是中小根瘤比对照增加明显,并提高了根瘤固氮活性,固氮量比对照增加3.6—5.5(mg/株·天),改进了大豆氮素供应状况。断根移植后还增加了叶绿素的含量,光合速率高,植株生长繁茂,表现单株鲜重、单株叶面积均比对照高。从产量构成因素看,断根移植后株高变矮,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均比对照明显增加,大豆产量可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20.
高温对玉米植株形态与功能、产量构成及子粒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敏型玉米品种驻玉309为材料,设置两个高温处理,研究不同程度日间高温对玉米产量及穗部性状、物质生产及转运、子粒库容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HT1)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极高温(HT2)显著降低玉米结实率和产量。植株株高在HT2下表现为降低,叶面积则表现为HT2CKHT1。花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吐丝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但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HT2降低穗粒数和总干物重,增加了成熟期茎、叶、苞叶干物质占单株地上干物质总重比例。高温胁迫增加子粒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显示,HT1处理下玉米通过自身增加物质转运能力应对高温胁迫,HT2通过显著降低穗粒数而影响子粒库容减小,造成不可逆损伤,同时影响了玉米源(叶面积)和流(物质转运与分配)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