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述了黄瓜作物单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包括花药培养、未授粉子房培养,辐射花粉诱导单倍体培养在黄瓜育种中的应用;总结了近年来所采用的黄瓜染色体倍性鉴定方法和加倍技术;讨论了目前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羽衣甘蓝双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属十字花科(Cruciferea)芸薹属(Brassica)植物,其园艺品种具有叶色鲜艳,耐寒性强的特点,是一种特别适合于晚秋至早春使用的赏食兼用型植物材质。其杂种优势强,商品种基本为F1杂种。在多年观赏羽衣甘蓝双单倍体育种实践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包含商品种及其F2至F3代,以及新配制杂交组合在内的103份试材基因型的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纯系培育及其育种应用进行总结报道。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在皱叶、圆叶、羽叶、插花四大类型材料中均获得了DH植株,具胚状体形成的基因型频率为77.7%,55.3%的试材获得了小孢子再生植株;不同基因型平均每皿(3×105小孢子)的出胚数在0~314个之间,DH系间的杂种具有更高的出胚能力。整体上羽衣甘蓝胚状体发育同步性不高,胚状体的植株再生率在0~51.3%之间。F1比其自交后代具有更好的胚状体发生能力,在F2~F3代中,仍然存在具有较好胚状体诱导能力的单株。小孢子植株的倍性复杂,包含单倍、二倍、三倍、四倍及混倍体,二倍体率平均为42.7%。F1材料的小孢子再生株表型多样性丰富,叶色、叶型、株型等性状在DH系中得到了快速固定和多层次表现,隐性基因性状得到表达;F3代材料的小孢子再生株表型性状趋同性高,变异幅度低。与常规育种相比,采用DH技术,可以在羽衣甘蓝F1新品种培育上缩短一半以上的时间。本研究结果不仅为羽衣甘蓝,而且也为其他作物的DH育种提供了较完整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雄配子体为受体的转化技术(male germ line transformation)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植物转化技术。此技术的基础是:单核晚期植物小孢子在体外发育成正常、可育花粉粒的培养体系。具体程序为:分离单核晚期小孢子,通过目前广泛使用的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基因导人此期的小孢子,体外培养小孢子至成熟,选择稳定转化的花粉粒对野生型植物进行授粉。在所得的植物种子中筛选转化植株。目前,这种技术已成功地在烟草和金鱼草上建立。  相似文献   

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作物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英杰  杨剑飞  王宇 《核农学报》2019,33(8):1508-1518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一种针对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变异进行基因分型,寻找某一群体内性状与分子标记或候选基因间关系的分析方法。GWAS对于连锁标记开发、目的基因挖掘和复杂性状的遗传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在作物数量性状研究和作物育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综述了利用GWAS挖掘与作物重要性状关联基因的研究过程中,群体结构、群体数量、连锁不平衡(LD)等因素对GWAS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GWAS在粮食作物育种研究中取得的最新进展,初步讨论了GWAS对作物遗传育种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为利用GWAS在作物育种方面的运用,促进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提高育种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作物研究过程中生态场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生态场理论是物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现主要应用于森林生态领域研究,而在作物研究领域尚未应用。研究分析了近年来作物育种、生理和栽培的研究方向与特性,初步尝试如何在农作物育种、生理和栽培方面应用生态场理论,对现代育种研究和栽培理论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克服甘蓝类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细菌污染,以1个青花菜纯合系和2个结球甘蓝纯合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种抗生素——头孢噻胯和羧苄青霉素对小孢子培养中细菌污染、胚胎发生和胚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抗生素的添加(25、50、100、200 mg·L~(-1))能够显著降低小孢子培养中的细菌污染;50 mg·L~(-1)头孢噻胯和羧苄青霉素的添加显著促进了结球甘蓝、青花菜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频率;抗生素处理高于50 mg·L~(-1)时,小孢子死亡率升高,同时小孢子的发育受到抑制。本研究报道了抗生素在小孢子培养中的双重作用,尤其是对于胚胎发生的促进作用,这对加快单倍体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瓜单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黄瓜作物单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包括花药培养、未授粉子房培养,辐射花粉诱导单倍体培养在黄瓜育种中的应用;总结了近年来所采用的黄瓜染色体倍性鉴定方法和加倍技术;讨论了目前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花培育种效率,拓宽花培杂交亲本可利用的基因型,以86份甘肃主栽小麦和骨干亲本为供试材料,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分析并评价其花药培养特性,探讨所筛选的具有高花药培养力基因型材料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在供试小麦材料中,春小麦较冬小麦更易于诱导愈伤组织并分化出绿苗;愈伤组织诱导率与绿苗分化率及白苗分化率之间不具有相关性;绿苗生产率可作为评价小麦花药培养力的重要指标。此外,86份材料中共筛选出9份具有较高花药培养力的材料。研究结果可为利用甘肃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花培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所筛选出的高花药培养力材料在花培育种、DH群体构建、小孢子培养和无性系变异机理等基础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它在作物育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应用专用系统的理论方法,进行“玉米良种综合评价专家系统的研制”,以增强玉米育种工作的预见性,提高玉米育种工作效率,为智能技术在吉林省农业上的应用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秋水仙碱诱导银白杨花粉染色体加倍及其细胞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银白杨倍性育种进展,利用秋水仙碱溶液注射处理,对银白杨花粉染色体加倍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常规压片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了秋水仙碱处理对小孢子母细胞染色体行为和微管骨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加秋水仙碱处理可诱导银白杨花粉染色体加倍,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细线末期-粗线期施加0.5%秋水仙碱溶液注射处理7次,可获得最高达82.23%的2n花粉。由于注射处理5次与7次诱导效果差异不显著,从节约成本和降低毒害考虑,在实际应用中以0.5%秋水仙碱溶液注射处理5次为宜;(2)秋水仙碱处理导致银白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异常,包括双线期细胞核仁数目增多、微核形成,终变期染色体紧贴核仁,中期I染色体发生极度收缩聚集成团;(3)受秋水仙碱影响,银白杨小孢子母细胞细胞质微管骨架分布发生紊乱。粗线期小孢子母细胞内微管骨架不再呈网状均匀分布于细胞质,而是聚集呈短带状,从而失去对染色体行为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