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采用粪便内蠕虫虫卵检查法,对四川红原县牧区采集的39份粪样品,其中牦牛30份,藏羊9份,对6种常见寄生虫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这几种寄生虫的检出率为球虫(牦牛57%;藏羊67%)、线虫(牦牛57%;藏羊100%)、前后盘吸虫(牦牛43%;藏羊22%)、肝片吸虫(牦牛23%,藏羊11%)、鞭虫(牦牛7%)及绦虫(牦牛3%)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川西北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实际,提出了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和生物资源,是环青海湖地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支柱畜种之一,在草原畜牧业中由于牦牛依赖天然草场终年放牧,寄生虫的感染极为普遍,寄生虫病是制约牦牛饲养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为了更好地防治牦牛寄生虫病,我们于2009年4月份对海晏县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5年~2006年对唐古拉山地区饲养的青海高原牦牛养殖情况进行了调查.据统计,唐古拉山地区现有牦牛12 400头,其中,适繁母牛4442头,母畜比例为35.82%.牦牛产肉、泌乳性能、产毛、役用及繁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唐古拉山地区牦牛对高寒的气候环境及粗放的饲养管理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西藏高原是我国牦牛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占全国牦牛数量的90%以上,其中林芝地区是藏东南山地牦牛集中产区,海拔2 100~5 000 m,草场主要是高山草甸、山地草甸和高山灌丛草场.本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7~9 ℃,相对湿度60%~70%.林芝地区种畜场位于海拔4 000 m左右的鲁郎县,牦牛在西藏林芝地区畜牧业生产中具有独特的经济地位.近年来,该地区牦牛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以及抗病力逐渐下降,为了搞清其原因,我们首次对林芝地区种畜场牦牛进行了寄生虫种类、分布、流行规律和危害情况的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来源来自林芝地区种畜场牦牛8头(两岁公牦牛4头,成年公母牦牛各2头),部分牦牛均在半年前不同时期进行过驱虫.  相似文献   

5.
西藏林芝地区种畜场牦牛寄生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高原是我国牦牛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 ,占全国牦牛数量的 90 %以上 ,其中林芝地区是藏东南山地牦牛集中产区 ,海拔在 2 1 0 0~ 50 0 0 m之间 ,草场主要是高山草甸、山地草甸和高山灌丛草场 ,本区气候温和湿润 ,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 7~ 9℃ ,相对湿度 6 0 %~ 70 %。林芝地区种畜场位于海拔 40 0 0 m左右鲁郎县。牦牛在西藏林芝地区畜牧业生产中具有独特的经济地位 ,近年来 ,该地区牦牛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以及抗病力逐渐下降 ,为了搞清其原因 ,我们首次对林芝地区种畜场牦牛进行了寄生虫种类、分布、流行规律和危害情况的调查 ,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6.
牦牛皮蝇蛆病是放牧区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是由皮蝇属幼虫寄生于牛背皮下组织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疾病,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牛一旦感染该种寄生虫病,将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生长发育,使得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引起牛出现死亡。青海省大通县是典型的牧区,该地区牦牛养殖模式主要以放牧养殖为主,牦牛皮蝇蛆病危害严重。为了了解大通县牦牛皮蝇蛆病流行现状,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的3月和5月就本地区牦牛皮蝇蛆病防治情况开展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牦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作者对采集于青海的456份牦牛粪样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的采集 456份牦牛粪样,采自青海某牦牛场.取采集的新鲜粪样浸泡在2.5%重铬酸钾溶液中,置于4 ℃冰箱中保存.  相似文献   

8.
采用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对化隆县谢家滩乡12只绵羊、6头牦牛进行寄生虫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表明:牦牛调查发现线虫9种、绦虫蚴1种和牛皮蝇蛆,单体荷虫数为77条,优势虫种为普通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Cricumcincta),感染率为100%,感染强度为20(9~28)。绵羊调查发现线虫19种、绦虫2种、绦虫蚴1种、吸虫2种和羊鼻蝇蛆,单体荷虫数为405条,优势虫种为普通奥斯特线虫(0.Cricumcincta)和蒙古马歇尔线虫(Marshallagia.mongodica),感染率均为100%,感染强度分别是45(14~120)和133(13~285)。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是我国牦牛、藏羊养殖的主要地区,牦牛和藏羊是稀缺物种,其繁殖率较低,且易出现疾病,其中最严重的是肠道寄生虫感染病,严重影响牦牛和藏羊的顺利繁衍。为此,本文对青海地区的牦牛、藏羊肠道寄生虫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提出了防治寄生虫的措施:制定牦牛及藏羊肠道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对患病牦牛及藏羊采取及时治疗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确保青海地区牦牛和藏羊的存活率,促进该地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甘肃省天祝县白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有效开展白牦牛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笔者等于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天祝县开展了白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通过离心沉淀、饱和蔗糖水漂浮、虫卵计数、贝尔曼幼虫分离等方法,共发现天祝白牦牛有12种消化道寄生虫,其中包括线虫10个属,吸虫2个属。结果提示,天祝县白牦牛寄生虫感染十分严重,虫体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吐尔尕特口岸区域内牛、羊体内寄生虫情况,采用常规剖检法,对吐尔尕特口岸范围内的6头牦牛、14只绵羊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体内寄生虫检查,经检查绵羊感染寄生虫13只,从绵羊体内检出寄生虫9种,感染率92.8%,牦牛感染寄生虫6头,牦牛体内检出4种,感染率100%。证明口岸区域内牛、羊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其中牛、羊棘球蚴、细颈囊尾蚴、肝片吸虫为人畜共患病,对今后进一步加强口岸范围内动物寄生虫病的疫情监测和当地牛羊出口检验检疫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在新疆多发,但有关牦牛环形泰勒虫病的报道甚少,尤其是南疆克州几乎未见报道。笔者于2006年3-5月期间,为了摸清牦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的传播媒介及感染率进行本次调查研究。经常规寄生虫病原学检查,发现在阿合奇县色乡采样的30头样品牦牛中20头为阴性,10头为阳性,其感染率为33.33%;其主要传播媒介是小亚璃眼蜱与亚洲璃眼蜱;确诊为牦牛环形泰勒虫病(Yak the ileriosis annulata)。基本查清了牦牛环形泰勒虫病在克州阿合奇县色乡流行情况,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祁连县默勒镇牦牛群中,相继发生一种以牦牛漏、咳嗽、消瘦、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疫病.从2000年开始发病数量迅速增加,流行范围不断扩大,波及到各村,仅2001年发病达865头,发病率达17.65%,当地牧民称为"牦牛拉稀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了流行规律、临床症状、剖检及病理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易感动物主要是牦牛.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诊断性防治试验、实验室血常规检查了解牦牛"拉稀病"是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毒、缺硒、妊娠母畜营养不良,以及寄生虫侵害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2009—2010年,笔者对青海省共和县高寒地区牦牛外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抽查的5 687头牦牛中检出外寄生虫有牛皮蝇蛆、颚虱、毛虱、疥螨、痒螨、花蠕形蚤、草原革蜱7种,隶属于1门2纲3目7科7属;感染率分别为24.9%、11.8%、15.4%、7.7%、9.2%、9.4%、5.7%。幼年牛和成年牛外寄生虫的总感染率达84.10%,幼年牛的感染率极显著高于成年牛(P(0.01)。  相似文献   

15.
牦牛皮蝇蛆病是危害高原牦牛的主要寄生虫之一,随着牦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牛皮蝇蛆的发病机率也越来越高。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近年来笔者对互助县牦牛皮蝇蛆病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共调查牦牛1000头,感染率45.8%,平均强度2.33;用阿维菌素对300头牦牛进行了防治,驱净率92.67%。  相似文献   

16.
1基本情况1.1四川省壤塘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阿坝州西部。2010年未,全县各类牲畜存栏28.65万头(只),其中:牦牛21.08万头。1.2牦牛主要寄生虫病壤塘县通过1990年牦牛寄生虫病调查发现本地牦牛主要易患寄生虫为肝片吸虫、肺线虫消化道线虫、牛皮蝇蛆、硬蜱疥螨。  相似文献   

17.
西藏林芝地区牦牛寄生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林芝地区鲁朗、林芝、米林等县牦牛寄生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 ,结果发现本地区牦牛寄生虫 1 4种 ,其中吸虫 4种 ,绦虫 3种 ,线虫 6种 ,昆虫 1种。优势虫种为前后盘吸虫、肝片吸虫和捻转血矛线虫。并对本地区牦牛寄生虫防治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牦牛皮蝇病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此我们于2006年4月对青海省玉树地区高原牦牛皮蝇三期幼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局部地区牦牛皮蝇的感染率高达100%,未投阿维菌素药物的1岁牦牛平均感染率达85.6%。投药牦牛最低感染率为10.6%。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高原型牦牛繁育状况及繁殖母牛体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青海高原型牦牛是青海高原牦牛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活在海拔3500m以上的高原高寒草甸草场。2003~2005年对2042头高原型母牦牛从繁育状况和繁殖母牛体况的调查发现,母牦牛4~5岁初产占45.5%,5~6岁初产占25.15%,3~4岁初产占22.75%。三年来平均繁殖率为48.61%,犊牛平均成活率为65.73%,牦牛平均繁活率32.07%,母牦牛年平均可产0.4~0.48胎;其中两年一胎(牙日玛)的占88.84%,三年一胎(干巴)的占9.51%,而一年一胎(青麻)仅占1.65%。对繁殖母牛发情期体况调查发现发情配种牛的体况是4.10,未发情牛的体况为3.38。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中甸牦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牦牛寄生虫病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从昆明小哨和香格里拉市随机采集106份新鲜粪便样品,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沉淀法共检测出49份样品有寄生虫感染,平均感染率为46.23%。其中,线虫感染率为40.57%,吸虫感染率为16.98%,线虫和吸虫混合感染率为11.32%。调查表明,该地区中甸牦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以线虫感染为主。中甸牦牛对驱虫药比较敏感,驱虫效果明显,感染率显著低于自由放牧牛群。因此,生产中应加强采取防治措施,提高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范,以确保牦牛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