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生产成本与环境成本逐渐提高,溶媒回收在原料药生产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提高回收溶媒的质量和降低溶媒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溶媒回收成为制药行业不可不重视的生产环节。本实验对醋酸丁酯、醋酸乙酯、正丁醇等几种溶媒的回收工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涂膜剂是用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醇缩甲乙醛)的有机溶媒溶解药物而制成的外用液体涂剂,用时涂于患处,溶媒挥发后形成薄膜,对患处有保护作用,同时能逐渐释放药物而起治疗作用。涂膜剂是近来我国制剂工业中在硬膏剂、火棉胶剂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西药结合的新剂型。其薄膜材料是聚乙烯醇缩甲乙醛,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脂,乙醇、丙酮为溶媒。一年来,我们经过多次试验,成功制成以聚乙烯醇为成膜材料,以甘油为增塑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在抗生素生产中,提纯过程大多使用溶媒来提取。废溶媒除一些质量较好的母液溶媒及反萃后萃余溶媒,可在提取或经过洗涤后直接套用外,其他都需经过蒸馏操作进行回收。抗生素溶媒回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抗菌药常采用静脉注射给药,这种给药方式的最大优点是药物利用率高,药效发挥迅速.但是某些医师往往由于溶媒或溶媒剂量选择不恰当,常常导致抗菌药物静注不能达到其理想的治疗效果、甚至失效.这就是静脉输液(主要是抗菌素类药物)时常忽视了的2个小常识:溶媒和溶媒剂量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抗菌药常采用静脉注射给药,这种给药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药物利用率高,药效发挥迅速.但是,某些医师往往由于溶媒或溶媒剂量选择不恰当,常常导致抗菌药物静注不能达到其理想的治疗效果,甚至失效,这就是静脉输液(主要是抗菌素类药物)时,常忽视了溶媒和溶媒剂量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对头孢呋辛钠回收工艺的水量、盐酸量、反应温度、活性炭量进行了考察。最佳工艺为将头孢呋辛钠溶于丙酮和无水乙醇的混合物中(丙酮200m L/无水乙醇95m L),加入5毫升水,加入4毫升18%盐酸,温度为5摄氏度,加入活性炭1克。本实验对不合格的头孢呋辛钠的回收工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1溶液剂 溶液剂是由固体或液体药物溶解于蒸馏水或有机溶媒中,制成透明、无浑浊沉淀的液体。溶液剂按给药途径分为内服和外用2种。其优点是剂量较准确,疗效快,但易变质长霉,不宜大量配制。一般先取少量溶媒于量杯或烧杯中,加入称好的药物,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加入其余溶媒至全量即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溶媒提取凤尾草功能成分的抗菌效果.[方法]将新鲜凤尾草干燥粉碎后,分别用水煎煮、乙醇热回流提取、丙酮热回流提取,再将提取液蒸发浓缩至一定浓度,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五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凤尾草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55.31、110.62、110.62、110.62、55.31mg生药/ml;凤尾草乙醇提液对以上五种菌的MIC分别为43.40、86.81、86.81、86.81、86.81 mg生药/mL;丙酮提取液对以上五种菌的MIC分别为29.48、58.96、58.96、29.48、29.48 mg生药/ml.[结论]凤尾草丙酮热回流提取的功能成分在本试验中抗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对乙酰氨基酚(APAP)和琥珀酸酐为原料,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催化剂,丙酮作溶剂,经一步反应合成对乙酰氨基酚琥珀酸酯(AP-S);以AP-S产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原料配比、溶媒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分别采用化学鉴定法、熔点测定法、pH测定法、紫外扫描法(UV)、红外扫描法(IR)和高效液相法(HPLC)对AP-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产物表征符合AP-S特征,AP-S最佳合成条件为:琥珀酸酐与APAP摩尔比2∶1,催化剂0.15 g,丙酮30 mL,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6 h。在优化条件下,AP-S收率可达81.7%。  相似文献   

10.
注射用无菌粉末系用无菌操作法将经过无菌精制的药物分(灌)装于无菌容器中,临用前再用灭菌的注射用溶媒溶解或混悬而制成的剂型。本文对注射用无菌粉末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北方牧业》2008,(6):28
<正>注射剂:也称针剂,是指药物制成的供注人体内的灭菌水溶液(水针)、混悬液、乳状液油或无菌粉末(粉针剂)。水针可供肌肉或静脉注射用。混悬剂(药效长)仅供肌肉和局部注射:不可做静脉注射般对热或永不稳定的药物常制成老旷针剂,临使用时可加适当的注射用溶媒,稀释成液体后再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冷浸法提取盐穗木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方法:以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通过L9(33)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的溶媒浓度、溶媒用量和浸提时间3个因素进行优选,以筛选出盐穗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影响提取的主次因素为:溶媒用量溶媒浓度浸提时间。优选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75%乙醇提取,物料比为1∶10,浸提3d。结论:该工艺条件不仅提高了醇浸膏得率和总生物碱含量,而且可节省溶剂用量,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3.
伊维菌素属抗生素类药 ,对线虫、昆虫和螨均有驱杀作用 ,用于治疗家畜线虫病、螨病和寄生性昆虫病。其在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中易溶 ,在水中几乎不溶。阿苯哒唑为抗蠕虫药 ,用于畜禽线虫病、绦虫病和吸虫病。其在冰醋酸中溶解 ,在丙酮或氯仿中微溶 ,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在水中不溶。复方伊维菌素粉是抗生素与化学药物配合使用的新型复方药物 ,主要含伊维菌素与阿苯哒唑两种抗菌成分。两种药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增加了杀菌效力同时降低了药物使用成本。经过实验 ,根据伊维菌素、阿苯哒唑的性质 ,用甲醇溶解伊维菌素 ,过滤 ,阿苯哒唑绝…  相似文献   

14.
血吸虫病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在我国流行已久,危害严重。吡喹酮作为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在人医方面通常是制成片剂,口服方便,但生物利用度低,治疗耕牛血吸虫病时,剂量大,刺激性强,且给药成本很高。所以,研制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吡喹酮注射剂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通过对多种溶媒的筛选,  相似文献   

15.
六氨苯磺酰替苯胺驱杀绵羊肝片吸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氯苯磺酰替苯胺是苯磺酰替苯胺氯代衍生物的一种,为银灰色粉末,不溶于水,可溶于丙酮、乙醇、甲苯等多种有机溶剂中。其商品名为肝虫净。目前用于临床驱杀肝片吸虫药物的种类繁多,但是低剂量可同时驱杀幼虫和成虫的药物并不多见。尤其对1~3周龄的幼虫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就更为少见。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对溶媒回收塔的自动化控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建立了丙酮中苯残留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设定程序升温,初温45℃,以6.5℃/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00℃保持10 min,以外标法计算含量。苯含量在0.04~0.24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 141.6x-1.78,相关系数R2为0.999,检测限为0.02 mg/L,定量限为0.07 mg/L,专属性和回收试验符合要求。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丙酮中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环磷酰胺对SD大鼠围产期的毒性及毒性与剂量的相关性,取健康受孕SD大鼠10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环磷酰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孕鼠不少于20只,皮下注射给药,观察临床表现,测定毒性。结果表明,环磷酰胺低、中、高各剂量组对大鼠围产期都有明显毒性作用,随环磷酰胺给药剂量增加,毒性作用增强,药物剂量与毒性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吡喹酮是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近年来,临床治疗耕牛血吸虫病主要以口服吡喹酮为主,但该方法具有用药量大,成本高,临床副反应较大的缺点,且治疗效果也不十分理想.为此,我们经过对溶媒的反复多次的筛选研制出吡喹酮注射剂,并对该制剂进行了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稳定性与刺激性试验,将该制剂用于人工感染血吸虫病牛的治疗也取得了理想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制剂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加速推广该制剂提供详细的资料,特进行了临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丙酮苄羟香豆素是常用灭鼠药(灭鼠钠盐和灭鼠灵)的主要成分,犬采食了含本类抗凝血药物的毒饵或食入本药的老鼠后会引起中毒。由于维生素K的形成和活化障碍而致维生素K急性缺乏,从而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