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塘养蟹是一种新型的河蟹生产模式。由于市场对河蟹需要量的增加,池塘养蟹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我省大力推进水产养殖结构调整进程中,河蟹的养殖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养殖实践探索,在池塘结构、防逃设施、水质管理和饲养投喂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和资料,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池塘养蟹是一种新型的河蟹生产模式,由于市场对河蟹需要量的增加,池塘养蟹便更加受到重视。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养蟹实践探索在池塘条件、防逃设施、水质管理和饲养投喂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广大养蟹生产者参考。1养蟹池塘的建设1.1养蟹地点交通方便,环境安静;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池底平整。养蟹池的水位要稳定,水深高于1米。面积为10-20亩,再大一些更好。因为水面大,可供河蟹活动的范围大,减少相互格斗和感染疾病的机会;另外,能改善水体的溶氧条件增加溶氧。养蟹池塘的底质以壤土为好,底泥以10-15厘米为宜。  相似文献   

3.
在池塘中养殖的河蟹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加之人为的管理不善,很容易发生死亡现象,从兴化市养蟹情况来看,造成河蟹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蟹池缺氧: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爽,溶氧充裕且有一定微流水的环境中,当水中溶氧低于每升2毫克时就会发生死亡。由于一般养蟹池的深度在1~1.5米,池中还常留有浅滩(蟹岛)供河蟹栖息活动,所以塘中实际贮水量不多,水质难以稳定,而投喂的河蟹饲料以动物性占多,数量较大,在多次大量投饲后,河蟹吃剩的残饵、排泄物在水中分解发酵,消耗大量氧气,特别是在夏秋天气闷热时,蟹池更易发生缺氧,严重  相似文献   

4.
如何避免河蟹养殖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河蟹养殖发展迅速,有些人靠养蟹致了富,而有些人却因养蟹失败而亏了本。笔者通过走访一些养殖失败的养殖户,了解情况,找出了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养殖中应注意的问题。现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一、没有因地制宜选好养殖池塘河蟹对养殖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没有好的环境条件,根本不可能养好蟹。有些人看到别人养蟹致了富而盲目跟从,而他的池塘条件及周围水源状况根本就不适宜养殖河蟹。比如有些池塘底泥为硬土,无法种植水草或池塘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等,这些池塘都不适宜养殖河蟹。还有那些发生过大面积病害的池塘,最好第二…  相似文献   

5.
池塘养蟹应种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河蟹养殖发展迅猛,其整体效益要高出常规养殖鱼类,许多养鱼户见养殖河蟹有利可图,便纷纷弃鱼养蟹,池塘养蟹面积大增。然而有的养蟹户对养蟹知识知之甚少,有的并不了解河蟹的生活习性,盲目跟随,结果并未取得理想的养殖效果,甚至亏损。  相似文献   

6.
一、河蟹 江苏地处长江下游,滨江临海,是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原产地。境内湖泊河道纵横交错,池塘水库星罗棋布,水域资源丰富,有着发展河蟹养殖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白上世纪80年代中期突破河蟹工厂化育苗、90年代全面推广养殖以来,江苏的河蟹养殖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池塘养蟹、湖泊养蟹、稻田养蟹、网围养蟹模式多样,蟹苗繁殖、扣蟹培育、商品蟹养殖配套成龙,河蟹生产、销售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7.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毛蟹,其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效益高.河蟹的养殖对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达小康起到重要作用,全市99年河蟹养殖面积为10.8万亩.池塘河蟹养殖是在人工控制下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是近几年在我市发展较快的水产养殖项目.池塘养蟹对池塘条件、投饵、防逃、病害防治等都有严格要求,需按照一定的技术精心管理才能取得高产量、高效益.  相似文献   

8.
比较分析了沟壑泉水养殖和黄河水养殖模式下池塘水质以及河蟹的生长效果。结果显示:2016年3-10月河水养蟹池塘除水温、溶解氧整体低于泉水养蟹池塘外,pH、电导率、氨态氮以及亚硝态氮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实验结束时河水养蟹模式下河蟹的平均壳长、壳宽(5.61±0.362cm、5.95±0.373cm)与泉水养蟹差异不显著,体重、体重特定生长率(89.32±13.05cm、1.179%/d)显著高于泉水养殖。养殖水环境、养殖技术以及养殖理念的不同,导致在养殖存活率上存在差异,泉水养蟹成活率为51.2%,相比河水低了6.6%。综上所述,初步认为河水养蟹模式适合本地区河蟹养殖发展,建立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北方稻田河蟹养殖近几年发展迅速,发展稻田养蟹,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稻田养蟹的饲养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饵料投喂、水质管理、巡田检查、病敌害防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周志娟 《河南水产》2001,(2):25-25,17
利用池塘养殖河蟹,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易管理的优点,其成活率和单产均高于大水面粗放养殖。然而,由于池塘的养殖面积、池中水草的覆盖率、水质等生态条件的制约,由池塘培育出的河蟹在规格、颜色、质量等方面,均逊色于天然湖泊生长的河蟹。具体表现为规格偏小,一般为100-150g/只;外观颜色差,背部往往呈黑色,腹部呈水锈色、黄锈色;体内水份较多,肌肉不饱满,卵巢亦不很充实。由此造成池塘生产的河蟹价格偏低,从而影响了经济效益,也降低了养殖者的生产积极性。为了提高池塘养蟹的质量,根据河蟹的生活习性,及一些养殖单位的生产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11.
池塘养殖河蟹技术王欣宁,陈发华,钱祖武(江苏省镇江市乡管局)为探索河蟹池塘养殖技术,1990、1991和1993年在丹徒县高桥乡进行了池塘养河蟹的试验,现将试验与推广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河蟹池建设1990年11个养蟹专业户,养殖面积为47...  相似文献   

12.
河蟹的发病原因及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河蟹发病的原因1.池塘条件差不少养蟹专业户利用旧鱼池养蟹,这种池塘池底腐殖质多,硫化氢含量高,清池消毒不彻底,进排水不配套,池塘若不改造,养殖河蟹易发病。2.水质较差,水源不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抗肠炎功能饲料对河蟹养殖性能与水质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全程投喂抗肠炎功能膨化饲料的河蟹养殖试验,并设置投喂冰鲜鱼的传统投饵方式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试验组河蟹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河蟹的平均增重率和肥满度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池可以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降低养殖成本。与投喂冰鲜鱼的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全程投喂功能饲料可降低养殖水体TP含量。综上所述,抗肠炎功能饲料完全可以替代冰鲜鱼,全程投喂抗肠炎功能膨化饲料可以提高河蟹的养殖性能,增加经济效益,减少水体磷的污染,是一种"高效、绿色、生态、低碳化"的新型河蟹养殖模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中华绒螯蟹(Eviochein Sinensis)俗称河蟹,营养物质含量甚为丰富。近年来,已在我国池塘推广养殖,发展较快。但在饲养过程中,人们常以动物性或精饲料为主进行投喂,这两种饲料成本高且来源有限,从而限制了养蟹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结合我国饲料资源特点和河蟹生物学特性。开展河蟹对饲料营养需求和利用率的研究,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本试验分别以青饲料、精饲料、混合饲料投喂河蟹进行饲养,并以动物性饲料组作对照,旨在探讨其对河蟹的生长和肉质影响,为开发广阔的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水产养殖结构的不断调整,特种水产品的养殖品种和面积越来越多,尤其是河蟹养殖业更是快速发展,其养殖的面积、产量、效益在逐年提高。但是近年来,早繁蟹苗规模的扩大,仅注重养殖面积和产量的提高,忽视了河蟹的上市规格,致使河蟹养殖效益下滑,有少数养蟹户甚至出现亏本。为探索出池塘养蟹高效的新路子,我们于2000年在池塘放养当年早繁蟹苗,进行了不同规格和密度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池塘条件共选择6个池作试验,面积3.4公顷,水深1.5米,水源为长江水,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各池进排水分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河蟹的养殖形式一般有荡滩粗养、池塘精养及稻田养殖等。为了进一步探索稻田养蟹技术,研究水稻和河蟹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创造稻蟹共生的优良环境,我们选用了敌百虫、氧化乐果、硫酸铜、生石灰四种农药,对河蟹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养蟹业出现了小规格蟹种性早熟和池塘养蟹商品规格小的问题.池塘高密度、集约化的养蟹方式,养成的商品规格更小;大量的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入,导致池塘水质恶化,病害频发,药物的滥用造成河蟹品质下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弱,经济效益下滑.2005年和2006年以人工集约化池塘饲养作为对比研究,利用湖泊开展生态、优质、高效河蟹养殖,提高成蟹的规格、质量和养殖效益.研究结果显示,湖泊生态养殖对蟹前期生长及后期增重较为有利.2005年和2006年养殖结果统计,湖泊养殖商品蟹的平均规格比池塘人工饲养的平均规格大17%和43%,湖泊的投入产出比是池塘的1.9和3.0倍,且湖泊生态养殖蟹的品质较优,对比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池塘养殖幼蟹试验报告毛崇林,马如国(阜新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关键词:池塘,养殖,幼蟹近几年来,随着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池塘养蟹发展很快。为了探索在辽宁西部地区发展河蟹养殖技术,1993年我们在阜新县鱼种场进行了河蟹养殖试验。试验池面积4.5亩,投放大眼...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不少地区都进行过河蟹的移苗增殖工作,并取得效益。河蟹的养殖自80年代以来也发展较快,到1986年,全国池塘养蟹面积已达2.5万亩以上,成蟹产量近千吨。本文在分析河蟹增养殖业现状的基础上,对发展河蟹增养殖生产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池养河蟹生态环境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王  汪留全 《内陆水产》2001,26(9):33-34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池养河蟹的规模逐年扩大。但随着池塘养蟹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蟹池塘出现水质恶化,生态环境破环,造成病害频发,商品蟹品质下降,养殖比较效益急剧下滑,甚至大面积亏损。为了确保池塘养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999~2000年我们对池塘养蟹的水温、水质以及河蟹对隐蔽物的选择性和河蟹对不同饵料的喜食性等生态因子进行了观察。1观察方法1.1池塘环境观察试验在巢湖市油坊集胡岗村进行。试验池塘为稻田改建而成,面积0.2公顷。在改建过程中,沿田埂向内1.5米开挖围沟,中间开挖“十”字沟,使塘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