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花生防空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缺钙直接影响荚果发育,空果、秕果及单仁果明显增多,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本文介绍了通过增施钙肥,防治花生空壳的施肥、追肥及田间管理等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花生盛花期每亩用100一150ppm的多效唑药液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能有效地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荚果形成,使荚果数增加15.1%,秕果率减少17.8%,百果重提高6.8%,从而增产22.7%,  相似文献   

3.
花生对钙素的吸收特点和钙肥施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钙是花生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缺钙则根系细弱,根瘤不能正常形成发育,荚果空秕率增加,显著降低产量品质,甚至引起种子内伤,丧失发芽率。多年来,世界花生主产国有不少关于钙肥施用的研究报导,几乎一致认为:适当增施钙肥,将大大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为了探求我省花生施钙肥的效果,1974—1978年进行了一些钙素营养吸收和钙肥施用效果方面的研究,现将结果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豆秕荚率的遗传分析及低秕荚率种质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豆秕荚率的遗传特性,筛选出秕荚率较低的大豆种质,本文以17份主要来源于黄淮和东北的种质为研究对象,在2015和2017年进行完全随机区组播种,统计不同基因型大豆的秕荚率、重要农艺性状以及秕荚率的遗传分析并筛选秕荚率低的种质。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均对大豆秕荚率有极显著(P 0. 001)影响。秕荚率平均为17. 21%,变化范围为6. 26%~46. 40%。秕荚率较低的有黑农37(6. 26%)和科丰53(6. 27%),秕荚率较高的有毛豆(46. 40%)和豫豆25(33. 19%)。2017年春播材料的秕荚率显著高于2015年夏播秕荚率,极显著高于2015年春播和2017年夏播的秕荚率。秕荚率的广义遗传力为54. 55%,位于中等水平。相关分析表明,秕荚率与单株秕荚数极显著正相关(r=0. 66,P 0. 001),与株高(r=0. 15,P=0. 04)正相关,与分枝数、主茎节数和单株荚数的相关性不显著。间接选择效率指数均1,表明对于大豆秕荚率的改良应以直接选择为主。本研究不仅揭示了大豆秕荚率的遗传特性,同时也筛选出了可用于大豆秕荚率遗传改良的优良种质,为进一步大豆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早稻空秕率与抽穗开花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早稻抽穗开花期气象因子对空秕率的影响,趋利避害,确保高产稳产,利用娄底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早稻空秕率、发育期资料,以及娄底国家地面气象站的气象要素,分析早稻抽穗开花期光、温、水等气象条件与空壳率、秕粒率、空壳率+秕粒率的相关性,选取相关性好的气象因子,阐述气象条件对空秕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量、降水日数、日平均相对湿度、日最高气温是引起空秕率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降水量、降水日数、日平均相对湿度与空秕率成正相关,日最高气温与空秕率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增施钙肥对酸性旱地幼龄果园间作花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性旱地幼龄果园间作花生是南方常见的花生栽培模式,但因酸性土壤难以满足花生荚果发育对钙元素的需求,其荚果常出现空秕问题。本研究以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品种桂花1026为材料,研究增施不同钙肥对间作花生植株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钙肥可提高花生功能叶的叶绿素SPAD值,除每公顷增施1 500kg钙镁磷肥外,其他钙肥处理对花生地上部植株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施钙显著增加单株饱果数、减少单株秕果数并显著提高出仁率、百果重和单株生产力,显著提高荚果产量,其中每公顷增施1 125kg钙镁磷肥和每公顷增施1 500kg钙镁磷肥产量分别比不施钙肥增产99.55%和100.45%。钙肥处理除了显著提高籽仁脂肪含量外,对籽仁蛋白含量、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无显著影响。酸性旱地幼龄果园间作花生增施钙肥以钙镁磷肥更为合适。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公顷增施1 125kg钙镁磷肥,花生荚果饱满、产量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7.
水稻空秕现象是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直是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水稻空秕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现象,它受到品种、外界环境、栽培条件等多重影响。本文从水稻品种、气象条件、栽培管理及水稻病虫害几个方面简要概括了水稻空秕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降低水稻空秕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生产实践的调查证明AnM法种植花生比常规栽培方法有以下优点:出苗整齐、植株健壮,第一对侧枝发育快,下针集中,结实整齐,荚果数多;过熟果、出芽果少,秕果少,荚果饱满,亩增产率达13.5%-48.8%,亩增收纯效益可达196.8-333.81元。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有限结荚型大豆品种终节出现的空荚秕粒及顶二节着生菜粒极少的问题,于1983年6—9月,用早熟7号品种(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选育,有限结荚型)进行花期和荚期土壤追氮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扁茎大豆和黑农26为试材,于R1、R3、R5、R6期分别对其根、茎、叶和荚果进行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扁茎大豆和黑农26品种的根、茎、叶和荚果解剖结构组成成份无明显差异。2.由于茎的扁化,其内部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突出的是维管柬数目较正常明显增多。3.扁茎大豆荚果也与黑农26一样,具有完整的光合作用系统。  相似文献   

11.
大豆鼓粒阶段是决定大豆产量的重要阶段,鼓粒速率可以利用粒重和荚果厚度与花后天数的关系进行模拟估计。田间分别种植3个粒重差异较大的大豆材料(中黄37,秦豆10号和JTN-5503),通过花期标记,利用不同取样方式(定位和随机),连续测定大豆粒重和荚果厚度,拟合其与花后天数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线性函数和二次多项式函数可以有效模拟大豆鲜(干)重和荚果厚度与花后天数之间的关系;(2)与籽粒鲜重表示的鼓粒速率比较,籽粒干重增速估值偏高,而基于荚果厚度的估值偏低;(3)不同材料间的荚果平均增厚速率存在差异,但不同材料的初始速率估值差异不大;(4)荚果厚度定位测定的试验误差最小。因此,荚果厚度定位连续测定法可用于大豆鼓粒速率的度量,其结果与籽粒重表示的鼓粒速率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赖淑媛 《福建稻麦科技》2007,25(2):16-16,26
稻谷空秕粒是指不受精的空粒和受精后不能发育的半空粒,是水稻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障碍。在正常气候和栽培条件下,水稻的空秕粒率10%~20%,异常年份空秕率可达40%,甚至更高,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2006年早季,上杭县中都、湖洋、才溪等乡(镇)部分杂交早稻组合出现空秕粒增加、结实率极低的异常情况。经调查品种来源、播插期、抽穗期、大田整齐度、株形、粒形等,并查阅气象资料后认为,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7年黑龙江省三大积温带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第一、二积温带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与产量相关性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第一积温带千粒重与产量表现显著正相关、空秕率与产量表现显著负相关,第二集温带千粒重与产量表现正相关、空秕率与产量表现负相关;第三积温带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表现正相关,空秕率与产量表现负相关,但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第一积温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每穗粒数空秕率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第二积温带表现为每穗粒数空秕率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第三积温带表现为单位面积穗数空秕率每穗粒数千粒重。  相似文献   

14.
在二棱大麦的穗粒结构中 ,空壳秕粒是制约增产的因素之一。根据近 1 0多年的历史资料记载分析 ,二棱大麦空秕粒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 ,可以归结为 :早播麦重于适播麦 ,春性强的重于春性弱的品种 ,缺肥田重于正常肥力的 ,倒春寒的年景重于平年。1 几年来空秕粒发生情况由于气候、品种、茬口和播期条件的不同 ,二棱大麦空秕粒的表现也各异 ,从趋势看 ,空秕粒的多少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 1 播期因素在同一品种中 ,早播早抽穗的 ,空秕粒重于适期播种的。 2 0 0 0~ 2 0 0 2年 ,调查单二大麦统计 ,1 0月 2 0日前后…  相似文献   

15.
花生开花量很大,一般每株能开四百朵花,在特别条件下,栽培一株花生能开一千至一千八百朵花。开花数虽多,能够下针结成良好荚果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其他百分之九十的花只能形成秕果或是伸长而未入地的子房柄,仅开花而不下针的占很大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蚜虫数量对大豆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存銮  李令堂 《大豆科学》1993,12(3):252-254
大豆生育期间,蚜虫的为害对大豆多个经济性状均有影响。蚜虫发生数量与大豆秕荚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大豆百粒重、单株粒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从品种特性、气候特点等方面分析了水稻形成空秕粒的原因,指出了施肥不合理、除草剂安全性差、残留农药等一些不当的技术措施。针对上述情况提出选择优良品种、抵御自然灾害等解决水稻空秕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豆低温冷害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于1985—1986年,用盆栽,在大豆不同生育时期以人工控制温度的方法进行低温处理。试验结果指出:低温处理使大豆植株生长缓慢,生育时期延迟,产量下降。低温处理的温度越低,处理的时间越长影响越重。大豆花芽分化期是大豆生理上的低温冷害关键期。该阶段对低温处理最敏感,产量大幅度下降,主要是荚数和粒数减少,空秕荚多,百粒重轻等综合因素所致。低温处理使大豆花荚败育。雌蕊遭受冷害也会阻碍结荚。低温处理大豆还使子粒加重病害。因此,必须注意防御低温冷害,才能确保大豆高产稳产质佳。  相似文献   

19.
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80个花生栽培品种和品系为材料,对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饱果数、秕果数、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和单株荚果产量8个农艺学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并以单株荚果产量为目的性状,利用与其它7个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具有一致性;对表现型的选择就可以获得理想的基因型;果多、果大的荚果饱满度好的性状选择是花生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目标;并且在注重荚果性状选择的同时还应协调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前 言 在收获徐州68—4等品种时,经常发现无利用价值的幼果占的比例很大,既多于成果数,也多于秕果数,而且这些幼果的大小又比较一致。从这些幼果的着生位置分析,不可能全部是后期花所形成的荚果。因此,从1979年起,连续进行了二年的专题研究,以期探索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