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棉花产业关系着棉农的经济收入,也关系着棉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在棉花品质指标中,棉纤维长度与强力是皮棉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为此对棉纤维长度及强力进行快速准确测量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设计棉纤维长度、强力(断裂比强度)测量仪器,并进行试验,和 HVI 进行比对,建立棉纤维不同回潮率和不同温度情况下补偿模型,同时建立环境温湿度对棉纤维长度和强力变化的补偿模型。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对低温条件下棉纤维强力变化研究较多,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影响纤维强力的单一温度指标,缺乏对在自然条件下日温度变化的多个指标的比较分析,如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以及低温条件下棉纤维超分子结构变化研究甚少.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揭示低温条件下影响棉纤维强力的温度指标和纤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3.
棉纤维综合品质指数模型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棉纤维品质指标拟合能同时表达棉纤维综合品质和纺纱质量棉纤维综合指数模型。【方法】通过不同品质棉纤维的纺纱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品质原棉纺纱试验结果和棉纤维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⑴ 在成纱质量多个指标中,单纱强力是主要指标。⑵ 原棉纤维品质是决定单纱强力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纺纱工艺下,虽然同一原棉单纱强力不同,但不同原棉单纱强力分布趋势不受纺纱工艺影响,即如果棉纤维综合品质高,则在任何工艺条件下,其单纱强力高。⑶ 纤维长度、纤维强度、整齐度和麦克隆值是棉花纤维综合品质关键指标。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立棉纤维综合品质指数(IFQI)模型。经过分析,反映纺纱均匀性指数、单纱强力、成纱综合品质可选择模型 。IFQI模型机理性强、自变量少、形式简单直观,且与单纱强力、纺纱均匀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并建立SCI与IFQI间关系模型:SCI=0.3684×IFQI+35.588。【结论】IFQI模型可作为农业部棉纤维检验和纺织工业棉纤维检验部门共同参考指数,不仅解决两部门棉纤维重复检验问题,而且能大大减少棉纤维检验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新疆秋季低温降低棉纤维强力的机理及其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我国棉花重要产区,单、总产居全国首位。但由于秋季降温快,夜间温低使纤维发育不良,致使强力低、含糖量高成为新疆棉花生产的潜在危机之一。为此笔者拟从秋季低温条件下棉纤维细胞发育过程的超显微结构和超分子结构变化以及防寒物质对纤维细胞发育的调控作用两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推进优质棉产业化,指导优质棉花生产,从栽培、采收环节保证棉纤维的一致性,提高棉纤维整体品质。新疆巴州农科院优质棉课题组结合优质棉栽培和采收的特殊要求,从统一的栽培技术上保证棉纤维的充分发育、优质特性得以充分发挥,从收获采摘过程中减少“三丝”并保证纤维一致性方面,提出了优质细绒棉主要技术指标要求、栽培技术和采收技术要点。经过综合试验、示范和生产应用,总结形成了优质细绒棉纤维品质保优栽培技术和采收技术,通过优质棉纤维品质保优技术的大面积应用推广,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产品的档次,增强纺织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植物基因工程是应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受体植物细胞内,从而使植物获得新的遗传性状。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蚕丝心蛋白基因(fibroin)导入到选定的受体材料新B-1和陆8中,以期获得较受体材料绒长、强力更好的棉花新种质新品种。通过对转入蚕丝心蛋白基因(fibroin)T2代阳性反应的50株阳性反应的转化后代植株的15项品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蚕丝心蛋白基因(fibroin)对棉纤维的衣分、马克隆值和伸长率影响较大,对棉纤维的强力有一定的影响,对棉纤维伸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研究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认识激素对纤维品质的调节效应,为人工调控纤维品质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新疆棉区4个纤维品质不同的棉花为材料,探讨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及与纤维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R)和脱落酸(ABA)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其差异主要表现在IAA、GA3、ZR和ABA的含量大小及峰值出现的时间。新陆早16号在纤维发育前期有较高含量IAA、GA3、ZR和低含量的ABA,表现出纤维伸长速率较高,快速伸长时期较长;在次生壁加厚期ZR峰值出现较早,有利于棉纤维成熟,纤维品质表现较优。02-DB在纤维发育前期较高含量的ABA影响了纤维伸长速率和快速伸长时期,同时后期ZR峰值出现的晚,影响纤维发育,最终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研究不同播期对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素累积和纤维超分子结构的影响,探讨纤维累积特征、超分子结构变化与纤维强度形成的关系,揭示棉花生育后期低温对棉纤维强度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新陆早13号和新陆早33号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形成棉铃发育的不同温度条件,研究棉纤维素发育过程中纤维素累积特性和纤维超分子结构的变化,分析纤维强度形成与超分子结构变化的关系.[结果]在新疆棉花生产正常播期处理条件下,棉纤维的发育处于较适宜的温度条件,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素积累速率平缓且经历时期长;在晚播条件下,棉纤维发育后期受到低温的影响,纤维素的快速积累起始时期推迟,纤维快速积累时期缩短,纤维素的理论最大含量下降,晚播处理棉纤维的取向分散角和取向分布角的角度大于正常播期处理,纤维强度下降.[结论]在棉纤维发育过程中,棉纤维发育期后期的低温不仅影响了纤维素的积累特性,导致纤维的超分子结构3个参数大于正常播期处理,不利于高强纤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新疆棉田施硼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7年在库车和1990在库车、喀什、沙湾分别用军棉1号和新陆早1号试验表明,在不缺硼的棉田内于盛蕾期和花铃期喷施硼酸溶液,均有一定的增产和增进品质的效果。其中以喷施0.2%浓度为最优,其在库车点增产13.1%—26.%,棉纤维卜氏强力增加44—53MPa;在喀什点增产6.4%,棉纤维卜氏强力增加86MPa;在沙湾点增产2.0%,棉纤维卜氏强力增加30MPa。喀什点1990年对照区棉纤维卜氏强力只有518MPa,较出口标准(586MPa)为低,而喷施0.2%硼酸者卜氏强力提高到604MPa。  相似文献   

10.
刘明  范君华  马珍 《农学学报》2016,6(6):12-19
在新疆精准植棉模式下为筛选出棉纤维低糖的陆地棉种质资源及揭示不同铃室棉纤维可溶性糖含量的规律,采用硫酸蒽酮比色法对89份陆地棉品种资源3~5室棉朵(吐絮后的棉铃)的纤维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从中筛选出7份无糖材料(1.01~2 mg/g),占全部材料的7.87%。不同来源品种的纤维可溶性糖表现不同,可溶性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江苏、安徽、河北、新疆、四川、湖北、山西、山东、河南。全部参试材料除河北和山西材料4室铃的纤维可溶性糖含量高于5室铃,其他均是5室铃高于4室铃。中国陆地棉纤维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国外。在不同品种系列间可溶性糖含量比较中,新疆陆地棉系列高于中棉所系列;杂交棉系列高于常规棉系列;中、晚熟棉系列高于早熟棉系列。对仅有的13份材料的3室铃进行比较,‘芽黄9103’和‘中-190’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均与其他材料有显著差异。对7份具有特殊植物学性状材料的不同铃室进行比较,发现5室铃的铃重较大,单铃种子数较多,子指较大,衣分率和单子皮棉产量较低,但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日均最低气温对棉纤维中蔗糖代谢、纤维素沉积和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揭示棉纤维强力变化的机理。【方法】通过分期播种,使棉铃发育处于不同的低温环境下,研究不同低温水平对新疆棉纤维发育过程中蔗糖代谢中相关物质含量变化、调控蔗糖代谢的关键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及与纤维素沉积的关系。【结果】正常播期条件下,棉株中部棉铃纤维中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高,蔗糖转化彻底,纤维素累积时间长且累积平稳,最终纤维素含量高、纤维强力增加。播期推迟,棉铃发育过程中夜间温度降低,纤维中SPS活性下降、酸性转化酶(AI)和碱性转化酶(NI)活性升高,造成果糖含量明显上升,影响纤维素的沉积。【结论】棉纤维加厚期<15.3℃的日均最低气温影响了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引起蔗糖转化率下降,果糖循环速率减缓并在纤维中大量富集。  相似文献   

12.
棉纤维含糖规律及降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新疆海岛棉300份原始材料;3个区试点的8个海岛棉供试品种;选用新疆自育的海岛棉5个零式果枝型品种(系)和外引的海岛棉4个长果枝品种(系),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配置杂交组合及相应的回交组合,分别进行海岛棉纤维含糖量与其品质、微观结构、生态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和海岛棉纤维含糖量的遗传研究。建立了棉纤维含糖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和海岛棉综合性状数据库。系统地探讨了海岛棉纤维含糖量与比强度、微观结构参数、生态条件之间的关系,揭示出了海岛棉“高糖低强”的微观原因。以实验数据为依据报道了海岛棉纤维含糖量是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提出了认遗传育种、优化纤维晶区取向性、调控发育、耕作栽培、提纯复壮等综合技术措施来解决新疆海岛棉“高糖低强”问题。  相似文献   

13.
棉纤维发育中激素和相关酶活性与棉花品质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棉花纤维发育中激素和相关酶活性对棉纤维品质形成的调控作用.在纤维发育前期,生长素(IAA)、赤酶素(GA3)和玉米素(ZR)有利于纤维的伸长和分化,而脱落酸(ABA)起抑制作用;后期ZR含量影响纤维的粗细和成熟度.在棉纤维发育不同时期蔗糖合成酶(SuSy)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对纤维品质形成的作用不同,在棉纤维初始和伸长发育阶段蔗糖合成酶均有高活性表达,同时在次生壁加厚阶段,其活性变化会影响纤维素的累积,进而影响纤维强度;而POD活性在纤维发育前期含量低,次生壁阶段升高对品质的形成有利.同时阐述了温度对激素和相关酶活性变化及对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花后分期取样测定的方法,从栽培生理角度对有色棉棉纤维发育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有色棉纤维长度和纤维比强度的动态变化趋势与白色棉相似,但在纤维快速伸长期的纤维日伸长量较低。有色棉纤维素的积累变化规律与白色棉相同,但其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不同开花期下,纤维素含量(%)随铃龄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增长规律,第1期纤维素含量(%)的快速增长阶段在开花后35 d之前,而第2期则在30~35 d之后,这可能与铃期内温度条件的差异有关。纤维可溶性糖含量(%)则随铃龄的增加而下降。单铃纤维干重与铃龄呈二次曲线函数增长关系,但有色棉单铃纤维干重一直明显低于白色棉。相关分析表明,有色棉纤维比强度与纤维素含量(%)、单铃纤维干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纤维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有色棉纤维伸长速度和纤维素积累速度较慢,积累量较低,单铃纤维干重低等发育特点可能是有色棉纤维短、比强度较低和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新疆陆地棉棉铃发育特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3年多点的系统观察研究,总结了新疆主要棉区棉铃及棉纤维发育的主要特点及其与气象条件、栽培技术的关系。提出了新疆棉区促进棉铃发育,实现优质、高产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杂交棉纤维品质的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河流域杂交春棉纤维品质的区域分布特征,为优质棉区域化种植和棉花生态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5年黄河流域17个试点、19个杂交春棉品种的棉花样品,检测其棉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伸长率、反射率、黄度、整齐度、纺纱指数等8项指标,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棉纤维品质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黄河流域杂交棉纤维品质总体特征为纤维长度适中、比强度偏低、麦克隆值中等偏高,纺纱指数适纺60支纱的高强力棉仅占22.6%。8项品质指标可归纳为3个公因子,共解释总变异的77.85%。17个生态区划分为5个棉纤维品质生态亚区,Ⅰ亚区包括淮北、石家庄、西华、新乡、杨凌;Ⅱ亚区包括临西、安阳、天津;Ⅲ亚区包括沧州、郑州、昌邑、惠民、运城;Ⅳ亚区含邯郸、商丘;Ⅴ亚区含临清、宁津。Ⅱ亚区平均纤维长度(30.73 mm)、比强度(31.33 CN/tex)、纺纱指数(155.03)为最高,麦克隆值(4.33)为最低,综合品质表现最好,为优质棉区;Ⅰ亚区的纤维品质各项指标略逊于Ⅱ亚区,为次优质棉区;Ⅲ、Ⅴ两亚区棉纤维品质指标中等偏低,为中下品质棉区;Ⅳ亚区棉纤维品质最差,为低质棉区。【结论】Ⅱ亚区为优质棉区,Ⅰ亚区为次优质棉区,Ⅲ、Ⅴ亚区为下品质棉区,Ⅳ亚区为低质棉区。  相似文献   

17.
<正> 棉花是新疆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但南北疆生产的棉花均有部分棉纤维含糖量偏高。为探讨棉纤维含糖的原因,我们于1987—1989年在乌兰乌苏农业气象站进行了本试验。 供试品种为新陆早1号。试验分棉花生育期间土壤水分正常、前期干旱、中期干旱,后期干旱和前期后期同时干旱5种处理。前期干旱系始花期0—50cm土层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30%—35%时才灌水,中期干旱系初花—结铃盛期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  相似文献   

18.
<正>棉花是新疆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新疆发展“三高”产业和出口创汇的优势产品,也是南疆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支柱.新疆近年棉花生产发展很快,棉花总产由过去占全国第13位跃居到第3位.但棉花生产中存在着棉纤维强力低、含糖量高的问题,直接影响原棉的外贸出口和国内销售.同时近两年全国棉花连续大丰收,国内棉花供应量已达到饱和,且目前各地植棉积极性仍然很高,棉花过剩现象有可能出现.因此,新疆的棉花  相似文献   

19.
在花铃期,喷施微量元素硼能提高棉叶光合作用强度,加速碳水化合物的形成、积累和转运分配。促进棉铃、纤维和种子的发育,增加铃重,提高衣分、衣指及籽指。此外,喷硼后增加了纤维长度,提高了纤维的强力和细度,有利于棉纤维工艺品质的改进,也有利于棉花栽培获得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20.
开花期和果枝部位对短季棉纤维品质及超分子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利用中棉所 16研究了开花期和果枝部位对棉纤维品质与棉纤维超分子结构各项参数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 ,棉纤维长度、细度、成熟度及棉纤维强度等品质性状均随开花期推迟温度降低逐渐变差 ,相同开花期条件下果枝部位对棉纤维品质性状有一定影响 ,呈现出下部棉纤维品质略高于上部的趋势 ,但不显著。前期开花较早温度较高时下部果枝的超分子结构参数呈现出优于上部的趋势 ,与下部果枝的棉纤维品质略高于上部相一致 ,但果枝部位的影响并不能改变由于开花期推迟温度降低而对棉纤维超分子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