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州8785是本所1981年用徐州21号作母本、郑州761作父本杂文选育而成.一、产量表现1990~1991两年同时参加徐州市和江苏淮北片小麦品种区试.徐州市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47.9kg,较对照品种徐州21号增产7.3%,达显著水平.淮北片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65.5kg,较对照济南13增产11.8%,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淮北片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1kg,较对照徐州21号增产2.3%.1990~1992连续3年参加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亩产421.1kg,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22.6%,达极显著水平;比徐州21号增产3.7%,增产不显著.3年共57点次试验有42点次比对照增产,占试点总数73.7%.  相似文献   

2.
纹霉净种子处理控制小麦纹枯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霉净为新型复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菌的皿测抑菌作用强烈,EC_(50)=2.17μg/ml。小区筛选和大田示范结果均表明,纹霉净种子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控病作用突出,枯白穗率防效达88.6%以上;对小麦出苗无明显影响,增穗、增粒、增重效果明显,增产达1~2成。  相似文献   

3.
<正> 莱州953是莱州市农科所1980年用复合杂交系谱法育成的小麦高产良种。1987年以来,先后经县、市、省及全国黄淮冬麦区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现极为突出。其中1988~1991年在莱州市四年多点试验名列第一,平均亩产444.75公斤,比烟农15标准种增产39.4%,比鲁麦7号增产18.33%,比鲁麦  相似文献   

4.
通过推广规范化模式栽培技术,抓住播种、麦田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环节,使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2009-2011年3 a平均产量达560 kg/667 m2,比实施高产创建项目以前的2007年增产171kg/667m2,比创建区外大田3 a平均增产125.8 kg/667m2;2011年项目区内0.33 hm2超高产样板田创历史最高,平均产量达678 kg/667m2,较项目区平均增产170.6 kg/667m2.从而辐射带动全区小麦单产和总产连年递增,小麦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2012年在凤台县桂集镇园艺村进行了几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大田示范,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mL/667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9.6%,与80%多菌灵100克/667m2两次施药的防病和增产效果相当,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9.7%咪鲜胺多菌灵23.6g/667m2、30%多酮100g/667m2。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明显的防病和增产效果,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6.
品育815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05年以97土31为母本、917-44907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经多年系谱法单株选育而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组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5 988.8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9.1%,增产点率82.6%;2015—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试,2 a平均产量4 917.1 kg/hm~2,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4.2%,增产点率73.9%;2017—2018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 668.8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6.9%,增产点率83.3%。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90044。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南部旱地、甘肃省天水市、陕西省宝鸡市、咸阳市和铜川市以及河南省、河北省沧州市的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麦套花生施底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证明麦套花生施用底肥,是使花生增产的一项新技术。1986—1990年,全市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00.59万亩,平均亩增产花生果46.8公斤。在1983—1984年,对麦套花生田增施底肥试验研究的基本上,1985—1989年,又在兰考、杞县、开封、通许、尉氏等县采取小面积试验和大田示范相结合,进行花生施底肥试验,共32个点次,92.4亩,每亩底施农家肥500—2000公斤。结果表明,麦套花生施底肥后,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增产幅度的大小与底肥量呈正相关,比不施底肥的  相似文献   

8.
进行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增产效果明显,用药量达750 mL/hm~2以上时,第2次药后14 d病叶防效达74%以上、病指防效达87%以上,增产率达11%以上。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建议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用药量为750~900 mL/hm~2,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施药,间隔7~8 d再施药1次,连续施药2次。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稻麦灌浆营养液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稻麦灌浆营养液具有明显的改善穗部性状和显著增产作用,尤以1 500 mL/hm~2分2次喷施增产效果明显,可在小麦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其增产机理主要是:地膜覆盖能有效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变无效雨为有效雨。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地温,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小麦生长发育,从而增加小麦分蘖,提高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本市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明.使用该技术一般正常年份增产幅度在30%左右.丰水年份增产幅度在20%上下,干旱年份增产幅度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淮麦35选育及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麦35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周麦13和新麦9号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9—2010年度参加国家预备试验,平均产量7 749.0 kg/hm~2,在50个参试品种中名列第2位,增产点率为88.9%。2010—2012年度进入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年分别为8 820.0、7 621.8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4.54%、4.83%,增产达极显著,增产点率为76.5%~90.0%,变异系数7.38%~9.1%,适应度82.35%~85%。2012—2013年度进入生产试验,产量为7 480.5 kg/hm~2,比对照增产6.20%,增产点率为85.71%。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淮麦35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广,田间发病轻,具有一定耐病性,在黄淮南片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正> 豫麦13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丰优育种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深受农民欢迎。生产实践表明,在目前推广的小麦品种中,豫麦13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品种。一、生产试验,连年夺冠豫麦13从1989年开始参加全省高肥组生产试验,连续三年,产量均居第一位。1989年13个试验点汇总,亩产量幅度347.5—464.4公斤,平均亩产420.5公斤,比对照豫麦2号平均增产5.8%,居7个品种的第一位。浚县原种场种植的产量最高,亩产达到463公斤。1990年继续参加生产试验,据14处汇总结果,其中有13处比对照增产,一处减产。亩产量幅度304—493公斤,平均亩产407.5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11.8%。豫北6个点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菌剂大田试验对开发适用于农业生产的微生物肥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前期筛选获得的两种固氮芽孢杆菌菌剂进行小麦-玉米轮作区的大田试验,并对试验效果进行评价。与对照相比,两种菌剂对小麦和玉米的开花、结穗时间均没有影响,对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的株高和鲜重均具有显著提高作用。在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固氮芽孢杆菌菌剂1可显著提高千粒重,而固氮芽孢杆菌菌剂2可显著提高穗数,两种菌剂均显著提高小麦总产量,最高达到(6 211.24±92.95) kg·hm-2,比对照增产16.23%,其中固氮芽孢杆菌2在减施15%氮肥的情况下,产量达到(6 056.27±24.14) kg·hm-2,相较于减15%氮肥的对照处理增产23.20%,比正常对照增产13.84%。两种菌剂对玉米株高、叶长和叶宽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长作用;在收获期,玉米株高和植株鲜重也显著增加。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面,与减氮15%的对照相比,两种微生物菌剂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穗鲜重、穗干重、穗长、穗宽和百粒重,固氮芽孢杆菌菌剂1处理后产量达到(8 56 6.27±157.87)kg·hm-2,固氮芽孢杆菌菌剂2处理后产量达到(8 602.70±122.79) kg·hm-2,比减氮对照分别增产18.58%和19.09%。与正常施用氮肥的对照相比,两种菌剂处理后分别增产9.30%和9.78%。上述结果为丰富我国微生物肥料品种资源提供研究基础,为小麦、玉米等作物的微生物肥料的田间施用技术推广提供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3年5季大田定位试验,用青海盐桥牌KCl(折K_2O)75~90kg/hm~2·季,在夏花生、冬小麦上平均增产幅度为15.5%、15.0%;3年4季池栽定位试验,用盐桥KCl(折K_2O)7.5g/m~2·季,在夏花生、冬小麦上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10.4%、8.5%;与K_2SO_4相比不影响花生、小麦蛋白质含量;与进口KCl肥效相似,连续施用土壤Cl积累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 大名县铺上乡近年来,利用小麦秋末至夏初生长为主,大葱大暑至小雪前生长为主的时差,成功地进行了麦葱一体化栽培,取得了较好的效益。1 效益 为了验证麦葱一体化栽培的效益。1990~1997年在大名县铺上乡铺上村进行了大区对比试验。结果是:小麦大葱两熟,小麦平均1756.5kg/hm~2,大葱平均hm~2产鲜葱60225kg;小麦棉花两熟,小麦平均hm~2产4663.5kg,籽棉3001.5kg,霜前花  相似文献   

16.
<正> 林丹为高丙体——六六六,纯度达99.5%,1990年国家列为防治小麦吸浆虫、飞蝗的专用药剂。1991年滕州市在吸浆虫发生区用该药进行了小区试验和大面积防治示范,效果显著。一、小区试验试验选在滕州市大坞镇小麦红吸浆虫重发生区。试验地块虫口分布  相似文献   

17.
在多点多年小麦超高产示范中发现,每667m2产量达到600kg后,灌浆后期早衰已成为小麦高产、超高产的障碍因素。为此,从2010-2014年进行了秸秆还田与秋种深耕试验研究,两季秸秆还田和秋种深耕处理比对照耕层通体容重降低,孔度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保墒能力增强,超高产小麦灌浆后期根系和叶片衰老速度延缓,灌浆速率下降速度变慢,千粒重提高4.8g,容重增加25g/L,每667m2增产82.1kg,每667m2产量平均达668.5kg。  相似文献   

18.
不同小麦品种在彬县地区的品质和产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筛选出适合于渭北旱塬地区的高产、优质、抗性较好的小麦新品种,笔者于2018年将11个旱地小麦新品种统一种植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彬县小章镇农林综合试验站大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旱优5号的产量居第1位,产量达5 710.3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增产30.05%。其次是西农928,渭麦9号。说明这三个品种较适宜于在彬县地区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9.
1 选育经过 榆谷4号(原品种代号80004)系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80年用长农1号做母本,榆谷661做父本杂交,1981年获得杂交种。1982年选出6个分离单穗,1983~1988年进行单株选择,1989年性状基本稳定,1990年参加所内预备试验,平均产量3.96t·hm~(-2),比对照品种秦谷4号增产16.3%。从1992年开始参加地区区域试验,到1996年共有13个有效点次,试验结果总评榆谷4号产量居第1位,平均产量3.65t·hm~(-2),比对照秦谷4号增产7.1%。其中有10个点比对照增产,3个点减产。1996~1998年参加了地区生产试验,共计11个点,平均产量3.64t·hm~(-2),较对照秦谷4号增产8.7%。其中10个点较对照增产,1个点减产。2000年1月经陕西省第26次农  相似文献   

20.
<正> 新稻3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选育的杂交粳稻,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等优点。它1988—1990年参加我国北方六省市稻区杂粳早熟组联合区域试验,平均单产居首位,1990—1991年参加新疆多点试验,平均单产13 926kg/hm~2,较秋光(12 294kg/hm~2)增产13.3%,稳产性回归系数6=0.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