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3~4月及11~12月间,蛟河市部分乡镇生猪流行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存栏25000余头,发病4200余头,发病率达16.8%,死亡480余头,死亡率占发病率的9%。  相似文献   

2.
无锡市惠山区现有动物防疫监督员8名,动物检疫员44名,全面承担该区动物检疫任务。惠山区人民政府、惠山区农林局近年来专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检疫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全区明确提出和全面实现生猪检疫工作“四项指标”,即(1)生猪产地检疫率达100%,做到一头一证。(2)屠宰生猪白肉规范检疫率达100%。(3)病害动物及其产  相似文献   

3.
自2001年以来,高热症已成为夏秋季节生猪最主要疫病,高热症在许多地区(如华东地区的6省1市)每年6~9月份流行,10月份止息,而第二年夏秋季节又依然发生。由于年复一年在夏秋季节流行猪的高热症,使许多地区的生猪养殖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在某些地区可以使整个村庄生猪一扫光(发病死亡及发病淘汰),成为单个的甚至连片的无猪村和无猪地区。使得该地区的一些农民因为害怕猪得高热症而多年不敢养猪;许多空置的猪圈被改做羊圈、鸡舍或用来堆放杂物。往往一场生猪“高热症”大流行过后,许多地区的农村猪空圈率高达50%以上;有的省夏秋生猪高热症的发病猪高达几百万头,死亡加淘汰猪达发病数的70%以上 。  相似文献   

4.
自2001年以来,高热症已成为夏秋季节生猪最主要疫病,高热症在许多地区(如华东地区的6省1市)每年6~9月份流行,10月份止息,而第二年夏秋季节又依然发生。由于年复一年在夏秋季节流行猪的高热症,使许多地区的生猪养殖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在某些地区可以使整个村庄生猪一扫光(发病死亡及发病淘汰),成为单个的甚至连片的无猪村和无猪地区。使得该地区的一些农民因为害怕猪得高热症而多年不敢养猪;许多空置的猪圈被改做羊圈、鸡舍或用来堆放杂物。往往一场生猪“高热症”大流行过后,许多地区的农村猪空圈率高达50%以上;有的省夏秋生猪高热症的发病猪高达几百万头,死亡加淘汰猪达发病数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5.
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早在90年代初在我市既有小面积发生,当时怀疑为细小病毒病,采取防疫措施后,该病只有零星散发。1997年由于生猪价格上扬,养殖户外购母猪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从北京、天津、山东等地购进种猪2万多头,自1997年7月该病在我市增多,8~10月达发病高峰。据各县调查其发病率为2%~10%,个别村为50%,个别场达100%。1 防疫情况 所有发病猪均防疫过猪瘟疫苗,部分猪只防疫过细小病毒。有的发病场防疫过细小病毒、乙型脑炎。2 临诊症状2.1 母猪症状 有的母猪到期不发情或发情后屡配…  相似文献   

6.
1发病情况 去年7月中旬以来,受持续高温闷热天气的影响,我市生猪相继发生了以持续高热、皮肤潮红并逐渐苍白黄染、呼吸困难,母猪流产,仔猪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到7月底,该病已波及全市24个乡镇,发病猪达3.5万头,发病率近10%,死亡9000多头,死亡率达2.6%。  相似文献   

7.
自2006年11月至今,我县部分猪场分别从玉林、容县、博白、蒙山、荔浦等地引进仔猪销售给农户饲养或自养。由于猪源带病,猪“无名高热”在我县部分乡镇发病流行。先后在长安镇、板榄镇、大将镇、雅瑶乡、大坡乡等乡镇从外购仔猪的农户爆发。不同地区发病的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均有差异,大部分猪场及散养户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达50%~80%。  相似文献   

8.
2003年初春我市某养猪专业户,用已经发芽的马铃薯饲喂生猪,致使生猪发病和死亡,经综合诊断确诊为马铃薯中毒,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该户养猪20头,喂食前精神正常,当日喂经日晒后长芽发绿的马铃薯后20min至20h陆续发病,发病率达100%,3日内共死亡3头,死亡率达15%。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份以来,江西等地爆发了“猪无名高热”综合征,此次发病主要集中在南方及周边地区。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大部分发病猪场发病率在50%-90%.部分猪场甚至全场覆灭)。不久就传染到了湖南、河南、安微、福建等省,湖北部分地区也出现了相应疫情,形势一度非常严峻。但在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努力下.目前各地生猪发病数量已大幅度减少,疫情态势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以来.在四川省井研县的一些中小型规模养猪场常发生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继发感染,该病主要侵害2~3月龄仔猪,表现为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严重,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大批生猪死亡。经临床调查统计.该病发病率为20.3%~65.8%.死亡率6.4%~34.6%,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减少发病和死亡率.挽回养猪经济损失,笔者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去年以来,我国生猪生产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作为生猪生产的主要地区,安徽省淮北地区,生猪生产较上年同期增长2~3成以上。蚌埠市三县一郊养猪存栏,1997年三季度达87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20%,出栏猪71.6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32%。养猪大户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2.
一、流行病学 2004年东至县查桥乡境内5—60公斤的哺乳猪及架子猪发生了以眼睑肿胀、共济失调、后肢麻痹及一系列神经症状而死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经对全乡13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进行调查.发病猪共876头.发病率占生猪存栏总数的9.125%.死亡389头.死亡率达4.05%。未经治疗死亡224头.占死亡数的57.1%。3周龄至6周龄发病307头.占发病总数的35.04%,死亡127头,死亡率达1.32%,9—60公斤发病569头。发病率占发病总数的64.9%.病死262头,死亡率达2.725%。25-40公斤的架子猪发病数量多,速度最快,且症状严重,有的未经治疗就死亡,给当地畜牧经济发展带来了及其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仔猪腹泻病是现代生猪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疫病,从仔猪出生到育成都时有发生,尤其是1~3月龄的仔猪更为常见,多年来一直是困扰养猪业的首要难题。仔猪腹泻发病率高达30%以上,死亡率达10%-30%。仔猪发病后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同时由于腹泻脱水而致机体消瘦、免疫功能减退、对疫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其它传染病,治疗不及时就会引起大批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生猪“高热病”以高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该病的特点为发病急,发生面广,发病率高,病程长,治疗效果不理想。一般在7~9月份持续高温、高湿时发病较多,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会发生,尤以育肥猪、重胎母猪发病率较高,给养猪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从2004年开始,我们对生猪“高热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特点、防控措施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与总结,发现该病多呈病毒细菌混合性感染、实行科学规范饲养的场户极少波及、主要发生于疫病防治较差的饲养场户。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按照“农业产业化的突破,重点在畜牧业”的发展思想,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以实施大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生猪产业连经营,促进了猪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2007年全区出栏生猪86万头,在全国生猪税减的情况下,反而比上年增长6%,猪业产值达10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8%;今年1~7月该区出栏生猪61.6万多头,同比增长9.8%。  相似文献   

16.
芒硝治生猪湿疹湿疹是潮湿季节生猪高发的一种皮肤疾病。急性湿疹,以皮肤出现红斑、丘疹、骚痒为主要症状,少数半有脓疱渗液,糜烂和结痂,对生猪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特别是哺乳仔猪。一头发病后常于2~3d内波及全窝,10日龄内的患猪死亡率高达70%左右,有的仔...  相似文献   

17.
一、发病情况 本市某农户近年来一直以养猪为业,管理到位,饲料自配。为防鼠害,场内养猫两只。1999年10月全场存栏生猪140多头,平均体重60kg左右。10月底,群中出现病猪且来势迅猛,一周内,先后发病90多头,发病率达65%。  相似文献   

18.
1996年9月上旬某县发生了一起宰杀出售病猪肉引起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流行的恶性事件,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利益,现将此事件简述于下,以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1流行病学1.1传染源:传染源为某个体屠工于8月25日购买的一头生猪。9月1日上午该猪发病,表现为不食,高烧(体温达42C),倒地抽搐,病程5小时左右,呈最急性经过。病猪濒死时被放血宰杀,眼观铜体及内脏无明显病理变化。1.2流行病学:9月1日下午病猪肉被销售到24户农户,9月3~4日,买肉农户中23户饲养的生猪相继发病,发病69头,死亡11头。发病率达go%,病死率为16%。是地方性…  相似文献   

19.
1新罗区养猪业的成就1.1养猪业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2000年全区生猪产值达2.7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8%;全区农村家庭经营人均牧业收入2712元,占总收入的52.9%,而养猪业占畜牧业的比重达79.7%,养猪业已经成为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1.2生猪生产呈现快速强劲发展1990年全区生猪出栏12万头,比1985年翻一番;1995年生猪出栏达26万头,与1990年相比又翻一番;1998年生猪出栏突破50万头大关,比1995年再翻一番;2000年全区生猪出栏达76.46万头,生猪外销…  相似文献   

20.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鸭"白点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鸭“白点病”病原为鸭疱疹病毒Ⅲ型。番鸭最易感,其他品种鸭均有发生。番鸭发病又以雏番鸭较多,具有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常并发大肠杆菌病、鸭疫里默氏菌病等,使死亡率高达70%~90%。我部近年来采用中西药物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使死亡率下降至10%~20%,治愈率提高至70%~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