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箭 《绿色科技》2011,(3):53-57
对人工冷冻处理后的粗榧枝条内细胞保护酶活性与丙二醛(MDA)、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及冷冻处理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冷冻处理温度的降低,细胞保护酶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然后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MDA含量依冷冻处理时间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植物枝条原生质膜透性增加,粗榧的半致死温度是-27℃。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对大叶女贞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选取我国北方常绿园林树木大叶女贞的当年生枝条和叶片为试材,采用人工冷冻处理,对经过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叶片保护酶的活性、MDA含量和枝条及叶片细胞膜透性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叶片和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值呈上升趋势,在同一处理温度下,枝条的相对电导率低于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叶片MDA含量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表现为增加的变化趋势;叶片SOD酶活性均表现为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POD酶活性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表现为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根据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对大叶女贞的抗寒性进行评价,为树种的正确选择、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幼苗为材料,研究NaCl胁迫对其膜质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分处理浓度的升高,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相同的盐分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和SOD、POD、CAT活性变化没有规律.分析认为紫荆耐盐性较差,不适宜在盐碱地栽植.  相似文献   

4.
盐旱交叉胁迫对皂角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一年生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干旱和盐分交叉胁迫对其膜质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旱交叉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相同的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SOD、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分析认为皂角幼苗在盐旱交叉胁迫下表现出交叉适应性,适度的干旱胁迫可增加皂角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分别在0℃和5℃低温胁迫下,通过使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富贵竹(Dracaenasanderi-o船)鲜切枝进行处理后,其体内一系列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SA处理后,在两种低温胁迫条件下富贵竹叶片保护酶系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比值、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有提高,质膜透性较对照低,同时丙二醛(MDA)含量也低于对照。在0℃和5℃条件下,SA浓度分别为1mmol·L^-1和0.5mmol·L^-11时,对富贵竹的抗寒性提高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云南不同种源北美红杉的抗寒性,以生长于德钦、丽江、昆明、昌宁的北美红杉枝条为试验材料,人工设定-15℃、-20℃、-25℃、-30℃、-35℃和-40℃低温梯度处理,以4℃为对照,通过测定和分析其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北美红杉枝条的相对电导率、SOD、POD活性、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现上升变化,高寒地区枝条的SOD、POD活性相对较高,MDA含量和电导率较低,4个供试材料中其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德钦丽江昆明昌宁。研究结果将为北美红杉跨区域引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然降温对红花玉兰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降温过程中,以红花玉兰、紫玉兰、黄玉兰、望春玉兰为试验材料,对枝条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和过氧化物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4种玉兰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大,红花玉兰丙二醛含量相对较高,受害程度比较大;随着温度的降低,SOD、POD、CAT3种酶的活性逐渐增强,红花玉兰3种酶的活性总体高于望春玉兰,保护机制要好于望春玉兰。通过低温锻炼,红花玉兰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反季节移栽绿化树种圆冠榆、少先队杨和钻天榆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处理(遮荫加液、遮荫不加液、不遮荫加液、不遮荫不加液)条件下对其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CAT、SOD、POD)活性变化进行研究,以期提出提高反季节移栽成活率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移栽1个月后,不同树种间遮荫加液处理的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最低,并与其他处理相比呈极显著差异;圆冠榆、少先队杨遮荫加液总叶绿素含量最高,而各处理条件下钻天榆总叶绿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移栽前种植地的树种酶活性相对较低,而移栽后各树种的酶活性相对较高;反季节栽培过程中,遮荫加液处理对园冠榆、少先队杨和钻天榆的生长恢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白蜡苗,并对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等抗性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增大,白蜡苗的MDA含量和PRO含量也增大,CAT活性先增大后降低。20%PEG胁迫(相当于-0.6Mpa水势)可作为白蜡苗抗旱性的最高临界值。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麻疯树幼苗抗氧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麻疯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质膜透性、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麻疯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呈极显著(P〈0.01)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呈极显著(P〈0.01)增加趋势,胁迫初期和中期二者增加幅度相对较小,胁迫后期急剧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持续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W7(干旱35d)时POD和CAT活性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油橄榄品种的抗寒性,筛选出适宜不同海拔栽培的油橄榄品种,加强油橄榄引种工作的针对性和推广工作的区域性。【方法】以阿斯(Ascolana)、莱星(Leccino)、奇迹(Koroneiki)、鄂植8号(Ezhi8)和阿尔波萨纳(Arbosana)5个品种的8年生大树为研究对象,在自然低温条件下,设置1 000和1 300 m两个海拔梯度,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个区组5次重复,分别测定油橄榄叶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总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等物质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活性,结合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品种抗寒性。【结果】自然低温下,随着海拔升高,不同品种油橄榄9个单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各不相同。阿斯的总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均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降低,CAT活性不变;莱星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均升高,可溶性糖含量、总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不变;奇迹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CAT活...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对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为试材,研究其在人工模拟自然逐渐降温过程中细胞膜透性、膜脂过氧化(MDA)和细胞膜内源保护系统酶(SOD、POD、CAT)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细胞膜透性增大,丙二醛大量积累,膜脂过氧化增加,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而加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上述说明了乐东拟单性木兰通过调节内源保护酶活性来适应低温变化,从而提高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土壤干旱与柿叶片膜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灌水条件下,对盆栽柿幼树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细胞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膜脂脂肪酸组分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水势Ψ_S下降时,细胞透性(PERM)增大,SOD和CAT活性下降,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试验证明:土壤水势(?)_S=-3.80±0.47bar,各指标变化最明显。本试验条件下,幼柿叶片S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PERM,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与组织相对含水量(RWC)和土壤水势(Ψ_s)间具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山白兰(Paramichelia baillonii)苗木的抗旱性,设置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处理,模拟干旱胁迫试验,测定苗木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山白兰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山白兰的生长增量随着PEG6000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减少,胁迫浓度越大对苗木生长量的抑制作用越大;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山白兰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均高于对照(CK)。在浓度10%处SOD、POD活性达到最大值。山白兰的细胞膜透性均随着PEG6000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PEG6000浓度为5%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当浓度高于5%时,膜透性急剧增加,高浓度胁迫对山白兰膜透性的伤害程度较高;山白兰的丙二醛(MDA)含量变化趋势与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山白兰的MDA含量与PEG6000胁迫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当胁迫浓度低于10%时,脯氨酸含量增幅较小,高于10%时,增幅变大。脯氨酸含量与细胞膜透性、MD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过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山白兰的隶属综合值为0.472,属于中抗旱型。  相似文献   

15.
冷冻胁迫对福建柏苗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观察了不同低温和冷冻时间处理对福建柏苗受害情况,同时测定其体内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在-7℃24h自然低温条件下,2年生福建柏苗仅出现少量侧枝顶端鳞叶轻微受冻,在-8℃持续48h自然低温下则出现中度(Ⅱ)冻害(多数苗木未见顶梢受冻);而经-8℃处理72h,-15℃处理48h和72h的苗木绝大多数被冻死。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48h和72h后有所升高。MDA含量在冷冻处理时均升高。  相似文献   

16.
4种李属彩叶树木对SO2的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简易静态熏气系统对盆栽苗木进行熏气处理,研究不同浓度SO2对紫叶李、紫叶矮樱、黑杆樱李及美人梅4种李属彩叶树木叶片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吸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叶液pH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O2浓度增加,4种彩叶树木叶片膜透性增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叶液pH值下降;吸硫量增加,4种树木的吸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黑杆樱李的吸硫量最大.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公式对各项指标测定值进行转换并进行相关分析得出,4种彩叶树木对SO2的抗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紫叶李、黑杆樱李、美人梅、紫叶矮樱,细胞膜透性、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MDA含量等指标可以作为彩叶植物对SO2抗性的重要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方法,以俄罗斯桃叶卫矛组织培养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40,80,120mmol/L)的NaCl溶液进行处理,对盐胁迫下俄罗斯桃叶卫矛的形态表现和叶绿素含量、膜透性、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植物的株高生长量逐渐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膜透性、MDA、SOD、POD活性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加;40—80mmol/L的NaCl低浓度溶液胁迫后促进了俄罗斯桃叶卫矛根冠比的增加,而高浓度(120mmol/L)NaCl溶液抑制了根冠比的增加。进一步酶活指标分析表明,在盐胁迫下,植株的叶片质膜结构受到一定的伤害,但MDA含量差异不明显,而SOD和POD活性随着盐浓度升高显著上升。研究认为,俄罗斯桃叶卫矛通过提高植株的抗氧化能力来抵抗盐胁迫造成的伤害,对盐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水涝胁迫条件下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MDA和质膜透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涝渍胁迫期间,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I号与II号间的MDA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土壤水分处理真桦苗木,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组叶片MDA含量始终高于对照,3周时重度干旱组MDA含量达到对照的2.1倍;轻度胁迫处理组,真桦叶片内SOD和CAT活性升高;中度和重度胁迫处理组,...  相似文献   

20.
刺槐对盐分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刺槐进行3天盐胁迫处理和17天盐胁迫处理后,分析其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浓度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存在极显著相关;SOD活性和叶绿素浓度成负相关。从逐步回归分析可以看出细胞膜透性是影响高生长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