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试验表明,吡蚜酮25%悬浮剂等5种参试高毒替代农药对水稻均安全,对环境生态无异常破坏作用,药后7d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达61.90%~88.37%。吡蚜酮25%悬浮剂等5种参试农药都可作为高毒农药替代防治水稻褐飞虱上的品种,但以吡蚜酮25%悬浮剂、毒死蜱480克/升乳油、乙虫腈100克/升悬浮剂首选。  相似文献   

2.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室内杀虫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测定了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黄胫小车蝗的室内杀虫效果及用黄胫小车蝗增殖该病毒的最适接种剂量。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黄胫小车蝗的致死中量为7.4×103OBS/头。用2×106、1×107和5×107OBS/mL的包涵体悬浮液接种黄胫小车蝗3龄若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31.8%、54.2%、83.0%。用黄胫小车蝗4龄若虫增殖该病毒的最适接种剂量为5×104OBS/头。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小苗直栽稻田(温室无土育秧出室后练苗2—3天)杂草多,将现有除草剂用不同药剂配方、剂量进行化除试验。1.亩用25%除草醚500克;2.亩用25%除草醚400克+20%二甲四氯90克;3.亩用50%扑草净25克;4.亩用50%扑草净25克+20%二  相似文献   

4.
非稻区中华稻蝗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属斑腿蝗科,为滨州市的优势蝗种.滨州市无水稻栽培,但芦苇面积偏大,为中华稻蝗提供了极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密度30-40头/m2,最高达100头/m2以上.  相似文献   

5.
王振庄 《植物保护》1991,17(1):47-48
河北省水稻种植面积187万多亩,冀东唐山、秦皇岛两市水稻面积达154万多亩,占总面积的82%。自1984年以来,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 Thunb)对水稻的危害逐年加重。1984年两市中华稻蝗发生面积(1头/m~2以上)为41.5万亩,1985年为52.95万亩,1986年上升为102万亩,1987年高达120.62万亩。二至三龄期虫口密度由3—5头/m~2上升为30—50头,局部最高密度达562头/m~2,田埂卵块最高密度62块/m~2,一铁铲能铲出蝗卵8块。昌黎县1986、1987连续两年在8月  相似文献   

6.
李文占 《植物保护》1991,17(2):37-37
1989—1990年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稻飞虱试验示范,深受广大稻农的欢迎。 1989年我县从湖北省植保站购扑虱灵13公斤,在九里乡杨桥村防治450亩,亩用药25—30克,5天后调查药效达90%,10天达95—100%,30天田间虫量也很少。如杨桥村4组社员邱克斌水稻制种5亩,共用扑虱灵120克,亩平28克,施药前(7月30日)百蔸虫1500头,施药后10天,在田间未查到稻飞虱,防治效果达100%。  相似文献   

7.
防治稻蓟马的几种有效药剂白宗绪(洪湖市瞿家湾镇农技站,433228)①呋喃丹播前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2kg基施,水稻出苗吸收药剂后传到整个植株,可控制稻蓟马20天左右。②克虫灵亩用20%克虫灵乳油50~100ml对水喷雾,防效可达90%以上,有效期...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撩荒地生态系统飞蝗的持续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海南蝗区飞蝗每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发生为害时间长等特点,提出了应用蝗虫微孢子虫持续控制海南蝗区飞蝗灾害的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第2代飞蝗发生期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低、中密度蝗群和采用蝗虫微孢子虫与卡死克互补协调应用技术防治高密度蝗群,处理后5周,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达76.6%-97.2%和79.8%-88.3%;且存活蝗虫感病率分别达33.6%-95.0%和23.3%-26.7%。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第3代高密度蝻群,处理后2周,校正虫口减退率达50%左右,群居型蝗虫占整个蝻群的比例下降了90%以上,存活蝗虫感病率也在10%以上。1998年蝗虫微孢子虫处理地区,1999年蝗虫的虫口密度仍在防治指标以下,且存活蝗虫感病率达10.5%-31.3%。初步认为,在低、中密度下,每hm^2施用30个单位的微孢子虫,在高密度下,每hm^2施用45个单位的微孢子虫及卡死克(105ml/hm^2)与微孢子虫(60单元/hm^2)协调应用技术治理蝗群,均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在山西忻州地区为害水稻相当严重,5万亩水稻年损失率均在10%左右。调查得知;稻蝗从卵到成虫均有天敌寄生、捕食。现简述如下: 1.蝗噬霉菌(Entomophthora grylli Fres.),又名蝗虫霉,以分生孢子在田间传播,使蝗虫致病而死。在8~9月份高温高湿季节寄生率可达20~30%,对后期蝗虫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稻蝗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稻蝗的防治技术中华稻蝗是我区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一般每平方米有虫20~30头,严重的高达80头以上,暴发年造成损失严重。为确保水稻高产稳产,我们对中华稻蝗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已在生产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现将情况交流如下。1发生经...  相似文献   

11.
寄生物和寄主的发育关联研究已有很多报道,而人们对捕食者与猎物的同步发育关系却知之甚少。本文研究了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a及其猎物棉蝗Chondracris rosear osea在18℃、22℃、25℃、28℃、31℃和34℃恒温下的发育特性及发育同步性。大斑芫菁幼虫(除5龄外)发育起点温度均低于10℃,而棉蝗每个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都高于10℃。大斑芫菁5龄幼虫的有效积温为440.53日度,低于棉蝗卵的462.96日度,并且大斑芫菁1~4龄幼虫的有效积温均少于1~4龄蝗蝻。大斑芫菁成虫出现、卵孵化和幼虫滞育解除日期与棉蝗产卵和卵孵化日期,显示大斑芫菁的发育和棉蝗的发育具有季节同步性,而且大斑芫菁的滞育同步化了大斑芫菁和棉蝗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按照经济有效安全而操作简便的原则,我们在涪陵市仁义乡以常用除草剂在前作水稻的沙壤土小麦田(品种“蜀万761”)进行了化学除草大区对比试验,药剂有25%扑草净可湿剂,50%西玛津可湿剂:五二扑和50%丁草胺乳油,加对照5个处理,每处理一大区,面积0.01-0.02亩,随机排列重复3次。以上药剂亩用量分别为100、100、250克和150毫升,对照等量清水,每亩均为50公斤喷雾,11月  相似文献   

13.
试验表明:8%阿维·四氯SC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每次用药量为有效成分30g/hm2,在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1龄~2龄幼虫盛发期前,即稻田初见小苞时开始,采用常规喷雾方法施药,每hm2用水量750kg~900kg,把药液均匀喷到水稻中上部叶片正反面,药后10d防治效果为73.46% ~90.75%,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4.
协调应用蝗虫微孢子虫与卡死克防治东亚飞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天津市大港区东亚飞蝗发生区,采用条带交替式超低量喷雾,施用蝗虫微孢子虫与卡死克防治东亚飞蝗,3个处理的卡死克(5%水剂)使用量均为150ml/hm2,微孢子虫使用量分别为15×109、22.5×109和30×109孢子/hm2。处理时东亚飞蝗为3龄末盛期,虫口密度分别为26.38、11.63和29.88头/m2。防治后第7天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9.65%、75.91%和89.76%,存活蝗虫的感病率分别为37.5%、55.0%和52.5%。  相似文献   

15.
在冬前小麦3~4叶期,每亩用40%燕麦枯水剂110毫升与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克,或与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110克混用,36%禾草灵乳油70毫升与扑草净50克混用,对野燕麦和阔叶杂草防效显著,分别达95.3%和80.4%以上,小麦增产10.2~21.4%。在春季小麦分蘖末期,每亩用燕麦枯220毫升与72%2,4-D丁酯乳油40毫升混用,对野燕麦和阔叶杂草防效均达到80%以上,小麦增产23.1%,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草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25%咪鲜胺乳油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EC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有较好的防效。秧田调查,25%咪鲜胺EC2000—3000倍液浸种能有效地控制恶苗病的发生,防效在90%以上;本田期调查,水稻种子经25%咪鲜胺EC2000—3000倍液浸种后控病效果在85%以上,显著优于常规药剂浸种灵,防治水稻恶苗病的优良农药品种之一。25%咪鲜胺EC2000—4000倍液浸种对水稻出苗率和成秧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立丰  冯维卓 《杂草科学》1993,(2):F003-F003,36
一、材料与方法供试除草剂有50%神锄可湿性粉剂(昆山化工厂产)和96%禾大壮乳油(英国卜内门公司产),试验稻田主要杂草为稗草。水稻移栽后7天,每亩用50%神锄13.3克、20克喷雾;水稻移栽后17天每亩用50%神锄20克、30克和40克进行叶面喷雾。以96%禾大壮每亩150毫升在栽后7天撇药土为对照药剂处理,另设一不施药的空白对照。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13.3米~2。喷雾法亩用水量25千克,药土法亩撒药土40千克。  相似文献   

18.
尚成荣  李明 《植物保护》1986,12(4):53-53
1984年我站为防治水稻枯心,将几种农药以不同用法作对比试验,5月11日每公顷用25%杀虫脒水剂3公斤、25%杀虫双水剂3公斤,40%乐果乳油375克加90%晶体敌百虫1.5公斤,各兑水750公斤分浸秧苗、叶  相似文献   

19.
微孢子虫饵剂的不同配方对新疆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用微孢子虫对3种草原蝗虫进行室内感病性试验,结果不同种蝗虫的感率差异很大,经胫戟纹蝗的感病率高达83.5%,而意大利蝗和西伯利蝗仅分别为34.5%和17.7%。用飞机在草原喷洒,微孢子虫饵剂每100克加50%马拉硫磷4ml和10ml,对意大利蝗和红胫戟纹蝗虫口减退率可增加到76.7%和76.0%,明显高于单用微孢子虫饵剂的杀虫效果。作者认为在一般蝗虫发生年份,单用微孢子虫饵剂可压低虫口到防治  相似文献   

20.
根据江西省植保值检站的安排。我站于1999年5月25日在康乐镇马步村进行了40%螟施净乳油防治一代二化螟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1试验条件1.1试验地点万载县康乐镇马步村九纷响庚兴早稻田。1.2试验作物及由龄试验作物为早稻,打药时处于分蘖盛期。当时二化螟虫龄比例为:二龄占70.6%,三龄占29.4%。1.3供试药剂40%螟施净EC,浙江仙居农药厂产品。1.4对照药剂18%杀虫双AS,湖北阳新化工厂产品。1.5天气及环境条件施药时为阴雨天气,药后晴雨相间,药后田间保持浅水层。2试验设计21试验设计设每667m’用40%蝗施净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