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为研究山杏花粉超微结构形态特征以及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状况,以10个山杏无性系为试材,采用扫描电镜观测方法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山杏花粉形状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具三孔沟,极面观为圆形、三角形、三裂三角形和三裂圆形,按NPC系统分类均属N3P4C5型。花粉表面纹饰有条纹-纹孔型和条纹型2大类条纹,每大类又各分为3个亚类;供试材料中,6个无性系花粉为正常可育,2个为半不育,1个为高不育,1个为全不育;花粉粒极轴长与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呈显著正相关,花粉粒大储存的营养物质丰富,有助于花粉萌发。花粉萌发沟长度/极轴长度与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呈显著负相关,萌发沟长度/极轴长度值大于1时,花粉萌发率较低,萌发沟长度/极轴长度值小于1时,花粉萌发率较高。本研究为山杏种质资源的分类、杂交育种等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0个茶树品种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测定。结果表明,茶树花粉粒为近球形或扁球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平均直径32.3~50.0μm,萌发孔为3沟孔,棱形。外壁厚2.5~3.5μm,分内、外两层,外层厚于内层,外壁表面为网状雕纹。但个别品种极面观为钝四角形、钝五角形,具4沟孔或5沟孔,萌发孔呈狭缝的。不同茶树品种的花粉粒其形状、大小、萌发孔,外壁表面纹饰均存在着差异、这些特征都反映了茶树花粉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6个枣品种花粉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枣品种花粉形态进行了电镜扫描观察.结果表明,枣正常的花粉形态均为长椭圆形或椭圆形,不同枣品种之间花粉形状相似,但大小存在差异.襄汾木枣的部分花粉粒是异型的.枣品种花粉的发芽器官是萌发沟.属三孔沟类型.正常的花粉粒有3条萌发沟.枣品种的花粉外壁表面有明显的网状纹脊,并且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冠果花粉形态学观察及生活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观察,发现文冠果的两性花中有4种雄蕊类型:长红色雄蕊(LR),长黄色雄蕊(LY),短红色雄蕊(SR),短黄色雄蕊(SY)。LR型与LY型雄蕊产生的花粉粒活力低,萌发率仅有5%;而SR型与SY型雄蕊产生的花粉粒活力较高,萌发率达60%。4种雄蕊产生的花粉均有3个萌发沟,萌发沟内有莲花状复饰物,LR型与LY型产生的花粉在3个萌发沟之间有压痕,上下各3个,对称分布;SR型与SY型雄蕊产生的可育花粉浑圆、饱满。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8个长寿花栽培品种进行花粉形态观察,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长寿花栽培品种的花粉粒形态相似,花粉粒呈圆球形或近球形。花粉外壁表面有不规则网纹和细密网纹2种类型。多萌发沟宽而浅,沿极轴方向逐渐变窄,赤道处最宽;极轴方向4条萌发沟呈十字对称分布;萌发沟内有瘤状突起,且突起表面有不同程度的褶皱。本研究旨在为伽蓝菜属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了花生10个不同类型品种花粉的形态特征.花生花粉粒可分为球形、椭圆球形和圆柱形三种类型,具有3个孔沟、网状纹饰.不同品种花粉粒的形状、大小、萌发沟和纹饰特征皆不相同.不同类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密枝亚种花粉粒较大,多为椭圆球形和圆柱形,萌发沟中部狭窄,为长梭形或狭缝形,极面不汇合,外壁纹饰穿孔大.疏枝亚种花粉粒多为近球形,萌发沟中部较宽,呈梭形,极面多汇合.每个萌发沟两侧外壁内层一般裸露,外壁穿孔较小。花粉形态特征有可能为花生品种鉴别、育种及分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鉴别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采用原植物和药材性状比较,光镜(OM)法观察根、花葶、叶、花的内部组织结构显微特征,扫描电镜(SEM)法观察花粉粒形态以及薄层层析法(TLC)对3种绿绒蒿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原植物和性状特征可根据花颜色不同或植株大小区分;2)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可根据根的木质化程度和叶的主脉维管束差异进行鉴别;3)粉末特征以花粉囊内壁细胞的特征最为明显;4)花粉粒表面特征:全缘叶绿绒蒿和红花绿绒蒿的花粉粒为球形或近球形,无萌发孔,全缘叶绿绒蒿花粉粒上的刺状突起较红花绿绒蒿钝,红花绿绒蒿花粉粒表面比全缘叶绿绒蒿平滑;川西绿绒蒿花粉粒类型为3孔沟,表面具刺状雕纹.得出3种绿绒蒿的原植物、性状、内部显微组织结构、粉末特征、花粉粒表面特征等区别明显,可为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鉴别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采用原植物和药材性状比较,光镜(OM)法观察根、花葶、叶、花的内部组织结构显微特征,扫描电镜(SEM)法观察花粉粒形态以及薄层层析法(TLC)对3种绿绒蒿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原植物和性状特征可根据花颜色不同或植株大小区分;2)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可根据根的木质化程度和叶的主脉维管束差异进行鉴别;3)粉末特征以花粉囊内壁细胞的特征最为明显;4)花粉粒表面特征:全缘叶绿绒蒿和红花绿绒蒿的花粉粒为球形或近球形,无萌发孔,全缘叶绿绒蒿花粉粒上的刺状突起较红花绿绒蒿钝,红花绿绒蒿花粉粒表面比全缘叶绿绒蒿平滑;川西绿绒蒿花粉粒类型为3孔沟,表面具刺状雕纹.得出3种绿绒蒿的原植物、性状、内部显微组织结构、粉末特征、花粉粒表面特征等区别明显,可为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柚品种花粉形态特征,为柚类资源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JSM-6360A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沙田柚、桂柚1号、早熟沙田柚、蜜柚、酸柚和砧板柚6个柚类品种花粉的特征,500倍观察花粉粒群体,3000倍观察赤道面,3500倍观察极面,10000倍观察花粉粒表面纹饰.用CAD软件测量花粉粒极轴长(P)、赤道轴长(E)和穿孔直径.[结果]6个柚类品种花粉粒均属于中等花粉,花粉大小为(19.73~22.60) μm×(38.64~41.99) μm.赤道面观均为近长椭圆形或长方形,极面观为近圆形或正方形.6个柚类品种花粉均具有4条萌发沟,其中沙田柚和早熟沙田柚少数或个别花粉具有5条萌发沟,萌发沟以等距环状分布,花粉粒表面具网状纹饰.[结论]6个柚类品种花粉大小、萌发沟、花粉壁纹饰均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鉴定桂柚1号、沙田柚和早熟沙田柚亲缘关系及种间关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虎眼万年青花粉的形态观察与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扫描显微镜对虎眼万年青的花粉粒进行了观察,发现其花粉粒为两沟型,表面具穿孔,无外萌发器。通过染色方法并结合萌发试验证明其花粉活性低。  相似文献   

11.
梧桐科梭罗树属(Reevesia Zindl.)植物绝大部分种类分布在中国。该属植物生殖器官的外部形态在种间表现出彼此比较接近,直到目前为止,对它的属下各等级的分类仍以叶的外部形态为主要依据。为了对本属的系统分类提供更多的证据,我们应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13种梭罗树属植物的花粉形态。 梭罗树属花粉的形状、大小、萌发孔的形态结构、表面纹饰等形态特征在种间表现出比较一致的特点,显示出它是一个比较自然的组合统一体,这点与植物分类学者对它的看法完全一致。但它的萌发孔数目的变化比较复杂,在种间甚至在某些种内都存在着一定的变异。属内明显地存在着三个花粉萌发孔类型:(1)三沟孔类型,(2)四沟孔类型,(3)五沟孔类型,而且类型间关系密切。泰梭罗(Reevesia siamensis Craib)无疑是五沟孔类型的种,而且它的萌发孔位置变异比较突出,至使它的花粉粒形状、极性、对称性等都与梭罗树(Reevesia pubescens Mast.)有所区别,因此我们认为可把它仍然作为一个种看待,不应把它作为梭罗树的一个变种。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昭苏野生油菜花粉形态扫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6份新疆昭苏野生油菜的花粉粒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花粉粒呈球形或近球形,直径约为22-27μm,依不同材料而异,极面观为三裂瓣。表面为网状纹饰,其网胞、网孔、网脊形状依材料不同而有差异。具三条萌发沟,其沟宽和深浅程度不一。三条萌发沟在极面上多不交会而形成大小不等的沟界极区。沟内均布有颗粒状或胶状的活性蛋白物质。上述形态特征归纳为花粉粒形态比较表,依其不同程度可分为四个类群。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5种水东哥属(猕猴桃科)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结果表明:5种水东哥的花粉均为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花粉形态小,属小型花粉粒。花粉形态在种间变异较大,可作为属内种间分类的依据,如萌发沟为三孔沟型或三拟孔沟型;矩形内孔有或无;花粉外壁纹饰多样,有细孔、粗网孔或穴状穿孔的皱波状纹饰。水东哥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在猕猴桃科中及其近缘类群中较为独特,具有重要的系统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香花槐与刺槐花粉形态的电镜观察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EM技术,对香花槐的花粉形态进行电镜扫描观察,根据花粉的形态、大小及外壁纹饰等超微结构,鉴证花粉的类型.发现花粉粒呈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具3条萌发沟,萌发沟附近具萌发孔,外壁纹饰为桔皮状.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植物花粉数量大,形态特征具有遗传性.一般认为,同属的植物花粉,其形态特征在许多方面表现同一属的共同点.从花粉资料显示,香花槐和刺槐花粉在形态上有高度的相似性,说明它们可能属于同一个属,这一论断有待于香花槐的细胞学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5.
绞股蓝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绞股蓝花药壁有四层细胞: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药室发育为DAVIS的双子叶型。绒毡层细胞具二核,分泌型,具乌氏体及周绒毡层膜和绒毡层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中小孢子呈四面体排列。生殖细胞早期含淀粉粒,以后消失。成熟花粉二细胞型,花粉粒近长球形,表面具条状雕纹,萌发沟3个,倒生胚珠,厚珠心,双珠被。胚囊发育属蓼型。成熟的蓼型胚囊包括七细胞八核。胚的发育为茄型。胚乳核型,未见到葫芦科植物普遍存在的胚乳吸器。  相似文献   

16.
李荣林  王会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54-16155
[目的]观察双荚决明(Cassia bicapsularis Linn.)花粉的超微结构,并首次对双荚决明花粉的形态特征进行系统描述。[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双荚决明正常的花粉形态为椭球形,极面观为钝的凸三角形,赤道面观为钝的截形菱形。花粉大小为21~23μm(极面),13~16μm(赤道面),极轴与赤道轴的比值为1.44~1.54。花粉的萌发器官是其萌发孔,正常的花粉粒有3条萌发沟,属3沟孔的萌发孔类型,萌发沟在极面端不汇合,在赤道面处隆起,是花粉破裂花粉管萌发的位置。花粉具有穿孔状雕纹。[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双荚决明花粉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内蒙古荒漠地区6种珍稀濒危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这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各异,主要反映在花粉粒的形状、大小、萌发器官及表面纹饰等几个方面。由此可见,花粉粒表面性状特征主要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因此,花粉粒的形态特征完全可以做为植物分类、鉴定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苹果专用授粉品种与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专用授粉品种和栽培品种的花粉粒相似,侧面观均为长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角形或近圆形;具3条拟孔沟,萌发沟以等间距环状分布,属于N3P4C5型花粉;花粉外壁属于纵向条状纹饰,外壁均具条嵴,多数品种嵴洼处散生明显的穿孔,但条嵴及穿孔的形态和分布差异明显,可据此来鉴别品种;花粉外壁纹饰可作为鉴别品种的依据,根据条嵴特征和花粉粒大小,推断信浓红和贺红可能是最原始的类型,红将军和美国八号可能是较原始的类型,而美红则可能是较进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以毛乌素沙地南缘榆林沙区的黑沙蒿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技术,对其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描述。结果表明,黑沙蒿花粉粒属单粒小型花粉,具有蒿属植物花粉的共性特征,属于较为进化物种的花粉形态,同时其花粉粒二型性特征亦比较突出。长球形和圆球形2种形态不同的花粉粒,同时存在于同一花药中,长球形花粉粒极轴长(P)23.43(20.10~24.91)μm,赤道(E)轴长16.93(15.81~17.32)μm,P/E=1.38,极轴与赤道轴长度差异显著(P<0.05),赤道面观椭圆形;圆球形花粉粒极轴与赤道轴近等长,极轴长17.56(16.11~18.43)μm,赤道轴长17.10(15.99~18.01)μm,P/E=1.03,极轴与赤道轴长度差异不显著(P>0.05),赤道面观圆球形;经T检验,2种形态花粉粒的极轴与赤道轴长度比值P/E,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2种形态花粉萌发器官都具3孔沟,但长球形花粉的沟深而细长,边缘整齐光滑,内孔深陷,沟间稍窄,极区面积较小;圆球形花粉的沟较浅较短,沟缘粗糙,内孔外突,沟间较宽,极区面积较大;外壁表面纹饰都为退化小刺与颗粒状纹饰的组合,但刺的分布、基部大小及刺间颗粒的大小和排列等有所差异。样本中长球形花粉粒占比为64.1%,圆球形花粉粒占比为35.9%。  相似文献   

20.
徐宏汉  周绂 《湖北农业科学》1994,(3):45-46,23,T001
运用花粉剥离新技术,剥开梨的花粉粒,用扫描电镜观察梨花粉粒的不同层次的表面和断面结构特征。梨树花粉表面雕纹多属长条纹饰,亦有网状纹等其他纹饰。萌发孔为三孔沟或四孔沟的沟孔复合结构,外壁结构层次分覆盖层,柱状层(基粒棒层)、基足层。内壁表面有微孔和细微结构,由内壁包裹的花粉原生质全和内壁表面上的三个花粉管原始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